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皇帝轻笑道:“那有大明律不用,反而要法外施恩,岂不是朕违背了祖宗成法?这些个混账每日里都是在扯些什么祖宗之法不可轻变,现在就依法处置好了。”
  徐弘基被崇祯皇帝几句话给怼的哑口无言,但是崇祯皇帝却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徐弘基,反而淡淡的道:“朕于京城之时,就多有耳闻小公爷徐文爵放荡不羁,魏国公的下任小国爷如果就这么荒废下去,朕以为不可取。其令,徐文爵入新军,交由刘兴祚管束,若是再无长进,下一代的魏国公就换一个长进的,朕不能看着开国之初的勋贵就此没落。”
  徐弘基的下巴都快掉地上去了。
  陛下您就是不提这茬,我也会提的啊!现在您主动提出了,这让微臣怎么好意思呢?
  大喜过望的徐弘基根本就没有想到还没有等着自己提出来好生收拾一下自己家里的那个傻儿子,皇帝就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当下便躬身道:“臣谢陛下隆恩!”
  这下子轮到崇祯皇帝懵逼了。
  之前崇祯皇帝下旨要求各家勋贵都派出子弟到京城之中接受整训,崇祯皇帝早就想要弄一支勋贵军官团出来了,或者说弄一批质子在自己的手中。
  只是看当代魏国公徐弘基的模样还他娘的挺高兴?什么鬼?
  崇祯皇帝突然想到一个问题。
  这老家伙自己也想好好收拾他儿子,或者说早就打算换一个继承人了!
  这么一来,看上去是自己对于这家伙的惩罚,但是实际上却是正中了老家伙的心意!
  麻卖批,朕终日打雁,今儿个反被这老东西给算计了一手!
  心中不爽的崇祯皇帝冷笑道:“现在文官的事儿说完了,勋贵们和武将的事儿是不是也该说说了?”
  此时殿中其他的武将和勋贵再看向徐弘基的眼神已经不对劲了——妈了个巴子的,就算你老徐家牛逼,一门两国公,也不带这样儿坑人的吧?
  现在好了,本来没咱们啥事儿,现在这狗皇帝把目光又盯向了我们,你说咋整?
  想要在大殿上闹事儿造反是不可能的,先不说天下间的非议,光是崇祯皇帝带过来的值殿大汉将军,还有锦衣卫,加上内缉事厂外加上殿外不远处的新军,就足以保证在场之人加起来也跳不动。
  哪怕是出了大殿回到了军营又能怎么样儿?能指挥的动下面的士卒跟着闹事儿吗?
  就算是闹了起来,能怼得过筑了十余座京观的新军和蒙古万骑吗?
  怼不过吧?
  既然怼不过,那么那就得老老实实的装孙子。
  但是这心里还不爽。
  所以望向徐弘基的眼神可就不怎么友好了。
  徐弘基也蛋疼无比。
  这他娘的,刚才自己要是稍微那么矫情一点儿,兴许这结果就会是另外一番模样。
  自己答应的太爽快,让这狗皇帝心里不爽,把一股子邪火发到自己头上来了。
  这下子好了,轮到自己不爽了。
  蛋疼无比的徐弘基无奈之下,只得躬身道:“启奏陛下,臣执掌南京五军都督府却治下不严,有负圣望,请陛下责罚。”
  崇祯皇帝冷笑道:“王允成的那点子破事儿,朕懒得跟你计较,但是朕要说的是,给你半年的时间,把缺少的兵员给朕补齐,下面那些侵占了军户田地的军官都限期退回,之后把卫所的地统统移交给南京户部。该招募流民的就招募流民,该分给百姓的就分给百姓,以后军队不许参与耕种,更不许出现吃空饷喝兵血的情况,否则……”
  崇祯皇帝后面的话没说出来,但是意思却是谁都明白。
  无非就是看到底是你们头铁还是朕的刀子更快。
  如今挑事儿的文官都死定了,手下的军队又不可能带着反,众人无奈之下便只得从命。
  崇祯皇帝却是没打算放过这些人,接着道:“别想着给朕糊弄,除非你们觉得能瞒过锦衣卫,能瞒得过东厂。好好的替朕办差,好处自然少不了尔等的。刘兴祚如何?张之极如何?尔等眼睛都不瞎,自己看前面的例子。那些个混账能给你们的多一些,还是朕能给你们的更多一些,尔等心中也该有个数。”
  散了朝之后,崇祯皇帝自然往宫中去休息,处于锦衣卫和内厂加新军的联手护卫之下,崇祯皇帝倒是不担心会整出什么妖蛾子来。
  起码想要让自己跟正德和天启那两个家伙像智障一般的落水是不可能的。
  至于吃食,自己吃内厂太监尝过的饭菜也没有什么关系,不就是被夹了一筷子的剩菜么,哪个皇帝吃的都是这玩意,不稀奇。
  如今把这些个混账东西该砍的砍,该流放的流放,崇祯皇帝心中爽的很。
  同样心中很爽的还有南京城的百姓——多少年了啊,自打永乐皇帝迁都北平之后,这南京城有多少钱没见过这般热闹的场面了?
