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回到明朝当暴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或者说,就算是他想要下手,也得有所顾忌才是——比如民心军心,比如水土地形,比如那些在自己这些藩国内进行贸易的西洋人。
  但是,当吕宋和爪哇的事情出现之后,他隆王就清楚的认识到了一点——大明皇帝想要办什么事情,天下间就没有什么力量能够阻拦!
  尤其是这个皇帝还特别热衷于开疆扩土还得到了军心民心支持的时候,就更加的恶心人了。
  皇帝好打仗没什么,中原历史上出过很多这样儿的皇帝,但是从来没有谁像现在的皇帝一样,能把军心民心整合到一起的。
  或许也有,比如大秦时期的始皇帝,然而始皇帝征战无度的后果就是逼反了百姓,以至于二世而亡天下。
  大明的民间却没有任何想要反对皇帝的意思,反而都想着参军去获取军功。
  虽然不知道崇祯十三年的时候为什么会这么消停,没有向外征战,但是万一呢?
  万一哪天大明皇帝突然发疯想要开疆扩土,自己不就是最好的目标?
  自己跟周边的其他国主们不同,自己登上王位之后的一系列动作显然让缅甸变得强大起来。
  这也使得自己在这些藩国里面变得显然起来,就如同黑夜里的萤火虫一样,那么拉风,那么显眼……
  在这种情况下,摆在自己面前的路就成了三条。
  第一条路,继续发展,干掉暹罗和其他的那些小国,然后在大明没有反应过来之前就先行进攻,或者等着大明的进攻;
  第二条路,放弃发展,每日里醉生梦死,表现的昏庸一些,怎么败家怎么来,让自己变得不那么显眼;
  第三条路,主动上表,请求内附大明。
  在他隆看来,这三条路里面的第一条路根本就是条死路!
  就算是缅甸再强,就算是吞并了暹罗和其他的小国又能怎么样?难道还能强得过大明?
  远了不说,光是一个世代镇守云南的沐王府都能压的缅甸上上下下喘不过气来,更何况大明皇帝了!
  自己又不是傻子,不会对这一点都看不到!
  至于第二条路,撑死了也就是起到个拖延时间的作用,让大明皇帝注意到自己的时间晚上一些。
  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早死跟晚死有什么区别没有?反正都是个死!
  如果自己现在年纪大了,那倒也无所谓,抱着自己死后哪管他洪水滔天的心态也就算了。
  可是自己现在还没到垂垂老矣的地步,离死更是有着一大段的距离,而大明皇帝手里那把明晃晃的屠刀可近在眼前了!
  第一条路和第二条路都等于是死路,也就只剩下第三条路可以选择了!
  提前赶在大明皇帝还没有注意到自己的时候先上表请求内附,让大明皇帝对自己有个好印象,子孙后代的富贵也保住了,不比等死强的多?
  给缅甸在大明使节的消息已经送出去了,剩下的就等着看大明那边做何反应了。
  若是大明皇帝同意了自己朝觐内附的请求,那么一切都好说;如果不同意,那么自己也好早早的做出应对。
  大概会拒绝个两三次吧?听说大明的皇帝好歹还要点儿脸?
  至于其他的那些渣渣藩国国主们能不能看明白这其中的关窍,那就跟自己没关系了——自己又不是他们的爹,没义务教他们学乖!


第628章 上天太偏爱大明了!
  为了能让自己的想法早点儿实现,他隆做出了一个让暹罗等周边的国家目瞪口呆的举动——全面收缩兵力,甚至于将兰那泰地区让了回去。
  当然,他隆也不至于傻到直接就全面放弃了兰那泰,而是退出了一部分的地盘,保持着重兵威慑的态势,以保证随时可以卷土而来。
  至于暹罗朝堂上上下下,能见到他隆退兵的举动就已经烧高香了,哪里还敢再陈兵兰那泰?
