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古明妍觉得这对于周天宇来说,也可能是他能更进一步的一个机会。
总之,无论是他以后考大学也好,还是在南方受到改革开放的政策影响着去创业了也罢,亦或是在运动还没结束前就有幸参军入伍也好,这所有的可能对于周天宇来说,都比现在非要让他待在安城来的要强。
至于当知青会吃苦这些,古明妍觉得男孩子的话锻炼锻炼也没什么的。而且他去了那边,家里人肯定也能补贴他,就像现在他的爸爸周晓军在蒙省一样,舅妈周晓淳他们也是按月会寄东西过去,帮着他减轻一些生活负担的。这之后再添一个周天宇,对于家里来说也算不得多么为难。
周天宇也是明白古明妍的一片好心的,当下他就跟周晓淳解释了明妍给她提供的种种可能性。
而宁荣臻两口子在听了之后,难免也觉得外甥女儿说的确实是有几分道理的。对于周天宇来说,这下乡的选择未尝不是退一步海阔天空。
既然孩子自己都已经想通了,那么他们大人现在能做的,也就是想办法给他尽量安排个好点儿的地方了。
周天宇毕业后就下乡的事情决定了之后,全家人就都动了起来。
尤其是古建国,他去过南方,比较了解那边的情况,知道哪里的条件比较好。
加上他还认识知青办的一位领导,所以很快的,就把经过全家一致商讨决定后,要把周天宇下乡的地方定到粤省广市周边的一个生产队的事情给办了下来,下乡的时间就定在六月中旬。
距离周天宇下乡还有一段时间的时候,全家都在帮着他准备行李,收拾吃食衣服和日用品这些。
而周天宇自己也在给远在蒙省的父亲去了一封说明自己情况的亲笔信后,又跟着古明妍去了一趟古家村,跟周老林老他们交代了一声。
尽管二老有再多的不舍,但他们也明白在他们自己无能为力的情况下,孙子如今做出这样的选择已经是最合适不过的了。二人只含泪的反复叮嘱周天宇要注意身体,吃饱穿暖的,接着就挥泪放他回家了。
虽是无可奈何,但也不是完全没有希望的选择,周天宇身边的家人们虽不大高兴,但还是接受了这个结果的。
只是跟他一直一起念书,还即将一起毕业的宁致远,那段时间里,在每每看到周天宇的时候,多少会有点愧疚和不好意思的感觉。
虽然周天宇被迫选择下乡不是他的错,但对于跟自己年纪相仿,而且还比自己优秀的表弟,在他都能进入理想的单位顺利留城的时候,却只能看着表弟去下乡,对此他还是感到挺不公平和些许抱歉的。
尽管大家都说这不是最坏的结果,但宁致远向来心软,看着从没受过身体上苦痛的表弟,他就心疼他将要去农村干农活吃苦。
宁荣薇是不大清楚这下乡的决定是周天宇自己做出的事实的,所以她之前还有些担心,怕这孩子会不会怨怪家里的这些家长没有为了他的前程尽全力找关系托人等等。还是后来古明妍给家里人都解释了过后,宁荣薇这才对周天宇这么为家里人着想的心思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了。
再是不舍,再是心疼,该走的人终究还是要走的。
到了周天宇下乡的这天,天气晴好,没有早期知青下乡光荣的吹喇叭唱歌的送别仪式,只有在火车站家人之间的依依惜别。
周天宇跟宁古两家的所有人道别,最后还摸了摸受到气氛感染,已经哭得不成样子的古明妍的头,笑着淡声对她说了句:“妍妍,哥哥要走了,你不要忘了哥哥,我还会回来的,要记得常给我写信”后,收到了古明妍的点头回复后,便拿起厚重的行李,头也不回的上了火车。
这天,古家送走了周天宇这个半路来到家里的小哥哥。他是古明妍最忠实的晨练伙伴,送给过她他亲手编的兔子礼物,分担了家里的好些家务,也常常与她这个小妹妹聊天谈心,他就跟家人一样,是她亲哥哥般的存在。
而今天这一别,再相见也不知道要到什么时候了。即便有书信可以往来,但到底是无法填补一个与大家密切生活在一起的人突然不在的缺失感的。
那天从火车站送别回来后,不说周晓淳这个做人亲姑姑的了,就是家里的其他人,上到白敬龄,下到古明万古明岁两个最小的孩子,都有种深深的失落感。
那是与亲人生离带来的悲伤,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够轻易恢复的了的。
他们只希望那个挺拔的少年在离家后能够一切安好,这便是对他们最大的安慰了。
……………………………………………………………………………………………………………………………………………………………………………………
1973年六月,周天宇下乡,告别了他生活了六年多的安城。
同年七月,从安城纺织总厂子弟高中毕业的宁致远,成为了二炮单位的一名学徒工,每个月拿22。5元的工资。
九月,刚过了自己十岁生日的古明妍告别了小学时光,正式升入子弟中学,成为了一名初中生。
白色的棉布圆领半袖,外面罩上一件浅黄色的羊绒薄衫,□□一条简单的黑色条绒长裤,配着搭扣的褐色皮鞋,古明妍一身新衣,精神饱满的走出了家门。
出门坐上古建国的自行车后座,旁边的古明新和双胞胎三人推着另一辆自行车,一行五人一起朝着安城纺织总厂附属中学的方向前进着。
今天是1973年的九月一号,刚过了自己十岁生日不久的古明妍,将要在今天告别她这一世的小学时光,跟着古明中、古明国两个双胞胎哥哥一起,正式成为一名中学生。
