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清楚了。
而且崇祯皇帝朱由检没有跟下面的人说的更重要的一件事情就是,皇太极突入京畿地区的军队,已经打到了灵丘,距离北京不足四百里!
在这样的时刻,仍然能够面带笑容,崇祯皇帝朱由检实在已经到了一个政治家的水平。只是,要到什么水平的政治家,才能够挽救这仍然没有看见曙光的危局?
皇太极一路追击林丹汗部,共计四万人,由皇太极亲自带队,一路打京畿地区,以劫掠烧杀为主,由阿巴泰带队!皇太极的部署,让崇祯皇帝朱由检很头疼,同时也进一步意识到。自己跟皇太极比起来,还是能力太不够了。从皇太极恢复信心,再到皇太极的每一步部署,他似乎都只能跟在人家的后面见招拆招。
爱新觉罗阿巴泰是努尔哈赤第七子,母为庶妃伊尔根觉罗氏,隶属满洲正蓝旗。
阿巴泰的母亲伊尔根觉罗氏,万历十四年(1586年)与努尔哈赤成亲,是他的第七房妻子。伊尔根觉罗氏出身一般,生前没有受过努尔哈赤的宠幸,死后也没获过任何哀荣。她连生卒年月都没有留下,在清朝史书中甚至没有只言片语的记载。阿巴泰母亲地位较低,直接影响到他日后在诸兄弟中的排位。不过,因为在年龄上的优势,阿巴泰比诸弟较早参与征战,较早建功立业,所以努尔哈赤对他还是比较器重的。
万历三十九年(1611年),年仅23岁的阿巴泰第一次奉父命率军远征。当时,北方宁古塔地方(今黑龙江省宁安县一带)的首领僧格、尼喀礼到努尔哈赤居住的赫图阿拉城进贡,努尔哈赤赠给他们铠甲40副。从赫图阿拉至宁古塔,路途遥远,僧格、尼喀礼携铠甲行至绥芬路(今黑龙江绥芬河流域),被乌尔固宸(在今俄罗斯境内比金河一带)和穆棱(今黑龙江省穆棱河流域)二地的部落抢走。努尔哈赤几次派人追索未成,便派遣阿巴泰和大将费英东、安费扬古率兵一千攻取乌尔固宸和穆棱二地。这是阿巴泰参加的第一次远征。 这次远征,对青年阿巴泰来说,无疑是一次难得的历练。从此,开始了他30余年的戎马生涯。
天命三年(1618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誓师征伐明朝,阿巴泰随征。攻克抚顺城时收降明游击参将李永芳。李永芳官职虽低,却是第一个公开投降后金的明将。努尔哈赤极力笼络,授予他三等副将,统辖抚顺降民,并将阿巴泰的女儿嫁给他。此后,李永芳对内对外称“抚西(即抚顺)额驸”,竭尽忠诚报效后金。李永芳的9个儿子,后来都做了清朝的高官。
天聪七年(1633年),阿巴泰奉命修筑兰磐城,皇太极赐给他御用蟒衣一袭、 紫貂皮八套、马一匹。六月,皇太极向大臣们询问,打明朝、朝鲜、察哈尔这三个地方,先打哪个。阿巴泰请求先讨伐明朝。八月,阿巴泰率军攻打山海关。皇太极迎接并慰劳他们,但是责备他不肯深入进军。
天聪八年(1634年),跟从皇太极大军出征宣府,到达应州,阿巴泰攻克灵丘和王家庄两地。
在回京师的途中,崇祯皇帝朱由检从飞机上面看着山西北部被建奴军队烧杀抢掠过后的惨景,眼圈止不住又红了,即便是国力已经好转的情况下,大明仍然没有还手之力,只有挨揍的份!
杨启聪看见皇帝的情绪低落,苦于无法说话,当然没有办法开导皇帝,崇祯皇帝朱由检的叔叔老福王朱常洵和堂哥朱由崧,也乖乖的闭着嘴巴,两个人都不知道皇帝带着他们去京师,会不会将两个人都关入天牢,还是软禁在什么见不得人的地方?
