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六零年代好家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突然就生龙活虎般,再也不颓废了。
  看着他闷声走掉,张红兵冷笑道:“真是个傻子。”
  金光明去找了一圈,最后打听到红旗公社有马车,还有一个范木匠大队也有马车,他们和先锋大队挨着,可以为他们带路。
  范木匠大队听说他们是去先锋大队的,对他们很热情,挤了挤,他们也上了马车。
  范队长问道:“先锋大队不是开车来接了,你们怎么没坐拖拉机回去?”
  几个学生一听先锋大队居然是开拖拉机来接?可那俩人居然一见面就对他们鼻子不是鼻子,眼睛不是眼睛的,先给他们讽刺一番,直接把他们一丢就走了。
  这一下子三个女同学也受不了,开始抱怨起来,指责先锋大队是不是故意给脸色看。
  听他们说先锋大队的坏话,范队长脸一沉,勒骡子停车,冷冷道:“下车!”
  五个学生不解,“范队长,你啥意思?”
  范队长瞥了他们一眼,“我说让你们下车,我们骡子宝贝着呢,不能累着。我们只负责给你们带路,不负责让你们坐车!坐车也行,一个人一块钱路费。”
  “什么?你抢劫呢!”几个知青叫起来,纷纷说自己没钱。
  范队长哼了一声,不赶车。
  其他学生就催着几个人要么交钱要么下车。
  “不是都有下乡补贴的吗?省城一个学生是76块,区里是67,县城也有55呢。”一个去范木匠的知青说到。
  知青下乡,建设新农村,被动员被自愿,当然也有补贴的。只不过这个补贴根据不同地区、年纪、甚至学生也有差别,并不是固定的。
  不仅仅是补贴,而且很多人下乡以后,政府还给插队的大队拨款,让他们给知青修建知青点。
  条件好的就盖砖瓦房,条件差的就土坯房。
  不过在当地社员家住的都是破破烂烂的屋子的情况下,他们却能住新房子,待遇自然也是很好的。
  知青下乡支农,待遇当然比社员们好,所以有些社员不服气,说他们哪里是支农,分明就是来给农民添麻烦的。
  尤其当年社教运动的时候也有学生跟着下乡,专门抓那些队干部,这一次又正面交锋,大家换了位置,也难说其中会不会有一些不可言说了。
  最后没办法,怕累的几个知青还是交了钱,坐骡车继续赶路。
  几个小时以后天蒙蒙亮的时候,马车抵达范木匠和先锋大队的岔路口时候,范队长指了指前面,“前面半里路,路北就是了,自己过去。”
  他们还要指责范队长,这时候后面有突突突的拖拉机声传来。
  一个女同学眼尖,指着拖拉机,“哎呀,那不是他们吗?”
  金光明也看到林绍禹竟然在车上,立刻喊道:“林绍禹,你搞特殊!”
  林绍禹看了他们一眼,没说话,他自己在路上走,问了路走了几条近路,结果后来迷路,竟然到了东关煤厂。
  也算是因祸得福,他正好碰到了周诚廉。
  周诚廉问他去哪里说捎他一程,听说他去先锋大队,还囧了一下,看林绍禹态度挺好,他和周培基就拉着他回村。
  那几个人指责他,他还想指责他们在火车站挑刺,否则也不会走这么半天。
  周诚廉和周培基拉着煤和林绍禹进了村里,这时候天还没大亮,他让林绍禹先去大队等等,天亮了有人给安排,他们则去造纸厂和砖窑厂送煤炭。
  ……
  周诚志一早起来,就被告知说新一批下乡知青们又到了。
  周诚志觉得自己要疯!
  已经有三十五个,怎么还往这里塞?
  当他们是大学还是工厂?
  你要是送点有用的,那也无所谓,去造纸厂、砖窑厂,都能打工,可他们一个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你说要了干什么!
  自己孩子还能打骂,这些学生骂不得打不得,脸皮又厚又薄,真是让人抓狂!
