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脆的铃声吸引来不少人的目光,有人还从家里出来,看外面是啥东西在响,咋那么好听。
大大小小的孩子更是叫着喊着跟在自行车后面跑。
这万众瞩目和前呼后拥的架式,让王美清觉着她不是坐在一辆自行车上,而是坐在一辆超豪华的跑车里。
不过想想也是,这年头,一辆自行车跟后世的一辆超跑还真没啥区别。
王建军带着王美清,所过之处,皆是一片艳羡声。
“这自行车可是咱大队头一份。”
“怕是算上别的大队,那也是头一份儿。”
“瞧瞧人家这小日子过的。”
“人家家里拿三份工资,咱可比不了。”
“二丫托生到他们家,可真有福。”
“那丫头就是招人喜欢,要是给我当闺女,我也可着劲儿的疼。”
。。。。
说着说着就跑题了,由王美清说到了哪个大队的哪家生了个闺女,爷奶嫌弃,给扔了;又说哪家闺女被爸妈逼着嫁给了一个瘸子,给她哥换回个媳妇;哪家的小闺女贪嘴偷喝了俩生鸡蛋,被亲妈活活打死了。。。。
末了都一齐感慨,王美清命好,一家人都把她当眼珠子疼,就是不知道等到王爱军有了儿子,家人还会不会象现在这么宠王美清,毕竟男娃才是传后人,女娃娃再娇宠,也没男娃娃金贵。
王晓菲躲在自家门前的槐树后面,艳羡地看着王建军骑着自行车,带着王美清转圈圈。
王美清头上扎着两个小辫子,身上穿着件黄色的罩衣,罩衣领口,衣襟都镶有粉色的花边,衬得王美清越发粉嘟嘟的好看。
王美清被王建军圈在怀里,咯咯地笑着,不时用小手摁一下车铃,叮铃铃,叮铃铃,和着王美清清脆的笑声,听到的人也忍不住想跟着一起笑。
王晓菲却笑不出来,她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服,一件花格子罩衣,是用她妈以前的一件上衣改的,因为穿的太久了,衣服都旧得有点看不出原来的花纹了。
她脚上的鞋,也是她妈纳的。
她奶烦她,不给她做鞋,她妈被逼得没了办法,只能自己学着做针线活,因为手艺不精,纳的鞋都是歪歪扭扭的。
可王美清脚上的穿的却是她姥给纳的千层底,枣红色的鞋面,上面还绣着个小老虎。
王美清穿的好,吃的好,一家人都宠着她,要啥有啥。
她啥也没有,奶奶也烦她。
她羡慕王美清,想象王美清那样,要啥有啥。
可她妈跟她说,王美清再好,也是个泥腿子,而她们娘儿俩个,是城里人,往后是要回城的。
所以她妈不让她跟王美清玩,省得沾上一身土气。
她妈跟她讲城里都住楼房,用电灯,大马路又宽又平,不光有自行车,还有汽车……
她妈跟她说的那些,就跟做梦似的,看不见摸不着,可王美清的好日子,却是她亲眼看见的。
她其实更想象王美清这样,比如象今天,有个哥哥骑着自行车带她转圈圈。
王晓菲正躲在树后看王美清,突然眼前一暗,她抬头一看,看到她奶孙老太正沉着脸看着她。
“看啥看,有本事去找你那城里姥姥,叫她也给你买一辆,就怕你没那个命!我们王家真是倒了八辈子的霉,找了你妈那个懒货,又生下你这个赔钱货……”
王晓菲知道,要是她妈在跟前儿,她妈肯定会护着她,跟她奶吵,可要是她妈不在跟前,她奶能一直骂她。
她虽然小,也知道她奶骂的那些话很难听,她不想听她奶骂,便狠狠瞪了她奶一眼,趁她奶不注意,从树后跑出来,然后撒腿跑了。
身后,孙老太仍在喋喋不休的骂,“有啥样的娘就有啥样的闺女,好吃懒做的婆娘……”
王建军带着王美清在大队转了一圈,才带着王美清回了家,然后又带着石兰出去转了。
罗老太抱起王美清,“好不好玩?”
