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于安好勿念之类的留言。
从去年冬天到今年春天,莫茹和周明愈和很忙,他们从省和区机械厂订制的农机件儿以及家用煤气设备基本到位,于是在养猪场工作的人发现他们居然用了非常先进的煤气灶!
连蜂窝煤做饭都还没用的人,现在直接用上了煤气灶!
橡胶管输送、金属煤气灶,拧开煤气阀门,嗤啦划一根火柴,再啪嗒拧开煤气灶的开关,将火柴往灶膛上一碰,就有火苗燃起来。
把小铁锅坐在灶上,就可以开始炒菜做饭,真是方便得让人觉得不可思议。
“阴天下雨家里没有干爽的柴火也不怕做不了饭,真是好家什儿!”
大家笑道:“怎么觉得咱们正往公社开会说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好日子呢。”
不过先锋大队至今还没有扯电呢,也不只是他们,红旗公社都还没通电呢。
莫茹把煤气灶的所有使用注意事项都告诉丁兰英和王玉芹,她俩是专门负责人,除了她俩不许其他人随便碰,免得出现问题导致煤气泄漏。
“越是看着先进的东西,危险也越大,大家一定要注意安全,绝对不能马虎。”
丁兰英和王玉芹现在把莫茹和周明愈的话当圣旨,让往东不往西的,她说不能乱碰那就绝对不能乱碰。
其他人听说使用不当会爆炸,心里是害怕的。不过两人有莫茹的科普,知道只要正常操作,没有煤气泄漏积累到一定的浓度,是绝对不会爆炸的。
忙碌又有趣的日子,让人觉得过得格外快。
今年闰三月,立夏就落在三月里,天气已经热起来。
这日莫茹在大棚基地和妇女们一起给蔬菜除草施肥,顺便收一批。她们用大棚种得早,清明以后就把大棚掀开,这会儿长得郁郁菁菁的,正是收获的时候。
“这新鲜的小菜啊,看着比孩子还亲呐!”吴美英小心翼翼地拔着草,免得把菜给碰坏了。
这菜多金贵啊!
外面那些露天的也就才种上半个月,这大棚的都收两茬呢,又是盖塑料膜又是加热的,养孩子也没这么上心呢。
这可是给领导们吃的菜,可得仔细着呢。
这时候收音机里传来了一阵歌声,放的是东方红,歌声停了以后,就传来了女广播员的声音。
“党中央……文化大革命……委员会通知……”
莫茹在外面听见赶紧快步走过来,“收音机里说什么?”
妇女们现在除了说书和唱戏,对政治不是很关心,也没听见。
莫茹就站在那里仔细听着,其他人看她那么认真,都下意识地放轻了动作,谁也不说话,免得打扰她。
很快莫茹就听明白了,中央已经通过了五一六通知,这么说的话——
文化大革命正式开始了!
第258章 开始了!
乡下都是看灶马头和皇历数日子; 甚至很多人连今日初几十几也不清楚; 都是靠问别的明白人才知道的; 更别说阳历日期了。
莫茹和周明愈因为每日听收音机; 所以对阳历和星期几都比较留意,不过这几天因为忙碌了一些,加上她本身对那段历史了解的也不是很清楚,所以要不是这会儿确切听到了文化革命小组这个词汇; 她也想不到运动已经开始。
吴美英几个看她脸色有些凝重,不由得跟着紧张起来; “七七妈,咋的了?”
莫茹摇摇头,笑道:“没什么事儿; 跟咱们没关系。”
他们都是贫下中农; 既不是干部也不是文化人自然没多大关系。
下午放学很早; 周七七被菊花等女孩子叫去玩儿跳花绳; 什么“马兰开花二十一; 二五六、二五七”的,小八则呆在家里跟着莫茹看书。
他去上学纯粹是莫茹想让他和小朋友接近一下有个玩伴儿; 省的每天安静地跟个木头一样。
结果老师说“这孩子坐课堂上两只眼睛也不知道看什么的; 似乎能透过老师和黑板看向遥远的深处,总是在神游方外”!不过好在上课老师讲的他都会; 作业也能按时完成; 老师也就不强求他一定要精神在线。
莫茹和周明愈也发现儿子对那些未知的莫名的事情似乎格外有兴趣; 或者说有天赋?
