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者穿越了穿越者-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在其他的地方,更多组成大小战团的前军将士,正在相互保持联络的口令和哨子声中,缓缓推进过街道。

    他们就像是一张充满弹性的网,筛过这片大街小巷之后,就将那些隐匿和埋伏起来的敌人,也被一一在烟火绽射中给仔细的过滤出来。

    虽然他们犹自困兽犹斗或是催死挣扎的,想要拼命冲破或是撕开这张兜过来的网线,但都被刺刀组成弹性十足的小团战阵,给反弹和逼迫回去。

    不是带着好几个突突冒血的窟窿颓然倒地,就是背对?逃亡中被一一的发射击倒,而根本没有能力构成像样的妨碍和阻却……

    青州,益都镇抚府的大书房内。

    我正在看一些已经被架阁库的负责人,孔目官陆飘泊所新近整理出来,从洛都大内所获得的,历代北朝的起居注和内档史志;对照这边南朝编录的史书来看,正所谓是以史为鉴的道理。

    比如,在皇家流传的记录当中,那位臭名昭著的疯帝,其实绝大多数时候一点都不疯,而且甚至有些形容庄重而优雅从容,风趣得体的良好风评。

    就和前代那些被执政的梁氏,集天下之财力物力奉养起来,而得以在各自兴趣爱好和专业领域有成就的,历代艺文天子、风雅皇帝、治学君王一般,他也有自己的爱好和专长的领域,

    比如他写的一手上好书法,甚至集百家之长而自创了一种“变文体”,也开创了书画界一种新风潮;又喜欢游猎山中而通宵达旦数日不归,也有过日射兔子三百只的记录,而一度被私下戏称为“兔帝”“百射君”。

    当然也有许多荒唐不羁的地方,比如贵为天子他却喜欢往市井里扎,给负责宫禁扈卫的人等,造成了极大的麻烦和困扰。

    又比如他曾经打着微服私访与民同乐的旗号,与某位新晋宰相大瞟可一起去狎妓作乐,留下来了君臣同床,便宜连襟的种种传闻;而这位渤海大氏出身的宰相,也因此被人忽略了本名,而以事天子同乐而得名“嫖相”“飘香公”的风雅之号。

    但是就是籍着这些荒诞不羁的行举为掩护,欺瞒过当权梁氏的他,也私下也得以拉拢和聚集了一大批,对于当数代权梁氏一族颇为不满的朝野势力。

    其中就包括了那位被名声所累的大氏“嫖相”,还有自诩世代忠良无双的常山颜氏家族,军中孚有众望的华州郭氏家族,以及睢阳张氏出身的在任枢密副使张太宿,负责宫门宿卫的大将军仆固俊,禁苑总监李存孝等等一系列人等。

    但正所谓这位跳城自杀的枢密副使张太宿,最后留下的“虽聚九州之铁,而南铸此大错”的遗言。

    只是在走到最后哪一步之前,显然私下追随他大多数人,都错估了这位天子隐藏在骨子里的疯狂与暴虐的极端属性了。

    显然他并不是简单想将上台执政的梁氏,换上一个相对温和的选择;或是有所削弱而另行培养一个制衡的势力;乃至将梁氏流放和驱逐出朝堂;而是想要将平稳掌握政权数代的梁氏一族,连同其支持者和潜在追随的派系、团体,给从**和根源上彻底灭绝掉。

    然而他的疯狂作为竟然得手了,京畿梁氏一朝覆灭;疯帝之名也得以彻底流传天下了。

    然而最后他的目标也彻底失败了,大唐的命运和格局也在他手中彻底崩坏了,无数人被他拉进痛苦和绝望的深渊,最后他自己也被活活烧死后,挫骨扬灰丢到粪池里永世不得超脱。

    仅仅因为,在大唐国势明明还尚且大有可为,国内外矛盾尚未激化的太平时代,却由于他个人的疯狂与作死,骤然开启了李唐天下走向崩解利息,无数高门大族位置陪葬殉难的上百年动乱之期。

