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虾夷人是什么玩意,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这些跟矮矬子没什么区别的小短腿干起来活当真是不怕苦不怕累,用任劳任怨来形容都不为过。
而且整个的虾夷人都在想尽办法的学习汉语,以求以后能混好一些——最起码也要混成个监工去揍别人,而不是被别人揍。
然而虾夷人的好学和苦干,在崇祯皇帝那里只换来了呵呵两个字,然后就有锦衣卫传话给洪承畴:“先用着,先给些甜头,然后统统去死。只有死了的倭奴才是好倭奴。”
向来关于领会上意的洪承畴自然表示无所谓——倭奴嘛,死活关自己屁事儿。
最近的大明明显的处于一段安稳日子之中,没有什么天灾人祸,连建奴都缩回了盛京一带默默的舔起了伤口,崇祯皇帝在宫里可就呆不下去了。
当皇帝苦啊,当皇帝累啊,不光要日理万机,还要日理万姬——后宫辣么多漂亮的小娘子都等着自己去临幸呢。
而在这个没有啤酒,没有小龙虾,没有电视和网络的操蛋时代,崇祯皇帝除了日理万姬,也就剩下出宫去浪一条路好走了。
然后崇祯皇帝就乔装打扮了一番之后就宫了。
这一回,别管是自己的儿子还是女儿,哪个都没有带,毕竟自己出宫的次数不少,带着后宫的后妃和两个孩子一起露面也有好几次了,真要是把孩子给带出去,难免会被人给认出来。
现在的大明京城之中,已经开始有了几分盛唐的景象——各国的使节,商人,探子,都汇集在大明的京师,操着各种各样地方口音的大明官话扯犊子。
而大明的百姓对此显然不怎么放在心上——蛮子嘛,不就是这鸟样儿,天天想着自己也能混成大明的百姓。
其他地方的百姓也就算了,这京城的百姓们见的多了,看法自然就是不一样了——爷们生来就是大明的百姓,牛逼的很!
毕竟看着顺天府的差役和五城兵马司的士卒,外加上锦衣卫的人在京城横行霸道欺负蛮子们的时候,那心里的爽劲儿可真没地方说。
而沈景颢就有些倒霉了——自从中了进士之后,一路之上多被针对也就算了,可是现在自己明明是一个刚入官场没几年的毛头小子,竟然升为了顺天府的府尹?
当真是恶贯满盈啊!
不过沈景颢心里也清楚,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某个不可谈论的人物暗中推波助澜,表现上是内阁温首辅和吏部的房尚书欣赏自己,可是实际上怎么回事儿,大家心里都有数。
但是京城的百姓们表示无所谓的很,新上任不久的沈知府是个好人呐,他爱护老人保护弱小,他还喜欢小动物。
除了不怎么喜欢蛮子之外,基本上找不到其他的缺点。
好不容易出宫浪一波的崇祯皇帝听着民间百姓们闲扯犊子,心中也是舒坦的紧——这顺天府尹不错,应该给他加加担子。
正往着酒楼方向而去,崇祯皇帝身前就传来了一阵叫好声,不时传来几声“打!打!”。
好奇之下,崇祯皇帝就向着身旁的方正化和魏良卿示意了一番,表示自己也想过去看看热闹。
仗着锦衣卫的人多,挤进去之后才发现是两个大明的百姓在斗殴,至于原因,谁知道呢。
而围观的人群,也是泾渭分的分成了两伙儿。
一伙人离的极近,也不怕迸自己一血身,这些人一看就是大明的百姓,叫好喊打的也是这些家伙。
另外一伙则是五花八门,什么样儿的打扮都有,但是这伙儿人又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全都是蛮子,就没有一个是大明打扮的。
而且这些人也只是默默的围观,神色虽然极为难看,却是一声都不敢出,比鹌鹑也强不到哪儿去。
崇祯皇帝看的起劲,不时的叫上一声好,再喊上两声使劲打,直惹得周围的人都是将目光投向了崇祯皇帝,反而没有多少人关心正在斗殴的两个了。
然而崇祯皇帝还没有看的尽兴,一阵“滚开!”“一边儿去!”的喝骂声就传了过来,接着就是一通棍子鞭子落在人身上的声音。
声音是从蛮子方向传来的,被揍的有些发懵的蛮子们已经是人挤人了,才算是将将从中间让出一条道路。
几个顺天府的差役到了中间一瞧正在斗殴的两人,为首的捕头就笑道:“王二,刘二,又是你们两个泼皮在这里斗殴?这是第几次了?”
