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安口,龙井关,洪山口,三个关隘先后失陷。
可是这三个关口的失陷却是各自不同。
大安口参将周镇战死,大安口全军覆没后失陷;
洪山口参将张安德败逃,一路溃退回了遵化;
最搞笑,也最让崇祯皇帝蛋疼的就是龙井关。
龙井关的参将张万春打算率部投降。
只是张万春这个倒霉孩子打算是挺好,率部投降之后,到了建奴那边儿也能混个一官半职的,甚至于能更进一步。
起码借着自己手下这些兵,好处肯定少不了自己的。
只是张万春万万没有想到的,则是这家伙自己投降的想法早早的就被锦衣卫和东厂给探知。
就在他刚刚准备召集大军宣布投降的时候,游击将军马石就带着手下找上了门来。
马石打算先把张万春软禁起来,等建奴退了之后再把这孙子交给朝廷处置。
张万春眼见事情败露,铤而走险之下,与马石火拼了一场之后带着几个亲兵远遁而去,降了建奴。
而马石才是最倒霉的那一个。
混战之中,子孙根被伤,还没有来得及留下一儿半女的马石就此成了太监大军中的一员。
龙井关的监军太监秦光看向马石的目光很是亲切——大家都是没有了家伙的男人。
而且以后这个马石进宫的可能性很大,起码再当游击将军是不太可能的了。
当然,不管怎么说,由于张万春这种对于龙井关熟悉无比的混账东西存在,龙井关最后也没能守住。
先后拿下了三个关隘之后,黄台吉觉得自己又找到了当初那种叱咤风云的感觉。
哪怕是一带来的一万六千骑正白旗建奴死掉了两千骑。
这个不是什么太大的问题,打仗么,哪儿有不死人的。死掉的多加抚恤,回头更容易招到新兵。
然后不断的来大明找麻烦抢东西,我大金岂不是越发的壮大?
美美的抽了一泡福寿膏之后,黄台吉才对张万春吩咐道:“张将军对于遵化有什么看法?”
黄台吉打算的很明白,借着张万春的手去劝降遵化,最好能兵不血刃的拿下遵化,这样儿的话,来明国的这一遭就算是功德圆满了。
只是张万春之所以投降建奴,就是因为贪生怕死。
如果自己去劝降遵化,那结果很可能就是刚刚进城,就会被马石那孙子给剁成肉酱——自己可是一记撩阴刀把人家的命根子给废了,这仇可结的太大了。
斟酌了一番之后,张万春才强忍着奴才两个字的别扭,小心的赔笑道:“启奏大汗,奴才以为……”
只是张万春的奴才两个字刚刚出口,建奴的帐中就是一阵哄然大笑。
完颜培笑眯眯的望着张万春道:“别介,您可不能自称为奴才,你只能自称为臣。奴才是我等大汗自家人才能称呼的,你还不配。”
一番话说完,帐中又是一阵狂笑。
张万春脸色一阵青一阵白,最后变得满面通红。
太他娘的丢人了,自己原本强忍着别扭才自称为奴才的,可是想不到这奴才两个字儿居然不是随便称呼的。
自己还不配?
黄台吉等帐中笑声落下去之后才轻笑道:“张将军愿意投效本汗,本汗高兴还来不及。自称为奴才,不正是说明了张将军心向着本汗么?本汗允了!”
张万春闻言,心中对于奴才两个字的别扭却是尽去。
如今自己能够在黄台吉帐下自称为奴才,可不正是说明了黄台吉把自己看成了自己人?
斟酌一番后,张万春赔笑道:“启禀大汗,奴才以为遵化城围则围之,劝降却是不必。”
黄台吉嗯了一声,好奇地问道:“还请张将军详细说明。”
张万春顶着一小撮的猪尾巴躬着身子道:“大汗有所不知,明国小皇帝最是擅于收买人心,遵化城未必肯降,要想拿下遵化,不如派人去城中里应外合。再者,奴才以为大汗此来,在遵化周边放开手去获得一些补给,远比拿下遵化更为重要。毕竟,遵化城防守远不是大安口等可比,若是强攻之下,大汗麾下的勇士们牺牲必然增多,却是不值。”
黄台吉此时一泡福寿膏已经抽完,闻言却是直起了身子。
这个张万春虽然是个软骨头,但是对于战局的分析和判断,却远不是自己帐下的这些蠢货们能比。
若是利用的好了,只怕不是下一个范文程?
明国人才何其多也!
第311章 都在算计
黄台吉选择在这时候跑来大明找麻烦,而不是选择如同往常一般在冬季之时进兵,其实也算是有些不得以而为之的感觉。
自己比不上死去的父汗努尔哈赤的威望,在八旗之中,自己虽然领着实力最强的正白旗,但是现在的正白旗还是当初的正白旗吗?
自从怼死了戚家军之后,正白旗的战力就一落千丈。
在完全是靠实力说话的满州八旗之中,现在不听话的苗头都已经开始显现了。
尤其是上次围困蛮子京师和去东江怼了毛文龙一波之后。
至于现在,虽然打破了大安口和龙井关还有洪山口,但是别人不清楚,黄台吉自己心里还能不清楚?
这种小关口在大明的边关到处都是!
这种小关口没有一千,也足有八百个,更别提像宣府和山海关那种想想都让人头疼的大关了。
而就是这三个小关口,自己这一行已经折损进去差不多两千人了。
虽然从这三个小关口和附近的庄子里抢回来的好处已经足以弥补自己此行的损失,但是毕竟三个关口折损两千,自己又有多少人马能折损的起?
长生天太偏爱这些蛮子了!