反正周明愈说那些乱七八糟的电流电阻交流直流三极管晶体管的; 她是听不懂,但是小八居然听得津津有味。
甚至还跟他爸爸讨论一下相对论!
“爸爸,既然是相对的,那咱们的另一边,是不是还有一个咱们?”
听儿子又开始说玄学莫茹赶紧拧开收音机默默地听节目,嗤啦嗤啦地等了一会儿,才开始出现声音,很快就是重播各种中央文件以及讲话。
趁着儿子自己想事情的空,莫茹拍拍周明愈,“你听。”
听了一会儿,周明愈的神色也凝重起来,“开始了。”
莫茹:“要不要把小弟叫回来。”
周明愈:“现在应该还没事,到时候看情况去一趟。”
他之前写了几封关于改进各种农机的建议,李厂长收到以后连说很好,还说请他农闲的时候再去一趟,大家好好地商量一下如何更好的改进。
有些农机虽然生产出来,但是因为还不够完善,使用的时候会发现这样那样的问题需要改进。
小八听见他们说要去省城,立刻道:“爸妈,我也去。”
别想撇下他。
莫茹:“你要上学呢。”
小八:“我都会了。”
莫茹:有个聪明儿子也是负担。
周明愈:“儿子,你要是能在爸妈去省城之前交到小朋友,那爸妈就带你去。”
莫茹:“小五哥!”
周明愈给她一个安抚的眼神,让她稍安勿躁。
小八:“说话算话。”
周明愈点点头。
小八就放下书出门去了。
莫茹:“小八,天要黑了,你干嘛去,明天上学再说。”
小八摆摆手,头也不回地走了,不过他是一步步踱出去的,跟他姐姐蹬蹬跑出去可不一样。
“这孩子!”莫茹叹了口气,那么点个孩子,那么慢悠悠地踱着步子的背影,竟然让她觉得像个世外方人……简直……
周明愈将她搂进怀里,两人倒在炕上,他深邃的眸子闪着笑意,“女儿不着家,儿子不靠谱,要不……咱们再要一个啊。”
腻歪一会儿,莫茹气喘吁吁地爬起来,推推周明愈,“快去看看儿子干嘛去了。”
周明愈却不管,“他能干嘛,不是望天就是看河的,”他笑起来,“我突然觉得他可能会领一串歪巴回来当朋友,哈哈哈哈。”
歪巴是当地青蛙的方言。
莫茹推了他一把,“有你这样笑话儿子的嘛。”
看看外面天色,她就说去叫孩子回家。
周七七现在就是全村的评书先生,一有空都喜欢凑到大队南边的场里听她说书。她讲故事声情并茂,情节跌宕起伏,特别会下钩子,勾得听众们晚上回去睡不着觉,大家一起干活儿的时候都讨论个没完。
果然,莫茹就在场里找到她,大小粉丝们一个劲地鼓掌,要求再来一段。
莫茹看了一圈,没找到儿子,就找人问了问。
铁妹家九哥跑过来,“婶子,你家小八和魔头去南沟了。”
莫茹吓了一跳,“什么魔头?”
九哥比划着,“就是石头他哥哥啊。”
莫茹:这孩子,人家叫墨斗不是魔头。
墨斗是周培基大哥周培霖的儿子,今年九岁,和小八一起上一年级下学期。
当地上学的规定是大生日(正月到六月)的孩子就八虚岁上学,小生日(七到十二月)的孩子就九虚岁上学。
小八本来是腊月的小生日,应该再等两年才能上,不过反正是自己村的学校,只要跟班学校里又坐得开去也没人反对。
她赶紧跑过去。
为蓄水那里挖了一条深沟,如今又长又深,要是掉下去可不是闹着玩儿的。
造纸厂已经新建正规的厂房,搬到北边靠近草泊儿的位置,现在不在这里,所以也没有大人在附近看着,俩孩子去河边干嘛,怪危险的!