  人头滚滚!
  一批批的杀过去,却好像杀不完一样,你说这些贪官怎么就杀不尽呢?
  挤在法场看砍头的人群之中,议论之声往往随着人头落地的惊呼声而响起。
  只是议论的时间一长,某些不太和谐的声音就开始冒了出来:“暴秦!暴秦啊!只怕连暴秦的刑罚也不过如此了!”
  这个声音一响起,刹时间就空出来了一个小圆圈。
  没有人愿意挨着这个说话的老学究。
  你他娘的读书读傻了胡咧咧,老子们还没活够呢!
  更何况,这些个贪官不杀了还要留着他们浪费粮食?
  真真是彼其娘之!
  看看这个,刚刚被砍了头的家伙,贪污十万两,侵占良田三百余亩。
  再看看这个被押过来准备砍头的,这老东西平日里可是被传的两袖清风一贫如洗,可是谁能想到家中白银三百万网,良田千亩?
  再看看这个后面前着队等着砍头的南京知府大人,平日里就被百姓暗中传成了天高三尺郭青天的郭宁轩郭大老爷,家中小妾二十多个就不说了,仅仅当了三年的知府就家资千万两白银也不说了,光是名下的良田,可是足足有两千多亩地!
  就这么些个混账藏在朝廷之中,如果不是陛下圣明,还不知道天下的百姓会被这些个东西祸祸的有多惨!
  崇祯皇帝早就料到了自己大规模砍人头会引来百姓围观非议,所以自觉得很要脸,或者说挺重视自己圣誉的崇祯皇帝特地派了锦衣卫之中那些大嗓门的大汉将军们来法场上监刑。
  每砍一个,都要在砍之前先报出他们贪了多少银子,侵占了多少良田。
  这下子百姓们乐呵了。
  如果说这是因为造反也好,或者是其他的原因,总之一次性的砍数万人的人头,这天下间的议论绝对会让人头疼。
  砍上几万建奴的人头这种事儿除外。
  但是崇祯皇帝这一招却恰好打在了这些个混账东西的命门之上。
  你他娘的不是图个清名么?老子让你丫遗臭万年!
  所以现在这些百姓们对于刚才老者说暴秦两个字的时候,才会有这么大的反应。
  老者见百姓们退开,反而怒道:“怎么,这暴君杀得人,还不许人说了?”
  一个年轻的书生笑道:“那又如何?陛下也没有下旨不许百姓议论,更没有不许百姓建言。阁下若是有甚么不满的,大可以向陛下建言就是了!”
  老者却是怒了。
  这他娘的满大明谁不知道那狗皇帝又重申了洪武教谕——凡天下军民诸般利病,并不许书生建言!
  很不巧,老者今年虽然已近五十,却仍旧是个童生——也就是说,这老童生偏偏就没有建言的资格!