    伴随期间的,还有当时那位长公主清河公主的轶事和下场,

    作为京畿执政的第一家,自先祖蓬莱公起与皇室世世代代的联姻不断,事实上已经血缘混同的不分彼此了。

    深受前代在位天子宠爱,又自幼与当今天子关系亲密的清河公主,在下嫁执政的世子之后,却因为专宠和嫌妒之心,在家里闹了不少矛盾和摩擦。

    以至于某次口角激化之后,酒醉的世子赌气说了一句恶言“莫说是公主,。就算是天子,阿爹也给你换一位……”,让清河公主当场负气回宫去哭诉了。

    然而,这时候却没有了醉打金枝的戏码里那位,“不痴不愚怎做秦家翁”的豁达天子了,而是一位善于隐忍而极近痴狂的“疯?”在位。于是乎这个小小的插曲,也成为了那位大愚若智的疯狂天子,最终说服那些充满犹疑的追随者,下定决心发难的理由和契机。

    而作为祸首发端的清河公主的下场,也同样是足够的悲惨。有人最后一次发现她的时候,是在一处边塞的军营里,已经在这里生了十几个不知道父亲是谁的孩子。

    然后,

    就是京畿梁氏最后的遗族,如何天命所归的逃过万里大追杀,以及沿途那些地方势力的勾心斗角;又在南海大都督府的同族帮助下,以截然一身重整旗鼓卷土重来,再度征平天下而海内威孚的正定帝励志故事。

    只可惜,他还是倒在最接近成功的那一刻;至今关于正定帝的暴死,犹有诸多的疑团和猜想,而成为南北两朝之间相互质地的大义理由之一。

    而那是一个被称为二日当空的时代,在正定帝陨落之后;来自安西一隅,北唐******的承光帝李****,就是其中之一,一度被誉为天命之子,时代的绝唱。

    他在外有三心两意的西军诸侯,内有并不可靠的臣下,还有一大堆虎视眈眈,时刻准备卷土重来的海藩诸侯的觊觎下,硬是以一己之身,革新汰弊,从内忧外患中杀出一条血路,重建中外军,剪除门阀,征讨不臣,并迫使离心的诸镇低头,重归朝廷政令的体制下……

    最终重开河山,定鼎天下,开创了汉中王一脉的新帝统,号称一人定国的逆天存在,只可惜个人的强势和手段,逆流而上造就的中兴,在时代大势之下,注定只是昙花一现。

    在位的三十载,死在他手上的臣子和宗室不计其数,重挽天倾,虽然后世子孙颇有奋发振作之辈,却始终无法阻止江河日下,大权旁落的颓势。

    而在对待新帝统的态度上,也成为南海与梁夏的最大分歧之一。

    虽然期间几经许多人的努力奔走和弥合,但还是在分分合合的一连串事件当中,走到了现今这一步的局面

    大唐崩解利息之后,南朝大梁接手了绝大多数的海面上的遗产,包括数量庞大的海外水师和海洲诸侯的效忠;而西国大夏则得到了主要是陆地上的人口和资源;

    然后在有所保留和克制的默契下,在五方天竺之地各自扶持和操控,相应的土族代理人进行交锋,乃至在昆仑奴列国所在的南部膳洲为舞台,争夺殖民地和沿海的据点。

    或是在西海道和东天竺的诸侯之间,相互进行渗透和拉拢。

    但至少在最高的层面上,始终没有打破那个最终誓约的底限,而将这个两个梁公血脉所统治的国家,变成明面上的敌寇和死仇。


………………………………

第八百零六十五章 拨乱5

    又过了数日之后,我拿到了一份递送上来!新名录。

    主要是来到淮东之后的第五期生员,眼看也要进入见习各服役的阶段了。

    因此在具体的分配上,淮东所属的各个部‘门’和各级行政单位,军事编制等,也将进入新一轮磨拳搽掌的‘私’下争夺。

    只是这些年,哪怕具体岗位的人手,再怎么紧张和匮乏,我也坚持按照一定比例的留校名,作为一些基础科目的助理教员;再加上镇抚府对于现役军将和官员,以牺牲部分日常效率和时间为代价,强制要求他们每年必须‘抽’出一定时间来,作为相应专业课程的兼职教导。

