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尚丰大喜,当下便躬身拜道:“小王先在这里谢过温大人的指点,若是得偿所愿,必有厚报!”
魏忠贤却是阴恻恻地笑道:“王爷,奴婢有句话,却不知道当讲不当讲?”
尚丰此时已经沉浸在紧紧抱住大明爸爸大腿的喜悦之中,连魏忠贤眼中一闪而逝的阴狠之色都没有看到,闻言只是喜道:“魏公公请讲。”
魏忠贤道:“正所谓一样米养百样人,王爷愿意内附,国中百姓也愿意财内附,可是其他的达官贵人们也愿意么?倘若上了万民书,陛下也同意了,可是这当口要是再出点儿什么乱子,到时候陛下雷霆一怒?谁人又能吃罪得起?”
尚丰悚然一惊,这才意思到魏忠贤所说的问题。
自己抱了大明爸爸的大腿,大明不倒自己家后世子孙都不倒,这是世世代代的好处。
对于百姓们来说,从化外蛮夷到大明百姓,不异于一步登天,自然也不会有人反对——交赋税给谁不是交啊。
但是对于现在琉球的王室还有那些官员们来说,这个可就不是什么好消息了。
虽然说现在那些家伙们都是表示了赞同,可是实际上怎么想的,有没有其他的玩法,这个可就不好说的很了。
咬了咬牙,尚丰道:“此事自然由小王去办,保证不会出什么乱子便是。”
魏忠贤不置可否的笑了笑,开口道:“那一切就有劳王爷了,奴婢这便回去向皇爷禀报。”
崇祯皇帝听完魏忠贤的禀报之后,对于温体仁温大人也只能竖起大拇指表示佩服佩服!
几百年后的公投这就开始玩了?
不同的是后世是搅屎棍们玩什么公投脱欧,现在是琉球要公投入明?
反正不管是怎么玩,琉球并入大明是妥妥的了,至于尚丰怎么解决掉琉球国内反对意见和势力,那是尚丰的问题。
朕只是依着民意来,民心即天心嘛。
如果说尚丰杀人太多什么的,那也是尚丰造下的孽,跟朕可没有什么关系——朕可是什么都没有说过,更没有过任何表态。
崇祯皇帝觉得没毛病,整个大明上下也觉得没毛病,唯一的问题就是纠结于琉球人该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上面。
毕竟有了琉球的先例,其他的国家要是跟着学的话,怎么办?
是接受?还是拒绝?
接受,一群蛮子眨眼之间就成了大明百姓,能参加科举能分到田地,不管从哪一方面来说对于原本的大明人就不公平。
拒绝?那琉球怎么算?前面有车,后面就有辙,尤其是对于整个地球上的文化、政治、经济各个方面都算得上是老大的大明来说就更是如此了。
崇祯皇帝头疼,温体仁也头疼,郭允厚这个户部尚书则是更头疼。
崇祯皇帝头疼的是该从琉球征召多少兵员去辽东或者其他地方的战场上面。
毕竟把男人消耗掉之后,再研究同化什么的是最省事儿的。
温体仁则是哪儿哪儿都头疼,各种乱七八糟的事儿就没个消停时候,突然冒出来琉球这么一档子事儿,不头疼是不可能的。
尤其是琉球原本的官员什么的,如果说大明对于琉球的统治维持现状,那并进来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反而是给自己找麻烦。
对琉球原本的官员们进行一场大动作大调换就有意义了,但是激起反弹的可能性也很大。
郭允厚头疼的则是原本户部就忙的要死要活,现在再并进来一个琉球,事儿肯定就更多。
比如赋税,对于琉球该怎么算?跟大明一视同仁,其他的待遇是不是也要一视同仁?
