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介意反悔再追上来咬一口。

  因此,这些物资及其车马,都是由去而复还的前队,那些藩兵和百姓来负责照看和运输。而骑兵团负责整个过程的护卫和监督,

  主力部队的十三个营,在颁发了第一批犒赏之后,依旧按照左右中三部的接力次序,轮番作为撤退过程的后卫和警戒。

  一切都看起来是那么的井然有序而无懈可击。骑在马上走在正中的我,也忍不住有些骄傲的顾盼着想到。

  终于可以摆脱这个充满是非和纷争之地,这一晃已经过去了好几个月;我当初只是过来观个礼,炫耀一下实力而已;

  但没想到会发生这么多事情,又阴差阳错的经历了安东大罗氏,从中兴气象突然盛而转衰的全部过程,然后就在接连不断的战斗和阴谋当中,一直耽搁到了现在才得以真正踏上回程。

  回想起来,还是真是不胜唏嘘啊。

  就这么带着各种各样的心情和所获一路缓缓远去,不用一天就在此走出了辽城州的境内了。

  按照计划,我们这一次不用再故弄玄虚的北上或是东进,而是光明正大的沿着辽河下游南下。

  而在这一路上,已经没有任何可以阻挡,或是妨碍我们这只军队的存在了。

  因为,地方上那些临时接收下来落脚和宿营的城寨里,却是空无一人或是小猫两三只的一点点居民,而且看起来比我们来之前还要破败的多,却又有些仓促狼狈的痕迹。

  我们沿着河岸一路穿过了岩州的八时城、广邑,抵达渊州境内辽河出海口的附近姚平镇,然后沿着道路的分岔再折转向西南,进入辰州境内穿过铁山、石城各邑;

  最后,只用了三天两夜的时间,护送着行动迟缓的辎重和人口,抵达建安州境内的第一处有本军控制下的据点——安山寨。

  这才算是真正的松了一口气,放下了大多数的戒备和谨小慎微来。

  然后,进入建安城短暂的休整之后,又要开始按照计划分兵了;其中沈霍伊带着本部人马重新从当地乘船渡海,回到沿着海岸回到一百多里外的辽西境内去。

  而宁志远所部的四个营则继续留在建安州,加强对当地的掌控和治防;同时监视东面和西南面那些罗氏附庸诸侯的动向。

  只有我的本阵和若干轻重伤员,还有后勤和辎重大队,及其随行的大部分民众,继续南下积利州;而从半岛最南端的都里镇和界牌港,分批度过列岛海峡而回到淮东治下,胶东半岛的登州境内去……

  而在淮东境内的前沿地带,依旧是一片西线无战事的日常风光。

  而作为西线前沿的郓州和兖州、徐州境内,满眼满地都是青黄色的麦浪稻野之间,无不是在进行着夏收前最后准备的人群。

  与内地唯一的区别,就是道路上多了些往来游曳的巡哨马队,而田间地头也不乏一些拄着刀枪的武装民壮和义勇,在那里望哨和警戒着。

  而在战线最南端的宿州,靠近淮河边上的一处浮桥渡口附近。

  “这些臭胡子……”

  作为新任青州守捉军的藩骑都头普速完,也有些厌恶的看着那些被绳子串起来的番胡,无论男女老幼都是蓬头垢面,赤身跣足或是衣不蔽体,裹缠在身上的破烂,已经脏的看不出本来的样子了。

  他很难想像自己也曾经是其中的一员,并且安然自若或是麻木不仁的接受这种肮脏污秽的日常。

  但是搜括人口的话,这些番奴也能勉强凑数了,要知道随着淮东的历次出战和扫荡,虽然没有怎么烧杀破坏,但是也把邻接的毫、宋、曹、濮、单等各州构成的缓冲区,给反复掳掠和拆平成了某种意义上的无人区了。

  而“脏马胡”“臭胡子”,这就那些庄户,对于这些充为公用奴役的藩胡,最常见形容和叫法。因为他们浑身是在太脏,而且生活习惯很糟糕,需要相当费力才能强行扭转过来的。

  因此,在进入临时设立的检疫营之前,只能将他们赶紧河里,逐一强迫着将他们身上的尘泥和油垢,给相互搓洗干净才准的上岸来。

  随着南边朝廷的北伐,今天的春夏之交到现在,淮东境内已经没有遇到过像样的战事了。因此,得以继续活跃在河南、淮北大地上的,反而是他这样轻骑游马的小部队。

  倒是淮南那边,还在源源不断的往淮东这里送人;这些打着友军旗号的淮南人马,隔三差五就或多或少的,通过几座浮桥送过来一批形形色色的男女和孩童,然后运走一车车的物产和作价的财货,

  不过经过这些年的搜括,其中来自淮南本地的流民散户已经不多了;现在主要都是来自荆湖北路和山(南)东道、山(南)西道,因为内陆的二路北伐战事,而各种流离失所的人等。

  作为当地官军的妥善安置手段,就是把他们连哄带骗的装上船来,然后一路顺水而下,而转到淮南又输送到淮东去,一个人头至少可以换到七八缗的等价物资。

  其中不乏成批俘获自当地的南下藩户部帐,因为可以作为生财之道,所以才没有被就地杀掉;

  因此,需要普速完和他的手下这样,曾经同样出自草原各部的老手,来进行甄别和遴选。

  因为与那些已经被杀寒了胆,或是打的没有丝毫脾气的河南、淮北之地的塞外番胡不同;这些位于内陆和南方的番胡部众,还没有见识过淮东军的厉害,因此保不得会有变样的心思或是生出什么意外事端来。

