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歌大风云飞扬,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胡无人,汉道昌!”
军营是一个整体,数万的京营士卒穿城而过,队伍延绵数里,整齐的歌声根本就不是百姓们自发喊出来的“大明威武!大明万胜!”之声所能相比。
到最后,百姓们的喊声也变成了:“胡无人,汉道昌!”。
崇祯皇帝的眼角突然间就有些湿润了。
这些京营的将士还真是傻的可爱。
今日穿城而过,他日便要奔赴他乡厮杀作战,这一切仅仅是因为自己的一道旨意。
但是就崇祯所知道的情况来说,整个军营的士卒没有人叫苦,也没有人逃避。
南军这边更是为了争抢去吕宋的名额想尽了办法,写血书的有之,跑到魏国公府上撒泼打滚的也有,就是没有谁是想办法逃避不去的。
说是军令如山也好,说是这些家伙们图军功赏赐也好,或者干脆说他们是图着去吕宋捞好处也罢,这些重要么?
不重要,因为这一切都是他们应该得到的,因为这一切是他们冒着生命危险换来的。
延绵数里的大军行进速度很快,在没有刻意放慢脚步的情况下,一会儿的功夫就已经可以看到队伍的末端。
但是京营队伍的末端开始自发的形成另外一支更加庞大的队伍,那是自发围上来的百姓。
随着将士们反复唱着《胡无人行》的声音渐渐远去,“胡无人,汉道昌!”的声音却是一浪高过一浪,震聋发聩。
眼见着京营将士都已经穿城而过,围观的百姓们也渐渐散去,喊声也慢慢的平复下来,崇祯皇帝也回到了座位上,等着被店小二吹上天的鸭子菜端上桌。
桌子上那不值钱的茶叶泡出来的茶水,平时根本就没有被崇祯皇帝品尝的机会——皇室御用的茶叶能把这些茶叶的味道甩出几十条街的差距。
但是眼下的崇祯皇帝不在乎,反而觉得这茶水挺好喝的——刚才跟着百姓们喊了半天,崇祯皇帝的嗓子也有些冒烟的趋势。
与刚才的嘈杂声不同,现在的酒楼显然有些安静,甚至于安静到有些诡异的程度。
扭头扫视了一眼,崇祯皇帝发现其他人也都在狂灌茶水——嗓子都冒烟了。
暗笑一声之后,崇祯皇帝才自顾自的喝起了茶水,不再想这些事情。
毕竟这才是第一支穿城而过的队伍,后面还有好几支呢,慢慢看,慢慢喊,慢慢激动。
从刚才那个象极了许仕林的读书人来看,崇祯皇帝就知道自己登基之后一直谋划的事情已经慢慢变成了现实——军人的荣誉感在这一刻终于彻底的回归。
不再是忠烈祠的刺激,也不是再是高额军饷的诱惑,更不是混口饭吃的简单想法。
有了这些士卒和这样儿的百姓,吕宋?佛朗机?无敌舰队?
算个毛线!
崇祯皇帝的心情很激动,远在吕宋的西班牙属地吕宋总督弗朗西斯科·保利诺·埃梅内希尔多·特奥杜洛·佛朗哥·桑切斯的心情也很激动。
根据国内的要求,吕宋这边儿需要准备的火枪手一共是两万余人,再加上舰队上面的火枪手,加起来已经接近两万五千余人了。
但是为了保险,自己可是准备了足足有三万余人。
明国那些还在以刀剑为主,火器处于刚刚起步的野蛮人无论来多少,自己也有足够的把握解决掉他们。
然后,就是先把明国那头大笨象的东南地区变成西班牙帝国的殖民地,然后慢慢的蚕食这个国家。
虽然《马可波罗游记》里面的遍地黄金之国并不存在,可是多一处殖民地,好处总是很不是吗?