地方大,人口多,不管从哪方面看,都远不是自己的大金汗国能比得起的。
尤其是蛮子皇帝,那才是真正的言出法随,出口成宪。
比起崇祯那个狗皇帝,自己偏偏却要受到什么见鬼的八王议政这种狗屁制度的掣肘,想想都郁闷的紧。
现在张万春这个人虽然是个软骨头,但是只靠着直觉就分析出来自己应该抢一把捞了好处就跑,而不是在遵化城下死磕,也足见此人是个人才了。
只是黄台吉万万没有想到的就是,张万春所谓的捞一把就跑的战略,其根本原因还是在于贪生怕死,而不是基于战略局势分析。
崇祯皇帝的鼎鼎凶名,草原上传的沸沸扬扬的,大明自己内部又怎么可能不好好宣扬一番?
尤其是崇祯皇帝这种不要脸的。
张万春自觉得崇祯皇帝一到,单靠着黄台吉这么一万多的兵力是很难怼的过的。
到时候自己怎么办?
想想那个被活剐了的袁崇焕和那个被活活的浇铸成铜人跪像的范文程就知道了。
到时候自己也讨不得好去。
自己连跟建奴死磕到底的勇气都没有,哪儿有勇气去死磕那个动不动就活剐筑京观的崇祯皇帝?
只是黄台吉却认为这个张万春应该算是一个人才。
如今既然张万春也和自己的看法相同,不应该死磕遵化,黄台吉越发的认定为自己当初的决断是正确的。
只是不磕一下毕竟难受的紧。
这就像是洞房花烛夜,衣服都脱了,结果却因为自己不够硬而放弃,想想都恼火。
所以黄台吉觉得还是应该试一下。
张万春刚才说的派内奸去开城门这事儿就很靠谱:“张将军方才说让内奸去开城门,只是不知道何人合适一些?”
张万春赔笑道:“启禀大汗,奴才身边正好有几个亲兵,都是本家的子弟,让他们去遵化城中打开城门,当真是再合适不过了。”
黄台吉嗯了一声后吩咐道:“既然如此,张将军便去安排一番,本汗稍后便兵围遵化。”
略一停顿之后,黄台吉又接着道:“若是拿下遵化,张将军当居首功,到时候本汗必不吝封赏,巴图鲁之位,已然在向张将军招手了。”
张万春闻言,心下更是高兴,当下也不再去想崇祯皇帝大军来到之后该怎么办,干脆出去安排内奸进城事宜了。
遵化县的县令郭文成此时端坐在县衙之中,望着堂上的衙役,一道道的命令便发了出去。
此时的遵化城已经四门戒严,只是各个城门处都单独留了一道口子,让后边逃难过来的百姓们能够进城。
至于整个遵化城内的街道上,随处可见诸班衙役们在来回的走动巡逻。
往日里常见的小偷小摸们都藏了起来。
县令大人说了,谁敢在这时候犯事儿,抓到之后就地处决,绝不姑息。
高压之下,纵然是有些人心惶惶的意思,但是遵化城中却是没有乱起来。
遵化总兵程之义也在调派附近各卫所士卒,救援的消息也不断的向着京城的五军都督府送去。
程之义很头疼。
遵化虽然比那几个小关口的兵力要强上一些,但是在精锐程度和装备上,其实是要差了一些的。
尤其是那种特别好用的手中雷。
边关各哨各关口,这玩意人手十枚二十枚的很常见,但是轮到了内部的这些城池上,通常就只有十枚八枚的了——据说内地的卫所和各城池根本就没有这玩意。
唯一的好处就是,遵化毕竟也算是京城门户之所在,好歹这大炮的炮弹,还有火铳的弹丸都是不缺的。
想了想之后,程之义吩咐道:“去,派一个百户所的兵丁帮助那些衙役们维持城中的秩序,遵化城绝对不能乱。”
等到一个千户应了之后,程之义又阴森森的道:“都他娘的打起精神来,若是遵化出了点问题,到时候本总兵人头不保,尔等也别想着落了好去。咱们陛下的性子,尔等也该有所耳闻。哪怕是咱们都战死在遵化城,家中的妻儿老小和九族之人,都能得些好处。若是有谁打着不该有的心思降了建奴,呵呵。”
程之义最后的一声呵呵,其中的意味,在场的众人没有一个听不懂的。
范文程和袁崇焕就是最好的例子。
心中一凛,众人皆是躬身应是,随后才各自去安排城防事宜。
城防事宜确实要抓紧,在大安口的狼烟燃起来的当天半夜,就已经有信使跑来报告了失守的信息。
其他关口之中,龙井关和洪山口也报了失守。
依着建奴的行程,估计只要区区一两天的时间,就能到了遵化城下,不小心些不成啊。
看着已经戒严了的遵化城门,龙井关的监军太监秦光抹了把汗,对着还躺在马车中的马石笑道:“成了,前面就是遵化了,总算是在建奴那些孙子之前赶到了。”
马石强忍着痛开口道:“快进城,把咱们身后的这些百姓安置好。马某一枪未放就带着人弃了关口,估计是躲不过去了。陛下不会饶了马某的,但是这些百姓能活下来,马某也算是知足了。”
秦光却尖着嗓子笑道:“得了吧,虽然说弃地而逃是死罪,但是你能带着这些百姓跑回来,陛下就不会杀了你。”
马石苦笑一声,只当秦光是在安慰自己,只是挥手示意其他人去安排进城之事后,便闭上眼睛养神,不再开口说话。
只是马石刚闭上眼睛不一会儿,就听着秦光咦了一声。
秦光道:“老马,你瞧瞧外面那几个,是不是张万春那孙子的亲兵?”
马石的子孙根就是葬送在张万春的手中,他的几个亲兵也不是什么好鸟,自然是印象极深。
如今听到秦光说外面有这几个孙子的身影,马石也顾不得自己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