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纯臣等人几乎是瞬间就弄明白了崇祯皇帝的意思——人太多,皇帝担心土地不够分的!
  琢磨了半天之后,朱纯臣觉得其实这么搞的问题也不算太大。
  毕竟只是加快一下干掉那些蛮子的速度,北边这些连年征战的卫所该休整的一样能休整,只是调用南方的卫所士卒北上,问题应该不大。
  至于说南军是否能适应北方的环境,或者说能不能抗的过去冬天这种南方少见的气候,朱纯臣倒也不怎么担心。
  大明立国之本就是用的南军北逐蒙元入朔漠,再来一次又能有什么大不了的?
  就算是南方的卫所比北方糜烂的更厉害一些,就算是南方的卫所不能适应北方的寒冷,那又能怎么样?
  最起码,南御林军和南直隶周边的卫所已经在吕宋和爪哇证明了他们还能打!
  更何况,冬天的时候配发下厚厚的棉衣,难道还会适应不了?
  心中来回考虑了一番后,朱纯臣便躬身道:“启奏陛下,若是调南军北上,则可以调动浙江、福建、两广、四川等地的卫所士卒。一则,这些地方现在都极为太平,平时也没有什么作战任务,二来,也可以让南方士卒更多的适应北方地形和环境,为以后再往更北的地方征战做准备。”
  崇祯点了点头道:“调哪里的卫所士卒,由五军都督府说了算,朕不打算插手其间。但是朕有一个要求。”
  朱纯臣躬身道:“请陛下吩咐。”
  崇祯皇帝道:“幼军,依此次北征鞑靼例,凡十六岁以上者从军,让他们也跟着长长见识。必要的时候,让他们也上阵。”
  幼军从组建开始到现在也有些年头了,该是让这些孩子见识一下真正的战场是什么样子了,也只有这样儿,这些孩子以后才能慢慢的改变大明的军事体系。
  因为大明的军事体系现在还远远称不上完美!
  朱纯臣则是躬身应道:“臣遵旨。”
  反正皇长子和皇次子离着十六岁还有好多年的时间,用不着他们上阵,剩下的幼军就比较无所谓了——如果皇长子和皇次子也随军出征,朱纯臣自问没有那个胆子让他们亲自上阵。
  张之极则是开口道:“陛下,臣请率军去土鲁番!”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道:“不行,京营,还有新军,还有刘爱卿和夏爱卿所部,以及巴特尔所部,都必须留在京城休整。三个月后,刘爱卿和夏爱卿带兵回奴尔干都司,张爱卿和巴特尔率部往勒石草原听令。”
  张之极不解地问道:“陛下,鞑靼诸部已灭,只要稳步的迁移百姓往勒石草原,三五年后自然平定,何必再遣大军而去?”
  崇祯皇帝摇头道:“莫思巴图尔汗率千余骑远遁,可是朕朕十万精骑伤亡近四万!这个亏,大了!朕的要求很简单,张爱卿和巴特尔率部去勒石草原上寻找莫思巴图尔汗,找到他,干掉他!把他剩下的千余骑都给朕筑成京观!”
  等到张之极等人躬身应了后,崇祯皇帝才冷笑道:“朕有仇,向来不喜欢隔夜!”


第595章 想不想进内阁?
