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思巴儿监藏大怒却也有些无可奈何的感觉——明知道佛祖怪罪还敢胡来?
送走了心中忐忑不安的思巴儿监藏之后,莽古尔泰瞪着阿敏道:“你这么干,不怕激起他们的反叛?下一步怎么办?”
阿敏颇为无所谓的耸了耸肩,摊手道:“还能怎么办?等呗,等着有人跳出来之后就屠光了他们,剩下的还敢再跳出来?”
莽古尔泰道:“若是他们选择了逃走呢?”
阿敏一愣,开口说道:“逃了不更好?这大片的地空出来,不正合了五军都督府那边的意?”
对于阿敏所说的屠光所有反抗者的事儿,不光是阿敏不在意,莽古尔泰也没有放在心上。
莽古尔泰担心的是阿敏这般肆意屠杀胡来,最后没办法跟五军都督府那边交差,甚至于没办法向崇祯皇帝交差。
对于莽古尔泰的担心,阿敏丝毫没有避讳楼诚的意思,而是直接把话给挑明:“我等是万岁爷的奴才,万岁爷的意思就是我等的使命,至于说这些又脏又臭的蛮子,屠了也就屠了,万岁爷怪罪下来,我自一力承担便是!”
莽古尔泰横了阿敏一眼道:“谁说让你独自承担了?主子怪罪下来,咱们两个一起承担也就是了。只是你这么一来,这朵甘思宣慰司不知道要多久才能彻底平定下来,更不要提还有乌思藏宣慰司?再者说了,那些蛮子倘若彻底倒向了和硕特汗,又该怎么办?朵甘思和乌思藏若是乱了起来又该怎么办?”
阿敏冷笑道:“不破不立!想要这些蛮子们彻底老实下来,就得杀到他们怕才行!更何况,我大明自有祖制在此,不遵祖制的蛮子留着何用?”
不待莽古尔泰反驳自己,阿敏就接着道:“传本指挥使的将令,朵甘思宣慰司自今日起要严格执行我大明祖制,一应色目人等,皆穿猪皮靴子,违者格杀勿论!”
事情已经被阿敏搞到了这般地步,莽古尔泰也是颇为蛋疼——原来说好的剧本被阿敏给改的一塌糊涂,朵甘思和乌思藏不乱才是怪事儿!
事实证明,阿敏的胡来确实让朵甘思乱了起来,很多不甘心就此执行宣慰司命令或者说不愿意遵从大明祖制的色目人,对于阿敏率领的大军和各地的卫所无可奈何,于是干脆把怒火发向了普通的大明百姓。
烧,杀,抢,砸,各种冲突事件一时之间在朵甘思各地上演。
收到这些情报之后,阿敏干脆对各地的卫所下了一道指令:谁闹事,杀全家,鸡犬不留!
传令兵转身去传达阿敏的命令,莽古尔泰有些头疼的道:“你打算一直这么下去?那些蛮子固然该死,可是我大明百姓该怎么办?蛮子死的再多都无所谓,可是大明百姓的伤亡若是大了,你打算怎么向主子爷交待?”
阿敏神色狰狞的道:“要不然,干脆直接把这里的色目蛮子们给杀光算了!”
莽古尔泰吓了一跳,怒道:“你要知道,闹事的可不光是那些色目蛮子,很多被他们给蒙蔽了的大明百姓也有参与!”
阿敏闻言,也是有些犯愁——这些跟着闹事的大明百姓才是真正让人头疼的根源之所在。
杀不得,砍不得,就算是卫所士卒把这些抓了也只是打一顿之后放回去,这些家伙回头还会跟着闹腾。
但是阿敏却又没有那个胆子下令对这些人进行屠杀。
正在头疼,一直就在旁边充当隐形人的楼诚冷笑道:“第一次,放回去,第二次打断腿,第三次直接杀了!”
阿敏道:“楼同知,若是我等在这里这么干,万岁爷怪罪下来可如何是好?”