虽然姐弟俩都会游泳,可在妈妈的眼里怎么都是危险的,万一腿抽筋或者怎么的呢?
到了南沟那里,她果然看见小八和墨斗俩人坐在河边的大石头上。
想了想,她也没有喊,而是站在不远处偷听他们说啥呢。
小八:“我是你的朋友吧。”
墨斗:“嗯,小八,你是我最好的朋友!”
“以后放学来我家写作业。”
“好的啊,我早上喊你一起上学,对了,我跟老师说让他给咱俩换位子,咱俩一座。”
“不……好吧。”
“就这么说定啦,走啦,我家里有爷爷做的小木车,我拿给你。”
墨斗伸手把小八拉起来,“快走,我家里还藏了一把小枪,他们总想偷我的,我也给你。”
说完他拉着小八就想跑起来,小八皱着眉头,不想跑!
莫茹看着儿子一副不想跑却被拽着不得不跑的样子就好笑。
小孩子嘛,还是需要小伙伴的,没上学赖在爸妈身边,上学当然要有同龄玩伴啊。
不过到家她才想起来,艾玛,她不是不想带小八去省城嘛,现在他找到小伙伴,那不是要带上他?
最好他跟小伙伴玩得有意思,朋友越来越多,就不想黏着爸妈了。
第二天早饭的时候,外面响起墨斗的声音,“周钦暄,上学啦。”
正吃饭的周七七差点被小米粥呛着,看了自家正慢悠悠吃饭的弟弟一眼,“哎呀,你也有人喊上学呢。”
同村的小朋友关系好的都一起上学,尤其女孩子,哪怕就几步路到学校也要先跑来后头喊周七七,以显示她们关系好。
莫茹笑道:“咱们小八也是有朋友的呢。”她拿了一个还温乎乎的鸡蛋,擦干净交给儿子,“来,拿去送给小伙伴吧。”
小八用手帕仔细地擦干净嘴巴,看了一眼鸡蛋,接过去,“爸妈,我上学了。”
然后背着小书包走了。
周七七也拿了一个鸡蛋,“小八走这么早干嘛?”
“有了朋友,在一起玩儿呗。”莫茹挺高兴的。
周七七嘟囔道:“别是干坏事吧。”
莫茹嗔了她一眼,“咱家就你干坏事多,弟弟乖着呢。”
周七七立刻在她娘脸上吧唧亲一口,“我可是爸妈的小棉袄,谁能有我好!”
说着又去周明愈脸上亲一口,笑嘻嘻地跑出去,刚出屋门,外面就响起个女孩子的声音,“七七,上学啦!”
明明她住在最后面,应该往南走去喊小伙伴,偏偏人家每次都过来喊她。
看着女儿朋友成群,儿子也不再形单影只,莫茹对周明愈道:“上一次买的那两辆小汽车,七七不喜欢,不如拿出来给墨斗。”
制作挺精致的回力汽车,不过七七觉得就会那样跑傻乎乎的,小八也觉得很幼稚,俩孩子都不爱玩儿。
因为买来挺贵的,莫茹也没舍得随便给家里孩子祸祸,南屋那么多孩子,给谁不给谁的,他们还又抢又打的不如不给。
周明愈笑了笑,“哦,对了,昨晚睡觉的时候儿子说让你去省城他不跟着,但是你要给他买个显微镜。”
莫茹:……
“什么显微镜啊,这么点个孩子玩啥显微镜,你带着他一起冲洗照片就行啦,那个放大镜也能看。”
周明愈:“……”
……
转眼天气热起来,一片片金黄色的麦子像波浪一样随风起伏,农民们又要开始新一季的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