被称做王二的汉子抹了抹嘴角的血水之后,谄笑道:“官爷,说好的这个月该小人收这些蛮子的保护费了,可是这刘二不讲究,想要赖着不让小人收。这不,小人正跟他讲道理呢。”
为首的捕头冷笑着道:“这些话,你留着跟知府大人去说吧!”
说完之后,捕头便吩咐道:“带走!”
只是捕快们的态度明显不怎么样儿,拎起来这两个倒霉蛋走的时候还不忘照着两边的蛮子一顿猛抽,嘴里则是喝道:“都他娘的围在这儿干什么?还嫌老爷们不够忙是不是?”
崇祯皇帝看的满脸黑线——后世的洋大爷们这时候在大明的待遇也没比驴子强到哪儿去,别说是丢了自行车一天找回来,不被揍都算是好事儿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推开了身边的锦衣卫,走到了一个读书人打扮的大明百姓身边,问道:“这位兄台请了。那两个斗殴的人是怎么回事儿?这些差役平日里也是这般么?”
那读书人回礼之后便笑道:“一看兄台就是个不常出门的。那两个斗殴的王二和刘二,乃是这街面上的青皮,伏着认识几个人,每月都会来寻这些蛮子们收取甚么保护费。这些顺天府的差役么,向来都是这般,对于大明百姓倒还好,也称得上规矩,可是对于这些个蛮子,向来是不当人看的。”
崇祯皇帝奇道:“那就没有人管么?”
读书人轻笑一声后反问道:“管什么?若是兄台你的钱包被偷了报官,没说的,整个顺天府的差役都得忙着帮你找。若是换成那些个蛮子报管,且等着去吧!”
第467章 得有人背锅才行
对于这个读书人不把人家蛮子当人看的行为,崇祯皇帝表示这很正常,很给力。
半兽人么,兽字在人字前面,不当成人看是对的。
对于这种对味口的读书人,崇祯皇帝很大方的表示酒楼走起,老哥请你喝酒。
然而刚刚走到酒楼的大门,就听着轰的一声巨响,地面也开始了一阵晃动。
随行的方正化等一众内厂太监已经尖着嗓子喊道:“护驾!”,与此同时也不知道从身上哪里抽出来的短刀就已经握在了手中,将崇祯皇帝紧紧的围了起来,并且将那个书生给隔离开来。
魏良卿所带着的锦衣卫则是随手脱去了外袍,露出了锦衣卫标志性的飞鱼服之后,人人皆是一把短铳在手,腰间则挂着绣春刀。
好在地面的晃动只那么两下就停止了,街面上的人也慢慢的稳定了下来。
然后就呼啦啦的跪倒了一片。
早就听说大明现在的崇祯皇帝没事儿就喜欢出宫私访,没想到今天竟然就看到了活的……
方正化低头道:“皇爷,王恭厂方向发生爆炸,不如先行回宫?”
回个屁的宫!
王恭厂那破地方离着皇宫只有六里地的距离,而且这破地方好像不是第一回爆炸了吧?
