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观者,且为帝驱使皆,亦为蒙古。


第189章 他们不死,朕心不安!
  等到英国公张惟贤和秦良玉来到崇祯皇帝身边的时候,看着披头散发的崇祯皇帝,以及崇祯皇帝身后剩下的那三四万骑兵,皆是暗暗心惊。
  原本京营和新军的五万骑兵,打眼望去,剩下的不过半数,顺义王和卓里克图汗拼凑起来的万骑损失倒是不算太大,不过也就是剩下了六七千,唯有锡伯部的三千铁骑,战死的倒是不多。只是,不管是京营还是万骑,或者是三千,人人身上都是带伤,只是大大小小的区别罢了。
  不过,让张惟贤和秦良玉心惊的并不是战损如此之大,而是在如此之大的战损下,这剩下来的三四万骑兵居然没有溃散,而那若有若无的杀气,旁人感觉不到,久经沙场的英国公张惟贤和秦良玉又如何感觉不到?
  在张惟贤看来,以前的京营和新军,虽然在自己和刘兴祚的整训下颇有成效,也不过是纪律比别的卫所要强一些罢了,至于说战斗力,和开国时那支追亡逐北,吊打了蒙古铁骑的明军根本就不是一回事儿。两者的区别,几乎可以用天差地远来形容。
  但是现在再看过去,这些人的阵型虽然略显散乱,但是那种老子天下第一,谁不服就弄死谁的傲气,却是终于再次显现了出来。
  可以说,自从土木堡后就被打断了筋骨的明军,只此一战,就已经沉疴尽去,重新站了起来。
  张惟贤和秦良玉这一路上并没有跟着崇祯皇帝北征,不知道崇祯皇帝是怎么做到的这一步,但是在刘兴祚看来,却是这个平时表现的不怎么懂军事的皇帝,天生就属于那种统御万军扫平六合的存在。
  一路北征,一路杀伐,通过不断地平灭小的部族,来给士卒们带来必胜的信念,积累他们的信心;公平公开的分配战利品,培养起士卒们好征战的念头,再通过阵前割发代首的行为,激发他们的耻辱心和荣誉感。
  多管齐下的效果,就是这支不满四万的军队,给人带来的压力,绝不止四万而已,仿佛对面有百万大军,这四万士卒也不会放在眼里,只要皇帝一声令下,他们就敢直冲敌阵。
  不管张惟贤和秦良玉心中怎么想着,当下之急,还是先拜见崇祯皇帝要紧。
  只是崇祯皇帝却止住了二人见礼的行为,直接开口道:“先不必多礼。命你们带来的士卒,也一起打扫战场。除了战马,朕不需要察哈尔部一个活口!”
  张惟贤闻言,心下便是一惊,由于还不清楚当时具体的情况是怎么样儿,只得劝道:“陛下,自古杀俘不祥,莫若留下这些俘虏充作苦力赎罪可好?”
  崇祯却呵呵冷笑一声,呸了一声道:“林丹汗掳我大明百姓,胁迫朕放开一条道路给他。今日若是不将这察哈尔部的混账东西们杀个干净,朕如何对得起死去的大明百姓?英国公也不必多劝,他们不死,朕心不安!”
  就在正说话间,此时有士卒寻到了崇祯皇帝割发时就弄掉在地上的金冠,便恭恭敬敬地给崇祯皇帝呈了上来。
  却不想崇祯皇帝没有伸手去接金冠,反而又抽出腰间的短刀,自己揪着头发,只将自己的头发割的跟狗啃过一般。
  张惟贤等人正要劝言,却听崇祯皇帝朗声道:“蒙古和辽东一日不平,朕有何面目对面枉死的大明百姓?鞑虏一日不灭,朕便一日不蓄长发,终日以短发示人!”
