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跪下!”
张溥却是冷笑道:“我辈读书人见县令也不用下跪,又怎么会跪你们这些鹰犬?”
关效羽却是无所谓地笑了笑,一副顽世不恭地样子笑道:“无所谓跪不跪地,三位都是大才子,咱们这些大老粗还是尊敬一些的好。”
说完,走上前去,将三人从书桌旁边推开,在三人几欲喷火地目光注视之下,大大咧咧地从怀里掏出几封书信和一个小册子,胡乱地夹在书桌上的书中之后。
略一整理,便冲着众多锦衣卫校尉挥手道:“来呀,把这些罪证都给老子装好带走,不许遗漏了一件儿!”
那些锦衣卫听了,便嘻嘻哈哈地上前收拾,有人拿出一个袋子,直接将桌子上原有的书籍信件以及关效羽后来放进去的一起装了进去。
待装好子书房中的所有书籍信件等物事之后,众锦衣卫中领头的便道:“头儿,都已经装好了。”
张溥却是挣扎道:“鹰犬!尔等如此明目张胆的陷害,眼里可还有大明律么!你锦衣卫拿人,也是要有驾贴才行的,驾贴何在?某不见驾贴,以后定要进京向圣上喊冤,状告尔等蔑视王法!”
关效羽闻言,却是笑道:“别说驾贴,便是锦衣卫拿人下狱之权,都已经被圣上给收了回去。因此上,若是换了个人,咱家还真不好办。可是偏偏是你张老爷张大才子,如今已经成了谋逆大案地钦犯,驾贴?用不上了!”
说完,又对众锦衣卫道:“把这三个钦犯的嘴给堵上,带走!屋子里面,给老子掘地三尺地翻,看看有没有暗阁甚么的,若是有甚么遗漏,仔细你们的皮!”
说完,便带着三个锦衣卫摆着张溥三人走了出去,剩下几个锦衣卫认命地在屋子里翻腾。
待走到院子里,张溥见自己的家人,不管男女老幼,都被带到了院子里捆了起来,便是家丁也没有一个放过地,心中最后一比侥幸也是消失殆尽,愤怒地挣扎起来。
只是被锦衣卫拿绳子捆着,身后又有锦衣卫按着肩膀,便是口中也被塞了破布,只能不停地挣扎扭曲,发出一些呜呜的声音。
关效羽见状,回身走到三人跟前,对张采和吴伟业道:“二位也不要着急,三位的家人马上就会在京师的诏狱之中跟你们团聚。”
转头又对着张溥狞笑道:“张大先生,您放心,您的那些同窗和学生弟子,统统都得跟着您一起进诏狱,别急,咱慢慢的来,啊。”
说完,转身吆喝道:“走啦走啦!”便带着众人往张府外走去。
只是走到张府门口之时,却发现府外早已被本地的士绅里三层外三层地围了起来,便是苏州知府寇慎,也赫然在列,身后跟着一群衙役。
寇慎见关效羽当先带领锦衣卫出来,便面带不善地责问道:“关百户带人来抓人,可有驾贴?”
关效羽却是正色道:“奉旨办事,无需驾贴。若是寇大人不信,某此处有宫中行文,请寇大人一观。”
说完,便取出一道文书,递给寇慎。
寇慎看过,见文书上面所写确实是命太仓锦衣卫便宜行事,侦缉张溥等人不法之事,又加盖了崇祯的印玺,知道作不了假,便将文书递还给关效羽,问道:“不知关百户可是查到了甚么?如何抓捕这许多人?莫非这张溥还谋逆不成?”