觉得自己已经不再是小孩子了的古明妍,今早拒绝了宁荣薇让她扎两个羊角辫儿去上学的提议。
她将自己才修剪过的,刚刚及肩的一头黑亮的秀发,用一段浅色的长条绸布绑成了一个简单的马尾辫儿。所有的头发都被利落的扎了起来,露出了她那张精致的小脸,整个人都显得特别地有精神。
不光是发型做出了改变,古明妍的穿衣风格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得跟原来不太一样了。
在小学最后阶段的这个暑假,她已经决定好从此改变小女孩儿时期可爱花哨的风格,向着简单大方的方向改变了。
毕竟小的时候穿的花哨一点儿倒也还好,现在慢慢的大了,还是要转换为较为简单朴素的风格,比较不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古明妍想是这样想的,可是她没意识到的是,就她现在身上穿的这一身她认为的简单大方的装束,崭新的衣服皮鞋,再加上她那张虽然还有几分稚嫩,但已经能看出几分柔美娇嫩的面庞,已经在这初秋的早晨,吸引到了许多人的注意力了。
她现在身上的衣服,除了羊绒衫和皮鞋是在暑假的时候跟老爸去京都玩儿,在华侨商场里用跟人换来的外汇卷买的之外,其他的衣服裤子都出自她自己的设计和制作。
因为对自己的衣服还是花了心思的,所以就是简简单单的白衣黑裤,但在精心的设计和良好的剪裁之下,也显得版型非常地立体合身,算不上紧身但也不是松松垮垮,看着肥大没有精神的那种。整体搭配下来,与她自身的恬静气质相得益彰,很是出彩好看。
没错,古明妍在暑假的时候,又被自家老爸给带到了京都玩了一圈。
不过这次古明新几人到没有因此眼红生气。
主要是因为古明妍这次算是被自己的琵琶老师——冯工,邀请过去的。古建国也只是刚巧要去京都出差,也就让古明妍答应了老师的邀请,他出差的时候顺便把她带去京都了而已。
因为古建国这次出差不止是他一个人,也不方便老是带着古明妍玩儿。所以古明妍在京都的近十天里,基本上都是跟着冯工住在她的家里的。
冯老师的家人也都很热情友好,对她这个小客人也是好吃好喝的热情招待,直说算是回报她这么多年来一直给他们邮寄特产的情分了。
古明妍这次的京都之行,除了被冯老师带着她全京都的赏景游玩兼品尝美食,让她充分的领略了一番七十年代华国首都的风采,拍下了不少值得留作纪念的照片之外,她还被冯老师带着去见了她的母亲,也就是那位真正的文工团出身的文艺工作者,教授冯工琵琶弹奏的秦悦女士。
古明妍要喊做秦奶奶的这位已经年过七十的老太太,整个人看上去就是那种典型的艺术家,气质特别好。
虽然已经是满头银丝了,但头发依然被老人家整齐的梳理妥帖,盘成个半高髻置于脑后,显得人的精气神儿特别地好。其衣着也是相当干净大方的样式,是一个很容易就能让人喜欢上的小老太太。
在连着几天的吃喝玩乐之后,古明妍跟着秦奶奶在她的家里闲适的弹琴聊天,被这为老艺术家很是指导了一番琴艺,一时也算得上是获益匪浅了。
在老师的老师家里弹了两天的琵琶,琴艺上受到了秦女士的肯定和夸奖之后,就差不多到了古明妍要离开京都回安城的时候了。
在走前的最后一天,古建国这个当爸爸的才总算是忙完出现了。
从冯工的家里跟人道谢送礼并带走了古明妍之后,父女便开始两人抓紧这最后的时间,又一次开始了他们的回收站淘宝和百货商场大采购之旅。
淘到的宝贝和商场里买的东西被古建国安排着邮寄走后,他带着古明妍来到了一处宅院前。
已经到了晚上七点多了,还好这是大夏天的时候,天光还亮。凭借着太阳落山的余晖,古明妍好好地打量了一番这座宅子。
不能跟什么三进四进的四合院相比,古建国带她来看的这个宅子撑死了也就是两进的样子,也算不上有多长的历史,估计就是十多年前自建的房子。
从进进出出开启的大门间隙中看去,就能基本判断出来,这房子里面现在住了至少也有十几户的人家。
从那院子中庭被各种搭建出来的厨房仓房和横七竖八晾晒的衣服,还有嘈杂的人声,呛鼻的做饭的味道里,不难判断出这一点。
古建国之所以会带着古明妍一起来这里,说来也只是顺带。
之前他只是听说了自己名下的房产被委员会占去另外给分配了,但却不曾亲眼看到过后来这宅院成了什么样儿了。
今儿个也是跟女儿刚巧路过这边,他知道地址,就绕了点儿路,想着过来看看情况。
如今再次见到这个当年被打理的干净整洁,颇为美观的院落,变成了如今这般大杂院似的乱七八糟的模样,即便心里早已经不把这院子当做自家的看待了,但古建国此时的心情也算不上有多好。
与古建国那样“我的东西被糟蹋成这样但我却无能为力”的低沉情绪不同,古明妍此时的心情还是相当雀跃的。
之前她也只是听说过自家在京都有房产这件事儿,但却没能有机会亲眼看到。
直到今天,即使古建国没有明确的跟她说为什么要来看这个宅院,但古明妍也不难猜到,这就是自家在京都的房产之一无疑了。
本也没妄想过这房产会是四合院的古明妍,在看到这座院子的时候还是很满意的。
因为凭着里面现在住了那么多的人家,基本也就能判断出来这院子的面积不会小。
加上这房子地段也好,基本上算在后世的北二三环中间的位置。
因为不是什么有历史意义的四合院,因而即便现在这房子看着位置是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