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他的鸡蛋和蘑菇自然也都如数完成任务。
  现在食堂又开着呢,夏主任晌饭就在食堂吃,拿粮票和钱买就行。
  食堂给他的是和刘新农一样的。
  他看看别人的,就知道这是给李新农开小灶呢,顿时对刘新农更加不满,你说人家先锋大队对你照顾多好啊,吃得这样可口,你还来挖人家心窝子。
  谁不知道先锋大队俩劳模是人家的心头肉?
  你可好,还真当自己是大干部来显摆本事呢?
  你比高书记牛还是比傅书记能?
  这俩区干部都表扬的,还用你来显本事?
  还是你觉得拿掉了俩劳模,说不定能对前书记示威……艾玛,他可别是针对高书记吧。
  夏主任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琢磨了一下就去找刘新农一起吃饭,顺便套套话,想着回头怎么悄悄汇报一下。
  先锋大队就像一场闹剧,而其他大队却展开了轰轰烈烈的忆苦思甜、检举大会,一大批或罪有应得或被打击冤枉的干部下台,又上去一大批没文化有干劲的贫下中农干部。
  结果61年开始的宽松政治氛围一下子又收紧,甚至有大队的食堂开始恢复,自留地全部收回,重新掀起了批斗热潮。
  而刘新农在先锋大队蹲点不到一个月,就接到调令让他撤回,他只好转战其他公社。


第248章 打倒!
  刘新农走了以后; 先锋大队就再也没有搞运动的干部来蹲点; 其他来的基本就是考察、学习为主。
  这些都态度好,工作认真; 大家相处愉快,他们来了先锋大队都跟参观旅游一样,先被造纸厂吸引视线,再去养鸡场、蘑菇大棚,还要去磨房和果园逛逛; 最后就是砖窑厂。参观完以后,再开开会、聊聊农业副业生产经验,喊喊口号,基本就差不多。
  所以比起外面的紧张气氛,先锋大队很快又恢复到忙碌而平和的气氛中。
  每天男人去砖窑厂、造纸厂; 女人能干的也去赚外快; 不能干的就在队里干零活儿挣工分。
  一边干活儿一边听收音机; 小说、戏曲、新闻随便听; 小日子十分滋润。
  转眼又是一年,全国又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全国人民学解放军的活动。
  高进县也不例外,号召组织先进社员们去大寨参观、学习,回来以后鼓足干劲、力争上游。
  而莫茹和周明愈这几年自然还是年年被评高进县先进劳模。
  当然是要跟着去参观学习的。
  去了以后莫茹才发现和自己想的完全不是一回事儿。
  那是一种“一大二公”的乌托邦理想主义,别说目前的社会现实不具备土壤; 就算再过几十年都够呛。他要求坚决批判并要彻底消灭资本主义!强制在全县范围内彻底“割掉资本主义尾巴”; 收自留地、关闭集市贸易、取消家庭副业; 连各家的厕所都要关掉去集体厕所。
  这么一看; 先锋大队要被集体割掉的。
  所以,她和周明愈就是看看,不说话,实在让讲话就热情洋溢、振奋激动地表示要学大寨、向大寨看齐……
  喊空话嘛,有人喜欢听,喊得越好听就越忠诚。
  所以她和周明愈还拿了学大寨先进标兵的称号,发了锦旗和奖品。
  回来以后,又在本县做了几场演讲。
  之后就回到村里继续过自己的日子。
  在之后有参观活动,她和周明愈就不肯去,打发周诚廉、周培基、陈爱月等人去,去之前再三叮嘱,只需说好话,千万不要对比,更不要说自己大队的实际情况。
  只管说,学习学习再学习,我们要向大寨精神看齐!
