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代善摇了摇头,开口道:“我当然知道你不怕死,可是大清呢?我女真的族人呢?现今之势,你心里也应当有数儿,硬拼是拼不过明国蛮子的,难道真个要落得亡国灭种?让你带着多铎和阿济格,是因为他们和你是亲兄弟,能和你一条心,带着正白旗和镶白旗,则是让你到了建州之后能压服众人。”
  多尔衮道:“那又如何?”
  代善道:“不如何,你只要记得一点,到了建州之后,一定要推举黄台吉和海兰珠之子即位,千万不可以自己即位。”
  多尔衮心中是暖,却又接着问道:“那是为何?”
  代善道:“那狗皇帝亲率大军至此,谁即位称帝,谁便是明国蛮子最大的目标,不管是你,还是福临。必要之时,舍了那孩子给蛮子出气,你带着布木布泰和族人北上奴尔干都司也就是了,总能保存些族人下来。”
  建奴这边各路戏精都在演戏,崇祯皇帝这边则是在研究着怎么怼死建奴。
  崇祯皇帝的帐下,站着自己手底下几个双花红棍,比较出名的狠茬子有张之极,巴特尔,祖大寿,何可纲,卢象升,马祥麟,刘兴祚,夏额则,曹氏叔侄,吴氏父子,还有东江的毛文龙带着几个能打的马仔。
  基本上想要凑出个十八罗汉是没什么问题的,除了这些家伙都不是光头以外。
  至于张惟贤和朱纯臣那样儿的,在崇祯皇帝看来更像是白纸扇,而不是双花红棍。
  或者他们年轻的时候也曾经是双花红棍级别的存在,但是现在,不能再让他们上阵了,还是老老实实的躲在后面出主意就行了。
  众人都到齐了,崇祯皇帝也就咳了一声,直接开口道:“众位爱卿都说说吧,该是怎么个章程?”
  见张惟贤向先自己使了个眼色,朱纯臣便开口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当先攻辽阳,然后再取沈阳。辽阳城破之后,便可以迫使辽东其他之地的建奴向沈阳城内收缩,更易成一网打尽之势。之后再向东推进,取回浦河所、抚顺所至清河堡、孤山堡一带,直取建州。”
  朱纯臣的身前,赫然便是一幅巨大的沙盘,无论是山川河流,还是一个小小的村庄,上面基本上都有标注。
  甚至于某些不易找到的小村子,连建奴都不一定清楚具体的位置,在上面同样被标注了出来。
  至于被缩小了无数倍的沈阳城和辽阳城,里面更是每一条主要的街道都能看到。
  这副沙盘,是崇祯皇帝不远千里从京城带过来的,从崇祯元年到崇祯九年,这幅沙盘可以说是从无到有,一点点儿的就这么弄了起来,到了今天,也总算是可堪一用了。
  毕竟没有卫星,没有GPS,没有北斗,连他娘的对讲机都没有,能弄到现在这般模样,已经是锦衣卫牛逼无比的实力体现了。
  原来的崇祯皇帝纯粹就是个傻逼,居然废了锦衣卫这么牛逼的特务机构!
  现在的崇祯皇帝也不由得再一次佩服原本的那个小白皇帝,连自己的耳目和刀子都给废掉了,蠢成这熊样儿还能挺十七年才挂,倒也是个人才!
  原本的崇祯皇帝已经哭晕在厕所——朕登基之时,都说魏忠贤想要弄死朕来着!
  搞定了老魏,朕发现周围全是东林大佬,正众盈朝了!
  等发现东林大佬们靠不住,再想要重启厂卫的时候,厂卫已经完犊子了!
  朕也不想的!
  轻轻的摇了摇头,把这些乱七八糟的想法甩出脑海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问道:“其他人呢?有何看法?”
