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黄台吉么,崇祯皇帝对此人最大的印象,一是来自于后世的某部跪舔剧《孝庄秘史》,还有就是渣某庸的《碧血剑》,两者都是些什么玩意,崇祯也不至于当回事儿。
只是如今么,毕竟是穿越回来了,结合着大明现有的情报来看,黄台吉此人到底是个甚么东西,倒也能看清楚一二了。
所谓的重用汉官汉军,其实根本就是无奈之举。
论生产技术,种植还是冶铁,这些明显有着技术含量的活,根本就不是建奴那些通古斯渔猎民族的野人能玩的转的。
论到行军打仗,其实建奴也就是那么回事儿——拿着三国演义当兵书至宝的建奴想要和几乎打仗打了几千年的汉民族斗,基本上也就是个笑话。
在原本的历史上,老魏还没有被干掉的时候,建奴始终处于被围困的状态,想要南下甚么的,根本就是扯蛋。
如今也是这般情况,若不是崇祯皇帝想着借黄台吉小儿的手清理下朝堂才放任黄台吉兵临京师城下,便是他黄台吉再英明神武,也不可能在大明还没有完全烂透的情况下到了京城脚下。
当然,崇祯皇帝也算是自作自受,若不是他放任黄台吉到了京城,只怕此时的黄台吉还只是一门心思的想着和俺答汗一样受个册封,开个互市便好呢。
既然起了心思,那倒也由不得他黄台吉重用汉官了。
毕竟像范文程和宁完我这样的狗奴才,在建奴之中可是少的很。若论忠心,黄台吉相信建奴不输于这两人,但是论到智计么,便是黄台吉也只能呵呵一笑了之。
至于说是重用汉军,实际上这根子还是在老奴努尔哈赤的身上。
老奴努尔哈赤在天启五年十月初三的“汗谕”中,命将未杀的“筑城纳赋”之“小人”,全部编隶汗、贝勒的拖克索,每庄十三丁、七牛,耕地百晌,八十晌庄丁“自身食用”,二十晌作“官赋”。
编丁隶庄后,总兵官以下,备御以上,“每备御各赐一庄”。
这样一来,原来“计丁受田”的汉民,失去了“民户”的身份,沦落为奴隶制农奴性质的“庄丁”,被迫缴纳数倍于“计丁授田”之丁上交的丁赋,人身奴役加重,剥削更为厉害。
可能有的人会好奇,怎么着这样儿反而要重用汉军?
其实很简单,腐败了。
祖上就没富过,不像中原汉地一般,祖上一富就是几千年,当世界的老大当习惯了,乍富之下,便如一个穷光蛋突然中了五百万一般,钱多了,烧的。
当年随着老奴以十三副盔甲,七大恨祭天起兵的八旗老爷们,突然间就有了自己的奴隶,那当真是骚的不知道姓什么好了。
别以为那败家老娘们儿时期的双枪兵怎么怎么样,人家那是骨子里遗传的!
所以建奴之中难得的一个有脑子的家伙,黄台吉登上了汗位之后,一边整顿建奴的老爷病,一边又假惺惺的优待汉民,重用汉军——能当炮灰,不心疼,这样儿的奴才,肯定要多喂两根骨头的嘛。
诸多原因之下,就造成了黄台吉比老奴要强,更为重视汉民,搞甚么满汉一家亲,实际上,还真就是这么回事儿!
颇为小白的崇祯皇帝将上面的事儿捋清楚之后,便倒吸了一口凉气,惊道:“辽东汉民!”
崔呈秀躬身道:“不错,臣方才所说的,便是辽东汉民。”
此时便是温体仁也已经反应过来崔呈秀所说的是什么意思,只怕是指黄台吉在辽东又搞了甚么屠杀一类的。
温体仁本身也不是什么好鸟,若是论到阴谋诡计和不要脸甚么的,温体仁还真就比不过崇祯皇帝,便是比之阉党之中的骨干成员崔呈秀,也是多有不如。
但是只要舍得不要脸,坏水总是能有的嘛,温体仁当下便问道:“崔大人所言可有证据?毕竟那黄台吉也要爱惜羽毛,只怕还做不出这等事。若是有证据,这下子可就乐了。”
崔呈秀摇头道:“并无证据。下官也只是依着建奴的性子来猜测罢了。”
崇祯皇帝却是颇为不要脸的道:“证据?有证据啊!”