“好玩,就是有点硌屁股。”
前杠就一是一铁棍,坐一会儿还可以,坐久了就会硌得屁股疼。
“姥姥给你缝个小棉垫子套上,回头再坐就不会硌小屁股了。”
罗老太是说干就干,她不光是给自行车的前杠缝了个套子,她给整辆自行车,凡是能用套子套上的地方,都缝了个套子裹了起来。
不同的是,前杠上裹的是棉套子,其他地方裹的是单层的。
套子都是用碎布拼的,啥颜色都有,原本锃亮的自行车一下子成了辆“花车”,风格让人不忍直视。
罗老太却很是满意。
不光罗老太满意,除了王美清,家里其他人也很是满意:这下再不怕自行车磕着碰着了。
王美清最终也向“花车”低了头,谁让这辆自行车太金贵了呢。
之所以赶在这时候买自行车,就是想让王爱军骑着自行车去接新媳妇,现在自行车是买回来了,可王爱军还不会骑自行车。
得赶紧学。
罗老太怕摔坏自行车,王爱军学车的时候,让孙桂枝和王建军在后面一左一右的扶着。
王爱军骑上自行车,战战兢兢地踩着脚蹬,王建军在后面指点着,“握紧车把掌握住方向,手不要抖,往前看不要低头看脚蹬,踩的时候用力要协调。。。。”
石南领着王美清和石兰还有王莲清在一边又蹦又跳的为王爱军加油助威。
不少大人孩子也围过来看热闹,说说笑笑的,简直比唱大戏都热闹。
作者有话要说: 今天我们这儿突然降温了,差点冻死韭菜,又到了穿秋裤的季节了……码字不易,小可爱们要支持正版鸭,让韭菜也买条秋裤穿穿,嘤
第51章 三叔
王爱军本就紧张; 被大伙儿这么一围观,就更紧张了; 不光手抖; 整个人都是抖的,身子都扭成了S形,顾了前方顾不上脚下,明明是按着王建军说的往前踩; 结果却是往后倒链子。。。。
王爱军累,孙桂枝和王建军也比他强不到哪儿去,一会儿功夫; 扶车的和被扶车的都累得满头大汗。
王爱军学骑车的地方; 离家不远,那里有一段小缓坡; 想着在这里练骑车,帮着扶车的孙桂枝和王建军也能省点力。
要下坡了,王建军在后头一再提醒王爱军,不要再蹬车了,掌握好方向就行了,哪知刚才还不会朝前蹬的王爱军,这会儿突然有如神助,刚才还直倒链子呢,这会儿竟然会往前蹬了,而且蹬的飞快。
正好是下坡,王爱军蹬的又快; 孙桂枝和王建军哪里还能跟得上,小跑着跟了几步,实在跟不上了只好松了手,然后眼睁睁地看着王爱军跟喝醉了酒似的,歪歪扭扭的往前冲去。
王建军一边跟着往前跑一边喊,“快捏车闸!”