楼诚有些恨铁不成钢的道:“本同知会上书陛下分说此间之事,另外,看看那些现在修铁道的大明百姓就能知道,只要咱们在这里不搞什么诛连之政,陛下便不会怪罪我等。”
楼诚这么一说,阿敏和莽古尔泰也想起来之前辽东未定时,被抓走的那些大明百姓了。
虽然口口声声的说这些人只要干好了苦力就能赎罪免死,但是实际上呢?
铁路两旁的累累白骨里面,也不是没有这些大明百姓的,就是因为这些人当时死心塌地的跟着建奴!
阿敏点了点头,应道:“如此也好,总算是个解决办法。只是那些没有闹事却被牵连的大明百姓们该怎么办?”
楼诚阴恻恻的道:“行保甲之法便是!九户色目人与一户大明百姓编为一甲,大明百姓死,则九户全死!”
阿敏和莽古尔泰互相看了一眼,暗道一声大清亡的不冤!
就楼诚这股子狠劲和这些招数,阿敏和莽古尔泰就自认想不出来——屠城什么的就简单的很了。
阿敏原本的打算就是把这些不听话的给逼反,然后进行一场大屠杀,杀到没有人敢跳出来为止。
但是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中间还有一部分大明百姓的参与,让阿敏迟迟不敢下令进行屠杀。
虽然也知道自己比较蠢,但是阿敏觉得自己还没有蠢到家——屠杀蛮子这种事儿,五军都督府的文书里见的多了,大明两支舰队在海外没少干过。
但是事涉大明百姓,除了小道消息传言崇祯皇帝曾经亲自下旨屠光一城外,就再没有这样儿的消息了。
就算是崇祯皇帝下旨屠城的消息是真的又能怎么样?
崇祯皇帝屠得,其他任何人都屠不得,敢下令就得做好被崇祯皇帝找后账的心理准备。
这个世界就是这么不公平!
针对于楼诚所提出来的保甲法,阿敏干脆又在这个基础上更进一步——汉人死,九户蛮子皆死且诛连亲眷!
也就是说,如果有一户或者一个大明百姓死了,这同一甲的九户色目人不光要全部偿命,连带着他们的亲戚也要一起去死,没有上限!
两个月,仅仅两个月的时间不到,整个朵甘思宣慰司的蛮子们就被杀掉了十余万之众。
此外,还有近万的大明百姓被打断腿,更有近千人被杀。
但是好处也很明显,在还没有跟和硕特汗硬怼起来之前,整个朵甘司宣慰司就彻底的平静了下来——该种地的种地,该养猪的养猪,再没有人敢跳出来闹事。
一连好长时间都没有再收到让自己闹心的消息后,阿敏才命人准备了酒宴,笑着对莽古尔泰道:“怎么样儿?我说这些个蛮子们就是欠收拾,没错吧?”
莽古尔泰道:“行行行,你说的都对!这些该死的蛮子就是欠收拾!给他们好脸就敢上天,杀狠点儿就老实,都是些贱胚子!”
阿敏嘿嘿笑了笑,又接着道:“后面,咱们还得跟陛下要点人才是。”
莽古尔泰一脸懵逼地问道:“要什么人?咱们带着正蓝旗和镶蓝旗,兵力可不算少了!再要人干什么?莫非你还担心那什么和硕特汗不成?”
摇了摇头,阿敏笑道:“区区和硕特汗,连林丹汗那个废物都比不过,还配让咱们兄弟担心?”
楼诚却是咳了咳嗓子道:“夏额哲如今也是我大明的侯爷……”
自知失言的阿敏讪讪的笑了笑,然后才开口道:“且不说那什么和硕特汗,这事儿也跟他没什么关系。我的意思是,咱们应该上书陛下,请陛下移一些大明百姓来此居住。大明百姓多而蛮子少,那蛮子们还能翻起什么浪花来?更何况,以后平定了朵甘思和乌思藏之后,还有更西边的叶尔羌等地。那些地方跟这两处不同,那里的蛮子可是一个都不会留下的,到时候空出来的地方怎么办?不还是得让陛下移大明百姓来此?”