  崇祯皇帝向来信奉有仇不隔夜的至理名言,更信奉十世之仇犹可报也的圣人之言。
  一言以蔽之,记仇还小心眼。
  小心眼的崇祯皇帝在朱纯臣和张之极等人告辞之后,自己也晃晃悠悠的出宫去了。
  目的地,铁道部。
  上一次弄到了四十万的鞑靼人当苦力,按照他们的行程,应该早早的就已经到了大明,眼下则是不知道如何了。
  受崇祯皇帝的影响,铁道部里,洪承畴办公的大堂后面也挂着一幅巨大的地图。
  上面跟崇祯皇帝挂的那幅各种标注都很齐全不同,洪承畴挂的这幅上面只是很简单的标注着各个地方的铁路走向,一个个小旗子模样的标注着正在修建的工地。
  正伏首于案椟之间的洪承畴听到有人进来的声音,抬头一瞧却发现是崇祯皇帝,赶忙把一堆文件推到一旁,起身向崇祯皇帝行礼问安。
  崇祯皇帝则是笑着摆了摆手,止住了行礼的洪承畴,直接走向了洪承畴身后的地图。
  洪承畴见状,则是赶忙解释道:“陛下,微臣这幅地图上面只标注了铁路的走向,再无其他。”
  崇祯皇帝则是嗯了一声道:“行了,这个你不用跟朕解释,朕知道挂这样一幅地图的好处。”
  洪承畴却是不解释不行——在大堂上挂地图的行为,就看怎么去想。
  不往歪了想,自然无所谓,可人心这东西谁又能说的准?一旦往歪了想,你挂地图想要干什么?
  眼见崇祯皇帝不是太在意这幅地图,而且说知道挂地图的用处和好处,洪承畴才算是松了口气。
  崇祯皇帝则是看了半天地图之后,发现自己根本就看不懂——上面这些乱七八糟的玩意都代表了什么东西,自己完全是两眼一抹黑。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问道:“洪爱卿,眼下铁路的进度如何?”
  洪承畴躬身道:“启奏陛下,京城至南京的铁路已经完全修建完毕,只是在黄河那里需要渡船往来中转,而无法直接修建铁路过去。若是想要修建横渡黄河的铁路,只怕工期会拖到崇祯二十年左右方可竣工。”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修!先用渡船的方式,但是这种铁路桥也必须要修建。只要黄河的修好了,以后其他地区再想修可就简单的多了!”
  洪承畴躬身道:“是,眼下工部已经准备先行开工修建一条横跨黄河的大桥,只等大桥修建完成,确保可以通过重车后,便会再开始修建铁路桥。只是,微臣担心其中花费颇大,所需人力更是无数?”
  崇祯皇帝却呵呵笑道:“该花的银子就花,该费的人力就费,朕都会批准。以后不要再用这种方法来试探了,有话可以直说!”
  洪承畴赶忙躬身应了,起身的过程中才悄然擦了擦额头上的冷汗。
  古往今来,就没听说哪个皇帝跟当今天子一样的,什么套路不套路的全不管,官场上那些东西拿过来也全无用,人家怎么想的就怎么干。
  如果光从这一点上来看,确实是比历史上其他的帝王要强太多了——或者杨二陛下跟当今陛下一样?
  崇祯指了指地图,笑道:“洪爱卿接着给朕说说,朕现在对于铁路的事儿可是关心的很。”
  洪承畴躬身应是,接着又走到了崇祯皇帝身前,手指地图道:“陛下,山海关至京师的往来复线已经修建完毕,山海关至沈阳的单线已经修建完毕,眼下暂时没有复线的需求,所以已经暂时停工。
  京城至南京的路段已经修建完毕一条线,第二条用于往复的线路已经开工,这是排序第一的路段。
  京师至太原府,经延安府直到西安府的单线也已经修建完毕,复线还没有开工。
  至于西安府至临洮府的线路还处于刚刚测试完成的状态,还没开始动工。
  原赞善王驻地灵藏到临洮府和永宁府的两条线路倒是已经先行动工,但是先期的测量没有全部完成,后面还需要补量。
  最后便是南直隶诸地,从应天府到苏州府、温州府、泉州府的几条短线都已经完成,眼下正准备再修复线。
  从应天府到南昌府的第一条单线已经准备动工,南昌到广州府、元江府、永宁府的几条线路也已经测量完比,准备开始修建第一条单线。”
  通过洪承畴的描述还有在地图上的比划,崇祯皇帝总算是对于大明的铁路修建进度有了最直观的了解,比之前在奏章上面看到的那些可是直观的多了。
  想了想,崇祯皇帝干脆问道:“洪爱卿这里除了人手之外,还需要什么?”