王建军不喊还好,他这么一喊,王爱军才知道他妈和兄弟已经不在后头帮他扶车了,他一下子慌了神,手脚都不听使唤了,直直地朝着路边一个干草垛冲了过去,然后嗷嗷叫着,连人带车,一头扎了进去。
干草垛一下倒了,王爱军连人带车给埋了进去。
大伙儿都赶紧跑了过去。
王建军跑到跟前,忍俊不禁地把自家大哥从干草堆里刨了出来。
王爱军头上衣服上全是干草,尤其是头发上,顶了厚厚的一层,跟鸡窝似的。
他手足无措地站在那儿,因为难为情,脸都红到了耳朵根儿。
孙桂枝啼笑皆非的走过去,一边摘他身上的干草,一边笑骂道,“刚才还背得好好的,哪个是车闸,车闸咋用,咋临到事儿上,给忘了个干干净净,瞅瞅,闹笑话了吧。”
周围响起一片善意的哄笑声。
王美清本不想笑话自家大哥的,可自家大哥头顶鸡窝的样子实在太可乐了,她憋都憋不住,咯咯咯地笑得眼泪都出来了。
王建军把自行车从干草堆里拖了出来,检查了一遍,幸好人和车都没事。
王爱军倒也是个不服输的,难为情了一会儿,又接着学,功夫不负有心人,练了几天,好歹是上道了。
至于技术咋样,那就不好说了。
学会了骑车的王爱军就想得瑟,热情招呼王美清道,“二丫过来,大哥带你出去玩。”
王美清吓得一下钻到了罗老太的怀里,她可不想钻干草垛。
罗老太搂着王美清,笑得眼睛都成了一条缝,“就你这二把刀的水平,你敢带,我还不敢让二丫坐呢,赶紧去练车去,练熟点,省的接新媳妇的时候,再摔了你媳妇。”
王爱军乖乖的练车去了。
姥姥说的对,要是接新媳妇的时候摔了跤,那丢人可丢到丈母娘家了。
今年的冬天来的有点早,刚进入11月份,西北风就呼呼地刮了起来,11月中旬,甚至下了一场雪。
天儿不好,又冷,王美清只能猫在家里。
好在有石南和石兰天天陪着。
石南已经快7岁了,石国强说过了年就让他去上学。
石国强是老师,没事的时候就在家里教石南,还托着他爸妈和以前的同学朋友买了好些儿童读物寄过来。
石南聪明,学的很快,他学会了就教王美清和石兰。
王美清自不必说,肯定是“一教就会”,石国强都夸她聪明。
石兰这个小吃货,可能所有的聪明才智都用在吃上了,跟吃有关的东西她是一点就透,别的就很难开窍了,教她认一个字,前面教,后面忘,挨批评了她也不生气,一转脸就又乐呵呵的了。
其实这样也好,起码占了一点:心胸开阔,想的开。
这天天擦黑的时候,天上又零零星星的飘起了雪花,石南和石兰都回家了,王美清只好跟大黄玩,扔球让大黄接。
别看大黄只是个小土狗,却很聪明,王美清扔的几个角度刁钻的球它都能接住,有一个还是打着滚儿接的,逗得王美清咯咯直笑。
一人一狗正玩的有趣,突然大黄停了下来,耳朵也竖了起来,然后汪汪叫着冲了出去。
王美清跟到门口,探头往外一看,见院门口站着一个穿绿军装的人,手里还提着个大提包。
是三叔。
王美清欢呼着就跑了出去,“三叔!”
屋子里的人呼啦一下都跑了出来,孙桂枝惊喜道,“永兵回来了!”
大黄还在冲着王永兵呲牙咧嘴,王美清拍了拍它,“不许叫,这是三叔。”
王永兵放下了手里的提包,一下把王美清抱了起来举的老高,惊喜道,“二丫长这么大了,你还认得三叔啊。”
王美清被举高高,乐得咯咯笑,脆生生地答道,“认得。”
王永兵上次回来,王美清还不满三个月,还是个只知道吃奶的小奶娃,按道理,她哪里能记得住人。
可今儿个王美清却是一眼就认出了他,这让王永兵大为惊奇,“咱二丫就是聪明。”
罗老太笑道,“外面冷,他三叔快进屋吧,爱军快把你三叔的提包拎到屋里去。”
王永兵抱着王美清往堂屋走,走到西屋门口的时候,停了下来,“啥时候翻盖的西屋?”
罗老太笑呵呵,“秋天翻盖的,你大侄子要给你娶侄媳妇了。”
王爱军定亲的事,给王永兵的信里倒是提过,不过却没说啥时候结婚。
孙桂枝怕王永兵多想,便解释说,“你训练忙,也回不来,就没跟你说。”
主要也是怕王永兵知道了,再给家里寄钱。
他一个人在外不容易,孙桂枝不想让他多花钱。
王永兵笑道,“幸好我回来了,要不然,说不定我都当三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