关效羽道:“不错。正是如此,这张溥联络复社学子,意图串联谋反。此人以为苏杭百姓苦于织造,却无甚田地,故而狗胆包天,意图谋反之后,尽诛地主,将田地分给百姓。只待百姓拥护后,便试卷天下。至于证据,某身后都有。”
说完,便从之前的袋子里翻出了那本被塞进去的小册子,递给了寇慎。
寇慎翻开,轻声读道:百姓苦税久矣,富者阡陌连片,贫者无立锥之地。当尽诛无良地主,均田地,除农税,加征商税以补之。如此,张氏可得天下矣。
其中详细地理论及计划,显然不是一天所能完成,只怕要谋划许久。
周边的乡绅也都听到了寇慎所读的部分内容,离的远一些的,待从周围之人口中听到了尽诛地主,均分田地,广征商税等词之后,皆是暴怒不已,有性子急地骂道:“这该死的好生人面兽心!当今圣天子在位,这畜生只为一己之私便要谋反,该当千刀万剐!”
关效羽听了,却是和寇慎使了个眼色,接着道:“某等于其府中后院,搜出了龙袍黄册等物事,罪证确凿,这便押解回京。”
寇慎也道:“既如此,本官所带来这三班衙役,也暂时听从许百户调遣,以防走漏了人犯。”
关效羽拱手道:“如此,便多谢寇大人了。”
两人又是互相使了个眼色,当即也不再多说,关效羽便带着锦衣卫众人和一干衙役等押解着张溥一行人出发。
只是到了路上,关效羽才真正见识到了这张溥是何等名声,几乎有半城之人前来送行。
眼看群情激愤,关效羽不得不让苏州府的衙役看管张溥等人,锦衣卫则是外围戒备,一个个地握紧手中的绣春刀,生怕出什么问题。
一直到了太仓州地城门口处,与苏州千户所地增援人手汇合在一处之后,才算是押解着张溥等人出了太仓直奔京师。
一路之上,整个千户所地人都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生怕一个不小心再出点儿什么意外。便是苏州千户所地千户赵不平,也是苦笑着对关效羽道:“还是他娘的大意了。”
第085章 讲读报纸
京城的老少爷们儿们这几天可是乐呵的很。
先是菜市口上杀的可谓是人头滚滚,不时听说某某因为贪腐,被拉到了菜市口挨上一刀,全家老少尽数流放东江。
然后就是新军开始招兵了,听说只要能选上,不光给二十两现银的安家费,每个月还有二两银子的饷银。
只是这新军的征兵要求却是高了一些,不仅要三代耕作,身家清白,还要身体健壮才行。因此上从年前就开始折腾,听说到了现在也不过招了三千余人。
再接着是还没出十五的崇祯元年元月,京城中一种叫做大明皇家报纸的东西开始流传开来。
大家伙儿不管是谁,掏上五个铜板就能买回去读一读。
由于里面都是些关于朝堂和关外海外的消息,因此人们都认为这是邸报的加强版本,只是开放给了天下人知道。
不过最大的问题是,那些官老爷们和读书人自己买回去就能读,哪怕只是粗略识得些字的大概也能读得懂,因为这报纸上都是些大白话,而且加了句读。
只是对于普通的老百姓来说,加不加句读都一样,反正自己不认识字……
当然,不认字也没关系,别说大明朝了,自打三皇五帝以来,除了前宋的民间识字率高了一些,其他历朝历代,这普通老百姓就没多少识字的不是?
所以,在京城之中或者说整个大明的识字率都低的可怕的情况下,又催生出了另一个行当:讲读人。
这讲读人可不是以前在茶楼讲古的讲俗先生。
讲俗先生们其实多半也是不认字的,他们口中的故事,大部分都是口口相传,死记硬背下来的,便如同后世一些说相声的一般,不识字了怎么办?用鞭子抽到你背熟练了,你不就会了么?