“是去北京,还是去天津啊?”老福王朱常洵还是忍不住问道。
崇祯皇帝朱由检收回看着窗外的目光,看了一眼自己的这个三四百斤重的叔叔,“朕会给你们赐给一套宅子,你们就住天津,想出门就可以出门,你们虽然夺了王爵,却可以吃一品大臣的俸禄,只是不许出天津,违者斩。”
老福王点点头,算是放心了不少,“皇上,要让人把臣的家眷都接过来啊?还有,你这么对你的亲叔叔,那,那些个王爷们呢?你不能就光拿你叔叔一个人开刀吧?”
崇祯皇帝朱由检叹口气,这人到现在都还在想着怎么享受,心中的苦楚,随时都有爆发的危险!强自忍住,“你们是表现非常差的,才夺了王爵,其余的宗室,一律照旧,今后大明的王爵,公爵,侯爵,伯爵,照旧保留,只是都不准传代,在这一代人死光之后,大明就只有皇室嫡系,才准许保有王爵和公爵这两种爵位,同样是不传代的,这样说,您能听懂吗?”
老福王点点头,也深深的叹口气,“反正都是你砧板上的鱼肉了,你爱怎么弄就怎么弄吧,只是你这样做的话,皇室的人丁会不会太单薄了些?各地没有王爷们守着这江山,能成吗?”
崇祯皇帝朱由检懒得理他,往后一趟,闭目养神。
灵丘之战并没有打多久,皇帝一回到京师就结束了,何可纲带着一万多御林军,火铳,壕沟,对于关内作战,尤其是京畿地区附近的作战,大明现在并不在劣势,加上有百姓们的支持,大明军队很快的将建奴赶出了关外,让崇祯皇帝朱由检担心的是林丹汗的察哈尔部,如果察哈尔部全部让建奴吞并了的话,那么蒙古就不存在了!大明的北边,将再无屏障。(未完待续。。)
第0963章 汉蒙通婚
“林丹汗和林丹汗福晋苏泰与其子额尔克孔果尔额哲率领察哈尔和鄂尔多斯部众自大草滩返回鄂尔多斯。喀尔喀却图台吉率部进入青海。”陈奇瑜在地图上标示着方位。
崇祯皇帝朱由检将他留在了身边,陈奇瑜感恩戴德。
在车厢峡和在灵丘,连续的两场平手,让崇祯皇帝朱由检非常的不满意,只是一直都在隐忍,这样的平手是完全被动的平手,就是说,平不平手,那决定权掌握在对方的手上,尤其是灵丘之战,也是以人家建奴的主动撤退为终结点,其实算是败了,因为人家想来就来,想走就走,临走还拿走东西,还把你的土地,和人民,践踏一遍!
“我大军兵力不足,在这样的情况下,你觉得用什么法子,能够最大限度的减轻建奴的获利?”崇祯皇帝朱由检问陈奇瑜。
陈奇瑜皱着眉头,苦思着,作为一个高级参谋,他还是很适合的,陈奇瑜并不贪财,作战经验也堪称丰富,对大明还算是忠心,这也是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什么要让陈奇瑜改变原本的历史,让他留在身边的原因,要不然老小子要被剥皮。
“其一,要保住林丹汗这一支王族不要死绝了,其二,尽可能的将蒙古部族拉到关内来,如果不是皇太极再次远征,又将他们赶回到鄂尔多斯大沙漠的话,在关内,在青海多住个几年,会增加和汉族的融合的。”陈奇瑜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陈奇瑜说的。跟自己想的差不多。这也让他对于保住了陈奇瑜的性命。而不怎么失落了,保住了陈奇瑜,其实就是打了他自己一个耳光,因为车厢峡的剿匪不力,就没有人负责,全部的责任,都会落到他这个当皇帝的人的头上,天下人都会说是他无能。御驾亲征都没有起到效果,但崇祯皇帝朱由检不在乎,他目前的心胸,已经比原先,比刚重生的时候宽阔的多了,比上一世,更不知道强了多少倍。
自己的面子重要,还是是非重要?输了就是输了,没有说当皇帝的人就不能输,他要让世人都看到一个输得起。屡败屡战的皇帝。
“明日,你跟朕一起去鄂尔多斯。朕要亲自去看一看,不能让林丹汗这一支就这样消失了。”崇祯皇帝朱由检果断道。
一直默不作声,同样参加御前会议的王承恩和曹化淳一惊,却没有说什么。
陈奇瑜则慌忙跪下,“皇上,关外是非之地,又没有大军随扈,太过凶险了,皇上如果放心陈奇瑜的话,臣愿意代皇上前往,具体怎么做,臣都清楚。”
崇祯皇帝朱由检微微的苦笑一下,“你去,达不到朕亲自去的效果,有武装直升飞机,不会有事的,以后这样的劝阻,大可不必,朕不喜欢在下过圣旨之后,再解释。”
陈奇瑜听见皇帝这么说,只得作罢,却深深的忧虑着,皇上动不动就自己出去啊?