 …

第八百零十一章 启新

  在建安州短暂停留和部署后续的期间。

  除了好好休息一下,西去征程的尘埃和疲惫之外,就是马不停蹄的派出更多的武装信使,召集来自建安州都督府境内的各处城主、邑令和乡社长,到建安山城中觐见和开会。

  而明面上的理由,则是意图借助众人所长,为境内的长治久安和稳定发展的大计,统一思想和踊跃建言建策云云。

  根据我与前两代的藩主的后续协定,位于半岛上的积利州、复州和建安州的三州之地,将作为后续执行条款的抵押和保证,以及借道出兵征讨东南诸侯的大后方和跳板,而在此期间由淮东代管一切军民事务。

  然后宣布进行户口统计和土地清丈工作,来自淮东的武装工作组,将深入到大多数的额村邑基层,去执行这些活动。

  然后,在根据收集的数据来,制定各级各种丁税、田赋和徭役的征收基数。

  而在势比人强的占领军刀枪环列之下,前来的大多数人等,也纷纷公开是表示了某种心悦诚服,或是坚决遵从前代藩主遗愿的态度。

  乃至还有人私下纷纷跑来拜会和暗中向我宣誓效忠,之类层出不穷的闹剧。

  因为半岛地区,除了建安州的沿海平原之外,其他地方都是绵连起伏的山地和被分割城支离破碎的人口聚居区;背山面海相对贫瘠而产出不丰。

  因为是半岛的地形,既没有更多拓展的空间和余地,也没有大多数军事防备上的压力,是以在罗藩所辖十一州的领地内,也属于某种意义上鸡肋一般的边角之地。

  因而被安置在这里的世臣,也只有三家而已,分藩之家更是没有的事情,其他都是直接委派过来的代官。

  因此目前真正需要解决的,也就是这大小三家别姓的世臣而已;当他们站在我面前一至表态,愿意遵从新的管领当局之后,暂时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至于大多数本家委派的代官则要简单的多,只要保证他们的基本待遇和标准不变,已经保障他们在地的身家财产,就很容易接受了换了一个负责对象的事实。

  而至少辽城的本家在之前好几个月内,以及今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都没有能力给他们和他们的家人,发放俸料米和供养金了。

  当然了,其中显然也有并不同意的异见和杂音;只是,我也不会做公然对异见分子,做出**毁灭这种残忍的事情;

  最多是也就是把对方全家都控制起来,然后签下一份放弃一切去留自便声明书,一股脑儿全部礼送出境好了。

  相信他们在辽城的罗湛容那里,会得到更好的前程和机会。

  至少这个已经变相控制在手中的半岛中南三州,我是不会在主动吐出来了,所谓的停战之约,同样也需要足够地缘上的军事存在,来作为直接的保证和制约的。

  此外,就算是罗湛容取得了本家的控制权,但罗藩及其周边附属势力的内乱,只怕还要持续上很长一段时间;在需要的时候同样可以应邀派兵北上,或是主动撕破协议重新介入辽东的局面。

  更何况,我已经从这各半岛上得到了不少利益,并且还有更多的利益,等着我去挖掘和开发。

  比如,作为东海大三角贸易的重要节点和中转地,辽东半岛所拥有的多处深水良港,所带来的贸易增值和财富吸聚效应;

  还有半岛沿海横跨渤海与黄海之间,极为丰富的渔获;以及在陆地上探明的数处浅层矿藏;大片山林中动辄数十年生、上百年生,造船所需的充足大料和板材;都有待更多的投入去开发和应用起来。

  只可惜往昔的罗藩历代当主,重心都在与西面薛氏的相爱相杀上,在这些方面也只是浅尝即止开个头而已,就无暇更多投入和长久坚持下去了。

  而半岛三州的具体情况也是具体处理,像是控制最早最南端的积利州,因为人少地狭而基本已经完成了自上而下的人员更替,形同淮东直接治理的地区;

  而复州境内则是,来嗖驻屯开拓点和当地居民的村邑、市镇,比较紧密的混杂在一起,而以有偿劳役的交流方式,形成某种初步共生共存的局面。

  建安州的局面则要更加复杂一些。其中既有保留了原本世臣有限自治权的小片封地;也有通过留任代官来沿袭旧有管理体制的“前直领”地区;乃至淮东为了开发当地资源,所设立的山地牧场、种植园、伐木场、矿山地、渔业码头等的新筹备当中据点。

  从表面上,淮东的政权机构,暂时只掌握了军事上的存在和要点控制,已经大部分的商业贸易和经济活动,同时在一些主要城邑,受理和行驶司法方面的审判权而已。

  无论我在底下怎么改天换地或是潜移默化的改造,但至少表面上还要维持一个基本保持原来现状的姿态。

  这样,当北面的安东诸侯们相互争斗,战乱不休的时候,在淮东军事保护下相对平静而安宁的半岛上,就可以很容易吸引到北面,大批流离失所无所生计的民众来投奔。

  这时候,来自海对面的淮东,关于新一轮夏季动员背景下的人口统计,也出来送到了我的手中了。

  不知不觉之间,如今淮东直接治下的人口,就已经悄然突破了百万之数;其中除了收容安置了大量新罗藩流民的全罗道南部以外,还有就是新纳入淮东管控治下的辽西五州,所陆续搜括出来的编管人口。

  从某种意义上说,从北向南狭长分布的辽西五州,是一个相当不错的大后方和战略缓冲。北面和西面都是重山阻隔山外草原,而东面则是传统意义上的盟友罗藩,

  因此,只要守好南端与平卢道的营州邻接的小清河防线,以及东北一隅的屏州与遂州之间的关要,就可以关起门来安枕无忧的玩种田暴兵了。

  当地既耕且牧,果木山林皆宜,更有将近二十万编管下的户口,日后这个数量还有可能继续增加当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