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万人就这么被数百人击败了!(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一百四十三章潘凤的大姨
兵败之后,刘虞逃到居庸,被公孙瓒追上,三rì便攻陷城池,抓住了刘虞。
刘虞被抓之后,公孙瓒以其为傀儡,仍为州牧。
当此时,李傕郭汜攻陷长安,为安各地诸侯之心,便遣使者,往各地诸侯处为其加官进爵。
派往幽州的使者,名叫段训。此来,却是给刘虞加封封邑,并任命刘虞总掌北方六州事务。公孙瓒趁此机会,诬陷刘虞,说他当初与袁绍合谋,要做皇帝,并胁迫段训,以天子的名字,斩杀了刘虞。
而后,公孙瓒自表为前将军,封易侯,假节督幽、并、青、冀四州。并让段训携带表文和刘虞的头颅,回长安。
刘虞在幽州任职期间,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民心。他主帐以怀柔的手段,对待乌桓等异族,所以,即便穷凶极恶的乌桓人,也对刘虞十分尊敬。
刘虞死后,其故吏尾敦于半道上从段训手中劫走刘虞首级,并细心安葬。
于时,许多百姓都前来吊唁。
为给刘虞报仇,其旧部鲜于辅、齐周、鲜于银推举护乌桓校尉阎柔为乌桓司马,与公孙瓒部将邹丹战于潞河之北,胜,斩杀邹丹等四千余人。
此事之后,公孙瓒虽然名义上得到了幽州的控制权,但却大失民心,还因此受到袁绍与阎柔的两面威胁,情势不容乐观
话说袁术被曹cāo联合刘表击败之后,失去了老巢南阳。只得退守淮南,据寿chūn。同时,袁术驱逐扬州刺史陈瑀。自领扬州牧。当时是,正有李傕、郭汜使者前来,加封袁术为左将军、假节,封阳翟侯,代表朝廷,承认了袁术的地位。
而在袁术手下的孙策,这时候。也开始了dúlì的征程。
早先孙策在孙坚‘死后’,将家眷送回了吴郡,而后又返身。投在了袁术手下做事。
孙策先被任命为丹阳郡尉,托庇于舅父丹阳郡守吴景帐下。
是时,有汝南吕范和族弟孙河随之。
在吴景的帮助下,不久。孙策便招募了数百乡勇。正此时。却有泾县山贼祖朗,率领上万贼军,攻打丹阳。
一战过后,孙策帐下数百乡勇全灭,连孙策,都受了重伤,才将将把祖朗赶走。
伤好之后,孙策便成了光杆。没耐何只能去见袁术,求取帮助。
到这时。袁术才将孙坚旧部一千余人,交还给孙策。
时有太傅马rì磾持节安抚关东,在寿chūn以礼征召孙策,并封他为怀义校尉。这样的礼仪,连袁术麾下的大将,桥蕤、张勋等人,都羡慕不已。
连袁术,也时常在部下面前说,生子当如孙伯符。
舒县周瑜闻听孙策之名,专程来寿chūn拜访。两人年纪相仿,均有大志,英达夙成。因而一见如故,推诚相待,最后结义为兄弟。
周瑜还劝孙策移居舒县,方便往来,孙策欢喜应允。于是周瑜便让出靠道边的大宅院给孙策居住,且要升堂拜母。
但这时候,却发生了一件对于孙策而言,极其重要的大事。
孙策因与周瑜结义,便让人去吴郡将母亲家眷都接过来。结果半道上被劫,母亲家眷尽皆失踪!