    因此官办联校里,年年的师资力量和常在的生员规模,就被自然而然按照相应的基数的积累起来,而以较大的幅度与日俱增。

    相比第一期只有小猫两三只的学科分属,近百人完成最基本的学业,只要一个教室就可以完成典礼的规模;等到了第五期的生员出炉之时。

    除掉各种在役的短训和速成班,一些应急‘性’质的专业突击培训,数量极为有限的几个高级深造班以外,大概还可以收获将近一千多名结业生。

    如果是按照国朝后方的标准,也就是作为两学体系的候补力量,百工、吏务、武备三属分校的初级水准而已,而且还是有所缺减的缩水版。

    毕竟,淮东的官办联校里,轻视和忽略了传统与经史子集相关的理论基础,诗词歌赋的日常修养,文词书法的奠基和钻研;而在算术律法‘操’条农艺等方面,格外强调具体领域的实务‘操’作和现实运用的理念;

    用后方某些考察和接触过官办联校的官员‘私’底下话说,联校里出来的虽有生员之名,却在事实上相去甚远;或者说,干脆就是一些对国朝的教育章程,掐头去尾而偏科严重的吏员之才而已。

    虽然这样做可以以较短的时间和投入,迅速量产出勉强符合现实需要的事务‘性’人才来;但是因为缺乏了这些传统治学的关键理论内容,这也意味着他们在后方国朝的科举体系内,根本没法走远,甚至是获得一个出头的机会。

    而只能以‘精’通实务的干吏身份,与千千万万的底层官僚一起,苦苦的熬资历、等堪磨,极力争取那相当有限的机缘和‘门’路,乃至将一生的大部分时光都耗费在营钻和奔走之中。

    因此修习玩这些课程之后,他们绝大多数人也只有在淮东的体系下,才能依靠现成的表现和业绩,破格得到相应的任用和升迁的机会。

    虽然这个体系内的级别很低,考核起来也很严格和相对缜密。但对于以外来移民为主体的淮东,那些出身本来就不高的贫寒生员及其家庭而言,至少也是代表了行驶公共权力的官身和前途啊。

    也许他们之中有人未必能够理解,或是认同淮东所宣贯未久的理念,但是丝毫不妨碍成为官家人的‘诱’‘惑’和吸引力;而从‘私’下的利弊权衡而言,这也是某种双赢。

    这一方面既是隐然杜绝了他们,主动到参与并挤占到后方国朝内部,本来已经十分争夺‘激’烈的相应科举资源和上进途径的可能‘性’;不至于引起朝堂中某些人士的忌讳和警惕。

    淮东六州好歹也是国朝承认的领土,从理论上说参加科考的份额、资格和优先权,犹在江南各道诸州之上;

    要知道后世各种高考移民,和为了高考加分而改易、放弃主体民族身份的‘花’样,可谓是屡见不鲜层出不穷;为了一些招生名额的变动,最懦弱的学生家长也敢去围堵政fu要说法;

    更勿论这个用科举决定个人乃至家族命运前程的时代了,没人喜欢更多的竞争者和意外因素。

    反过来说,这同样也等于是将逐渐自成一体的他们,变相捆绑在了以淮东为名,隐藏和负载了我‘私’人野心和企图的军事机器上了。

    毕竟,要想用功名利禄或是破格的条件,收买和拉拢一个人或是几个人,乃至一个小团体或许容易;但是要想将整个初见规模的群体,都被笼络过去的话,付的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