而自己,也可以让已经处于顶峰的桑切斯家族更进一步。
第525章 是谁给了桑切斯勇气
没错,弗朗西斯科·桑切斯确实是这么认为的,凭着差不多三万大军,怎么着也能解决掉那些个明国蛮子了。
毕竟当初传教士马丁·德·拉达在给墨西哥总督的信中已经提出了征服明国的计划。
“中国人根本就不喜欢战争。他们完全依靠人数优势和城墙设防。如果有任何堡垒被占据,他们就将屈服。因此,我相信(在上帝的帮助下),他们可以被制服,他们几乎没有力量。”
而自己的前任,总督弗朗西斯科·德·丧更是向腓力二世提交了一份完整的计划。
弗朗西斯科·丧其认为只需要四千士兵可以攻下大明,并以福建省为突破口,攻下后其中三千人占领整个省,而后在东南亚和日本招募流民五千人,以补充后续兵力。
这个计划在腓力二世的支持下得到了完善——预计派出一万两千名士兵,并在印度招募五百士兵,在日本招募五千士兵。
征服明朝以后的行动,首先是建立西班牙学校,灌输西班牙文化,从根本上抹除大明。
然后在各地建立教堂,改变大明宗教信仰,实行宗教统治,让中国变成一个天主教国家。
最后,善良地对待他们,向他们展示武力以及宗教,都会使他们坚定地坚持我们。
连如何在中国掠夺相应的财富等等计划都已经规划完全了。
只是上帝太过于偏爱这个野蛮人的国度,后来的荷兰人独立和英国佬开战等等事情一拖再拖,让这个伟大的计划最终被搁置。
但是弗朗西斯科·桑切斯最终还是说服了腓力四世和国内那些反对重启这一计划的反对派——大量的银子正在流向明国,尤其是日本闭关锁国之后,更是只保留下了与明国的贸易。
在有了大量的日本白银支撑后,这个野蛮的国度正在一步步的变成《马可波罗游记》里面所形容的遍地黄金的国度。
腓力四世和西班牙当局也正是因为这一点而最终同意了弗朗西斯科·桑切斯的请求。
西班牙现在亟需从大明得到大量的黄金白银,以挽救江河日下的局面,再拖下去,海上霸主的位置便要些野蛮的英国佬坐稳了。
而前边荷兰东印度公司的优秀战绩也证明了明国海军不堪一击的事实,让因为国内局势越发不稳而头疼的腓力四世看到了希望。
早在天启二年年四月,荷兰东印度公司一声令下,十二艘精良战舰呼啸杀出,目标直指大明王朝,连当时正抱荷兰粗腿的英国佬也跟着凑热闹,派了两艘战船来助战。
两国如此组团打劫,凑出了一个拥有大小战舰十五艘和一千多精锐士兵的强大阵容。
而此时曾经吊打倭寇、西班牙的大明水师舰队,因为缺钱维护,经过了多番裁撤,东南各省水师里的主力战舰被裁得不剩几艘。
待到努尔哈赤在辽东建立后金,北方打得昏天黑地,全国的兵马钱粮都砸到了辽东前线,东南沿海便只剩了点零碎兵马,平时抓海盗都力不从心。这时正是明朝水师最孱弱的时候。
以欧洲头号海洋强国的实力,挑战海战实力孱弱阶段的大明朝,果然一切顺利:荷兰人于这年七月杀到澎湖,把闻讯赶来的明军打得落花流水。
此后,荷兰侵略者驻扎下来,不停袭击周围的沿海村庄,不但大肆抢掠钱财,还大肆掳掠人口,碉堡也火速修了起来,舰队增加到十八艘。
整个明朝东南沿海陷入一片混乱,可是因为东北开片,朝堂之上扯皮不断正事儿不干,没钱且装备落后的明军却只能苦苦死守。
尝到甜头的荷兰人在第二年六月向明朝狮子大开口:不但要霸占澎湖,还要明朝给他们独家贸易权,没有荷兰人同意,明朝不许同其他任何国家贸易。
此时的明朝水师只有可怜的中小型战船。荷兰战舰的实力,以明朝前线军将的话说:“前后左右具装巨炮,当之无不立碎!”这简直是难以抗衡的海上猛兽!