不是崇祯皇帝朱由检想要自己出去,而是事关重大,军队又过不去,只能靠着他这大明皇帝的身份给被打的找不着北的林丹汗部落提振提振士气了,要让他们知道,大明没有放弃他们,他们自己也不能放弃。
商议一阵军国大事,崇祯皇帝朱由检让几人都去了,独留下王承恩。
“朕想立泰松为妃子。”崇祯皇帝朱由检直言对王承恩道。
王承恩一怔,知道劝也没有什么用处,直接说出了利弊,“皇上这么做,是会让异族增加对大明的归属感,但同样会激起天下士子们的不满啊,老百姓也会说这样会扰乱了皇室血脉。”
崇祯皇帝朱由检点点头,“你说的这些,朕都想过了,但是可以规定让汉族贵妃或者皇后的儿子当皇帝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定的那么死,这样是可以的。你去将泰松招来,给她册立的封号前面,加上一个蒙妃便是了。就叫松妃吧。苏茉儿是满妃,叫茉妃。今日就都册立了吧。”
王承恩一惊,如果单单是泰松,这还好一些,虽然大明跟蒙古人的关系也不好,算是世仇,大明建立的时候,更是敌对的厉害,大明本身就是推翻蒙古建立的啊,这已经够麻烦的了,您这会儿再弄个满妃出来,不是更麻烦,这不要说是天下人,即便是朝中的这些皇党都一定不会答应的,在大明,谁通建奴就是叛国啊,您即便是皇帝也担不起这么大的帽子吧?
“皇上,您硬是要做的话,老奴知道劝也无用,您看看是不是先这样,先弄个松妃,至于苏茉儿的事情,再等等,毕竟咱们现在跟建奴是死敌,而且建奴刚刚叩关,杀了几万大明百姓,抢了无数的钱粮。您要体会百姓们的感受才是。”
崇祯皇帝朱由检嗯了一声,他倒是没有想这么多,只想着这是朕的家事,而且泰松格格和苏茉儿在一个宫中,单独册立了一个,怕另外一个伤心。
“你说的正是,苏茉儿的事情,先放一放,朕亲自去一趟她们的寝宫,你将册立松妃的事情,今天就落实了,朕明日要带着泰松去鄂尔多斯。”崇祯皇帝朱由检站起身来。
王承恩稍稍松口气,却也大感惊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皇帝变得很容易就接受别人的劝诫了啊?这对大明来说,绝对是一个好事。
崇祯皇帝朱由检并不是刚愎自用到了蛮狠的地步,只是在很多时候,他的耐心不足,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就非要去办,或者说自己认为有理的事情,就一定要去办,不太喜欢扯来扯去的。王承恩说的有道理,所以他马上就按照王承恩的建议去修改自己的决策了,帝王家是天下事,这个道理,他还是懂得的。
在去泰松格格和苏茉儿那里之前,崇祯皇帝朱由检先去看了看周皇后,他已经很久没有去看过周皇后了。
周皇后明显不太开心,“臣妾恭迎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崇祯皇帝朱由检看出来周可儿的不开心,苦笑了一下,将自己的周可儿拉到了身边,来到了内宫中坐下,“怎么了?朕不是都已经将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