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打定主意之后,崇祯皇帝又再一次看着有些走神的周皇后道:“皇后?”
  周皇后一愣,回过神来道:“靖雪这个名字当真是好听哩。”
  崇祯皇帝也是笑道:“那是,朕又不是刘邦那种不读书的,皇长女的名字又怎么能取个不好听的?不仅如此,朕还要给她一大块儿的封地为了汤沐之地。”
  周皇后闻言,便笑道:“陛下想好了靖雪的封号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建奴原本便跳不了多久,如果如今大明国内未平,朕一时腾不出手罢了。如今毛文龙所部东江镇已经迫使建奴放弃了南四卫之地,朕便将南四卫之地封给靖雪孩儿,等朕平定了建奴,南四卫之地便是靖雪孩儿的汤沐之地。”
  周皇后其实对于南四卫是个什么情况并不清楚,但是四卫之地的小大,隐隐约约也是有些概念的,闻言便劝道:“陛下还是慎重一些,四卫之地是不是太大了些?”
  崇祯笑道:“大了些便大了些,左右待靖雪孩儿有了驸马之后便又收了回来,朕的皇长女,自然是要有些优待的。”
  周皇后却道:“即使如此,那靖雪孩儿的封号呢?总不能是甚么辽东公主或者南四卫公主罢?”
  崇祯皇帝却又抓瞎了。
  取个名字已经为难了半天了,若不是看到下雪,临时想出来靖雪这两个字才算是应付过去,只怕还不知道要难为到什么时候。
  如今一听周皇后问起了封号的事儿,崇祯皇帝干脆讪笑道:“这个么,待明日朕上朝了与宗人府议过了再定罢。”
  周皇后正想再说话,客印月却是抱着朱靖雪进来躬身道:“启奏陛下,懿安皇后娘娘已经回慈庆宫去了。”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从客氏手中接过了已经沉沉睡去的朱靖雪,挥退了客氏后才对周皇后道:“只怕皇后还没有好好看过靖雪孩儿罢?”
  周皇后笑道:“可不是么?妾身生完这孩子只瞧了一眼便痛得昏了过去,还不曾好好看过哩。”
  崇祯皇帝将小被子中的朱靖雪放在周皇后床头,笑道:“皇后可要好好看看,等长大嫁了人,心中想的可就不是咱们了。”
  周皇后不理会崇祯皇帝这种逗闷子的话,只是睁着眼睛看着闭着眼睛睡沉的小人儿,却是满满的爱意充斥着心中。
  崇祯皇帝见周皇后一副怎么看也看不够的样子,便笑道:“好了,朕今晚便在皇后这里安歇,好生的陪着你们娘俩儿。”
  说完,崇祯皇帝便吩咐道:“传旨,让外面的人留下伺候的,剩下的都散了罢。”
  等到了第二天的朝会之上,崇祯皇帝才对着宗人令瑞王朱常浩道:“朕昨夜喜得皇长女,已经赐名为朱靖雪,却还须宗人府好生替朕想一个封号,封地么,朕打算待平定建奴后,以南四卫之地为长公主的汤沐之地。”
  等到宗人令瑞王朱常浩领命之后,崇祯皇帝又开口道:“现在,咱们再来议一议陕西那些贪腐害民之辈当如何处置罢。”
  温体仁一听崇祯皇帝话中的杀意,便赶忙出班奏道:“陛下昨夜喜得公主,此时不宜大过杀戮。”


第262章 给阎王下道旨意
  崇祯皇帝却是呵呵冷笑一声。
  若是说起来,昨天晚上刚刚生了个女儿,今天正是高兴的时候,确实不应该杀人太多。
  如果昨天晚上生的是个儿子,只怕还要大赦天下以示普天同庆之意。
  只是陕西的那些混账东西们却不应该得到这个机会。
  若不是他们,陕西会乱?
