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弱,达不到翡翠最好的颜色。
而绿色那只镯子是绿玉髓的,它是石英的变种,准确来说并不是玉。绿色偏黄色,而且非常的均匀,半透明至微透明,常常被人用来冒充满绿翡翠。但是细看无色根色脉,表面光泽感觉有点像塑料。这两只镯子最多值几千块人民币,10万美元起拍太坑爹。”
这两只镯子竞价的人还不少,可能都是抱着捡便宜的心理,毕竟如果真的是天然翡翠,这样低的起拍价可真是捡大漏了。最后镯子被一对夫妻以100万美元拍下了。
接下来又拍了几件翡翠制品,有雕件也有首饰,有用其它和天然翡翠相似的替代品雕刻的,也有经过强酸漂洗和填充注胶b货、c货翡翠,还有塑料制品。
下面拍卖师又拿出一只镯子,介绍说是玻璃种飘花翡翠手镯,但晓冉的感觉有点不好,这一只乍眼看从表面来看很难看出破绽。晓冉又用翠眼异能观察了一下上面的灵气,灵气是有那么一小丝,证明东西是天然材质的。
但问题是,天然玻璃种飘花翡翠上的灵气不可能那么稀薄,看来是有问题。又仔细地观察,终于发现了问题。这一只镯子是独山玉的,独山玉主要是长石类矿物组成,在表面反光条件下表面也可以看到一些鳞片状反光,显示的“鳞片”反光多为等粒状,就像一粒粒白糖;而翡翠则主要是由硬玉矿物组成,在表面反光条件下可以看到片状的闪光现象,这种反光是大小不等的长条柱状,俗称苍蝇翅。
从色调光泽来看,独山玉是多色玉石,颜色多为条带状,由于主要是长石类矿物,尤其会显示一些肉红色、棕色,可见斑杂状色调,成为独山玉的特色色调,且抛光面多成油脂光泽,翡翠一般则不会出现肉红色;另外独山玉的绿色色调偏暗,翡翠的绿色可以出现翠绿色,比较鲜艳,成玻璃光泽。这一只镯子最后拍了10万美元,而独山玉硬度不足,是不值这个价格的。
蒋邵峰只坐了一会儿就出去了,晓冉看这些假货看的眼晕,和林常、林利交头接耳说起了悄悄话。
“晓冉,你看这是个什么动物?怪有意思的。”林常指着拍卖台上正在展示的一件拍品问晓冉。
晓冉抬头看,是一个白色玉质的动物雕件,半个手掌大,可能有些年头了,上面还有一些类似于铁锈一样的沁色。它的雕工比较简单,刀工和线条粗重有力,刻的是一只很奇怪的动物。身子胖胖的,很笨重,四肢短而粗,头部却小而尖,鼻子略长,沓拉到嘴前。
这到底是个什么动物?就连拍卖师也说不出来,只说这是用和田玉雕刻的,卖主说是有近两千年的历史了,是一件东汉时期的出土文物。
下面来参加拍卖会的人都是些出来度假的游客,都没有什么古玩鉴赏方面的专业知识。纷纷猜测起来,有的人猜是大象,但大象的头没有那么尖,鼻子也比这个长;有的人猜熊,但是熊的鼻子也不是这么沓拉着的;还有人猜是老鼠,但是老鼠怎么会那么胖,腿那么粗;于是,又有人说是硕鼠,还有人说是四不像……下面可热闹了,说什么的人都有。
不过大家对这件东西都挺不看好的,因为这种动物就连见多识广的现代人也没见过,那古时候会有这种动物吗?说不好就是一个现代的臆造品,沁色是人工做旧的,因为雕工差所以雕成了一件十不像。
晓冉本来也没想过它会是真的古玩,但细细观察了一下,这件雕件的料子果真还是和田玉籽料,而且还是羊脂白玉。又用异能去看,上面竟然透出一层洁白浓郁的宝光来,看来真是东汉的老东西。那一处沁色也是真的,两千年前的东西能那么完好的保存下来实属不易。
起拍价不过才50美元,晓冉想也没想就以60美元的价格买下来了,也没有人和她竞价。
