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陆权强国(战列)-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由交通之利。官员品流多滥。有钻营者,有挟都中大佬八行洋洋而来者,亦有满清官僚留用者。本一时权宜之际,收留此辈不少。若有为难者往各处‘廉政监察科’报案,三日内必将派出专员审查,但凡发现有作奸犯科者,当以乱世重典与之死刑!凡欲于我川鄂兴建实业者,政府励之当免一年税收。掌工业技术办场者,将以半价土地鼓励之,往诸君惜革命之成就,兴我中华之工业!”

“铁路本为工业之经络,强国之根本。国外俚语有曰‘要想富、先修路’,交通便利方可通达远,铁路兴盛方能强国体。然,铁路兴修耗资甚巨,若无强国之财力,自无铁路修筑之实力,最后便如四川之乱,成为祸民之工程。余思考良久,又借鉴国外之经验,乃隐有所悟,发行‘铁路建设之公债’,明清路款之数、获利之期。得其资,将以政府为主力,回铁厂、招技师,凡民工之数,尽数将于川鄂两省招募,合计约募百万之数,明定工钱、管理吃住!”

“余本愚笨,唯为百姓生民之利,不敢惜身为此前驱。眼见南北和平在即。中国光复有望,自当善颂善祷,期当政诸公念念于登斯民于衽席之上。若川鄂之善民之政于民于国有大利焉,望诸公不以吾卑鄙,当以此风行天下。若此政不成,反成害民。自斩首级以谢天下。川鄂联合军政府,李汉亲笔。”

李汉的荆楚新政已经实行了一段时间,度过了前两个月的苦难之后,果然湖北、四川凡他统治之地域,商业繁荣远胜周边地区。自一开始他为了方便管理户籍而推行的免税、减税几月后,果然如他管辖时间最久的鄂中等地区,应城等数个原本不过小县城一个的地方,如今已经有了不比荆州、襄阳的繁华局面了。农税少了,农民手中的钱多了,占去鄂中人口近八成以上的农民们第一次感到了光复以来的实惠,才会对于他跟他的军政府足够的尊敬与忠诚。这也是他为什么胆敢叫板同盟会跟黎元洪等势力的原因。

得民心者得天下,此话一点也不假!这一次李汉已经做好了用军事力量强行推动三七五减租的准备了,已经掌握了川鄂两省的他如今手中可战之兵将近七万之数,任何妄图与他对抗的力量都将遭到他的无情镇压,而从抄没满清贵族财产的过程中享受到了抄家带来的血色资本的快速积累,眼看着‘袁氏当国’已经近在眼前了,他必须加快自己的动作了!

这一期的‘中国之声’报纸一出,当真是在国内引起了巨大的震动,没有人会想到一个年轻的强势军阀似的人物,居然愿意舍弃这么一大快巨大的蛋糕,有精通算数的计算了一下,仅农税减免跟永久免除两省厘金这两项,到了来年两省经济恢复之后,川鄂军政府至少要少收高达千万之巨的税款,这可不是一笔小数字,遍观天下也没有几个有这份胆气跟敢为天下先!

第二日报纸上到处都是铺天盖地的讨论川鄂变局的声音,只不过这一次讨论的话题却由之前的湖北短暂的战事,转移到了三策之上。四川跟湖北的当地报纸难得同意的形成一个主流,第一次热情的把李汉歌颂了一番,当然他感觉有点不可思议。

而其他京沪报纸经过短暂的失声,也终于开始纷纷叫好。他李汉的一句话说的没错,敢给民众减税、撤去所有厘金也被骂做军阀,这天下的民众、商贾巴不得他这样的军阀多一点呢!

只有南京临时政府相当的尴尬,李汉名义是在他们的直属之下。但是南京对于地方各省的影响实在有限,李汉的三策改革更是完全没有和他们打招呼就独断独行。但是偏偏又占据了道义的制高点。让他们都不知道说什么才好。更让南京为难的是,川鄂两省根本没有知会南京便组建了一个什么联合军政府,这事已经触及到了一部分人的利益了,若不是他果断的祭出了‘银弹’手段,掏出一百五十万巨资向南京方面示好。只怕已经少不了揪着他这一点小辫子找他不自在的人了!