  老者剑指着年轻书生道:“看你也是个读过书的,老朽就不信你你不知道陛下不许书生建言的旨意!”
  年轻书生却哂笑道:“知道啊,所以本公子没有任何的意见。你有意见你就提嘛,又没有人拦着你。还有,下次指着别人的时候先看看自己的手,还有两根手指指着你自己呢!”
  老者却是更气,怒道:“你!不当人子!”
  那年轻书生脸上的笑意更浓,接着道:“你瞧瞧,连个话都说不明白,难怪您老人家考不上呢!”
  说完之后,唰的一声将折扇收了,这书生才冷着脸道:“为老不尊,倚老卖倚,信口胡柴,不知道国家而只知家国,不体恤百姓反而怜悯这些贪腐害民之辈,圣贤书都是被你给读到了狗肚子里了!”
  老者更怒,喝道:“无知小儿好大的口气!可敢留下你的名号?”
  那书生此时又张开了折扇,轻摇着道:“怎么着,还想问本公子的名号?便是告诉你也无妨,想要寻仇,别管是文的还是武的,本公子都应下了。若是斗文,今儿个咱们找家酒楼好好斗一斗,谁输了谁会账就是了。若是武斗么?”
  那年轻公子又轻笑两声才接着道:“本公子让你两只手,如何?”


第361章 求个恩典去倭国
  年轻公子的话一出口,周边所有人都被这年轻公子不要脸的劲头给惊住了。
  便是这公子身边跟着的家宁和护卫甚么的,也皆是将目光盯向了周边,仿佛不认识这年轻公子一般。
  实在是太不要脸了——就这么个老头子,别说你让他两只胳膊,你就是把两条腿再让他,也不成啊。
  当然,说是一嗓子将这老穷酸给震死,那是不可能的,别说周边人都觉得这年轻公子没这本事儿,便是年轻公子自己也知道自己的情况。
  老子根本就没练过狮子吼!
  当然,就算没练过狮子吼也没有关系,这种老棺材瓢子,这年轻公子只需要一个野蛮冲撞就能解决掉。
  老者神色已经几番变幻,就连喘气都变得不是那么利索了,口中只是不停的道:“你!你!”
  那年轻公子收不高兴了,将那面画着三个春宫图的折扇收起来后,以扇作剑,指向了老者:“你什么你?枉你自称读书人,怎的如此不修德行?
  天子明明是爱民之举,到了你的嘴里就变成了暴秦?秦人再暴,匈奴未敢南下牧马,你等嘴里的故宋倒是仁了,先被辽国蛮子欺侮,接着被金国蛮子欺侮,到最后干脆连蒙古人都来欺负一番。
  到了如今的大明,成祖皇帝五征蒙古,在你等嘴里是劳民伤财。
  当今天子杀些贪腐害民之辈,到尔等嘴里就是残忍嗜杀。
  现在本公子倒想问问,你这心里到底是向着谁?那些贪腐之辈和建奴?
  不过倒也有可能,千里做官只为财,你个老东西不就是想当官然后再好好的捞一笔?只是这机会被当今天子给毁了,所以骂天子两句倒是再正常不过了。”
  这年轻公子虽然不要脸,但是所说的话,却句句直指人心。
  直到这时,这年轻公子才仿佛想起来什么,挺了挺腰板道:“嗯,刚才你个老东西不是问本公子姓名么?告诉你丫的,本公子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乃是,恩,这个河内的举人李信!有什么招儿的,尽管冲将小爷来就是了!”
  说完之后,这年轻公子不理会身边另一个公子的满面怪异之色,也不会会旁边那些家奴的异常神色,又冷笑着补了一句:“不爱本国子民而心忧他国之人,不顾百姓死活而操心这些比你有钱的多的大老爷,当真是忠心耿耿一条好狗!可惜了,你的忠心没给皇帝,也没给这个国家和民族,而是给了那些白花花的银子。吾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
  吾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徒这句话,随着三国演义的流传,还有说书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