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让刘文炳不开心的是,这里并没有大型的舰队让自己来测试运河的实际效果。
奥斯曼帝国的海军有跟没有一样,莫卧儿更是连个舰队都没有,其他的商船自己看不上眼,唯一能看上眼的就是郑芝龙部的南海舰队。
问题是,南海舰队现在忙着在木骨都束以南的那片大草原上面怼人抓劳工,没空来做这个测试,或者说在怼死英格兰的那些蛮子们之前没时间。
所以舰队通过苏伊士运河的风险未知,毕竟小舢板和大型的舰队两者不在一个水平线上,面对的吃水和风险也完全不在一个水平线上。
如果要说好处,大概就是通过苏伊士运河以后可以直接通过阿尔巴尼亚港前往卢布尔雅那,然后再走陆路,前往奥地利去拜访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
而绕过好望角的风险同样明摆着,万一运气不好遇上飓风,可能整个舰队都有完犊子的风险,而且还得面临着随时可能遇到的攻击。
比如西班牙和英格兰,这两家跟大明的关系绝对说不上好,有机会弄死一支大明的舰队对于这两家来说等于是天上掉馅饼的好事儿,就算弄不死,恶心一下大明也是好的。
斟酌再三之后,李承彦还是决定走苏伊士运河。
虽然走没有经过大舰通行测试的苏伊士运河属于一种冒险,但是冒险的同时也是一个机会,一个能够快速见到神圣罗马皇帝的机会。
至于过了苏伊士运河之后的航线,李承彦倒是不担心——早在吕宋和爪哇时,大明就已经通过桑切斯和科恩的手里弄到了所有的海图,对于苏伊士运河以后的部分也有标注。
幸好,这条耗费了不知道多少人力物力的苏伊士运河还算是给力,虽然担惊受怕,最终还是安全的通行了过去。
笑着向岸边站立着的新乐侯刘文炳挥手告辞之后,李承彦的脸色又有些阴沉了下来。
过了苏伊士运河,就没办法再借助大明的任何力量了,一切都要靠自己小心应对才行,尤其是对于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自己更是一无所知。
或许也不能说是一无所知,毕竟锦衣卫提供的消息里面还是提到了一些,但是想要凭借着一鳞半爪的消息来推断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的喜好与为人,未免还是太强人所难了些。
拜英格兰和西班牙还有荷兰的大力宣传,大明好战的名声可能已经传遍了整个欧洲。
现在整个欧洲所有的国家都知道,远东有个国家叫明,动辄喜欢挑起战争,将人头砍下之后堆成小山,如果没有什么必要,就不要去招惹大明那个国家。
而欧洲所谓的海盗,其实大部分都是国家海军在兼职,或者是已经被收编,没有正规编制的很少。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承彦一行居然出奇的顺利,顺利到李承彦本身都不敢相信,直到踏上了卢布尔雅那的土地。
将船上的大部分物资都卸了下来,再装到马车上之后,李承彦才带着一行使团向着奥地利而去。
没错,所谓神圣罗马帝国哈布斯堡王朝皇帝,其实就是斐迪南三世,同时也是匈牙利国王和波希米亚国王,同时还是奥地利大公,称斐迪南四世。
面对着如此复杂的关系和众多的头衔,自认为对于西方有一定了解的李承彦也不得不说一声佩服!
这要是换在大明,估计也只有自封为“总督军务威武大将军总兵官”、“镇国公”的武宗皇帝可以相比,其他的皇帝都只有一个头衔——大明皇帝。
更令李承彦感觉到难以置信的,则是这位神圣罗马帝国的皇帝,斐迪南三世,他的第二任妻子居然就是他的堂妹,玛丽亚·利奥波丁女大公。
而依据江湖传言来看,这位女大公的身体似乎也不是很好,感觉已经命不久矣——斐迪南三世想要停止战争其实和这一点不无关系,不仅仅是因为民力凋敝的原因。
实际上想想也正常,民力凋敝不凋敝的,跟这些大公或者领主,乃至于皇帝的关系并不大,他们并不会因为民力凋敝而少收一个子儿的人头税。
在这一点上,中原的皇帝旦凡是有点儿脑子的,都会选择名种免赋免税以换取民心,但是西方的这些大佬们不需要。
有教堂和神父在,税收总是能保证的,因为不交税,身上的罪孽就无法洗清,不洗清罪孽就无法上天堂——尤其是教庭要收的什一税,更是重中之重。
在李承彦看来,这不是什么什一税,这玩意更像是智商税。
因为《圣经》中有提到过农牧产品的十分之一属于上帝,所以欧洲的平民就必须缴纳什一税。
具体的所征实物按产品性质分为大什一税(粮食)、小什一税(蔬菜、水果)、血什一税(牲畜)等。税额往往超过纳税人收入的十分之一,负担主要落在农民身上。
如果仅此而已,李承彦倒也不会将之称呼为智商税,顶多就是叹上一句苟政猛于虎,然后剩下的该干什么还是干什么。
重点在于,这些欧洲的平民们起义了,造反了,然后居然选择了和谈?是不是出生的时候把脑子忘在妈妈的肚子里了?