南京这几天还真有不少人在咒骂李汉这个不安分的‘小家伙’,不过得了他的巨资承诺,南京方面至少没有表示的太难看,已经有人出面为他主动消除湖北战事的影响了。比方说孙大总统便在一次记者采访时被问及到他时道:“易之有句话说的很多,国内少有知何为革命,何为革命功成者。他在这一方面做得很好,比我们在南京做得更多。有很多事我们想到了却不敢去做,但是他想到了之后却做了。只要是利国利民的事情,我们都该支持!”当然再被记者询问道他跟黎元洪之间的矛盾时,他忙推说下午还有会议,匆匆离开了。

显然,南京在帮忙努力淡化这些不良的影响!

当然,准备看李汉跟川鄂联合军政府好戏的人不在少数。有的心中泛着酸味的冷眼要看他减免了那么多的税后,除了动用铁路建设贷款如何供养手下的几镇军队,而一旦动用了路款,则铁路必然在指定时间内无法修筑完成,这些是要看他什么时候垮台。有的周边势力就等着他强行推行这些政策,引起他内部一些既得利益阶层的反弹,好有机可趁瓜分了偌大的川鄂两省。当然,前提是他得先撑不住,解散了手下众多的军事力量再说!

李汉,又一次成为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第四卷 帝国东升 第416章 草原风起

漠北,距离乌尔格城西面一千五百里左右,数万蒙古骑兵静静的立在马上,看着一名二十岁左右的青年主持着祭天仪式,当最后的仪式完成时,数万蒙古骑军一起向天空挥舞着长刀,齐声大呼起来:“万胜!万胜!”

青年转过头,刚才的欢呼声顿了下来,整个草原刹那间变得极为安静,青年嘴唇张开,用低沉的声音问道:“蒙古的勇士们,是谁夺去了我们的归化城?”

“汉人!汉人!”

“是谁夺去了我们的乌尔格?”

“汉人!汉人!”

“是谁抢走了我们的牛羊,使我们放牧不得安宁;是谁杀害了我们的兄弟,使我们痛失亲人;是谁限制了贸易,使我们得不到盐巴和铁器;是谁阻止了我们南下,使得我们不得劫掠……”

青年一声声责问,彻底挑动了所有蒙古人的心弦,数万名骑士狂热起来,大声喊道:“汉人!汉人!”

“那我们该怎么办,是一直这样任汉人欺压下去?还是拿起我们的刀箭,象勇士一样战死,夺回我们的乌尔格,将汉人赶出草原?”

“杀!夺回乌尔格!将汉人赶出草原!”蒙古人的声音一浪高过一浪,一只雕儿正打算从上方飞过,巨大的声音将雕儿吓了一跳,急忙转身避开。

听到这如雷般的响喊,青年心中涌现出一片豪情,成吉思汗曾说过,只要蒙古人团结起来,足可以把天下都变成蒙古人的牧场,当初成吉思汗靠着数千部众起家,而他现在部众数十万,铁骑数万,又如何不能做成象成吉思汗一样的功业?

这个青年正是噶尔丹,今年刚刚二十岁,正好出生在弘光元年,为准噶尔部著名首领巴图尔珲台吉第六子,少年时即赴西藏,投身于沙门,得到达赖五世器重,曾授于呼图克图尊号。

噶尔丹投身于沙门,却是一个不甘寂寞之人,每年有一半时间返回准噶尔部,协助其兄僧格处得部族事务,僧格在去年与明军的交战中受伤,被叔父楚琥布乌巴什害死,夺取了准噶尔大汗位子。噶尔丹在西藏得知消息后大怒,在西藏上层贵族第巴桑结嘉措支持下,返回青海,招集部众,数次作战后,俘虏楚琥布乌巴什,将其处死,重夺准噶尔大汗的位置。