这时,一个十一二岁的男孩正好随爷爷走进拍卖场,他一见着拍卖台上展示的玉质雕件就大声叫起来,“是貘!这是貘,我见过的,马来西亚貘,我在马来西亚动物园见过。”
他的爷爷也说:“这是一个貘尊,的确是东汉时候的东西,帝王将相用来挂在衣服外面的,一千多年前,貘被古人视为一种吉祥的动物。”
看来晓冉是捡了一个漏了,挺高兴的,不过这件老东西是出土文物,带回家有点不太好,晓冉将它交给林利,让他拿回典当行收藏或者寄卖都行。
下一件拍品可真真是晃花了众人的眼,拍卖师介绍说是一串设计高贵典雅的红宝石项链,主石是一颗六十五克拉的无杂质的红宝石,附石是十二颗十克拉以上的红宝石,同样的晶莹剔透,颜色和谐一致。
晓冉先用肉眼观察,觉得非常漂亮,在自然光下有天然宝石特殊的璀璨色泽,而且红宝石里面还想还有如同火焰燃烧般耀目的光泽,只是不知道自己这种感觉对不对。
可是旁边的人都不相信这串红宝石项链会是真的,毕竟这么多颗这么大无瑕疵的红宝石很是难得凑齐,而且色调什么的还完全一致,这种几率太小了,如果全是真的那将会是一个天价。
第一百三十三章 鉴赏专家
名贵的红宝石项链起拍价不过是100万美元,红色纯正,里面似有火焰燃烧,晓冉用翠眼看过去,里面蕴含着盈盈红色宝光。难道还真是天然红宝石?鸽血红?
晓冉正疑惑间,一个清丽婉转的女声在耳旁响起,“是天然的,不过不是红宝石,而是碧玺。品质上佳的碧玺也属于宝石级别的天然石材,只不过硬度不如宝石,价值也没有上等宝石高。从我们大清朝开始,皇家就喜欢使用碧玺。”
是惠妃,她还挺得意的,又说:“这回我可没有现身出来,只是插嘴说了句闲话而已。”
“拜托大姐,只闻其声不见其人,这也是会吓到人的。”晓冉没好气地说。
惠妃不吱声了,晓冉熟读过空间书屋中的《珠玉宝鉴》,学珠宝设计的时候也特别学习过鉴赏,这时脑海中自动浮现出关于碧玺的相关知识。
碧玺又称为电气石,古僧伽罗语里意思为“混合宝石”。
相传,谁如果能够找到彩虹的落脚点,就能够找到永恒的幸福和财富,彩虹虽然常有,却总也找不到它的起始点。直到1500年,一支葡萄牙勘探队在巴西发现一种宝石,居然闪耀着七彩霓光。像是彩虹从天上射向地心,沐浴在彩虹下的平凡石子在沿途中获取了世间所囊括的各种色彩,被洗练的晶莹剔透。
不是所有的石子都有如此幸运,这藏在彩虹落脚处的宝石,被后人称为“碧玺”,亦被誉为“落入人间的彩虹”。当下碧玺与红宝石、蓝宝石、坦桑石、祖母绿等,具有天然色彩的宝石归纳为彩色宝石的范畴。深受大众所喜爱,更加具有巨大的增值空间。
在中国“碧玺”这个词语最早出现在清朝。清朝的古典中曾有相关记载:碧亚么之名,中国载籍,未详所自出。清会典图云:妃嫔顶用碧亚么。传说碧玺特别受慈禧太后的喜爱,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就有很多碧玺首饰,其中不乏西瓜碧玺这样的珍贵品种。
碧玺的颜色异常多彩美丽。大致分为:红色系、蓝色系、绿色系、深色系和多彩的。颜色纯正的海蓝色碧玺由于较为罕见,现已成为碧玺中价值最高的色种。粉红至红色的碧玺以紫红色和玫瑰红色最佳,在中国有“孩儿面“的叫法。绿色碧玺颜色从黄色、黄绿至深绿以及蓝绿等。
慈禧太后的碧玺西瓜就属于多色碧玺,由于电气石色带十分发育,常在一个晶体上出现红色、绿色的二色色带或三色色带;色带也可依z轴为中心由里向外形成色环,内红外绿者称为“西瓜碧玺”。