当时,孙策差点发狂。
父亲孙坚刚刚‘去世’不足一年,现下连母亲弟妹都失踪了,这对于一个仅仅只有十八岁的小青年而言,其打击是巨大的。
接连一两个月里,孙策都意志消沉,人都瘦了一大圈。
对于这件事,周瑜十分自责。如果不是他提议要升堂拜母,孙策就不会将吴郡的家眷接过来。也就不会发生家眷被劫走这件事了。
不过孙策的确有胸怀,他知道,这并不怪周瑜,反而去安慰他。
兄弟俩因此事,感情愈发深厚了
话说自潘凤离开陈留,往东穿过兖州,进入了青州地面。
东莱郡。
原本以为打听姨母一家的消息会十分困难,却没料到,刚刚说出堂兄的名字,便知道了姨母家的住处。
潘凤挠了挠脑子,沿着路人指点的方向,向城外走去。
黄县县城外,东三十里处,有一个小村子。
这村子与早先的王家村差不多,也是山清水秀,也只有几十户人家。
但这个村子里,却出了一个名叫太史慈的了不起的青年,他的名声,连大名士,北海太守孔融都称赞不已。
潘凤到了村前,见一农夫,便走过去,正要开口。却见那农夫一脸jǐng惕。
这也难怪,潘凤的身材,着实太妖孽了一些,整整九尺余,两米出头的大块头。加上浑身鼓囊囊的肌肉,一般人还真不敢正眼看他。
“呵呵,”潘凤挠了挠脑门,露出一个憨憨的笑容:“大叔,俺像你打听个事。”
那农夫细细一打量,可能觉得潘凤面相憨厚,总算露出了笑容,道:“啥事啊?”
“这村子里是不是有一户姓太史的?”潘凤道。
“你有什么事?”农夫立刻又jǐng惕起来。
“那啥,俺们大姨嫁到太史家,俺们表兄叫太史慈。”潘凤解释道。
“哦!”这农夫恍然,又露出了笑容:“原来是子义家的表亲来啦,呵呵,子义的确是咱村的,你从这里进去,沿着路,走过五户人家,最里面的那一家,就是太史家了。”
“哦哦哦,谢谢大叔。”
潘凤一边鞠躬,一边连连道谢,说着,便往村里走去。
进了村,沿着那大叔指的方向,潘凤很快就找到了目标。
抬头一看。却是一个小院子。不过这院子仿似很久没有修葺了,显得很是破败。
潘凤走了几步,上前叩门。
“谁呀?”
院内。传来一声苍老的声音。
潘凤一听,很熟悉,与记忆中大姨的声音很相似,脸上立刻期待起来。
随着吱呀一声,柴扉被打开,一个佝偻着身子的老妇人,出现在眼前。
“你是”老夫仔细打量了一下眼前这大块头。眼神里尽是疑惑。
“大姨,俺是小凤,潘凤啊。”潘凤激动万分。
“潘潘凤?小凤你是小凤?!”老妇人可能是脑子有些不灵光了。想了好一会儿,才恍然大悟,顿时也激动起来:“大哥家的小凤!?”
“可不是俺嘛,大姨。小凤来看你啦。”潘凤激动的不能自已。
“快进来快进来。”老妇高兴万分。连忙把潘凤让进屋里,又是端茶递水,又是嘘寒问暖,把潘凤搞得手忙脚乱。
“大姨,你别忙,坐下来说说话。”潘凤把老妇按在位子上,又将自己的包裹打开,露出一大堆各种礼物。和那两柄巨斧:“大姨,俺给您买了礼物呢。”
潘凤一边将各种首饰、礼物拿出来。一边道。
老妇却没理会那些价值不凡的礼物,却把目光放在了那两柄大斧上。她伸出手,轻轻的抚摸了一下,轻声道:“小凤,大哥和大嫂还好吧?这年头兵荒马乱的,这一路没遇上什么危险吧?”
潘凤拿礼物的手一顿,低沉道:“大姨,俺爹和娘都去了。”
“什么?!”老妇抚摸着大斧的干枯的手一顿,失声道:“去了?”