  历史上原本的崇祯皇帝虽然能折腾,但是在收到李应期和马茂才上的奏章说陕西发生了人相食的惨剧之后,可也是边剿边抚,连内帑都给掏出来了。
  要知道原本历史上的崇祯皇帝可不是穿越过来的这个崇祯皇帝,那个被正人君子们给忽悠得傻了的傻蛋当时可是没对付藩王没向着八大蝗商下手。
  为了解决边军的军饷,连宫中的银器都被那个蠢蛋指使太监拿出来卖了换钱了。
  就算是在这种情况下,那个傻蛋不还是想尽办法从内帑之中抠出钱来赈济西了?
  可是到最后呢?
  活不下去的陕西出了个李自成,最后逼得拿内帑赈济陕西的崇祯皇帝自己挂到了煤山之上。
  可是在李自成进京之后,却没能从内帑之中弄到钱,反而是在文武勋贵们的身上弄到了几千万两银子。
  哪怕就是穿越之后的崇祯皇帝,在三令五申的情况下,却依然有人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跑去从中上下其手。
  如果说其中只有建奴黄台吉派来的人搞事情也就算了,可是连一省巡抚胡廷宴都对于州县报上来的“盗贼”之事自欺欺人地认为这些盗贼都是饥民,来年夏收有了粮食以后,自然就会解散,根本就不尽心处置。
  这种情况下,还指望崇祯皇帝能饶了他们?
  若是饶了他们,谁又能让李自成饶过崇祯皇帝?
  心中越想怒气就越大的崇祯皇帝干脆望着温体仁道:“朕以为倒也没什么,皇长女出世,正需这些混账的血来庆贺一番。”
  说完,崇祯皇帝便直接吩咐道:“此事便着温爱卿主持,大理寺并刑部、吏部三堂会审,着锦衣卫与东厂派员旁听记录,之后将结果报与朕知。总之,朕的要求就一点,该杀的杀,该流的流,总之不放过一个害民之辈。”
  等到温体仁和大理寺卿等人躬身应是后,崇祯皇帝又像是想起来什么事情一样,接着道:“还有那个蓝田县令和一些混账东西逼得百姓造反的,虽然他们自己都被饿急眼的百姓们给杀了,但是朕已经命人拿了他们的九族送到阵前处斩,所以这些人的罪责也不必再追究了。”
  ……
  温体仁和满朝堂的大臣都是一阵无语。
  您都把人家的九族给弄去宰了,这些家伙本人也被叛军给剁了,还有个屁的罪责可以再追究,难道您还能给阎王下道圣旨,要求阎王爷再处置他们一番?
  但是朝堂上的大臣们显然还是低估了崇祯皇帝的下限值。
  或者说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这玩意。
  也不知道是一时兴起还是有意吓唬人,崇祯皇帝还真就打算给阎王爷下一道旨意:“朕闻天有天帝,人间有人皇,阴间亦有阎罗天子。朕为天帝之子,代天牧民,阴间阎罗亦当听朕号令。王承恩。”
  等到王承恩躬身应是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拟旨,钦命十殿阎罗将这些混账们打入油锅地狱受刑,地狱不空,受刑不止。”
  崇祯皇帝这番话一出,别说是等着躬身听旨的王承恩了,便是连朝堂上的大臣们都傻眼了。
  倒是在甚么西游释厄传的话本里看到过唐王与阴间阎罗天子的事儿,其中还牵扯到了龙王爷什么的。
  可是人家那不是给阎王下旨,反而平辈论交,而且唐王还要更为恭敬一些。
  更为关键的,还是那生死薄,上面可是有着天子阳寿的,看样子死后也是要先到地府走一遭。
  可是这位爷倒好,直接一副上司命令下属的口吻就要给阎王爷下旨——当真是寿星佬吃砒霜,活的不耐烦了。
  反复斟酌再斟酌,温体仁才躬身道:“启奏陛下,且不提子不语怪力乱神,是否有阴间阎罗天子尚未可知,便是有,陛下亦不应当向阴间阎罗天子下诏。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施凤来也是出班附合道:“臣请陛下收回成命。”
  一时之间,大殿上却是响起了一片反对声——除了已经年老的英国公和武将一系还有向来只听从皇帝命令的许显纯等人,剩下的文官基本上都在反对崇祯皇帝下这么道旨意。
  崇祯皇帝心中却是冷笑不止。
  温体仁和施凤来还有其中一些文官大概是真的在替崇祯皇帝考虑——您就这么着给阴间天子下诏书,万一惹得阴间天子不快,改了您的寿命或者您哪天驾崩了……
  其余的,只怕不是替自己担心,而是担心真个有阎罗王的存在,又恰好遵从了崇祯皇帝的诏书,万一哪天自个儿挂掉了之后找阎罗一报道,好嘛,无尽的刀山火海油锅拔舌地狱大刑在等着自己……
  想想都蛋疼!
