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时代1958-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变节者通常比敌人更加穷凶极恶,变节者们一旦得势,就会利用党给予他们获得的权力和短暂威信,颁布了一道又一道禁止共产党活动的法律。普通党员无所适从,只有极少数鲠直的党员站出来捍卫自己的理想。但是面对汹涌的反对潮流,他们沦为孤独而渺小的一群。契丹人上台第一件事就是禁止苏联共产党活动,就证明了这一点。

  “苏联是一种精神,是劳苦大众追求幸福的执着精神;苏联是一种理想,是人民创造美好未来的崇高理想;苏联是一种信念,是无产阶级解放全人类的无私信念;苏联是一部史诗,是亿万群众英勇奋斗、无私奉献、流血牺牲的英雄史诗。但是!”谢洛夫把麦克风拉近喊道,“不要让苏联变成一个悲剧,不要在失去了才知道后悔,那就晚了。”

  “我领导苏联安全体系三十年,不要让我发现有谁对这个国家有危害性,不然的话!”谢洛夫猛然举起手臂,身后的切布里科夫、茨维贡、博布科夫、费多尔丘克同时起立,“与正义同行,嗅出并铲除叛徒……”

  谢洛夫举起的手落下,身后的几个安全巨头重新坐下,此时他最近最后一句总结性发言,用带着复杂感情的口气对着所有人喊道,“我终究是一个肃反工作者。”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一切归劳动者所有,哪能容得寄生虫?

  “这是最后的斗争,团结起来到明天,英特纳雄耐尔就一定要实现!'”在后方的列宁像注视之下,全场高唱国际歌,这一幕也通过摄像机进入到了全世界人们的眼里。

  一九九一年十月革命节,莫斯科红场变成以红色为基调的海洋,谢洛夫在红场发表了讲话,“今天是我们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纪念日,这是全体劳动人民的节日。在阿芙乐尔巡洋舰的炮声中,在的歌声中,在漫天高喊的乌拉声中,赤卫队员们冲进冬宫消灭了资产阶级的临时政府。在一切权力归苏维埃的口号下,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成立。在十月革命精神的感召下,世界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风起云涌,使得世界劳动人民终于成为了法律意义上真正的人。”

  “今天的我们,有自己的政治权利、劳动权益、社会保险……有着一切至少温饱的条件,而这一切,都得益于在十月革命精神下奋起反抗的无产阶级先烈们。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情回忆这一切,革命意味着牺牲。就如同今天在红场上,从中东回国的南方战区受阅部队一样,他们的牺牲保护了中东的和平,同时也是保护了苏联的友好领国安全,重新塑造了我们祖国的安全环境,现在我宣布今年的阅兵正式开始,让我们对这些伟大的红军战士报以最崇高的敬意!”谢洛夫演讲完毕之后,阅兵式正式开始。

  阅兵式上出现了什么先进武器,其实并不是最重要的。红军士兵沉稳的步伐和气质,才是决定苏联军事力量的基础,这些带着战火硝烟的士兵们大步走来就足以说明一切。

  “也许是你应该回去的时候了,小约翰,不过我必须提醒你一句话,因为你父亲肯尼迪总统的死亡,你回到美国也是非常危险的,我给你一个选择的机会。”谢洛夫凝视着肯尼迪总统的儿子约翰肯尼迪二世,当年那个在葬礼上哭泣的小男孩已经长大了,不过真的要回去的话,哪怕就是他动用克格勃的力量保护他,也不能保证这个孩子的安全,那是美国本土,美国国内肯尼迪的仇人力量庞大。

  “我还是决定要回去,也许十年,也许二十年,我要查清楚父亲的死因。”约翰肯尼迪二世看着理应是仇人的谢洛夫感谢道,“谢谢多年来总书记对我的照顾。”

  “只不过是合作而已,不要感谢我这个特务。”谢洛夫摆摆手道,“我就不送你了……”

  此时的美国,今年的美国经济增长率,不出意外的情况下应该是百分之一,不是零就不错了,世界上一半的石油原产区已经在苏联手中,本来用来吹泡沫的计算机革命,却因为苏联的计算机联网推进的比美国更快无用。美元的价值遭到了众多国家的怀疑,庞大的超发货币回流让全体美国人都踹不过气来。

  平心而论,布什总统是绝对没有可能连任的,美国的整个社会环境都很糟糕,这次选举政党轮替应该会出现,谢洛夫此时发现自己比较失败,折腾了半天,竟然给拉链顿创造了上台的机会,不过就算是拉链顿上来,也没有冷战结束的红利和计算机产业爆发来救他,现在大特务可以看看,这个前世被称为最会搞经济的总统,离开了这两样,到底有多少真实水平。

  一九九一年圣诞节,就算是国家的状况很糟糕,美国人也不会到连圣诞节都过不起的地步,尤其是纽约州,这是美国最繁华的地方。可在谢洛夫的眼中,这一天还是苏联解体的纪念日,今天他准备送给美国一个圣诞大礼包。

  纽约罗切斯特市中心,五彩缤纷的巨大圣诞树被竖起,大街上张灯结彩,众多市民带着笑容欢度西方世界的最大节日,时事艰难,可市民们仍然欢度佳节,祈祷艰难的时代早日过去,一直到深夜,午夜两点,柯达公司总部地下室的核反应堆突然进入时空状态,武器级的核原料进入临界反应,灾难袭响了毫不知情的纽约罗切斯特市民众。

  与此同时,纽约港口,一个老人登上了一艘停靠在港口的轮船,他是柯达公司的副总裁,早在一年之前他就已经消失在了人们的视线当中,对外宣布已经病逝。却一直躲在暗处等待国内的召唤,这个已经在美国生活十几年的老人,站在船头眺望纽约直到越来越远,眼中有怀念有失落,最后所有的情绪都变成一句话道,“与正义同行,嗅出并铲除叛徒。”