  几个人都是聪明人,也是成功学成归来。
  一回来,周诚廉就忍不住找周明愈吐槽,“红鲤子,你说啊,就这样还让全国人民学习呢?我看他们……哎,吃不饱穿不暖的,就会扯着嗓子喊。”
  周明愈忍不住拍拍他的手臂,“这种话不要说,而且你说的也不对,精神食粮更重要。全国人民需要鼓劲。”
  这样艰苦卓绝的年月,吃不饱穿不暖的,要是再没有点精气神,那不真的垮了吗?
  “出去看看,还是咱们大队好啊,吃得饱穿得暖,还有水果、罐头来解馋,哎呀,真是神仙都不换,以后我可不去。”
  在全国人民学大寨的同时,农村的社交运动也开始进入新阶段,愈演愈烈,各地都出现了过激现象。
  连红旗公社也不能幸免。
  各地的领导干部、大学生、高中生们都开始下乡进行四清算账,革官僚主义、地头蛇的命,闹出了不少乱子。
  很多大队的生产再一次被搁浅,社员们无心种地,整天忙于批判斗殴,最后实在是不像话。
  莫茹和周明愈还去了一趟莫家沟。
  莫家沟进驻了一群师专的学生,他们是跟着某干部下来的,通过盘账发现了很多漏洞,正一个劲地审问大队长崔发平。
  另外把崔发忠也扯出来,但是崔发忠如今已经不是干部,他之前就被撤职没有再上任,而且以前的事情他都推得一干二净,算不到他头上。
  确认莫家没事儿,莫茹和周明愈也不在莫家沟住下,毕竟这样敏感的时候,还是低调比较好。
  一开始那些学生干部们也没揪出崔发平和崔发忠太大的事情来,倒是把崔公会、崔公兆等人给揪出来,一顿批判教训。
  他们还做主把莫家的几个人提起来当了队干部,把崔家的几个没有能力的队长、会计给踢下去。
  就在他们还要大干一场,立志要把崔发忠和崔发平几个人的短处也挖出来的时候,又接到撤回调令。
  无奈,他们也只得准备撤离莫家沟。
  可就在他们要走的当口,突然接到一封匿名信。
  匿名信将崔发平和崔发厚一家当初如何两面逢迎,一边给日本人效力、给伪军提供物资,一边悄悄地投靠抗日支队的事情给抖出来。
  这一次,随着匿名信还有一张盖有伪军蓝戳儿的收粮单!
  ……
  接到匿名信的时候,蹲点干部和学生们一下子沸腾了!
  这一下也不提撤离的时候,反而要坐下好好地查查这件事,而这封匿名信和确凿的证据让崔发忠一下子慌了神。
  他这两年一直抱病,虽然还控制着莫家沟的大事,可精力不济,很多事情都是崔发平在做。
  他知道这封匿名信分明就剑指他崔发忠!
  好在幸亏没有拿出哥哥崔发厚和日军的联系证明,否则那才是真完蛋呢。
  他相信,没人能找到那个证据的,因为当初哥哥和日军的所有联系全部被毁得一干二净,谁也找不到的。
  只是……家里当时给伪军送粮食的收粮单是怎么来的?
  抗战结束的时候,他已经把家里里里外外的痕迹都抹掉,不可能还留下证据!
  难道是从别人手里发现的?
  可能是当时另外服务于伪军的人保留下来的?
  但是崔发平悄悄告诉他,就是发给崔家的单据而非别人的底单。
  这下子,崔发忠是真的有口莫辩,却还是要努力狡辩,“当年我们崔家为支援抗日,得罪了很多人,有人要陷害我们也说不定。”
  蹲点干部组成的审查组立刻证明这就是真的,绝非伪造,崔发忠又改口“特殊的情况下,国难当头,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持抗日,有时候难免要对那些魑魅魍魉加以虚与委蛇,实在是违心之举,不得不如此啊。”
  他一副痛心疾首的样子,可那些年轻的学生们却不肯听他说话。
  他们为了挖莫家沟干部的四不清证据,可是仔仔细细了解了他们村的历史呢。
  他们大声道:“当初你们把莫家打成地主坏分子的时候,莫家曾经申辩‘为了暗中支持抗日,不得不表面对伪军虚与委蛇’,可你们说的是‘虚与委蛇也是事实,只要有支持伪军日军的事实,管你是虚与委蛇还是真心拥护,都是反革命坏分子!都要被打倒!’怎么到了你们这里就要搞特殊?”