  离得崇祯皇帝比较近的京营和新军士卒,听闻皇帝这般说法,纷纷从腰间抽出刀来,将自己的头发尽数割去,后边儿离的远的,听过前边儿士卒的转述,也是沉默一番后抽刀割发。
  一时之间,这一片不大的草原上,到处是被风砍起来的断发。不一会儿,整个京营和新军剩下的两万多不到三万的骑兵,再没有一个留着完整的长发。
  崇祯暗道一声军心可用之后,接着对英国公张惟贤和秦良玉道:“先打扫战场补刀,枭首,明日醒来了再筑京观,剩下的回去了再说。”言下之意,这京观是筑定了。
  张惟贤闻言,心下苦笑,这皇帝要任性起来,还真没有什么好办法。只是筑京观这种赤裸裸地宣示武功的行为虽然被文人们诟病不已,但是自己心中却是觉得提气无比,当下也不再劝,只是拱拱手后便亲自带人去打扫战场。
  此时却听突然有人大喊一声道:“这儿还有一个活着的!是大明百姓!”
  崇祯和张惟贤等人闻言,便一起匆匆忙忙地赶了过去。在崇祯皇帝看来,能在十多万人开片的战场上活下来,还是一个被绑了双手的大明百姓,这他娘的简直就是主角模板一样的存在。
  等崇祯等人过去后,却见两个士卒扶着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郎,一身书生打扮,生得也是唇红齿白。心中暗骂一声小白脸儿的崇祯皇帝脸上一副关切的表情,问道:“少年,你现在怎么样儿?能不能说话?”
  那少年有气无力地点点头道:“陛下恕罪,恕学生不能见礼。”
  听少年自称为学生,崇祯心下便有些不喜,只是仍然道:“你家人呢?”
  那少年茫然环首四顾,发现再无一个如同自己一般幸运的人能活下来,便一边流泪一边哽咽道:“启奏陛下,学生姓刘,名逍遥,原本便是这宣府人士,前两日陪内子回娘家省亲,却不幸被鞑子掳了来。那些鞑子见学生是个读书人,倒也没杀学生,只是学生家中亲眷,却是无一活口。方才大战起时,学生正好被旁边儿的人压在了底下,这才逃过一劫。”
  崇祯闻言,黯然道:“此朕之过也。你放心,以后,朕定然会给你个交待!”
  这名叫刘逍遥的少年书生却摇了摇头,说道:“与陛下无干。若学生等人到了大漠,只怕也是过着猪狗不如的奴隶日子,倒还不如死了干净。”
  缓了这一会儿,刘逍遥已经有了一点儿力气,突然间挣开搀扶着他的士卒,跪地后不住地磕头道:“求陛下开恩,让学生从军,为这些惨死的父老乡亲们报仇!”
  崇祯沉吟半晌,才道:“你先随着大军罢。若是受不得苦,此事休要再提。”
  刘逍遥叩头道:“谢陛下恩典!学生有生之年不能将这些狗鞑虏杀光,情愿被万马踏死!”
  崇祯皇帝点点头,便命人先扶着这个叫刘逍遥的书生下去休息,其余人等接着打扫战场。
  等到整个大战的战场彻底打扫完,已经月上中天,到了后半夜的光景儿了。此时崇祯所率数万骑兵所带的干粮已经所剩无己,幸而有察哈尔部牧民被杀散之后遗留下来的牛羊,当下又是一场篝火烧烤晚宴。
  围着一堆堆篝火烤起来全羊和牛肉的士卒们也不嫌弃大战过后那浓得几乎化不去的血腥气,伴着堆在一起的尸体和残肢断臂,累极了的众人在吃饱了之后,便睡得东倒西歪。
  除去被派出去警戒的夜不收,崇祯皇帝和张惟贤等人也没有睡。不断地游走于士卒们之间,不时地帮踹开了毯子的士卒再将毯子盖回去,直到天色将明,崇祯皇帝才匆忙睡了一小会儿。
  崇祯皇帝毕竟年轻,又是初次亲正带兵经历这般大的骑兵对决,只睡了一小会儿便起来了。其实想想都后怕,十几万二接近二十万人在这片草原上开片,自己还是带头冲锋的那个,崇祯觉得自己没死掉,完全是穿越者光环在笼罩自己,或者,自己就是这个位面的位面之子?