  崇祯皇帝刚刚摇头的动作,是因为这一瞬间自己胡思乱想的东西太多,需要定一定神。
  然而落到其他人的眼里,则变成了崇祯皇帝对于朱纯臣这套方案不太满意的表现。
  不得不承认,脑补这玩意实在是太可怕。
  毛文龙当即就跳了出来,躬身道:“启奏陛下,微臣以为,可以直接攻打沈阳。一旦沈阳城破,则辽阳、定辽右卫等可不战而下,兵锋再指铁岭卫、抚顺所、孤山堡、宽甸堡,建奴必然东退或者东退建州之后再谋求北上。”
  刘兴祚干脆提出了另外的看法:“倒不如由微臣与夏侯一起由北面奴尔干都司压过来,毛帅从定辽中卫北上,祖帅由海州卫东出,同时攻打辽阳、沈阳,逼迫建奴东进建州之后再放开口子,让他们北上?”
  剩下的人则是各自提出了自己的意见——反正大致就是不管怎么着,辽阳和沈阳是一定要拿回来的,先把建奴赶回建州老家去再研究下一步。
  至于到时候是逼迫建奴北上还是西进,那完全由崇祯皇帝说了算,大家伙儿只负责操刀子砍人就行了。


第496章 建奴的胜算
  正常来说,临阵分兵,乃是大忌。
  军队就跟锤子一样,挡在大军眼前的一切都是钉子,砸过去就是了,一锤子不够就再砸一锤子,总能把钉子给砸明白。
  但是眼前有好几个钉子的时候,这个砸一下那个砸一下,力量就会形成事实上的分散,不如集中起来专门按着一个钉子砸的速度快。
  但是那是属于正常情况下。
  崇祯皇帝玩分兵就没有任何的顾忌——林林总总加一起六十余万的马仔分兵三路,每一路都还有二十万。
  整个萨尔浒才动用了多少?
  十一万多点儿,号称四十七万大军,就像曹操号称八十万大军一样。
  事实上,如果真有四十七万大军去怼老野猪皮,别说是什么三国演了,就算是把孙子兵法都给他,老野猪皮也未必能撑的过去。
  起码在张惟贤看来,六十万大军去怼一个沈阳或者是辽阳或者随便哪里,都摆明了是铺张浪费,真能捞到机会砍人的不会超过十万。
  剩下的都来辽东打酱油?
  咳了一声后,张惟贤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可以兵分三路,南路军攻打辽阳,中路军攻打沈阳,北路军则直取科尔沁。”
  朱纯臣直接反对道:“萨尔浒之时兵分四路,分进合击却被建奴各个击破,杨镐也因此损兵折将,英国公何以视而不见?”
  张惟贤道:“此一时,彼一时也。杨镐可称知兵?四路分进合击,目的却是一处,四路不能协调,这才给了建奴各个击破的机会。如今虽说要分兵三路,可是每一路都有二十万之众,远过于萨尔浒四路大军。另外,三路大军各自领兵的可有不知兵的?”
  朱纯臣还是不愿意,甚至于崇祯皇帝从心底里也是不赞成分兵三路的。
  大明的军队向来就没有分兵的习惯——因为对手往往是游牧民族,分散兵力容易在大漠里迷路,遭到袭击会疲于应付。
  杨镐那个家伙当年跟着董一元干过一回在雪夜翻越墨山袭击蒙古炒花部的营帐的事儿,结果自然是大获全胜。
  因此而膨胀到没有逼数的杨镐也真以为自己就是朝堂上大佬们吹嘘的那样儿——知兵!