温体仁精神一振,旋即想到这是崇祯皇帝不要脸的说法,便又有些丧气的道:“陛下所言,无非是派细作散布谣言罢了。只是辽东的百姓们肯信?”
崇祯皇帝却笑道:“信不信的又能如何?温爱卿莫非没有听说过众口铄金,积毁销骨?”
施凤来也跟着道:“陛下英明。辽东的汉人便是被那老奴给杀的差不多了,却也不在少数。不管有多少人信的,只要传的多了,便是三人成虎之势,到时候也不怕他建奴不乱。”
崇祯皇帝笑道:“不错,正是如此。只要脏水泼的多了,他黄台吉小儿便是想洗也洗不白,不怕他辽东不乱。”
温体仁却还是反对道:“启奏陛下,臣以为还是不可。”
崇祯皇帝好奇地道:“有何不可?”
温体仁沉吟道:“辽东的汉民,也算是我大明百姓,如今陷于建奴之手,已经是水深火热。如果我大明派细作散布此等谣言,那黄台吉恼羞成怒之下,哪怕原本没有屠杀,也要变成真的屠杀了。”
崇祯皇帝闻言却是一愣。
刚才光想着怎么给黄台吉泼脏水了,这一关节却是没有想到。若是果真派人去大量散布谣言,只怕这些百姓还真个落不下好。
颇为大中华主义的崇祯皇帝一时之间倒是有些拿不定主意了。
如果说这些是朝鲜人或者是倭奴,别说死上一些,便是全死光了,崇祯皇帝也只有高兴,根本就不可能迟疑。
可是如今却是事涉辽东的汉民,便是其他的少数民族,只要不是大明时期的建奴,崇祯皇帝可都是当成自己人来看的。
崔呈秀见崇祯皇帝迟疑,心中暗骂温体仁混账,拱手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散布谣言之事,仍当派人去做。”
第231章 诛连九族,一体斩绝
崔呈秀接着道:“陛下对辽东之民心生怜悯,臣却以为不然。
早在老奴努尔哈赤之时,辽东汉民几被屠戮一空,幸存者之中,凡心向大明者,早已逃归大明,又岂会留在辽东等死?
更何况,老奴所屠者,以‘粮不足五金斗’者,即所谓无谷之人居多,所余者,皆是家中粮过五斗之人。
换言之,现在留下的,也不过是心向建奴而不是心向大明的乞活之辈。
更何况,慈不掌兵,若想要建奴早日平定,便是误伤其中心向大明的百姓,只怕也说不得了。”
一番赤裸裸的杀戮宣言,听得温体仁面无表情,施凤来却是高兴得很了:“启奏陛下,臣以为崔大人所言不假。此时仍留在辽东的,必然是应了建奴剃发令而剃发之徒,其赋与税皆是交于建奴,而使建奴有银子去购买兵甲粮草,于大明可有一分的好处?陛下何必怜惜彼辈忘祖之徒?”