  洪承畴躬身道:“启奏陛下,眼下铁道的修建进度最大的问题就是人手的问题。其实不光是修建铁路的劳力,便是连测试的小吏,沟通地方,监管物资与劳力的小吏等等都缺的很。除此之外,便是那蒸汽机车的速度,虽然也是一再提升,可是眼下最快的车头,速度也不过相当于战马的冲锋速度的一半,甚至还不到。”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定定的看着眼前的地图,没有再开口说话。
  洪承畴说的这些问题自然是存在的,尤其是人员的问题。
  大明不是后世,后世的时候一年就能搞出来几百万的大学生,用来当苦力再合适不过了。
  可是大明呢?
  就算是崇祯皇帝已经下旨把科举改成每年一次以选拔更多的小吏,可是实际上,人手还是不够用!
  光以修建铁路来说,从地形勘探到开工修建再到最后的通车,里面一个个的环节需要读书识字的人手实在是太多,而大明缺的就是读书人!
  当然,大明也不是说真的就缺少了读书人,而是说缺少直接能上手干活的读书人!
  那些资质不错,懂人情世故的读书人,不光是铁道部喜欢,其他几部也喜欢,每年这几部都会互相抢人挖人。
  崇祯皇帝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洪爱卿可有意入阁?”
  洪承畴心下一惊,不知道崇祯皇帝为什么会突然之间问出来这个问题。
  入阁,那肯定就是指的内阁,自己只要是进入了内阁,也算是真正的进入了大明的权力中枢,以后面见崇祯皇帝的机会将比现在多了无数倍,甚至于有朝一日问鼎首辅的位置也不是不可能。
  但是铁道部该怎么办?
  洪承畴发现,自己在铁道部的这几年里,已经渐渐的喜欢上了铁道部的这份差事。
  不光是眼看大明的铁路一点点的在自己手里成形,更是因为这个衙门里的蛮子最多,累死的蛮子最多,最没有人性!
  当然,洪承畴从来不认为自己没有人性——蛮子累死的再多又怎么样?关大明什么事儿?
  像大明这样儿的天朝上国,生来就该是居中央以御四夷,蛮子们能有机会替大明流血流汗,是他们的荣幸!
  可是现在该怎么选择?
  陛下问了,肯定就是真的有意让自己进入内阁,但是自己进入内阁之后,铁道部这一摊子肯定就要放下,要不然自己的精力也顾不过来那么多事情。
  君不见,温体仁现在整个人比大他十多岁的施凤来还要显得更老一些!
  想了想,洪承畴还是躬身道:“启奏陛下,臣虽有意入阁,但是铁道部的事情还没有完全定下来,微臣不敢就此撒手不管。”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那就等等吧,再过上几年,这铁道部的事情都落定下来之后再说吧。”
  崇祯皇帝也是真的有意让洪承畴这个家伙入阁了——虽然一开始的打算是让他背黑锅来着,可是洪承畴从被自己指派为延安巡抚开始到现在,一步步的表现确实很稳也很称职。
  这就很难得了。
  现在的大明内阁不需要多少锐意进取的家伙,不需要多么惊才绝艳的人物,而是需要能像温体仁一样替自己查缺补漏的人!
  眼前的洪承畴就是一个很好的对象!
  但是也确实如同洪承畴所说的那样儿,铁道部的事儿还一大堆,现在就让他进入内阁,天下各地的事情再加上铁道部的事情,足以把他给压死。
  或者,洪承畴可以分开重心,以内阁为重或者以铁道部为重,但是无数的事情证明,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想要面面俱到,根本就是不现实的事儿!
  所以,同样有些纠结的崇祯皇帝就把这个问题扔给了洪承畴自己去选择——是不是愿意进入内阁,看他自己的想法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