  在崇祯起来后,便被各自亲兵喊醒的张惟贤和秦良玉等人也来到崇祯身边。看着眼前一点点儿高起来的京观,崇祯道:“立石碑,刻书:大明崇祯元年,大明皇帝率兵北征,败蒙古林丹汗于此。杀敌十万。因其掳大明百姓,故全部枭首,筑京观于此,以为率兽食人者戒!”


第190章 将士高歌得胜归
  宣府的百姓们今天可算是开了眼界了。好几天前的一大早就听着跟前唐时一样的红翎信使在一路狂奔中的大喊声:“大捷!大捷!陛下亲征!阵斩十万鞑子!大捷!”
  林丹汗围了宣府挺长时间,基本上没占到什么便宜,听说还损失折将,被大明怼成了丧家犬一般夹着尾巴跑回草原去了。
  按照那几个红翎信使的说法,就因为林丹汗抓了大明的百姓要威胁皇帝给他们让路,结果被暴怒的皇帝亲自带兵冲锋,一口气杀了十多万,被拿来筑京观的人头堆的足有小山那么高,整个站场上的草皮都被踏平,再加上那些鞑子的血,那地方现在就成了血沼泽一般,来年那地方的草长的都得比别的地方更旺盛。
  大明的百姓可不管这什么草不草的问题,反正附近草原上的草已经够自己家养的几只羊吃了。他们感兴趣的,还是大明皇帝怎么就能杀了十多万鞑子?上次皇帝来过宣府,看着也不像是这种杀人如麻的狠角色嘛。
  不过,不管咋说,反正怼死了十万鞑子这事儿肯定是真的,皇帝嘛,牙齿都能当金子使,说是十万,肯定就是十万,不够十万可不行。
  对于每个社团来讲,自己家的老大越是个能搞事儿能抗事儿的狠角色,那自己社团的小弟们腰杆儿就能挺的越直。现在农耕社团的抗把子崇祯皇帝带头怼死了十万游牧民族的马仔,这是好事儿,可得去看看。听说自己家老大带着的马仔只有五六万,也不知道这五六万的壮士们是个什么事儿?是不是身高八尺,一个个都是熊罴之辈?
  所以一大早儿,得知皇帝要率大军入城的宣府百姓就早早的赶往了城门处。
  整个宣府连军带民可是有着十几万之众,都挤在长度六里左右的宣府北城门处是个什么情况?后世的中学操场上挤上三千个学生都感觉是乌压压的一片,何况十几万。此时的宣府北城门处,除了进城的道路,便再没有一处可以下脚的地方,再加上现在天气又热,就算是人们穿的都单薄些,那也是浑身冒汗。
  然而并没有人舍得走,除了一辈辈传下来的成祖皇帝北征时的盛况,大明已经不知道有多久没有出现阵斩十万鞑子的大捷了,错过这一次,也不知道下一次是什么时候了。
  直到快中午时分,北边儿才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一行十余骑满身烟尘,或身后背着几个包裹,或手中持着甚么物事的骑兵纵马疾驰而来,直到快接近人群时,才猛地一提马缰,直勒的胯下的战马咴儿咴儿一声嘶鸣,几欲人立而起。
  十余骑骑士却毫不在意,只是淡定地扫了一眼人群,接着便轻磕马腹,从人群中空出来的那三丈余宽的通道上行过。
  待行到中间位置时,手中持有物事的骑兵便随手将手中的像是长矛一样却绑了长羊毛枪缨的东西扔到了地上。宣府百姓中有认识的,当即便捂嘴惊呼道:“是蒙古人的苏録定!”
  接着,又有骑兵解下后背的包裹,取出其中的物事,也是随手扔在地上,却是一面面旗帜,也是毫不在意地扔在了空地上。
  待到最后一名骑兵将手中被裹起来的东西打开后扔到地面上之后,整个宣府的百姓都沸腾了,这东西谁不认识?从故宋,到大明,可能还要到以后,羊毛大纛便代表了血与火的杀戮,尤其是北地的百姓,对这东西更是深恶痛绝,此时见到代表着林丹汗的羊毛大纛都被大明的骑兵像扔垃圾一样给扔到地上,那心中的滋味,已经不知道该如何去形容了。
  也不待百姓们交头接耳议论一番,地面上便传来了一股若有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