经过一年时间,噶尔丹已经将准噶尔部整合完毕,得铁骑三万,又与俄罗斯交好,从俄罗斯人手上得到一部分火器,自信心大增,准备与明军交战,如果能够重夺乌尔格、归化等城,噶尔丹相信,他的威信必定会大涨,不但可以做准噶尔大汗,而且会做全蒙古的大汗。

鼓动完毕,三万蒙古铁骑分成前中后三队,向乌尔格城的方向滚滚而去,马背上的蒙古人全都兴高采列,他们坚信没有人能挡住蒙古数万铁骑,以前败于明军火枪之下,只不过因为蒙古人四分五裂才给汉人捡了便宜,如今蒙古终于又出了一名英雄,将大家团结起来,那些懦弱的汉人如何会是对手?

漠北草原虽大,但都没有漠南水草丰美,自从丢失乌尔格等城始,蒙古人无时无刻不想将之夺回。何况现在乌尔格城已经被汉人经营了七八年,城外开辟了大片良田,城内更是富得流油,如果能将乌尔格城打下来,这个冬天想必会过得很舒服。

离乌尔格近百里左右,成群的牛羊正在啃食着逐渐转黄的青草,赵老根抽着旱烟,一边满足的看着自己的牛羊,一边监视着十余名正收割青草的包衣,一名包衣动作稍慢,马上受到赵老根的喝斥。

赵老根老家是山东,从乌尔格城刚收复那年就移民过来,乌尔格周边水草丰美,无论是耕种还是放牧都适合,过来的移民大部份选择了耕地,赵老根等少数人却选择了放牧。

赵老根等人的选择受到了不少人的嘲笑,有这么好的水士不去开荒,却选择放牧,你们知道怎么放牧吗?

赵老根当时脸红脖子粗的和这些人争辩:“谁没有放过牛羊,俺小时候就跟东家放过牛羊,这一只牛也是放,一群牛也是放,羊比牛小多了,自然更好放。”

这话引得大家一起哈哈大笑,心中却不以为然,该种地的依然种地,原本该放牧的一部分人却因为意志不坚,重新选择了开荒。

赵老根嘴里这么说,心中其实也是发虚,他选择放牧其实得受到移民官员的鼓动,移民官员把放牧的前景说得非常诱人,其他选择放牧之人也多半如此,否则习惯于农耕的移民恐怕不会有人选择去放牧。

不过,赵老根等人的担心很快消除,为了鼓励第一批愿意放牧的汉人移民,朝廷给每个家庭免费发下三名精通放牧的包衣,为防止包衣反抗,军队教会了赵老根发射火枪,并暂借给赵老根一支火枪。

一年后,赵老根就为自己当初的决定庆幸不已,他放牧的牲畜群扩大了三分之一,接照协议,赵老根可以得到扩大牲畜群的一半,他毫不犹豫的将这一半全部卖了,得到数百枚沉甸甸的银币。

从没有见过这么多钱的赵老根一时不知该怎么花,与妻子商量,他的妻子更是没有主意,最后还是赵老根自己拿了主意,先将军队暂借给他的火枪买下,另外还购了一支火枪备用,又购买了几名包衣,申请将自己的牲畜群扩大。

如今又是数年过去,眼前的一千多只羊,数百头牛马全是赵老根自己的财产,每年光是羊毛就能卖数百银币,比起耕地来,放牧要轻松多了,何况大部份重活都是包衣来完成,他只要看住这些包衣就可以。

而当初选择开荒的移民,虽然很快在乌尔格城四周开出大批农田,这里的水士也争气,亩产超过内地的中田,只是要想象他这样轻松,又能赚到大钱根本不可能。

这样的日子过得实在是美,唯一遗憾的是住不到房子,而要住在帐蓬里,赵老根手头已存了数千银币,如果在老家,哪怕是几重的宅子也早建了,可是放牧时时有迁移,他再有钱也不可能每到一个地方就建一座房子。

若是放牧也能定居就好了,正当赵老根浮想联翩时,地面传来轻轻的振动,正在吃草的牲畜群不安起来,不一会儿,地面振动的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