“嗯,”潘凤道:“俺爹都走了仈jiǔ年了,俺娘也去了三五年了。”
老妇浑身一激灵,浑浊的眼中,露出一丝水光。
“怎么,怎么就去了呢大哥身体那么好,怎么会大嫂也”
“大姨,别伤心。”潘凤安慰道:“俺爹是得病去的,俺娘俺娘都是俺,不懂事,让娘cāo心,这才”
姨侄俩说到亲人,尽皆情绪低落不已。
良久之后,老妇整理了一下情绪,这才问道:“那大哥和大嫂去了之后这几年,小凤你在哪里,还留在颍川老家吗?”。
潘凤摇摇头,道:“俺娘死的时候,让俺去找韩馥。韩馥大姨知道吧?当初俺们家的邻居。”
“还邻居呢。”老妇笑道:“人家那可是高门大户。”
“嘿嘿,反正是邻居就是了。”潘凤道:“俺爹得病的时候,俺娘找韩馥借了些金钱治病。所以俺娘临死的时候,都记得,绕过俺去找韩馥报恩。”
老妇连连点头,道:“就该这样。滴水之恩涌泉报,你娘做得对。”
“嗯,俺也是这么想的。”潘凤用力的点点头,道:“后来俺变卖家产,到了雒阳,四处打探,却找不到韩馥的下落。那时候,俺盘缠也要用尽了。”
“可怜的娃。”老妇拉着潘凤的手,一脸怜悯,道:“那后来呢。”
“后来俺遇到了俺大哥。”潘凤的jīng神一下就高涨起来:“俺大哥好厉害,不但武艺高强,还懂很多东西呢!后来俺就跟着大哥去了他家。”
“你大哥?”老妇一怔,道:“给你大姨自此说说。”
“俺前几年都呆在大哥家。大哥教我练武,教我识字。三年前,俺才从大哥家离开,因为俺听说了韩馥的消息。”
“你这大哥是个好人。”老妇断定道。
“嗯,俺大哥最好了。”
老妇呵呵直笑。
“那后来呢。”
“后来,俺找到了韩馥,就给他做亲卫统领。韩馥做了冀州牧,但是却被袁绍夺了基业,就跑到陈留去投靠张邈。俺本想不论怎样都要保韩馥xìng命,却没想到韩馥害怕袁绍,自杀了。”
“哼,这韩馥也是个草包。”老妇眼睛一瞪,十分瞧不起韩馥。
“是啊,俺也这么觉得。”潘凤直是点头。
“后来,俺就到青州来找大姨你了。我还以为很难找到呢,没想到在黄县一提表兄的名头,好多人知道呢。”(未完待续。手机用户请到阅读。)
第一百四十四章太史家
“那都是些虚名。”老妇不在意的摆摆手,道:“老身常教导你表兄,男子汉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看看他现在,虽然薄有虚名,却一事无成。”
说起太史慈,老妇似乎很不满意。
“呃,大姨,俺现在也一事无成。”潘凤挠了挠脑门。
“你呀,你还小。”
老妇絮絮叨叨,说了许多。
“哎,对了。你那大哥到底是什么人?老身好奇的很。”
说着说着,老妇忽然又转到了这个话题上。
“俺大哥叫王石,是凉州人。”潘凤如实回答。
“凉州人?那你不是在凉州呆了好几年?”老妇道:“老身尝闻西凉乃不毛之地,苦寒蛮荒,可不是个好地方。”
“谁说的!?”潘凤立刻不干了:“俺大哥那边,比中原可好多了。大姨你不知道,凉州那边平安祥和,百姓安居乐业,一点战乱都没有呢。”
“是不是哦?”老妇不敢相信。
“真的真的。”潘凤急了,道:“俺大哥弄出了几种高产的粮食,玉米还有土豆,一亩能产几千斤呢!凉州的百姓都种植,没有一个人饿死!”
“这么说来”老妇脸露震惊:“这王石是功盖当世啦!”
“嗯,”潘凤使劲点头。
“老身窝在这小村子里,也不知道外面的情形。那王石恐怕名传天下了吧?”老妇又道。
“是有些名头。”潘凤挠了挠脑门,道:“不过俺大哥好像并不喜欢被人传颂。”
“哦?不贪慕虚名。好男儿!”老妇赞道。
“对了,大姨,俺表兄呢?没在家啊?”潘凤转言道。
“你表兄去北海了。”老妇道:“好像北海出了什么大事。孔融太守叫人将你表兄请了过去。”
“哦。”潘凤点点头。
于是,潘凤便在太史慈家里住下了。
这时候,太史慈正在北海,帮忙给孔融解围。
却说有青州黄巾一部,其首领为管亥,竟围攻北海。孔融奈何不得,只好向周遭各郡县求助。于是有人推举了太史慈。孔融这才让人将太史慈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