番外 哟,这不是老年痴呆么。

  “可能是岁数大了,非常讨厌医院这种地方。”谢洛夫站在窗户边上,他刚刚从中国回来,商谈关于归还珍宝岛等一些阿穆尔河争议的岛屿问题。实际上这不应该是一个问题,苏联一直都承认那是中国的一部分,从赫鲁晓夫时代到勃列日涅夫时代都承认,克格勃边防军总局局长泽利亚诺夫就是直接证明人。

  不归还的理由,以一个苏联人的角度在正常不过了,看看中国和苏联当时的关系,哪怕承认是你的,也不可能在那个时候归还。还有一点就是,涉及到另外一个问题,苏联和中国的划界,归还的前提是确立现在的边界,不要再提自古以来这套说辞。

  正式确定边界之后,以后的领土会被固定下来。这是莫斯科的原则性意见,哪怕谢洛夫是总书记也无法更改,别说苏联还在,就算是解体之后变成俄罗斯,那里也永远会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除非他记忆中的俄罗斯再解体一次,同时中国的国力要远远超过欧美国家合体的总和,才能顶住其他列强的压力把领土弄回来。

  不过话说回来,谁不希望国家越大越好呢,就算是苏联国内也有这种舆论,认为从领土方面,苏联也是丧权辱国的。因为众所周知的是,俄罗斯帝国领土比苏联大了两百万平方公里,索性目前苏联在巅峰时期,没有让这种言论有市场。

  “岁数大了,在医院待两天有什么关系,你和中国同志谈的怎么样?他们的领导人好接触么?”谢列平不是很在意自己的身体,他对于中国的印象都是六七十年代的,那个时代的中国简直把苏联达成阶级敌人。

  “一个长者,看起来温和实际意志坚定,所处的环境其实也比较受到限制。”谢洛夫回忆着自己的中国之旅,洒然一笑,和谢列平一起谈论这次的经历。

  “那不是和勃列日涅夫一样?”谢列平闻言微微摇头,想到勃列日涅夫,他没有好评价。

  “比勃列日涅夫厉害,他开始限制干部终身制了。”谢洛夫否决了谢列平的判断,他那是深知这个长者的厉害,当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崩塌,资本主义大获全胜将要赢者通吃的时候,那个艰难的阶段,心力交瘁的他背负了太多,这都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无奈、无力、国家的实力就是那样,能怎么办?

  他留下很好的基础,其他方面,受限于前所未有的孤立环境和恶劣局势,不能指望太多。

  谢洛夫是临时回国的,本来他会直接飞往美国进行访问,但是因为谢列平住院的消息快速赶了回来,这个在自己早期给予帮助的共青团之鹰,他不能不感谢。如果不是谢列平担任赫鲁晓夫的秘书长,自己第一次冒险的时候就被收拾了。

  “我现在都觉得,他比勃列日涅夫更适合领导苏联,你说当年他要是听从我的建议,收拾掉勃列日涅夫,现在的苏联会是什么样。”坐在飞往美国专机的谢洛夫摸着妻子的手问道。

  谢列平是他在苏联见到最具有正气的一个干部,甚至比苏斯洛夫那种灰衣主教更强。苏斯洛夫那种自我催眠,对其他干部没有影响。谢列平是完全可以带动起来一批人,为了理想前行,那种气质一眼就能看出来。

  “还能怎么样,不会有太大改变吧?不过他确实比勃列日涅夫精力充沛得多,可惜,勃列日涅夫把它当做敌人。”瓦莉娅依偎在丈夫的怀中道,“我们这么大的国家,根本不会因为一两个人,就能把国家搞乱的。”

  “也对!”谢洛夫的嘴角抽了抽,自己的妻子还真是有自信,碰上那堆黄金搭档就不会这么说了,不过在一般人的眼中,固若金汤的苏联确实让人无法生出这方面的心思,这就能解释当苏联解体的时候,全世界处在何等的震惊当中,连美国总统布什都出面,在访问苏联的时候呼吁加盟共和国留在苏联框架之内。

  预测苏联最终会灭亡根本就是伪命题,谢洛夫可以用一份预测,填上从五十年到五百年的年限,反正等美国真完蛋的那天,把正确的那份预测拿出来就行了,错误的预测全烧了,谁会知道?到时候还不会一片总书记高瞻远瞩?

  可这个预测赫鲁晓夫已经做了,以目前美国国内自信心的缺失和苏联的声势,估计赫鲁晓夫那句我们终将埋葬你们,会被越来越多悲观的美国人想起,哪有谢洛夫抢功劳的机会?

  华盛顿国际机场,搭载着这次苏联共产党中央总书记夫妇的客机降落,目前苏联三大设计局合作设计的宽体客机,已经占据了庞大的世界份额。这和苏联国际威望的更进一步息息相关,买客机是经济同样也是政治。

  走下红毯的谢洛夫一把握住了拉链顿的手,两人十分友好的交流,谋杀了不少胶卷。提到胶卷,不得不说在柯达核辐射时候,谢洛夫曾经建议派出防化部队帮助美国,当然这个建议被布什拒绝了,美国还是有些强国底蕴的存在,没有出现某岛国自卫队吓尿裤子的场面。

  谢洛夫和拉链顿进行关于两德问题,和进一步减少对抗的会晤。会晤取得了不错的成果,苏联和美国都认为,德国不过是一个国家分别出现了两个政府,在适当的时候完全可以糅合,谢洛夫没有此一举的提出一国两制,苏联要的是整个德国。

  之所以没有出现民主德国吞并联邦德国的情况,那是因为美国是在缓缓地衰落,回到自己应该回到的位置上,苏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