崇祯皇帝心动了。
施凤来说的没有错,这些人的租子,没有一粒是给大明的,都便宜了建奴,同样的,这些人的赋税,也没有一文钱是交给大明的,反而让建奴能拿着这笔钱来祸害大明。
永远不要低估一个人的下限,尤其是像崇祯皇帝这般不要脸的,其下限值更是低的可怕。
沉吟半晌,崇祯皇帝道:“那便做罢。既然要做,便把事情彻底做绝,各种有的没的脏水,但凡能泼的,就全给建奴泼过去。”
说着,崇祯皇帝突然间便来了精神,兴致勃勃地道:“比如黄台吉的小老婆布木布泰与多尔衮那不得不说的故事,还有豪格死了之后黄台吉扒灰的故事,还有代善什么的,但凡是能编排的,都可他们编排上去。”
……
温体仁和施凤来等人一起在心中暗自擦了把冷汗,这皇帝太没谱了。
自从上次建奴围了京师,崇祯皇帝找理由各种宰人,尤其是后来把孔家店也给掀了之后,确实慢慢地有了些皇帝的样子——除了动不动就诛人九族之外,剩下的各方面,崇祯皇帝确实已经越来越像一个明君雄主的所为了。
然而正所谓帅不过三秒,崇祯皇帝的明君气象保持了没多久便宣告破主,流露出上次建奴围城之时一般的猥琐与下流。
温体仁和施凤来有心不接崇祯的这个话茬,却不防崔呈秀却突然接道:“启奏陛下,此等事,臣以为可以命人多多描写,然后语焉不详,由得天下之人去猜测便了。”
崇祯皇帝深以为然地点点头,嗯了一声道:“不错,正该如此。”
依着当时的情况,若是把这些事儿都绘声绘色地说出来,反而没有多少人信——宫禁之事,怎么能这般轻易地便传了出来?
倒是说一半留一半,比如说有一天黄台吉出宫打猎,多尔衮留宿宫中……
嗯,这样儿就妥了。善于捕风捉影和艺术加工的人类,一定会把这事儿传的沸沸扬扬的。
比如多尔衮与布木布泰,甚至于多尔衮和哲哲,更甚至于多尔衮和布木布泰还有哲哲三人之间不得不说的故事……
妥妥的,最后这事儿能传成什么样儿,谁也不知道,若是其中再掺杂上几个读书人,啧啧,那可就更不得了了。
比如那个叫司马迁的太监,只怕他自己写出来的东西自己都不信。
比如那个叫司马光的家伙,就因为砸了个缸,结果出名了,神童,后来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大文人,这家伙流着口出歪歪出来的唐朝长孙皇后的形象,成了后世那个穿越者培训基地多少老师们的教材形象?
当然,这两个还算是好的,如果换成小说家的大佬们出来,那这事儿就更乐呵了。
比如后世评价颇高的金瓶梅,不就是一个笔名叫做兰陵笑笑生的文人写的么,甚么灯草和尚还有国色天香一类的,哪个不是文人笔下的产物?
而大明再加上辽东的这些读书人,基本上又都是一个尿性,说不定到最后也是一本煌煌巨著,成为史书参考的重要资料呢。
等到第二天的大朝会之时,温体仁便先带头开炮:“臣启奏陛下,内阁接到了嘉兴知府沈正知的弹劾奏章,弹劾锦衣卫提督许显纯在嘉兴大肆构陷,抓捕嘉兴城中百姓吴天德九族上下三百二十七口。另外,臣还接到了南京户部尚书李槐的弹劾奏章,同样是弹劾锦衣卫提督许显纯未经旨意,便擅自锁拿南京户部侍郎吴良。”
崇祯皇帝冷笑道:“许显纯当真是好大的胆子呐。未经旨意便敢锁拿朝廷大臣,当真是厂卫横行至此?”
朝堂上的大臣们却是没一个开口说话的。
被崇祯皇帝前前后后的调戏了一年多,便是傻子也成精了。
如今朝堂上下,谁不知道你崇祯皇帝就是信任这些厂卫鹰犬,别说只是区区的知府和南京的尚书,便是京城的首辅大臣亲自带头,只怕你崇祯皇帝也未必会当成一回事儿。
崇祯却是大失所望。都他娘的是人精啊,原本还想着拿这茬再钓个鱼,看看有没有谁跳出来弹劾下阉党啥的,到底还有多少人是东林余孽。
然而不曾想这些家伙居然没有一个开口的,个个都是眼观鼻,鼻观心,仿佛这一切都与自己无关一般。
既然调不上来鱼,但是这曲儿还是得唱不是?
崇祯皇帝便开口道:“许显纯?”
一直当自己是块木头的许显纯闻言,赶忙出班躬身道:“臣在。”
崇祯笑道:“既然嘉兴知府与南京的户部尚书都上了奏章弹劾你,那你就好好说说你干了些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