但是大明朝的奇葩皇帝不少,玩猛兽修仙嗑药玩女人当木匠的都有,但是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头铁。
福建巡抚周祚搞不定红毛夷人是不是?换!
换上来的是狠茬子南居益——天天发动攻击,打不过也不强攻,能相持就修碉堡相持,甚至封锁海路,断绝荷兰人外援,出动火船对荷兰舰队发起自杀攻击。
荷兰人最终没能怼过南居益这个狠人,在明军的监督下,荷兰人拆除了堡垒,带着几百残兵灰溜溜扬帆而去。历时两年的澎湖大战终于以大明的惨胜而告终。
但是这支灰溜溜离开的荷兰残兵并没有回到巴达维亚,而是调转船头,在当时大明疏于防范的台湾岛登陆,并一度扎下了根,然后不断的试探着重新拿下澎湖。
直到崇祯皇帝登基之后收编了郑芝龙的海盗队伍,又改编为南海水师才算是彻底消停——荷兰人再牛逼也没牛逼过背靠大明的郑芝龙。
但是荷兰人拿下台湾的战绩,再加上之前已经准备好攻打明国的作战计划给了桑切斯勇气。
所以这份计划重启了,执行人就是弗朗西斯科·桑切斯——凭借着三万大军,拿下明国东南沿海的城市和土地,成为西班牙帝国新的殖民地。
再次翻看了一下计划书,桑切斯喊道:“阿库尼亚?”
阿库尼亚推门进来后,先是敬了个军礼,然后问道:“是的,总督阁下,不知道您有什么吩咐?”
桑切斯道:“通知海军那伙人,让他们在海上发现了明国人之后一概杀死,要不然的话他们不会到吕宋来。”
“如您所愿,总督先生。”
听到阿库尼亚的回答,桑切斯这才放心了一些。
上一次吕宋的屠杀,并没有招来明国军队,这也正好符合了时任特使奎瓦所得出的“中国军队不会为中国人报仇”结论。
万一这次的结果跟上次一样呢?如果明军还是不来吕宋怎么办?难道要直接攻打福建?
那边可还有着该死的荷兰人,谁能保证他们不会在背后捅自己一刀?
远在大明的崇祯皇帝并没有在南京城里面浪多长时间,因为在崇祯皇帝到达南直隶之前,五军都督府调兵的将令已经传遍了军中,该集结的军队早就开始集结了。
当最后一支队伍集结到一起之后,集结在南京城外的明军将士已经达到了十五万之众。
这一次出征,崇祯皇帝没玩什么阅兵仪式,更没有跑到军中去讲话什么的,而是任凭南京礼部折腾着祭天,告太庙之后,就带着大军开拔了。
没错,当初在五军都督府时还跟朱纯臣说的是到南直隶等着将士们的捷报,可是崇祯皇帝在连续看了几次大军穿城而过的仪式之后就再也坐不住了,干脆自己亲领大军往松江府而去。
但是到了松江以后,崇祯皇帝就没能再任性起来——郑芝龙也好,还是剩下的各路兵马的扛把子也好,加上随行过来的官位,再算上王承恩等一个个的组团跪求崇祯皇帝放弃御驾亲征的念头,终于让崇祯皇帝老老实实的留了下来。
崇祯皇帝在试探性的表达了自己想要御驾亲征的念头之后,郑芝龙和随行的一众官员们就吓尿了,更别说王承恩和许显纯这些人了。
海上征战与陆地征战不同,跑到吕宋去跟在大明本土更是不同。
说句不好听的,万一皇帝陛下受了点儿伤,救治不及时,那天可就要塌下来了。
而操蛋的是崇祯皇帝虽然有儿子,可是年纪最大的皇长子才几岁,母亲还是锡伯部的,嫡长子干脆还没完全断奶,到时候怎么办?
所以崇祯皇帝也没有再任性下去——随行御史们都打算死谏了,崇祯皇帝还能怎么样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