碧玺是清代一品和二品官员的顶戴花翎的材料之一,也用来制作他们佩戴的朝珠。同时,碧玺也是慈禧太后的最爱,因此在慈禧太后时代,碧玺在中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重视。独揽朝政的慈禧太后除了对翡翠情有独钟外。还对颜色丰富多彩、变幻万千的碧玺万分宠爱。是位十足的碧玺迷。
清朝慈禧太后的殉葬品中。有一朵用粉色碧玺雕琢而成的莲花,重量为36两8钱,以及一个西瓜碧玺做成的枕头,当时就值75万两白银。
晓冉恍然大悟。拍卖台上这一串项链并不是什么鸽血红的,而是用顶级的玫瑰红碧玺镶嵌的。那么一百万美元这个价格,貌似偏高了,果断放弃。
同时晓冉起了一个念头,想仿制慈禧太后的碧玺莲花和碧玺西瓜,只是这样极品的材料毕竟是可遇而不可求。
拍卖渐渐进行到古玩字画环节,一开始就拍出去好几件名人字画,毕竟起拍价不高,好多人都抱着捡漏的心理。晓冉也没用异能观察上面的灵气。自然不知道到底是真是假。
惠妃出生名门世家,身份贵重,自幼家里聘请了名师教导她书画,自然是见识不凡。一直在晓冉耳边对那些拍卖的字画品头论足,不过听她说的引经据典。娓娓道来,倒也长知识,晓冉也就没阻止她。
下面这一幅画,不知道为什么晓冉一看就很喜欢,可能是应了投眼缘的老话。是一副红色的竹子,寥寥几笔却风骨俱佳,风姿卓然,尽显竹的君子之风。
拍卖师介绍说这是朱砂竹画,相传此画的鼻祖起源于苏东坡。
惠妃自动在旁边做旁白讲解,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极喜画竹,据传东坡某日坐堂上,性起,欲画竹,无墨,有朱砂,遂以朱砂画之,清雅脱俗。朋友大惑不解,问之曰:世上何曾见朱色竹?,答曰,何曾见墨色竹?遂为朱砂画竹鼻祖。自宋以降,“朱砂画竹”之法历久不衰,深得文人画家和雅士墨客之喜爱。
朱砂色泽红艳、亮丽而不火躁,沉稳而不轻俗,既热烈,又高雅,与竹子的飘逸、洒脱互为映衬,相得益彰。晓冉很是喜爱,用翠眼看了一下,上面果然灵气十足,根据灵气的薄厚和颜色,可以判断是宋朝的,但是不是苏东坡画的就不好说了。
惠妃也不敢肯定,这副朱砂竹画起拍价1万美元。感兴趣的人很少,毕竟寻常的竹画都是墨色的,红色的实在太少见了,下面在座的又都不是什么懂古玩字画的行家,没听说过拿不准的干脆忽略。晓冉又捡了便宜,以5万美元的价格拍了下来。
蒋邵峰匆匆走过来,在晓冉身边坐下小声说:“帮个忙,帮我拍下089号藏品,不管多少钱,帮我不方便出面。”
晓冉点点头,他又出去了。
和快就到089号藏品了,是一只乌漆麻黑的短棍,做工还算精美,一端雕刻着一个好似龙头的图腾,神态凶恶,栩栩如生,让人一见之下就有些害怕。下面的人都觉得这个东西有点不吉利,没什么兴趣。
惠妃说这是黑翠,也是翡翠的一种,顾名思义就是全黑色的翡翠,即使在强光下来看,也不带任何一丝彩色,是纯黑的。在清代的时候,人们认为这种颜色不吉利,一般都不会用来制作首饰或者雕件。反倒是一些地下组织如漕帮、洪帮因为看中黑翠神秘的这一特性,用它来制作令牌什么的。
黑翠短棍也许是个什么地下组织信物,起拍价为1千美元,。晓冉想速战速决一开始就出价5千美元,但有另外两个人出价一直紧紧相逼,价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