  但是这也正好是崇祯皇帝的目的。
  既然严刑峻法吓不住这些混账东西,老子干脆就再给你们加一道锁,让你丫死后都得跟着遭罪,就问你怕不怕?
  打定主意的崇祯皇帝还会听温体仁等大臣的劝谏?当即便挥手道:“卿等不必再劝,给阎罗天子的诏书,朕是下定了。至于天帝那里,朕自然会在祭天之时上书分说。”
  说完,又语带诱惑地道:“卿等用心国事,朕亦会在祭天诏书之中分说,许卿等百年后飞升天界,岂不美哉?”
  ……
  这种屁话都让您说了,您还让我们怎么说?
  无奈之下,温体仁只得带着一众大臣先行谢恩。
  搞事情没够,做事情也没有底限的崇祯皇帝却又接着道:“害民不辈不能饶过,然而朕的皇长女出生,朕有意让普天之下的百姓也跟着同乐一番。王承恩拟旨。”
  等到王承恩躬身应是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其令,天下百姓凡年满六十者,赐肉十斤,面十斤,油十斤。凡崇祯元年之中有女儿出生者,赏布一匹。此事着各地县衙统计,锦衣卫复核,一应支出,皆由内帑调拨。”
  小白朱晓松版的崇祯皇帝虽然觉得自己头铁,也不怕什么死后下地狱什么的说法——朕杀贪官是为了百姓,活百姓而杀贪官肯定是积阴德的事情,下地狱什么的让贪官们去就好了,朕还是上天庭就好。
  但是不管怎么说,刚才自己可是大言不惭的要用贪腐害民之辈的血来为自己皇长女的出生来庆贺,终究这事儿不太妥当,倒不如用些普天同庆的由头来为心肝宝贝一般的靖雪来积些阴德祈福罢。
  反正依着大明现今的医疗条件,活到六十岁以上的肯定不会太多,至于崇祯元年生了女儿的,就算再怎么多,也不过是一些布的事儿罢了。
  而且借着这个事儿,普天下得到了好处的老百姓还能不念着自己的好?最好把自己念成万家生佛一般的明君,自己的皇位还不是稳如狗。
  至于没得到好处的,这个不能怪朕,怪只怪尔等没有生女儿罢。若是以后再想要好处,就他娘的可劲的给朕生娃,女儿也是宝贝啊。
  只是一想到女儿,崇祯皇帝便接着道:“昨儿个夜里皇后产下皇长女靖雪之前,朕心中着实捏了一把冷汗。朕在十三四岁之时,却是怎么吃都觉得饿,可见正是长身体的时候。然则民间十三四之时,却有颇多为人父母者。朕以为彼辈自己的身子骨都没有长得结实,又如何能生养得好婴孩?因此朕欲修改大明律,女子十六岁前不得成婚嫁娶。”
  温体仁和郭允厚在昨天半夜之时,就已经听到崇祯皇帝提过让户部去统计调查女子生育早晚和产妇难产的问题,却不曾想崇祯皇帝竟然在这个时候直接提出来了。
  暗道一声这位爷果然还是想一出就是一出,半点儿耐心也无,温体仁便出班奏道:“启奏陛下,臣以为此事不可操之过急。”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道:“温爱卿有甚么想法?仔细说说?”
  温体仁躬身道:“启奏陛下,民间嫁娶在十三四岁者,便是用过江之鲫来形容只怕亦不为过。陛下虽是一片爱民之心,然则乡间不识字的愚夫愚妇甚多,只怕难以理解陛下一片仁爱之心。臣以为不妨等到户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