然后温体仁和郭允厚等人把各自头疼的问题告诉了崇祯皇帝后,崇祯皇帝就更头疼了。
想了半天也没想出个好办法的崇祯皇帝干脆拍脑门做出了决定:“琉球新附,前十年一切如前,并不改变。十年之后,凡年满十八岁者,身体健康者必须从军,调驻大明各地及海外各地;赋税亦如是,十年之后,一切与大明看齐;土地、科举之事同样与大明百姓相同,不分二致。但是,这一切都有一个前提条件。”
前面崇祯皇帝提出来十年不变的时候,温体仁还觉得崇祯皇帝终于有了一个正常皇帝的样儿,考虑问题开始全面些了。
当听到崇祯皇帝的“但是”两个字之后,温体仁就知道,皇帝还是原本的那个皇帝,不靠谱的地方应该还是跟以前一样不靠谱。
崇祯皇帝没有理会面前几人那些稀奇古怪的脸色,而是直接道:“一切的前提,就是说汉话,写汉字,原本琉球的文字可以废除了。自琉球并入大明之事通过之后,一应官方文件记录等,必须使用汉字,蒙学也必须教授汉语,十年之内,许琉球语言与汉语并行,十年之后废除原本的琉球土语,以大明官话为准。”
温体仁和郭允厚等人顿时长舒了一口气。
崇祯皇帝所说的这些,基本上实行起来是没有什么太大的难度的,而且琉球并入大明之后,由于十年之内的不同待遇,大明的百姓们基本上也不会有什么意见。
尤其是十年之内的科举问题,就等于十年之内不会有人来抢大明书生们的名额。
有了十年这么一个缓冲期,基本上都能接受,不至于让这些掌握了笔杆子的家伙们一时无法接受。
崇祯皇帝或者说大明的朝廷手里是握着官帽子和刀子,砍人也好,还是升降官员也好,这些读书人是玩不过朝廷的。
但是人家手里有笔,写出去可就是遗臭万年了。
尤其是大明的读书人,节操下限到底有多底,基本上用脚趾头都能想出来——实在想不出来看看自己也能看出来了。
看看杨二被黑成了什么鸟样儿就知道了。
然后吏部尚书房壮丽则提出了另一个问题——十年之后,琉球的现有官员们该怎么办?
说来说去,其他的事儿都好办,最终比较难以解决的还是这一个问题。
如果大明要往琉球派官去进行管理,那么就不可避免的会波及到这些现有的官员身上。
是升?是降?是罢?
升,是本地升迁还是往大明本土升迁?一个萝卜一个坑,这都是有数的。
降的话基本上也是一样,都波及到坑的问题——坑就只有那么多,除非是像崇祯皇帝搞出来铁道部的时候,突然之间空出来了一大批的位置。
可是年年都搞个新部出来,可能么?大明养不起那么多的官员,更不需要那么多的官员。
罢官的话又回到了最初的问题之上——触动了现有利益集团的利益,会搞出些什么事儿来谁也不清楚。
张惟贤却是微微一笑,开口道:“十年之后,十八岁以上的青壮从军外调,就算是有人想要闹出些问题来,也得有人闹不是?更何况,十年之内,我大明的百姓就不去琉球了?只要我大明百姓去的够多,十年之后的琉球到底是我大明百姓多还是原本的琉球百姓多,可就不好说了。”
崇祯皇帝点头道:“不错,正是这个意思。鹤顶红直接喝下去会毒死人,但是掺到几缸水里再喝下去,还有什么毒性了?几个人想要搞出些事情来,也得有人跟着他们去搞才行,否则的话,只需要调派一卫之兵就可以平定。”
对于崇祯皇帝的这个理论,温体仁等人表示以后慢慢看效果,但是辽东的夏额哲等人可是实打实的看到了效果的。
原本夏额哲加上孟繁星、王豪杰还有刘航几个人,再把手下全部都算上都没十万人,在奴尔干都司那么大的土地上基本上放个屁都不够响。
但是当刘兴祚带着四十万大军和二十万百姓来了之后,整个效果就显出来了。
不管是打地基建城还是操刀子砍人,效果是十分明显的——原本可能是两个人去砍一个蛮子,现在则十几个人去砍一个蛮子。
虽然说人多了之后变得有些人头难抢钱难弄,但是安全性也是成指性形势的上涨。
最起码动不动就几万人出去砍人捕奴换银子的时候不用担心自己家的老巢会不会被人抄了。
哪怕是出动十万人,还能剩下三十多万大军看家,更不要提二十万百姓里面还有数万的青壮也能武装起来。
这可比原本只有几万人的时候强多了。
唯一不好的就是奴尔干都司这边的冬天实在是太难熬了,哪怕是屋子里搭上了火坑也是一个鸟样儿,崇祯七年十月到崇祯八年的三月,这段时间相当难熬。
雪大,风寒,就是奴尔干都司最直接的写照。
第471章 有人抢生意!
