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慈烺心中盘算了一番后,开口道:“那咱们就在这里多赖上几个月,省得回去找了挨揍。不过,时间也不能拖得太久,大嫂那边估计再有几个月也该生了,总得赶在孩子出生之前回去吧?”
不得不承认,兴子还是很有手段的——传统的日本女子所特有的那种温婉加上受过大明嬷嬷们的调教之后,兴子也算是抓住了朱慈燝的心,不再像当初时那么反感。
脸上露出一抹笑意,朱慈燝道:“无妨,总还有六七个月呢,这段时间足够咱们先把这里的蛮子们清理一批了。你是不知道啊,库页岛那个破地方一旦到了冬天,简直能冻死个人,倘若没有了地火龙和暖炕,那鬼地方简直就不是人能住的。”
……
王兴国捏着手中的情报看了半天之后,也顾不得去寻智库那边帮忙推演,匆匆忙忙的就去寻崇祯皇帝了。
这次的事情实在是太大了,整个莫卧儿那边的计划几乎全盘被打乱,原本做出来的所有预案几乎全部报废或者不得不提前开始。
崇祯皇帝在看到情报之后也是蛋疼无比。
沙舒亚那个逗逼居然被奥则朗布给弄死了?而这家伙临死之前也算是最后疯狂了一把,直接派出了大量的死士去刺杀奥则朗布和达罗悉乔。
虽然最终的刺杀没有成功,但是却成功的挑起了奥则朗布和达罗悉乔的怒火,两个人几乎是同时出征攻打沙舒亚,而且不断的进行报复性的屠城行动。
这几个混账东西的行为远远的超出了大明原本的预计。
无论是智库的推演还是五军都督府里面的军棋推演,都表明应该是奥则朗布和沙舒亚一起联手怼死达罗悉乔,而不是奥则朗布和达罗悉乔一起怼死沙舒亚。
这他娘的是不按套路出牌啊!
蛋疼无比的崇祯皇帝一边命人去传张之极等人进宫,一边命人将情报给智库送了过去。
虽然推算失误了,但是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大不了以后针对这样儿的情况再做出一定的改进。
比如说做好这三个家伙同归于尽的打算,或者某个家伙再突然死掉的打算。
智库的存在不就是针对这些无数的可能来进行推演么。
张之极看完情报之后也是蛋疼万分:“陛下,常言到一山难容二虎,现在三足鼎立之势已经被打破,整个莫卧儿只怕会接着乱下去,直接达罗悉乔或者奥则朗布之中有一人败亡为止。”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对比起奥则朗布,朕更希望达罗悉乔能够在这场博弈中胜出。另外,云南和缅甸那边也要开始准备了,一旦达罗悉乔和奥则朗布两人分出胜负,我大明就要直接派兵过去了。”
张之极道:“其实也可以先让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大军南下西进,直接威逼奥则朗布和达罗悉乔两人,逼着他们两家罢兵休战。”
见崇祯皇帝点头,张之极便接着道:“两家一旦发现阿敏和莽古尔泰的大军南下西进,必然会休战后共同防御,我大明甚至于不需要跟他们打,只要这么拖下去,早晚也能拖到他们崩溃。”
这是?冷战?星球大战大明版?
点了点头之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其他人:“诸位爱卿怎么看?”
卢象升躬身道:“臣还是坚持之前的看法。先拿下蓬莱大陆,然后再集中兵力,一举将莫卧儿推平,然后直接西进,拿下奥斯曼。”
李岩则是反对道:“若是依卢阁老的意思,稳妥固然是稳妥了,但是拖的时间未免太长了一些?”
卢象升道:“拖的时间长一些又能如何?阿敏和莽古尔泰大兵压境,达罗悉乔和奥则朗布就得考虑到后方的威胁,不得不增兵,将大量的国力都压在军费上面。现在莫卧儿的百姓就已经有些四处烽烟的苗头了,只要继续拖下去,不怕莫卧儿国内不大乱。”
崇祯皇帝却突然开口道:“对了,北山女真部那边怎么样了?”
刚刚回来的王兴国躬身道:“启奏陛下,刘兴祚部已经向着极北之地推进,正在清剿极北往东的蛮子。”
张之极也躬身道:“若是依照刘兴祚部和夏额哲部的回报,只怕明年入冬之前,由大明京城直接向北,直到极北之地,便会清理干净了。到那时候,刘兴祚部便会再次与夏额哲部和巴特尔部分开,以三路大军的形式直接向西推进,剿杀一路上可能存在的蛮子。”
崇祯皇帝嗯了一声后,心中却开始盘算起来。
鲜花著锦,烈火烹油,这两个词其实都不算是什么好词,而大明现在的情况,其实跟这两个词形容起来差不多。
大明内部稳不稳?稳,稳如一匹老狗一般的稳!
但是实际上,所有的矛盾都是被强制压下去或者转移了出去,而不是真的一点儿矛盾都没有。
现在大明的战场一共有三处,蓬莱大陆是一处,北山以北又是一处,非洲那边是一处。
虽然三线作战都没有感觉到吃力,甚至于还有余力开辟第四条作战战场,但是对于大明民间的影响也是实打实的。
就像是铁路的修建工作一样,眼下所有正在进行的工程,占比最多的就是军事用途的线路,而供给民间使用的线路却是少之又少。
还有粮食。
虽然冬天最寒冷的时候已经过去,气温也在一点点的回升,意味着小冰河气候正在慢慢的结束,但是实际上,粮食问题一直都是大明最为头疼的问题。
之前是有南洋那几个产粮大户在支撑着,尤其是干掉了安南之后,更是跟发了一笔横财一般,可是现在呢?
