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墨铧此时也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了。
崇祯皇帝的话语之中,明显是要把任侠一派的人变成正规军——可是变成了正规军的侠士们,还能称之为侠士么?
但是不依着崇祯皇帝的意思转变为正规军,以后真的还会有眼前这般东山再起的好机会么?
墨铧一时间倒是纠结起来。
只是崇祯皇帝的话音却是打断了墨铧的胡思乱想:“钜子可知道孝了陵卫么?”
墨铧还真就不知道孝陵卫!
别说是墨铧了,目前来说,整个大明真正知道孝陵卫真实存在的人都只有崇祯皇帝一个人加上王承恩而已。
崇祯皇帝看着墨铧一脸懵逼的样子,便接着道:“孝陵卫可以说是大明最后的一支力量了。而且,说是大明最后的后备兵力,其实也不合适,更应该称之为华夏最后的后备力量。依着太祖高皇帝遗诏,非神州陆沉,孝陵卫不出。到了如今之时,孝陵卫已然不堪大用。朕有意让墨家的任侠一派与孝陵卫一般,同样成为守护中原的最后后备兵力,非神州陆沉之危,任侠一派便不用参与这天下纷争。”
墨铧更懵了。
如果说崇祯皇帝的想法是收编改造任侠一派为自己所用,墨铧倒也能理解。
只是这种明显是连大明自己江山亡了都不会动用任侠暗子的大无私想法,真是老朱家的天子能有的?
崇祯皇帝倒是觉得没什么。连朱元璋都能有这种想法,自己怎么就不能有了?很正常的好吧?
想想这大明朝最后是真他娘的冤。尤其是孝陵卫,更是冤上加冤。
朱元璋自己是推翻了伪元才得的天下,知道神州陆沉后百姓们到底有多惨,所以在临死之前才搞出了孝陵卫。
朱元璋设立孝陵卫的事儿,建文帝朱允炆那个智障是知道的,甚至于连一向得到朱元璋看重的老四朱棣也是知道的。
所以从朱棣开始,一代代的大明天子都是知道的。
但是在正德之后,这事儿就他娘的没人知道了!
正德死的匆匆忙忙的,根本就没有办法把这种由历代天子口口相传的秘辛告诉连他自己都不知道的继承人嘉靖皇帝。
而匆匆忙忙接任的嘉靖皇帝倒是没忘了给正德皇帝讨回个公道,可是后来自己连军权都没能碰过,一辈子就和文官系统斗心眼了,哪儿还顾得上在皇宫之中翻这些旧纸堆?
至于后边的几个皇帝,手腕连嘉靖皇帝都比不上,还扯什么这些有的没的。
甚至于崇祯皇帝要不是为了翻一翻皇宫之中的秘辛之中有没有哪个皇帝埋下过大量财宝的记录,都不会翻到孝陵卫这支军队的真实资料。
这么一来,原本从明成祖朱老四时期开始就颇受重视,先进的武器能在京营之后就进行列装的孝陵卫就此被人遗忘,现在用的装备,大部分还是正德年间的!
除去其中所有成员都是从幼年孤儿之中挑选再加以培养,所以还能保证其纯洁性之外,孝陵卫的战斗力甚至于比不上一般的卫所。
这么一来,孝陵卫基本上已经可以说是废了一半了。
等真到了大明唱了凉凉的那天,这些原本以为自己能挽神州于陆沉的汉子除了在绝望之中向着建奴发起决死性的冲锋,还能干什么?
崇祯皇帝的话说完之后,墨铧就陷入了沉思之中。
墨家的任侠一派,秉承的是墨子思想之中“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兼爱”“贵义”的侠义伦理观。
若是在春秋之时,这种思想倒也是有用一些。
只是自从西汉之后,这种思想就逐渐的不被主流社会所接受了。
所谓的主流社会是什么?
主体的构成是掌握了话语权的读书人。
别看这些读书人自己心中怀着各种各样的侠客梦,但是真正的侠客出现在他们面前的时候,要么为他们所用,要么就是打压至死。
从来就没有第三条路好走。
原因很简单,读书是为了什么?不还是当官么。
自己读书,以文乱法也就算了,这些该死的家伙们还想以武犯禁?
万一在自己贪没了银两的情况下,哪个家伙脑袋一热乎就跑来行侠仗义,把自己的人头给取去又该如何是好?