紧了紧身上的袍子,孟繁星吐出了一口白茫茫的浊气,叹息道:“老子一定是疯了,这要是搁在大明,这会儿柳树都该抽芽了吧?现在老子居然要跑到这鸟不拉屎的鬼地方来砍人?”
王豪杰闷声道:“要不然把你现在的土地什么的都折算成银子卖给我,你回中原去?”
刘航嗤笑一声后开口道:“别听他姓王的胡说八道,他出什么价,老子都比他多一文钱,如何?”
没有理会几个人的笑闹,夏额哲开口道:“过了长城,基本上就是这么个鸟样儿,冬天够长够冷,一场雪下来就不知道要死多少蛮子。可惜了。”
舔了舔嘴唇后,夏额哲又接着道:“现在还好,不管是本侯手下的百姓,还是卜失兔和卓里克图那两个混账东西的手下,现在日子都好过的很。这要是换成以前,一个冬天不冻死百十个儿,那都不算是正儿巴经的冬天,纯属于玩笑一样。”
虽然夏额哲一口一个蛮子,看起来颇为轻松的样子,可是孟繁星等人都是听出了夏额哲话里的无奈。
一路无话,复又向前行了一个多时辰后,夏额哲才揉了揉脸,开口道:“再往前可就是林中百姓了,也不知道这一回能抓多少蛮子。”
孟繁星道:“抓多少是多少吧,留下够咱们用的,剩下的卖给孙督师便是。”
孟繁星的话音刚落,夏额哲就哀嚎一声道:“这些该死的蛮子,抓多少才够用啊!怎么就死的那么快!”
听着夏额哲的抱怨,孟繁星等人也是一阵无语。
蛮子死的快,还不是您老人家不把蛮子当人看,这些蛮子在您老人家眼里连牲口都不如——好歹牛羊骡马还能混够吃的呢。
天冷想要偷懒的,您给砍了;到现在没学会基本汉话的,又让您给砍了。
就这么今天砍两个明天砍三个的,再来多少蛮子也不够您这么祸祸吧?
想了想,孟繁星劝道:“侯爷,这回可不能再这么砍蛮子们了,都给砍死了,这些苦活累活可真就得咱们自己上了?”
夏额哲哀叹道:“你当本侯想要砍他们?你瞧瞧一个个蠢的跟猪一样,干活不行,学习汉话也不行,留着他们就是浪费粮食!难怪苏学士曾经说过,夷狄不可以中国之治治之也,譬如禽兽然。”
对,你说的很有道理,夷狄就是禽兽——问题是你自己看起来也跟那些个禽兽没什么区别吧?
对于夏额哲这种几句话不离子曰诗云的行为,孟繁星感觉到了深深的羞耻——自己还是堂堂的孟子之后呢,居然不如一个归化的蛮子好学?
实在是太丢人了。
想了想,孟繁星还是劝道:“侯爷,要不然咱们弄点儿倭奴过来怎么样儿?”
夏额哲奇道:“就是之前本侯抓的那些三寸丁糓树皮?”
刚刚说完,夏额哲又一拍脑袋,接着道:“不对,说他们是三寸丁糓树皮,实在是屈了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