  他让四个队会计自己商量着安排。
  原本可以分配给各生产队,但是先锋大队情况特殊,基本都是一同行动。
  知青也没有分配给老乡住进家里,毕竟家里都一堆孩子,谁家也不宽裕。再说住进去一个外人,总归是不方便,年轻的知青不舒服,他们也不方便。
  所以大队集中盖了知青点。
  原本大队旁边给下乡大夫和老师们盖的屋子已经住满,而知青们还源源不断地到来,大队就决定把知青点盖在村后头靠东边位置。
  村后西边是周明愈和周培基家,后来还有几个青年娶媳妇过来盖的房子,东头就是原来的养鸡场,挪到北边养猪场附近以后这里就空着。
  盖知青点也是上头拨款的,除了给知青们的补贴以外,还有住房津贴,集中起来盖房子,虽然也只是一点补贴,根本改不了几间屋子。
  可聊胜于无嘛。
  这个是周明愈去县革委会领的,再从自己砖窑厂拉砖瓦,还得收集木料、秫秸等。
  他们计划盖一溜房子,房间有宽有窄,宽的屋子,南北两盘炕,这样起码睡十个人。以后要是有结婚的,就可以分出去住在单间,单间则是将大房间用土坯隔开,一个大房间可以分两个单间。
  一般人也不知道他们要住多久,只是上头说既然让盖屋子,那肯定很久,起码照着五年准备吧。
  周明愈和莫茹知道真实情况,所以让先锋大队多准备着。他提前跟周诚志打过招呼,假托自己和莫茹悄悄从城里打探来的政策,这一场知青下乡起码要持续十年。他还提醒周诚志,知青和知青结婚以后可以带着孩子去城里。如果知青和社员结婚,那以后想回城就必须要离婚,孩子还不能带,所以最好不让知青和社员们结婚,免得到时候妻离子散的。
  周诚志根本不当回事,“那些娇滴滴的知青,能稀罕嫁给咱们泥腿子?你愿意娶她们?”
  要是红鲤子愿意娶,保管那些女青年愿意嫁。
  周明愈:队长一把年纪的,干嘛要这么皮!知青不嫁给泥腿子,但是架不住有男知青娶乡下姑娘当免费保姆啊!
  周诚志听说又来了一波知青,赌的他胸口发闷,觉得自己很可能要去见周功德了,昨晚还梦见他说“你小子好日子到头了”之类的胡话。
  得到消息一大早他先抽袋烟压惊,然后去找周诚仁,好事坏事的,他都要叫上周诚仁。又抽了周诚仁一袋烟,俩老头嘀咕了一下,周诚志觉得舒服点了,背着手溜达去大队看看新来的几个知青。
  三男三女,两个跋扈的,一个小白脸软乎的,三个女青年都是娇滴滴吃不了苦的。
  所以!!!
  这是又送来三个吃饭不干活的?
  信不信饿死他们!
  周诚志如今被他们愁的脾气很大,见了他们也不像最初的时候那么和颜悦色,免得让人以为他就是个泥腿子好欺负。
  见这些人的时候,他也拉着脸,没有多少笑模样,硬邦邦地叮嘱几句“来了这里就要踏实住下,跟着社员好好上工挣工分,挣多少吃多少,我们大队不养吃闲饭的。还有,你们也别想着自己是文化人,要来我们大队指手画脚当干部,我们大队不缺文化人,谁有那念头的,趁早滚蛋!”
  他这么不客气,不但是林绍禹和三个女同学,连张红兵和金光明都被他给吓住,第一时间没敢说什么。
  周诚志就直接领他们去知青点,按照住宿名单给他们安排了住处。
  金光明看一个屋子要住十个人,顿时不乐意了,“周队长,这也太挤了吧。”
  周诚志瞥了他一眼,“你想要单间?”