  在就任了兵部右侍兼辽东经略,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副部长兼东北军区总司令之后,杨镐觉得像当年怼炒花部的事儿可以在建奴身上再来一回。
  所以杨镐制定的平辽策略就跟明军的正常套路不一样。
  不是集中兵力步步推进,而是偏偏要分散兵力各处出击,叫分兵合击。从理论上看很可行。
  马林指挥北路军从三岔儿堡进发,杜松指挥西路军走抚顺大路,李如柏指挥南路军从鸦虎关突袭,刘綎指挥东路军从宽甸口突袭。
  杨司令的战略部署很像三国时期蜀国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设想诸葛亮大军出斜谷,魏延亲自率领万余精兵从子午谷快速赶到长安,两军会合潼关,再问鼎中原。
  然而理论上的可行也仅仅是理论上的可行,跟实际上的作战根本就是两回事儿。
  兵分四路,没有电报,没有对讲机,更没有什么覆盖全球的GPS定位系统,传递消息完全就是靠传令兵的嘴和腿。
  所以杜松就成了孤军冒进的蠢货,老野猪皮努尔哈赤也开始了整合整个辽东的进程——毕竟怼掉了明国四路大军之后,女真在辽东可就是真的稳如狗了。
  但是现在呢?虽然分兵三路,却不需要玩什么分进合击,而是各自专门怼自己的目标就行了,剩下的根本就不用自己操心。
  而且现在现在跟着崇祯皇帝来辽东的都是什么人?文官?连兵部尚书崔呈秀都留在了京中,哪儿还有文官能对这边的事儿指手画脚?
  这种情况下要是还能被建奴给怼了,除了说明天亡大明,张惟贤实在是想不出来其实的理由了。
  听完张惟贤的分析之后,崇祯皇帝倒也认同了张惟贤的说法。
  毕竟二十万大军去怼沈阳已经绰绰有余了,包括辽阳也是,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科尔沁的奥巴台吉。
  建奴现在再怎么样,也算是有家有业,好歹有个沈阳城和辽阳城的制约,轻易不会放弃。
  奥巴台吉有什么?草原?
  草原可大了去了,扔了科尔沁这一片草场又能如何?扔掉部落又能如何?
  只要手里的骑兵还在,跑到哪里不都能拉起来新的部落?
  至于说科尔沁有哲哲,还有海兰珠和布木布泰在沈阳城里,奥巴台吉会在乎?
  甚至于随便哪个科尔沁的会在乎么?
  如果说现在建奴势大,有好处可捞,那么当然在乎。
  毕竟是身为建奴正妃和庄妃、宸妃的娘家部落,好处肯定是少不了的。
  但是现在能一样么?
  建奴一旦被怼死,这三个往日里给科尔沁带来无数好处的女人就会成为科尔沁身上最致命的那根绞索。
  所以崇祯皇帝其实已经隐隐约约的认同了张惟贤的方案,惟一担心的就是科尔沁那边会不会提前跑路。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开口道:“既然如此,几位爱卿再商量一番,看看到底该选择哪种方案为上?”
  毛文龙则是干脆躬身道:“启奏陛下,臣赞同英国公的意见。”
  祖大寿也躬身道:“臣附议。”
  剩下的那些个双花红棍也纷纷赞同张惟贤的提议——张惟贤的方案对于大家伙儿来说都能捞到好处,不赞成才有鬼。
  兵分三路,崇祯皇帝所在的那一路不算,剩下的两路不管是攻下辽阳还是怼死奥巴台吉,功劳都是妥妥的,总比合兵一处能捞到的军功更大。
  而且这种玩法不需要顾及其他两路大军,这就让自己这些人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
  也就是说,分兵没问题,玩什么分进合击的话还是算了,大家伙儿自认都玩不起。
  眼见着手下的双花红棍们都表示了赞同,崇祯皇帝干脆问道:“各路兵马以谁为主?”
  无视了其他人目光中的电光火花,张惟贤和朱纯臣大眼瞪小眼的瞪了半天也没瞪出个什么结果来。
  平定建奴这么重要的在事儿,谁不想捞到主管一路大军的主导权?
  中路军是不用想了,崇祯皇帝在此,肯定是崇祯皇帝为主导,可是剩下的两路大军,大家伙儿都还有机会不是?
  斟酌再三后,朱纯臣才躬身道:“启奏陛下,臣以为南路大军可由毛文龙当之,卢象升可划到毛文龙麾下。至于北路大军,可由刘兴祚当之,巴特尔可划至刘兴祚麾下。至于中路大军,自然由陛下亲领,余者皆划入中路大军。”
  朱纯臣和张惟贤两个人心里都清楚,自己两个人是捞不到主管一路大军这种好事儿的。
  崇祯皇帝虽然允许自己两人跟着来辽东,可是来之前就已经郑重声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