莽古尔泰干脆命人挂起一副地图,走到地图前斟酌着说道:“咱们现在还在赞善王驻地,整个朵甘思也不过是刚刚平定下来,连乌思藏都还没有彻底平定。现在就考虑叶尔羌等地的问题,是不是太过于早了些?不过,我倒是赞成你要移一些百姓过来的想法,只有大明百姓多了,这里才能牢固,不至于咱们退兵后再让蛮子们重新占据?”
阿敏点头道:“正是如此,多好的一块地方,让那些又脏又臭的蛮子们住着,当真是可惜了!”
接到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奏章,还有楼诚的密报之后,崇祯皇帝被这几个家伙弄的一脸懵逼。
王胡子附体?
第567章 认怂
对于阿敏和莽古尔泰联名上书的移民实边奏章,崇祯皇帝大笔一挥就批了一个准字。
崇祯皇帝批准了之后,这份奏章就被转到了内阁和户部。
因为内阁和户部也早就看过这份奏章,所以对于崇祯皇帝会批准根本就没有感到一点儿的意外,甚至于户部已经提前准备好了要迁移百姓的范围。
两京、山东、河南、山西、陕西这些地方不是又遭大旱和蝗虫了么,直接就从这些地方选呗。
至于怎么让这几个地方的老百姓去朵甘思和乌思藏那种地方也很简单,毕竟前面迁移百姓们去辽东和吕宋等地,也算是有了成熟可靠的套路。
首先就是利诱,每个人给十两银子的安家费你去不去?连还在肚子里的都算,照样给十两,一家几口人就是一辈子都挣不到的几十两银子,去不去?
而且一路上吃住全免,到了有现成的房子给住,种子和耕牛农具什么的也不用担心,官府一手全包了,动心没?
至于安全问题,大家伙儿也不用担心,一路上跟着你们去的肯定有卫所士卒,他们跟你们一样,到了之后也是耕种,顺便还能教大家伙儿家里的汉子们学习怎么砍人。
这么好的条件,这么好的机会,心动就要行动,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啊!
当然,就算是这样儿也没有什么鸟用——这么大的大明朝,肯定会有人去,但是更多的人根本就不想去。
反正就算是遭了灾也有官府管着,饿不死的情况下谁愿意去?
至于说官府放任天灾不去救济,以此逼着老百姓们迁去朵甘思和乌思藏?
还真就没有哪个地方官敢这么干!
先不说锦衣卫会不会把这种行为暗中上报给崇祯皇帝,然后导致自己的脑袋被砍,光是京察下来的时候就足够要命了。
而且一要就是全家的脑袋!
但是没关系,内阁和户部的大佬们早就想到了这种可能——之前移民去辽东的时候不也是一个鸟样儿,主动响应的没几个,最后闹到了强制迁移。
干脆,这回也如法炮制算了。
百姓们愿意去的,自然是好处多多,实在是不愿意去的,虽然好处也不会少了谁的,但是说不得就会用上强制手段了!
强迁了解一下?
被打扮成自己都不认识自己的崇祯皇帝一袭白袍,出现在良乡的时候,看到的就是这种情况。
眼前一条长龙明显就是在行军,不时的传来人群中的哭喊声和官吏们的喝斥声。
当然,哭喊是没有用的,就算是再怎么哭再怎么喊,能斗得过如狼似虎的官差?
不至于拔刀子砍人,但是挨揍却是少不了的。
崇祯皇帝站在路边看了半晌,才向着离自己不远处的一个老者问道:“这是咋了?”
老者摇摇头,叹息道:“哎,官府移民实边,要迁这里的百姓去朵甘思和乌思藏,这不是这许多人不愿意去么?”
崇祯皇帝摆出一副好奇的样子问道:“听说官府按人头给十两银子,怎么这许多人都不愿意?”
老者白了崇祯皇帝一眼道:“愿意自然是有人愿意的,毕竟现在的官府跟以前不一样,一家几十两的银子没人敢克扣。但是这里跟别处能一样么?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