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袖子悄然抹了抹眼眶,朱慈烺道:“儿臣不恨父皇。卢阁老和英国公看不明白,是因为他们当局者迷。”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叹道:“他们当局者迷,朕何尝不是当局者迷?一超多强?呵呵,孩子气!”
后世所谓的一超多强是建立在什么基础上的?
几大流氓手里都有蘑菇弹,虽然天天都在比比划划的,但是谁也不敢真的向谁下死手,最起码也不会明面上互怼。
至于那些没有蘑菇弹的国家,自动自觉的被几大流氓薅羊毛就行了,连说话的声音都大不起来。
就像是某几个脑袋抽抽了的家伙想要入常一样,那常是随便是个人就能入的?
五大流氓把好处收完了之后,随便哪个一票反对,这事儿就算是黄了,而且五家也不可能再让任何一家进来分摊好处。
反正想要入常,要么一次性车翻五大流氓,要么修改联合国宪章。
车翻五大流氓的事情就不要想了,有那个实力的统一蓝星都没有问题了,谁还在乎什么大流氓席位。
至于修改联合国宪章,五大流氓有一个否决的,这宪章就没办法修改……
所以后世可以维持种这种表面平衡,最起码也不会闹的太过分。
而大明具备这个条件吗?
论到手里的家伙,可能大明本土是最强的,毕竟有着皇家学院和那么多的大学作为研发方面的后盾,然而也不能说其他几个皇子手里的家伙就弱到哪儿去。
毕竟还没有出现蘑菇弹这种大杀器,连无线电都还没有搞出来的年代,打仗的最基本因素还是靠人。
这也就意味着大明本土对其他几家有优势,然而却无法形成压倒性的优势。
所以一超多强的局面在大明根本就没有实现的可能,像什么分封诸王的玩法,朱玩璋更是早两百多年前就已经玩过了。
都是王,这些人心里就会琢磨着那个皇位。
崇祯皇帝还活着的时候自然没有人敢跳,等崇祯皇帝死了之后呢?
打起来是正常,打不起来才叫见鬼,只不过是早晚的事情而已。
所以倒不如干脆把神圣罗马帝国那边独立出去,让老三也当个皇帝,老大同样在北边或者美洲那边当个皇帝。
这样儿一来,这三家撑死了也就是互相挖坑,想着把对方给埋进去,然而大规模开片的可能性却是小了很多。
只要这三家把持住了整个世界,那么最大得利的就永远是大明百姓,而不用担心蛮子们出来搞事情。
至于把自己埋到油桶的那个位置,除了那个位置在三间的中间,属于不偏不倚的位置之外,崇祯皇帝同样想着的还是下面的油。
自己知道那块地方的重要性,太子也知道,可是以后的继承人是不是知道?
如果再遇上几个败家的怎么办?大明的油桶还要不要了?万一有个混账东西觉得那破地方没啥意义想要扔了就更恶心了。
头铁归头铁,大明自己扔地盘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也不是没出过。
比如宣德年间的缅甸和交趾,还有奴尔干都司,都是因为当时觉得这些破地方拿在手里太麻烦而扔掉的……
所以崇祯皇帝选择把自己埋在油桶上面。
只要自己的寝陵在那里一天,就没有任何人敢提出来放弃那块地盘,也就意味着油桶将永远属于大明所有。
至于会不会出现英格兰跟后世的鹰酱那种关系,崇祯皇帝同样不在乎。
虽然那种关系确实挺操蛋的,然而其中有很大的因素还是在于英格兰蛮子们自己作死,而不是鹰酱如何如何。
毕竟,早期去到美洲大陆的那些英格兰蛮子,都是些被流放的大盗,传教士,小偷,手工艺人等等……
其中最为关键的原因还在于英格兰蛮子先天不足。
地盘小,国内人口少,政党之间互相撕逼的情况天天都在上演。
而美洲大陆孤悬海外,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是在吸血壮大自身,而英格兰蛮子们则是跟德意志的蛮子们互怼到死。
在这种情况下,小国寡民的英格兰蛮子被自己的儿子按在地上摩擦,之后更是管自己的儿子叫爸爸,也就变得可以理解了。
大明帝国跟他们的情况一样吗?
大明的面积有多大?人口有多少?
最关键的是,无论是辽王还是晋王,这兄弟两个就算都被独立出去当皇帝了,那他们也是大明天子的亲兄弟,基本盘也是大明百姓,朝中的文武大臣也是从大明百姓中选出来的。
里外里还是那些人,只是分成了三个国家而已,跟蛮子们又岂是一回事儿?
沉默了半晌之后,朱慈烺开口道:“儿臣还是以为,欧罗巴那些蛮子难堪大任,三弟在神圣罗马帝国那边继位为帝,还是应该以我大明百姓为主。”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早晚的事情罢了。我大明的工程一日未停,劳工的需求就一天摆在那里。至于那些蛮子们,以后给他们一些甜头尝尝就能老实下来,没什么大不了的。”
沉默了一会儿,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朕跟你说这些,是不想让你心里有什么地方别扭着解不开。你做了这么久的太子了,应该知道一天要处理的政务有多少,如果再加上那两块地区,以后再加上蓬莱,你猜猜会出现什么样的局面?”
朱慈烺迟疑道:“儿臣会忙不过来,然后就会将事情分散到内阁和司礼监。”
说完之后,朱慈烺恍然道:“父皇的意思是说,会出现大权旁落的现象?”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古往今来,不外如是。你自小就见过朕是如何处理政务的,而你自己也是个勤奋的。
可是,你能指望你的子孙后代都跟你一样么?勤政如太祖高皇帝,最后不还是需要内阁来帮着处理政务?