扯远了,继续说这些讲读人,其多是一些老童生,屡试不第,眼看着科举无望,因此平日里都是在街头给人抄写个书信什么的,好歹也能混些银钱糊口。
如今,却是被锦衣卫给网罗了起来,一个茶楼一个,每日里只是给人读这些报纸上的内容,也算是编外的锦衣卫大爷了——这种编外的被称之为军余。
当然,讲读人这种军余和常规意义上的军余不同。这种编外不是临时工,而是有正式编制,吃皇粮的,因此上这些老童生们倒也愿意做这个讲读人。
这些讲读人一开始被安排到各个茶楼的时候,茶楼老板们还颇为不愿意,只是碍着锦衣卫的凶名,不得不捏着鼻子认了下来。只是两天的时间,这些茶楼老板们可就对这些讲读人欢迎的很了。
茶楼原本是全天都会有些讲古的说书人讲古,说些话本儿上的故事甚么地,茶客们听的久了,也都听的烦了。
等到这些讲读人被安排到了茶楼之后,上午的时间还归那些说书先生或者一些唱曲儿卖艺的伶人,下午则是这些讲读人的时间。
一到了下午,这些讲读人便出现在茶楼,摊开手中的报纸,将上面朝廷大事等一一讲出来让茶客们听。
而茶客们,也喜欢听——这是他们难得的放松时间,在茶楼里怎么吹牛,指点时政,都无所谓。
只要不是公开宣称造反或者辱骂崇祯皇帝以及皇室,剩下的随便喷。便是骂六部尚书和内阁阁老全部是些傻缺也没有问题。反正锦衣卫的大爷们也不管这些。
比如此刻,东城的一间茶楼里,一个讲读人正读道:“大明崇祯皇帝在新年朝会上说,大明各地都要检查常平仓,要确保常平仓内的粮食充足,哪个地方的要是敢空了,就要主管官员的脑袋。另外,崇祯皇帝在新年的朝会上对诸番王的使节们说,大明去年的收成不好,今年和明年要是再不好呢?老百姓就会饿肚子,这个可不行。所以,南洋诸番即然一年两熟,甚至三熟,那么今年的朝贡就改为粮食,另外,大明再出钱购买一些。”
念完这么两条消息,便有茶客道:“这该死的贪官,就是该杀!最好诛了他们九族!还是天子圣明仁慈,心里想着俺们这些苦哈哈哩。”
旁边一同伴笑道:“你这蠢货,大明律可不曾规定贪腐诛九族!只有六十两以上者才要剥皮萱草,四十五两以下便只是砍头罢了。早说让你仔细听人说说大诰,你也不听,如今知道的可没俺多了吧?”
这讲读人也不去管茶客们一片天子圣明地夸赞声,接着读道:“大明唐王殿下近日要改换封国到海外,具体地点尚未确定。唐王殿下允诺,愿意与唐王殿下一起去封国的,无一技一长者,每人二十两银子的安家费,三年免税,五年半税。为封国出力者,另有奖赏。”
一条条劲爆的消息被读了出来,茶客们听完了,再与同桌人交换下自己的意见,有较真儿的,也能吵个面红耳赤。
如此一来,这茶楼的生意竟然较之以往好上数倍。
所以茶楼的老板们看着每天下午和上午的营业金额对比,通常都是痛并快乐着。
下午赚的钱多了,但是这份子钱也高了,心疼,心疼啊。
当然,茶楼老板们因为赚钱和交税的问题痛并快乐着,茶客们也因为自己能牛气哄哄地指点江山而满意,但是有些人就不那么快乐了。
自从上次国子监生员王生刺杀皇帝一事发生之后,京城或者说整个大明国,都严格地执行起了太祖洪武皇帝的指示:生员不许议政!
尤其是在京师,不管是国子监还是各个书院,锦衣卫的座探都堂而皇之地进入,摆明了就是监控这些学生而来。
而一旦发现有生员议政,便是一通毒打,之后便是开革学籍,遣返回乡。
甚至于这些书生们去烟花柳巷之寻欢之时,也不敢再与姑娘们谈起时政一类的话题——有好几个因为跟院子里的姑娘谈这些话题而被开革的!
至于在这茶楼之中喝茶听讲读人讲报纸,那是没有问题的,也不会有人来管,两个人倘若小声些交谈,多半也是安全的。
所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