随着移民实边的一点点落实,整个大明的人口呈现出一种诡异的地广人稀现象,即便大明的百姓都在可劲生孩子也是一样。
地广人稀的后果就是大量的土地被闲置,而粮食从交趾等地运送过来之后,再想要往大明内陆运送,就得花费比以前更大的代价才行,除非是整个大明都铺满铁路。
然后问题又回到了最开始的那个问题——现在的铁路是倾向于军用而不是民用!
除了人口问题之外,官员的数量和质量也成了制约大明发展的另一个瓶颈。
早在崇祯十八年的时候,国子监就已经单独划分出了大学,里面也不再是讲授为官之道,而是将皇家学院的那些分类科目拿来讲授,供学子们学习之后再进入皇家学院。
当然,进不进皇家学院不是强制性的,基本上由着学子们自己选择——然而学成文武艺,货与帝王家的思想还是在制约着这些学子。
可以预见的是,等到崇祯二十二年第一批学生毕业的时候,会有大量的学生选择进入皇家学院,只有被挑剩下的那些才有可能流入民间。
问题是,皇家学院现在缺少人手已经到了一种疯狂的地步,恨不得现在就从国子监的大学里面抢人了,怎么可能放任这些人再流入民间?
除了改制的国子监之外,科举也正式进行了改变。
格物科、明律科、明算科被正式取消。
格物科被彻底的并入了大学之中,这些学子是为了皇家学院和以后人才过剩之后流入民间所准备的。
明律和明算科的则是走上了与明经科截然不同的道路。
明经科同样被并入了大学之中,只是还要在毕业之后参与两年一次的科举。
中举的进士们会在抡才大典以后进入到八部和八科里面进行轮换学习,合格的会被外放为官,不合格的继续在这些部门里面当小吏一样的存在。
明律和明算两科的学子,则是在大学毕业之后就直接拥有了成为小吏的资本,或者自谋出路,或者服从分配,去军府为做一些书记的事情,或者去地方官府做县丞、主簿、典史一类的官员。
而且明律和明算两科的学子对比起之前的那些县丞和主簿们来说,还有一个巨大的优势。
虽然跟之前的那些主簿、县丞们一样都算是八、九品的芝麻小官,但是这些人却都是京城大学毕业的,跟那些明经科的进士们属于同窗关系。
这种优势,之前的主簿、县丞们可没有,想要再进一步,想要靠京察已经没有多大的指望,只能盼着向海外移民时参与选拔,然后外放升职。
还有南方,身为大明文风鼎盛之地,现在也开始准备再一次发出自己的声音了——连报纸都有人开始张罗了!
总之,乱七八糟的问题一大堆,搞的崇祯皇帝烦不胜烦,现在又多出来了一个莫卧儿的问题,崇祯皇帝就更蛋疼了。
重点在于报纸,这破玩意就是一把双刃剑!
第748章 土著吊打穿越者
崇祯皇帝脑子里面想着乱七八糟的东西,一旁的大臣们则是大眼瞪小眼,不停的低声商量着,却也没有人去打断崇祯皇帝神游。
过了半晌之后,崇祯皇帝才像是突然惊醒过来一般,开口道:“莫卧儿那边,看看中极殿那边怎么说,还有内阁跟军府,也一起和中极殿议一议。看看到底是先拖着他们好,还是直接出兵更好一些。”
张之极和卢象升等人一起躬身应了之后,就打算提前跑路——最近崇祯皇帝看自己的时候鼻子不是鼻子脸不是脸的,总之就是各种不顺眼,自己还是少在他老人家面前晃悠的好。
崇祯皇帝却没有放过张之极的打算,当下冷哼一声:“对了,五军都督府回头专门拿出个针对莫卧儿的意见来。还有,边军的调动,内地卫所的互相调动,五军都督府也得拿出个折子来。”
张之极无奈,只得苦着脸应了下来。
现在自己不出现在崇祯皇帝面前还好一些,一旦出现在崇祯皇帝面前,基本上除了挨训还是挨训,反正是落不得好。
至于原因,张之极心里也明白,自己家的张世泽招惹了崇祯皇帝的心尖子,大明的长公主朱靖雪,自己被收拾也就成了理所应当的事情了。
等到张之极等人告辞了以后,崇祯皇帝又将目光投向了卢象升:“卢爱卿对于南京上书要求开放报纸之事怎么看?”
卢象升斟酌着道:“报纸乃国家之喉舌,就算是开放,也应该掌握在朝廷手中,而不能开放给民间。至于南京那边上书,无非就是有人在背后使力,想要暗中争夺一些话语权而已,倒也未必算得上什么大事儿。”
崇祯皇帝唔了一声:“继续说下去。”
卢象升道:“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各地印书局还有那些书商,其实都有刊印报纸的能力,之所以迟迟没有行动,无非就是碍于朝廷上下还没有明确的律令而已。依臣之见,倒不如先在南京试点,由南京那边另立一刊发行,但是上面所登载的文章,却要经过审核才能刊发,一旦发现问题,或者禁止发出,或者择其重者而治罪。”
崇祯皇帝闻言,也不禁点了点头。
京城日报已经被搞出来了,与覆盖了整个大明所有国土的周报不同,京城日报仅仅是覆盖了京城和周边的一些地区。
如果不是实在没有能力将每天的报纸运送到边疆,陈默都打算将大明周报改为每日一刊了。
现在南京既然上书想要刊发报纸,那就让他们去弄吧,看看他们能搞出什么花样儿来——手里握着刀子和银子的崇祯皇帝从来都不慌。
但是出乎于崇祯皇帝预料的是,南京那边搞出来的报纸还真是别出新裁——提前几百年在报纸上面打广告,谁敢相信?
而且就如同早就商量好的一般,第一版是朝廷政令方面的消息,第二版是大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