天启六年五月的时候就已经炸过一回了,拔大树二十余株,根在上而梢在下,近厂房屋倾倒,木石在上,而瓦在下,杀千人。
崇祯二年三月炸了一回,十一月的时候又炸了一回。
天启六年的那一次就是历史上有名的王恭厂大爆炸事件,只要不是二傻子,基本上都是听说过的,而后面的两次则是自己经历过的。
这他娘的再这么炸下去可怎么了得,随着以后这破玩意的威力越来越大,早晚有一点得顺带着把皇宫给炸掉。
然后自己没有因为快递李小哥而挂到树上去,也没有因为建奴进关而死社稷,结果却死在了自己家的火器局的爆炸之下。
简直就是千古第一逗逼的死法。
心情不爽的皇帝阴沉着脸吩咐道:“去王恭厂!”
方正化躬着身子道:“皇爷恕奴婢不敢从命!请皇爷回宫!”
冷哼了一声之后,崇祯皇帝又道:“怎么,连你也要违背朕的意思了?”
方正化的身子根本就没直起来,而是一直保持着躬身的姿势:“回皇爷的话儿,王恭厂乃爆炸之地,皇爷去了,奴婢没有把握保证会不会再有什么问题。如果皇爷生气,可以砍了奴婢,奴婢绝无半句怨言,但是奴婢也绝不敢让皇爷履涉险地。”
崇祯皇帝气哼哼的道:“回宫!”
崇祯皇帝倒也不再强行要求往王恭厂去了,方正化这个死心眼的家伙确实不会让自己去王恭厂那种险地,除非先砍了他。
问题在于大明的太监有的是,但并不是每一个太监都是东方不败,而且也不是每个东方不败都会像方正化这样儿忠心耿耿。
回到宫里的崇祯皇帝直接就吩咐道:“传工部尚书来见朕!”
最近薛凤翔的心情已经好多了,不再纠结于自己被马夫给绿了这件小事儿上面。
毕竟不管是那个贱人还是那个马夫,都已经化成灰了,而自己现在手里的活计也开始慢慢的轻松下来了,以后也不用担心,这心情就难免会好一些。
可是随声王恭厂的一声巨响,薛凤翔就知道自己刚刚过了没几天的好日子算是完犊子了。
果然,自己正在琢磨着这事儿该怎么办的时候,皇帝陛下就派人过来把自己给提溜到宫里来了。
对于崇祯皇帝提出来的外迁火器局并加强管理的事儿,薛凤翔表示了一半儿的同意。
对于火器局这种要害部门来说,管理上面再怎么严格都不为过,尤其是在崇祯七年这时候搞出来这么一出,在全国形势都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玩了这么一出大爆炸,说不丢人那是不可能的。
所以薛凤翔本身也有意好生整顿一番,再加强火器局的管理,争取以后不要再出这种妖蛾子。
但是对于火器局外迁,薛凤翔表示不能同意——这玩意多特么危险啊,要是被某些心里阴暗的人给弄去了,这影响可就真的要了命了。
但是崇祯皇帝显然不在意这一点,一般人弄火器没有什么鸟用,弄这玩意要么为了杀人要么为了造反。
而早就已经造反的建奴现在被围困在辽东生死两难,要不是大明自己的屁事儿太多,崇祯皇帝现在就能去彻底怼死他们。
至于说大明的百姓们会弄了火器然后造反,这种事儿当个笑话听一听就好了——陕西倒是反过,可是现在也平定下来了,而且其他地方遭灾的也有,可是在崇祯皇帝砍了大批的人头之后,赈济也算是基本到位,根本就没有人打算造反。
倒是有不少百姓在家里供奉了崇祯皇帝的长生牌位,暗祝这位皇帝能再活他个五百年,最好能长生不老。
但是崇祯皇帝心大,薛凤翔可不敢心大,这种事儿一个不小心就是要掉脑袋的问题,谁也随随便便的就答应啊。
想了想,薛凤翔干脆提出了自己的要求:“陛下若是一定要让火器局迁出城外,臣请陛下调派卫所以守护,免为小人所趁。”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说道:“朕自然会调拨卫所守护,这一点爱卿可以放心,但是火器局绝对不能在城中,否则危险性太大。纵然危及不到宫中,但是对于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