  这架势分明就想将崔发忠一家也打倒!
  崔发忠吓得赶紧就连夜派人去给崔发厚送信,结果数日后回来的是一纸划清界限的声明。
  崔发厚表示:他当初在外奔波抗日活动,并不了解家里的情况,如果实在有不得不支持伪军的行为,那他支持秉公办理。而他崔发厚,要跟家里划清界限,一心为党为国,坚决不袒护家里。
  “苍天啊,你怎么不开开眼啊!我们崔家冤枉啊!这是莫家人的阴谋啊!”崔发忠当时就瘫倒在地,嚎啕大哭。
  “地主坏分子崔发忠,妄图伪装成我党人员行破坏之实,即刻收押审判!”
  “打倒地主坏分子崔发忠!”
  “揪出地主坏分子漏网之鱼崔发忠!”
  一夜之间,崔发忠就从原本的莫家沟掌权人,一下子成了人人喊打的臭虫,虽然鉴于有支持抗日的活动没有被判死刑,却也判了无期被押赴五一农场去劳改。
  这样,他就又和莫树仁父子碰头了。
  ……
  周明愈和莫茹虽然为了避嫌不常回娘家,但是他们一直都关注着莫家沟呢。崔发忠被举报,被收监,他们都是第一时间就听到消息。
  大快人心!
  莫茹还有些纳闷,“小五哥,这证据是哪里来的?”
  当初他们举报崔发厚和崔发忠的时候,却没有实际证据,只是本着无风不起浪的原则,先给县委提个醒儿,让他们被注入一种崔发厚是日军翻译官的说法,就算没有证据,可是三人成虎呢。
  三人成虎这句话,对谁都是有效果的。
  虽然崔发厚没有被揪出来,但是从崔发忠被撤职以后一直都没有官复原职,两人就敏感地觉得,也许崔发忠和崔发厚已经被组织怀疑了呢?
  现在,果然时候到了。
  当然,如果莫家再能够被摘掉地主坏分子的帽子,那就更好了。
  就算摘不掉地主帽子,但是抗日爱国地主和坏分子地主也是天壤之别的。
  周明愈也好奇道:“找机会打听一下,看看谁这么厉害,藏得太深了。”
  这个时候真的是一击而中,之前民主补课的时候拿出来可未必管用呢。
  于是这张作为铁证的收粮单到底是哪里来的,谁也不知道,大家议论纷纷。同时崔发忠在莫家沟彻底垮台,崔发平也被连累,崔家的几个队长、会计等队干部纷纷落马。
  在蹲点干部的主持下,莫家沟重新进行了选举,莫树杰居然被选做大队长!
  莫树杰自然不肯,再三推脱,说自己如今还在各种改造学习中,不够做大队长的资格。
  最后他做了他们生产队的会计。
  他有文化,读书识字,会算账,做会计也算是发挥所长。
  崔发忠被拿下,还有一个直接的影响就是莫树杰的成分重新判定,从中农改为了下中农。
  因为他当时没分家没有占有任何土地、财产,反而跟着长工们一起吃住干活儿,而且对村里孤寡老幼非常照顾。为了顺应民意,蹲点干部就写文件向县委负责成分评定的办公室汇报,很快就得到批复,同意将莫树杰同志的成分定为下中农。
  莫树杰的成分一变,就会连锁反应一样惠及儿女们。
  先是莫应熠入党成功。
  他听姐姐和姐夫的话,在学校一直积极向组织靠拢,之前就在老师的引荐下写了入党申请书,可惜因为成分问题被卡着,一直没有通过。
  现在莫树杰成分改变,他不再是中农的儿子而是下中农的,且他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