别指望着皇家学院正在折腾的那些有线电报无线电报一类的东西,事实上,以后可能会出现千里传音之类的手段,你在紫禁城可以将你的声音传到任何你想传到的地方。
过远的距离会让很多人产生不该有的想法,然而人心这种东西却是最难猜测的,根本就经不起一丝丝的试探。
朕从来不去试探人心,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要么听话要么去死,这才是一个君王应有的驭下之道。
为何那些蛮子们贪起来无法无天?地广人稀,缺少了相应的制衡手段,再扯一扯什么罪不及家人的狗屁人权,谁还会怕?”
等着朱慈烺将这一番话理解吸收了之后,崇祯皇帝又接着道:“朕再问你一个问题。锦衣卫的五军都督府,包括内阁和中极殿,这几处机构对于倭国的情报都各有收集与分析,那么你怎么看待倭国的内附要求?”
一听崇祯皇帝提到倭国,朱慈烺当即就表态道:“儿臣以为绝不可让倭国内附!”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理由呢?”
朱慈烺道:“我大明的各项工程还没有完工,若是倭国人内附了,到时候又上哪里去找这么好的监工?杀人打人见血的事情全让倭奴们背了,于我大明声望无碍。若是倭国内附,以后这些破事儿岂不是要算在我大明身上了?即便是退一步讲,这些事情不会栽在大明身上,哪怕大哥那边辽国的名声也不会好到哪儿去。一旦辽国的名声臭了,再想让大明百姓移民过去可就没那么容易了,到时候我大哥就不得不倚重于蛮子。如此看来,这些倭奴倒是真正的其心可诛!”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道:“错了。倭奴其心可诛是真的,可是他们也不会料到朕会将你大哥和三弟分封到其他的地方做皇帝。所以,倭国人想要内附是真的,不安好心也是真的,但是说到想要毁了我大明或者辽国的名声,他们还没有那个眼光,更没有那个胆子!”
朱慈烺点了点头,随即有些疑惑的道:“儿臣有些想不明白是,为什么锦衣卫和军府对于倭国的情报评判会相差那么多?甚至于中极殿和内阁对于倭国的评判也出入极大。通过最近的情报和他们的总结来看,锦衣卫和中极殿的看法是类似的,双方都认为应该早早的解决倭国,不给其壮大成长的机会。而五军都督府和内阁又都认为应该扶植倭国,让他们继续发展下去,好为大明提供更多的监工?儿臣不相信五军都督府和内阁会如此短视,也不相信锦衣卫和中极殿会夸大其辞,儿臣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判断了。”
崇祯皇帝摇了摇头道:“朕只问你,倘若决断权在你手上,你会如何选择?”
朱慈烺迟疑道:“儿臣更倾向于锦衣卫和中极殿,会提前将倭国灭掉。原因很简单,锦衣卫和中极殿那边的情报与东厂在外的情报相差无几,也就是说倭国确实是狼子野心,表面的顺服之下其实包藏了更大的祸心。”
崇祯皇帝点了点头道:“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了。锦衣卫和东厂他们负责收集情报并给出评判,而中极殿是站在大的战略角度来看问题,所以他们倾向于提前弄死倭国。
而五军都督府是通过军事角度来看问题,无论是以前还是现在,倭国从来都没能对我大明构成过威胁,最大的麻烦也不过是倭乱而已。
现在的五军都督府装备精良,兵员素质更是远超以往,他们又怎么会将小小的倭国看在眼里?
至于内阁那边,各部都需要大量的劳工,也就需要更多的监工,既然倭国对于大明来说没什么威胁,他们自然也不会放在心上。
而你身为大明的太子,要站在全局的位置来看问题,自然也会希望弄死倭国。所以这就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了。”
朱慈烺躬身道:“那父皇的意思是?”
崇祯皇帝呵呵笑了笑道:“现在选择哪个对我大明最为有利?”
朱慈烺道:“自然是五军都督府和内阁的选择,毕竟倭国再怎么包藏祸心,现在也没有搞出什么事情来,而我大明需要监工却是明摆着的。”
崇祯皇帝道:“那就是了。自然是选择五军都督府和内阁那边的方略,先拖着倭国,让他们为大明继续提供更多的劳工也就是了。另外,朕告诉你一句话,那就是小孩子才做选择题!”
第856章 绿油油的奥斯曼土耳其苏丹
崇祯皇帝恨铁不成钢的道:“你都是个成年人了,怎么还跟个小孩子一样?选择?你觉得这种问题还需要选择么?”
望着有些懵逼的朱慈烺,崇祯皇帝道:“你站在什么角度去想问题?你是太子,是下一任的大明皇帝,你跟朕说要选择?朕告诉你,只要对你有利,你应该是全选,而不是选择其中之一!这才是皇帝!”
朱慈烺躬身受教——难怪自己的父皇能够成就这么一番功绩,光是这不要脸的劲头,估计就没几个人能比得上!
崇祯皇帝又接着道:“像倭国这种国家和民族,他们骨子里面就是臣服于强者,只要大明足够强大,他们就会跪的老老实实的,反之,他们就会是第一个跳出来闹腾的。
所以,有用的时候用,在倭国安插大量的人手进去,暗地里控制住倭国,背黑锅的事情全扔给倭国就是。
等到倭国没用了就赶紧处理掉,我大明自然就是上应天命,吊民伐罪,永远站在伟大光明正确的干岸上。
这才是最正确的方法,而不是选择单一的方法,明白了么?
另外,最近的大明有什么问题,你可从最近的奏章里面看出些什么东西?”
见朱慈烺依旧有些懵逼,崇祯皇帝便指了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