尤其是这些自命为侠客的家伙们好讲究个朝出西门去,暮提人头回,矜夸紫骝好,重义而轻生。
脑袋只有一颗,可长不出第二颗来。
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游侠儿被打压也就成了理所当然的事儿了。
如今到了大明,任侠一派的情况更是艰难,说是死一个就少一个也不为过——上次派往倭国的游侠儿,就没有一个回来的。
最为关键的,还是如今大明的整体情况,要比之前强上许多。
虽然说墨门避世不出,但是不代表一点儿外界的消息都没有。
在崇祯皇帝将京城和陕西的贪腐官员们杀的人头滚滚之后,任侠一系的墨门弟子,其实已经没有太多存在的意义了。
如果不是担心崇祯皇帝之后再出现反复,任侠一系基本上已经可以宣告解散了。
如今崇祯皇帝突然提出了这么个想法,倒真是让墨铧心动不已。
和孝陵卫一般成为暗中守护的存在,貌似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第298章 其罪在朕一人
墨铧最终还是同意了崇祯皇帝的提议。
答应皇帝的请求,好处多多而且都是能看的见的。
如果不答应,后边儿会出些什么事儿,却是谁也不知道。
若是换了其他的皇帝倒还好说一些,但是崇祯皇帝他和其他的皇帝明显就不太一样。
这位皇帝陛下实在是太不要脸了,而且思维有如天马行空,又有如羚羊挂角,根本就无迹可循。
自古以来就是这种皇帝最难伺候。因为谁也摸不清楚他们心中到底在想些什么。
但是现在崇祯皇帝提出来的这个要求,怎么看都是好事儿,因此上答应倒也没什么。
至于以后会不会出现什么变动,那就以后再说吧。反正墨门之中任侠一派又不只有一系,大不了先抽一些人应付过去也就是了。
眼见墨铧应答了自己的提议,崇祯皇帝也很高兴。
现在大明所有最先弄出来的军事装备什么的,除了新军和京营,就只有孝陵卫那里有些装备了。
但是孝陵卫还需要花时间去适应这些新鲜玩意儿,一时间也指望不上。
墨门的那些游侠儿也是。
这种重义轻生死的好汉子就算是死,也应该是死在为国为民而战上面,别的死法简直就是对他们的污辱。
尤其是任侠一派和孝了陵卫还有些不同。
这些在外界活跃的家伙们以后派出去搞事情,比如倭国,比如南洋,想必这些家伙们会乐意的很。
任侠的一派的事儿既然已经大体的商量完了,墨铧也已经表示要召集墨家学派许人讲京,让务实一派分为两部分。
其中搞研究的那些就尽数加入皇家学院之中,剩下的动手能力比较牛的一部分跟着进去,剩下就依着崇祯皇帝的意思进入将作监,专门搞生产。
有了墨家诸人打底之后,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的伟大计划终于可以开始实施了。
现在京中的勋贵们一个个的跟打了鸡血一样,就连文官系统也颇有一些兴奋不已的意思。
前面有爵位和封国这根胡萝卜吊着,没有谁不想往前更进一步。
在这种情况下,把大明的军工体系也好好捋一捋,也就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了。
外包,绝对是一个好的解决方案。
比如说大明的士卒需要手榴弹或者需要在战场上吃到点儿好的,这个要求就会一级一级的反馈到五军都督府,五军都督府下面被崇祯皇帝命名为总装备并后勤管理部的左都督府就可以发布任务出去。
将作监和兵仗局在接到任务之后,就可以针对性的去搞,谁搞的好就买谁的。
虽然这钱对于崇祯皇帝来说只是左手倒右手的问题,但是对于整个军事体系来说,却是截然不同的效果。
甚至于,以后可以弄出来更多的皇家学院和更多的兵仗局参与进来,大家一起分蛋糕。
手艺比较潮的就饿肚子,等着被裁撤掉好了。
想了想,左右已经没有其他事情再跟墨铧交待,崇祯皇帝便开口道:“钜子回到皇家学院之后,可以跟徐爱卿一起商量下如何改进蒸汽机,这是目前的头等大事,剩下的都可以放一放。”
墨铧躬身道:“草民遵旨。只是不知道陛下对于蒸汽机有何要求?”
崇祯皇帝道:“载货的情况下,速度与奔马相近即可。”
墨铧也是在皇家学院之中看到了蒸汽机的,又如何不知道这玩意现在的速度到底有多慢。
听完崇祯皇帝那与奔马相近的要求之后,墨铧心中的好胜心也是被激了起来,拱手道:“请陛下放心,草民一定与徐大人一起研究出来这些问题的解决方法。”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却又接着道:“还有,朕翻阅百家典籍,所得者颇多。
墨子曰:天下从事者,不可以无法仪;无法仪而其事能成者,无有也。百工以方为矩,以圆为规,直以绳,正以县。
孟子亦有言道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
故而蒸汽机一事,亦当有规矩。
钜子可以与徐爱卿一同议定蒸汽机所载车厢的尺寸,轨道的宽乍,然后报给朕之,其后再通行天下。”
等到墨铧再一次躬身应是之后,崇祯皇帝便开口道:“此后钜子便为皇家学院之副院正罢,与徐爱卿一起,共同为大明效力。”
安排完墨门诸事之后,时间已然是晚上了。
崇祯皇帝觉得自己现在应当表示高兴。
除了陈足奇那边儿一直在搞什么杂交粮食还是引入海外粮种的事儿现在还没有出来成果之外,剩下的不管是什么事儿都让崇祯皇帝觉得开心。
比如说辽东。
杨七七和被锦衣卫加上东厂好生调教过的许成顺等人已经带着新一批的福寿膏回辽东了。
调教许成顺等人的顺利程度,甚至于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
只是断了他们的烟膏仅仅一天,一个个的就恨不得大明现在就能把辽东彻底平定下来。
甚至于这些家伙们已经表示要拉更多的建奴的高层人员下水了。
而整个崇祯元年之中最让崇祯皇帝纠心的陕西,最后也是频频传来好消息。
得益于崇祯皇帝移封海外的政策,唐王朱聿键和庆王、秦王两个渣渣,三个人在陕西招募起流民来当真是不遗余力。
不就是钱么,寡人有的是,只要跟着去,钱是有滴,未来的前途也是有滴,尔等还在等什么?
心动不如行动,赶紧随寡人去海外开国才是正理,到时候搏一个马上封侯,封妻荫子啥的,岂不美哉?
正是由于三个藩王带头在陕西撒钱,所以三边总督杨鹤觉得自己的日子当真是好过了些。
至于叛乱,虽然零星的还有一些,但是总算是达到了崇祯皇帝最初的要求——陕西灾民不许饿死一人。
至于之前就已经被饿死的那些就算了,谁也没办法再把他们救活了。
但是自从开了春,土地能耕种之后,由于赈济的力度大,加上厂卫横行,所以倒是真的没有一个百姓饿死。
杨鹤很满意,唯一的问题就是现在不知道自己到底该怎么算了。
到底算是文官还是武将?
三边总督说起来应该算是武将,而且现在也已经有明旨发了下来,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