  万一刺激到他隆,再一次大举兴兵来犯该怎么办?
  到时候是不是得找大明爸爸出手镇压?
  上一次主动寻找大明爸爸出手镇压的有两家,一家叫朝鲜,另一家叫琉球。
  现在一个成了朝鲜布政使司,另一个成了琉球布政使司,两家的国主都跑到了大明的京师,挂着个亲王的名头在颐养天年。
  这两家的百姓们倒是一步登天了,起码现在都挂着大明百姓的身份,平时走路都嚣张的不行,尤其是那些在暹罗行商的朝鲜人,一个个的就更不是东西了。
  嘴巴里动不动就是我大明天朝如何如何,除了同样身份的朝鲜人或者更高一些的大明百姓之外,这些人根本就是视暹罗的小吏如无物!
  彼其娘之!一些朝鲜的行商就这么嚣张,反而不如大明的商人来得谦逊!
  至于这两个“亲王”,目前看来倒是一切都正常,问题是,谁也不知道他们什么时候就小楼昨夜又东风……
  毕竟,大明自己的亲王都玩了命的跑去海外谋求建国,自己傻了才会主动凑过去!
  就算是没有这方面的顾虑,就算是大明皇帝愿意这么养着几个闲散亲王,那又能怎么样?
  当个闲散亲王跟关起门来当土皇帝能一样?根本就是两个概念好不好!
  正是基于这种想法,整个大明的南边那些小国,都打定了主意装死或者先观望——看看他隆会得到什么样的待遇再说。
  他隆的心情也很忐忑。
  自己这回的操作绝对够骚,但是也绝对够险——如果大明的皇帝同意了还好说,不同意的话,那自己就得面临着周边这些小国,甚至于包括大明在内的压力。
  但是,汉人有句老话说的好,开弓没有回头箭,自己的表单已经到了路上,也没有什么反悔的余地了。
  而且这事儿要是成了,自己和整个缅甸能得到的好处,几乎是无法想象的!
  前面的朝鲜和琉球确实内附了是没错,也确实是两个闲散的亲王没错,可是看看朝鲜和琉球的百姓现在是个什么样子?原先是个什么样子?
  而且这里面还涉及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琉球和朝鲜之所以内附,是因为当时的外部压力问题,而缅甸没有这个问题,所以缅甸要求内附,价值比这两家更高,得到的好处也就更多!
  毕竟,汉人还有一句话说的好,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难。
  真要是等着大明皇帝把眼光盯向这边,打又打不过,内附也没了价值和意义,还不如早早的请求内附,自己和缅甸百姓得到的好处也能最大化。
  ……
  崇祯皇帝可以毫不夸张的说一句,放眼整个大明乃至于整个世界,估计都找不出来比锦衣卫更牛逼的情报机构了!
  他隆王的表章通过正式官方渠道送到缅甸使节的手中时,崇祯皇帝已经带着温体仁和朱纯臣等文武大臣们讨论了好几回。
  因为崇祯皇帝本身也是想不明白。
  换成自己在他隆的位置上,根本就不可能上表内附,大不了就鱼死网破,内附什么的,不存在的。
  可是偏偏他隆王就选择了内附!
  难道说,他隆是真心仰幕大明天朝上国的生活,所以才想着内附?
  崇祯皇帝没想明白,哪怕是使节已经正式通过鸿胪寺递交了觐见的请求,崇祯皇帝依然有些懵逼。
  缅甸使臣锡真在刚刚进入御书房之后,就赶忙趴在地上行礼道:“下国小臣锡真,叩见大明皇帝陛下,愿陛下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则是笑眯眯的道:“起来罢。”
  难得的,崇祯皇帝没有命人给锡真准备凳子——温体仁和朱纯臣这些大佬们求见崇祯皇帝,通常都是有凳子可以坐的。
  锡真从地上起身之后,又向着崇祯皇帝施了一礼,才躬身站好,拱手道:“启奏陛下,小臣这里有我国国主表章一封,要呈于陛下。”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吩咐道:“呈上来。”
  王承恩躬身应了,先是从锡真的手上接过来他隆王的表章,接着又仔细查验了一番后才呈给崇祯皇帝。
  崇祯皇帝却是连看都没有看,反而盯着锡真道:“他隆王表章里的内容,想必锡真爱卿也是知道的?”