第742章 鼓动唇舌叩山河
论到造反这方面,李承彦完全可以笑眯眯的对欧洲所有人说一句,本官不是针对在座的哪一位,而是说,你们所有人全都是辣鸡!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就有造反的传统,几乎从仅存文字记载的商朝开始到眼下的大明,都有人愿意冒着杀头诛九族的风险去造反。
原因不一而足,有的是因为活不下去了,有的是不满足了,有的是觉得自己也可以尝尝当皇帝的滋味。
反正历朝历代造反的都很多,除了某几个成功的案例以外,大部分的造反者下场都比较凄惨,或是准备不足,或是因为其他各种各样的原因而失败。
甚至于还有为了在皇宫金殿上吃大席就起兵造反而且差点儿就能成功的张韶这种逗逼。
但是无一例外,几乎没有哪个造反者会选择合谈这么搞笑的方式,除了从一开始就打算招安的除外,剩下的无一不是死战到底。
而让李承彦倍感震惊的,则是在嘉靖三年时,发生在德意志的一场造反——德国农民战争。
这场仅仅进行了一年的造反活动在刚开始的时候,那些农民军居然决定与施瓦本联盟谈判,并且派遣了五十名代表赶赴同情农民的自由城市梅明根。
起义农民的代表试图说明农民的要求,并使用《圣经》来作为他们的要求的理由,经过多次谈判后于次年年三月二十日发表了《十二条款》和《帝国改革纲领》。
然后就没有什么然后了——三大起义的农民军团决定互相帮助,将成立上施瓦本同盟的消息传播到奥格斯堡,希望与施瓦本联盟平起平坐地进行谈判。
但是组成施瓦本联盟的贵族不想谈判。在奥格斯堡巨商家族富格尔的资助下一支由九千雇佣军步兵和一千五百装甲骑兵组成的军队被派出去镇压主要以镰刀和连枷为武器的农民。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东西方的区别了。
东方人一旦有一个造反的,尤其是在活不下去的情况下,后面很容易就会跟上一大批跟风造反的。
一旦造反的风气形成,除非是当权的皇帝特别特别牛逼,能够镇压一切不服,否则的话,大多数时候都是以改朝换代为终结。
但是西方不一样。
西方就算是造反,一旦达成了自己的诉求或者被镇压之后,造反也就不了了之,很快就可以平复下去,农民继续当农民,贵族继续当贵族,基本上不会有什么改变。
这场德意志农民起义也是一样,被镇压下来之后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除了参与造反的人被杀或者成为被剥夺一切权利的罪民之外,剩下的该怎么样还是怎么样。
贵族依旧是贵族,什一税该收的还是要继续收下去。
所以李承彦才说这些逗逼们是不是把脑子忘在妈妈的肚子里了?
就那么三伙人造反能成个屁的事儿?后面的跟上啊,一旦几十万几百万的平民都跟着造反,还用得被人收什一税?
然而在李承彦认为什一税都已经属于智商税的时候,欧洲人民用他们彻底刷新三观下限的表现,告诉了李承彦什么才是真正的智商税!
根据李承彦了解到的消息,早在嘉靖四十一年的时候,欧洲的神棍头子们已经停止发售赎罪券这种玩意儿了。
然而神奇的是,直到现在,也就是崇祯二十年的时候,整个奥地利还有很多人认为教会不应该妥协,不应该停止赎罪券的发售。
因为人是有罪的,而有罪的人在死后是不能上天堂的,唯一的选择就是下地狱。
如果有罪又想上天堂怎么办?
向教会购买赎罪券!
《新约·约翰福音》中说,耶稣在复活后对门徒们显现,并向他们吹一口气,指示说:“你们受圣灵。你们赦免谁的罪,谁的罪就赦免了。你们留下谁的罪,谁的罪就留下了。”
从此以后,天主教士就此宣布他们作为耶稣基督门徒的继承人,具有赦罪的权柄。
罗马天主教廷又宣称耶稣以及后来殉教的圣徒的血,用以赎免人类的罪孽绰绰有余,积累下来形成“圣公善库”,可以由圣彼得接班人——也就是罗马教皇代表的天主教会来执掌,代表上帝来赎特定人物的罪孽,开启从炼狱到天堂的大门。
教皇代表的天主教会有赎人罪孽的资源,有让人死后升入天堂的钥匙,有权宣布参加十字军东征的人、到罗马朝圣的人都能够得到救赎。后来的教皇索性宣布不能前往罗马朝圣的人,可以支付相应的费用来获得救赎,并发行代表已经朝圣的文书。这种文书就被称为“赎罪券”。
几乎所有的欧洲人都相信,这世界上没有什么罪是靠赎罪券解决不了的——如果有,那就用两张赎罪券!
哪怕是马丁·路德写了《九十五条论纲》,哪怕是天主教特伦托会议已经在嘉靖四十一年的时候就宣布停止赎罪券的发行。
现在依旧有大量的欧洲人在渴望着赎罪券,甚至于对教庭的软弱感到失望。
李承彦开始对赎罪券感兴趣了——只要有钱,没有什么东西是不能卖的,哪怕是上帝。
花了大价钱之后,李承彦终于成功的弄到了几张老旧的赎罪券,并且邀请了随行的锦衣卫百户和东厂大档头,还有中官太监一起来观看。
锦衣卫百户郑勋翻来覆去的打量了一番之后,狐疑的将之放下,开口道:“这玩意不就是一张破纸?这上面应该是蛮子的文字?估计还不如道士们的符箓有用吧?”
中官太监刁启荣噗嗤一声笑了出来:“这玩意能赎罪?天可怜见,龙虎山张真人也未必敢说这话吧?”
东厂大档头丁一飞也是神色狐疑:“若是这玩意真个有用,怎么连半点儿的异象都没有?毕竟是能沟通天地幽冥的东西?是不是要拿火烧?”
郑勋顿时激动了,起哄道:“不错,那些牛鼻子们做法时也是要烧符箓的,说不定这玩意也要烧了才能见效?再说了,反正咱们手里现在有五张,就算是烧上那么一两张也无所谓,大不了再买也就是了。”
李承彦将目光投向了刁启荣:“要不?烧一张试试看?”
刁启荣道:“一切由李大人做主便是,咱家只是随行,您才是主官。”
李承彦满意的点了点头,伸手从怀里掏出火折子引燃了,便拿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