  金光明:“就算不单间,那也给我双人间,我和张红兵一起。”
  周诚志毫不客气道:“想住单间,自己拉砖瓦盖去吧。”


第269章 没杀过
  金光明一听一个生产队长而已; 竟然敢这样跟自己说话,立刻顶回去:“别以为我不知道,上头是给了知青盖房补贴的; 这个钱你没给我们; 你拿走了。不给我们盖房子; 你是不是自己贪污了!”
  他居然敢给自己扣一个贪污的帽子!
  周诚志不能忍,就算社教的时候; 查的那么细; 谁也没说他贪污一分钱!
  他也就是给老婆子给周诚仁家安排个更合适的活儿而已,那也是人家赚的; 说他贪污钱物?
  放你X的狗屁!
  现在周诚志暴脾气起来了,一点都不想压着,他才和那些知青正面杠了一次,一点也不怕第二次。
  那些知青里有人想夺他的权,被他给治得不轻,现在金光明初来乍到,不了解情况; 居然又想来这一套。
  周诚志直接道:“我们大队知青太多了,招待你们,你们新来的这批去公社申请换大队插队; 我们安排不了。”
  其他大队有的才十几个,他们这都四十多了。
  这是要干嘛!
  虱子多了不怕咬还是怎么的?
  张红兵却不想金光明闹的那么僵,毕竟,其他大队可没有先锋大队这么富有呢; 这里有菜有肉有果园有工厂,比县城郊区的大队还富裕呢。他们在这里,就算工分再少,可是水果蔬菜这些收获的时候总也要分他们一些的。
  来之前他可都打探清楚的,这个先锋大队可不一般,厉害着呢。
  所以不能和他们队干部闹僵。
  他拽拽金光明,对周诚志笑道:“周队长被误会,我们没那个意思,入乡随俗,入乡随俗哈。”
  周诚志看他这样,也没坚持,他可不承认自己真想这些学生撒开了闹,闹大了他就直接把他们都送去公社,到时候他们爱去哪里去哪里。
  养着研究员无所谓,人家是知识分子!
  可惜,知青们认清现实不再闹,反而老老实实的听他吩咐。
  看他们老实起来,周诚志又懒得针对他们,少不得还得多照顾照顾,谁让他看着那些十几岁的孩子没学上都被发配下乡,他心里也觉得不是个滋味呢。
  这时候正是忙秋收的时候,周诚志又重新调整了工种,把轻快活儿分给知青和妇女们,当然,工分也相应的少一些。
  因为太忙碌,加上周诚志态度强硬,看起来有点吓人,这段时间知青们都老老实实的,大家相安无事。
  收完秫秫,接下来能稍微轻松点,收一点谷子豆子的,歇几天,再收玉米、花生、地瓜。
  花生和地瓜都有拖拉机帮忙收,但是玉米因为植株太高,还是要人工收。
  现在还没试制出收割秫秫和玉米的机械来,但是周明愈和机械厂一直都在努力。
  这些没干过农活的知青们,只要不再那么盛气凌人,社员们对他们倒是挺和气的,也体谅他们什么都不懂,耐心地教他们。
  有些知青意识到他们要想留下来,过得好,那就只能依靠这些队干部和社员,所以大部分人也开始慢慢地转变态度。
  当然,也有人执迷不悟,或者总试图走歪门邪道来获得好处。
  其他大队的不少知青们,都给大队书记、大队长以及队书记、会计们送礼,希望能安排轻快的活儿,但是可以拿高工分,分东西的时候可以多分一些等等。
  结果后来就有社员抱怨,这些知青来了以后,带坏了风气。
  原本大家都是评分的,这样各自也服气,可现在有人可以送礼挑轻快活儿,拿高工分,他们就不高兴。可是他们没有知青的钱和粮票,也没有知青带来的城里稀罕物,更没有知青那么活泛的脑子,甚至还有人觉得送礼啥的不光彩,开不了口呢。
  这种情况在先锋大队自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