  锡真躬身道:“启奏陛下,我国国主的表章,小臣不敢擅自拆开,但是我国国主另有一封给小臣的书信,大概的也说了一些。”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点头道:“那对于内附之事,爱卿是怎么看的?”
  锡真躬身道:“下邦小国,臣民无不盼着内附大明,得为圣天子治下百姓!”
  锡真一番话说的是斩钉截铁,甚至于连崇祯皇帝都相信了——现在的大明就是世界的明灯,大明的月亮也是世界上最圆的,想着成为大明百姓,不是很正常的事儿?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才打开他隆王的表章看了起来。
  略过了前面一大堆的问候和各种没用的屁话之后,崇祯皇帝直接就看向了重点。
  大意很简单,就是崇祯十一年的时候,自己已经把缅甸的所有数据都统计清楚了,只要崇祯皇帝陛下点点头,自己就屁颠屁颠的带着这些数据上京,让整个缅甸成为大明的内藩。
  自己一心为了皇帝陛下的宏图霸业等等,不敢奢求什么乱七八糟的东西,只求能在京城,混吃等死就行了……
  对于这些屁话,崇祯皇帝根本就没有放在心上。
  如果他隆王是真心内附,按着他的带头作用,大明就不可能亏待了他,不说最基本的袭罔替亲王待遇,最起码也得给人家点儿实权啥的。
  如果他隆王是玩什么其他的套路,想要搞出什么事情来,这份表章上面所有的话就全都是屁话,屁用都没有一点儿。
  现在一切问题的关键,就在于他隆王到底是真心内附,还是想要搞事情。
  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才接着道:“既然他隆王有这份忠心,朕便允了他入觐的请求。锡真爱卿回去之后,便回书给他隆王,告诉他,朕允了他入贡的请求,使团人数随他自己,一路之上,大明以亲王之礼相待。既然他有这份忠心,朕为他破一回例,倒也算不得什么。”
  锡真面色一喜,躬身道:“多谢陛下天恩,小臣回去后便修书给我国国主,请他尽快入京觐见。”
  等到锡真退出了宫外之后,崇祯皇帝又再一次的拿着厂卫送来的情报合计了起来。
  从眼前所有的情报综合起来判断,他隆王倒是真心想要内附。
  只要他隆王是真心的想要内附,现在不管是给出什么样儿的待遇,其实都不为过。
  毕竟,这是第一个不需要大明的帮助,而且跟大明有交易往来的藩国请求内附,跟之前的朝鲜和琉球比起来,意义上完全不同。
  他隆王在接到缅甸使臣的回复和崇祯皇帝正式的旨意之后,便打点起了一众使团,浩浩荡荡的往大明而来。
  刚刚到了孟定府,一队骑士就拦住了他隆王的使团。
  颇为羡慕的打量了一眼前方拦路的骑士,他隆王的侍卫首领便拍马前行,朗声道:“前方何人?”
  对面为首的骑士朗声道:“奉大明黔国公之命,特来护送他隆王前往应天府!”
  一路到了南京城之后,他隆王才算是真正的理解了什么叫做天朝上国——就算是翻遍整个缅甸也找不出来这么高大雄伟的坚城!
  可是,这么高大雄伟的坚城,不过是天朝上国已经废弃不用的旧都城,新的都城比这还要雄伟!
  这么雄壮的坚城,就算自己举国来攻,只怕也攻不下吧?这样儿的坚城,就不应该出现在人间!
  扭头看了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