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士信他得带着,虽然现在开了窍,可毕竟年少,杜伏威和辅公祏两人也还太年轻,留下不放心。
至于他的五大金刚李君羡郭孝恪王铁汉五人,猛虽猛,可资历太浅,才是个队头,根本不足以提此重任。
老三老四坚决不肯留下。
于是最后罗成只能委屈下大姐夫周德威和四妹夫周新了。
“你们二人一个兵曹参军事一个仓曹参军事,不如就委屈一下,留守吧。家里这边,也能照应一下。”
周德威年纪大点,听罗成这么说,倒也就笑笑答应了,可周新是十分不情愿的,最后劝了他半天,才勉强同意。
而八百府兵,则通过抽签,最后抽出了六百幸运儿出征。
这六百人,便是按一团骑兵两团步兵的搭配。
不过按隋朝军制,这六百人等罗成带到了涿郡大营后,是要重新编制的。历史上杨广第一次征辽,便下诏集结天下军队,无论南北远近,都要汇合于涿郡,另集结数万人马于东莱为水师。
当时集结于涿郡的大军一百多万,后来左右两翼,左右两翼军又各分十二路,每路军马设大将、亚将一人,骑兵四十队,每队百人置一大纛。十队为团,团设偏将一人。步兵八十队,分为四团。
这个编制就是战时编制,已经不再是平时卫府兵的编制了。
一军一万二千人,四千骑兵加八千步兵,骑兵是一千人为一团,步兵则两千人一团。除战兵之外,还有大量辅兵,又有杨广亲自指挥的中军。
第一次征辽,集结于涿郡的大军一百多万,罗成带着这六百人去,那真是苍海一粟。
“出征的兵将都选好了,如今还有段时间准备,我们必须按兵部要求,准备好军械和粮食以及驮马。否则,到时会被责罚。”罗成与一众军官们开会,直接点出了一个当下迫切的任务。
府兵出征,是要自备军械的,还得准备粮食,另外还要备好马骡等。
做不到这些,那么到时就要受罚。
“我们刚弄了笔钱,这就算要买,也来不及了吧?”
长史柴孝和道,“买是来不及了,好在我们是新设军府,所以兵部对我们放宽了条件。出征的府兵,每人只需要准备好府兵七事,然后一伙备骡马六匹,并带军粮九斗便可。至于其余的装备,则向卫府交钱,发给凭证,然后到了涿郡,便可领取租借,战后还回便行。另外除行粮外的军粮,我们也可以先上交粮食到军府,然后拿着凭证,沿途路上找官府取用。”
府兵七事就是指衣服、被子、鞍辔、弓箭、刀矛等几样基本装备。
如果一般府兵出征,那是得备齐装备,可既然是新设军府,条件放宽,带上点衣被行粮然后一人一把横刀一杆长矛就行了,就算弓箭备不齐都没事。
先交钱,交了钱就行,等到了涿郡后那里自有朝廷准备的各种军械,那时再租借所需军械,打完仗再还回去,花点租金就行,这也算是兵部的一个折中方案了。
粮食也是,每个府兵路上必须得带九斗麦饭。当然,要到涿郡去集结,这一路可不近。九斗可能都不够,怎么办呢,先从自家交粮到军府里,领一个凭证,相当于粮本,上面会记录你交了多少粮。
然后你一路上行军去集结,只要路过郡县,便可以凭这粮本却找地方官府支取粮食,支多少记多少,只要不超出你存的粮食就行了。
这也是给府兵们大开方便之门。
当然,有些装备还是必须得置办的,比如说一火十个兵,你六匹马骡必须得备齐,没有马骡子也行,没骡子驴也行,但数量得够。
再一个,军府里还得给府兵们备好帐篷,这个不能少。
至于锅和饭盆这些也得备好。
然后其它的什么筐啊铲啊锯啊,什么牛筋索啊之类的各种东西,都可以到了集结地租用或购买。
租用肯定比自备的花费多些,还不一定那么趁手,但没有情况下,这也是唯一办法了。
“那就等到了涿郡再租吧!”
众人都觉得多花点钱,可比较省事一些。
于是乎,最后决定,二百骑兵人人备好马,步骑都配上基本的刀、矛,有弓的就带上弓箭,没有弓的就不管了。
最后罗成还让准备一面新的长白鹰扬府的旗帜,这旗帜不能少,另外各团、队,也必须准备好旗帜,还得是崭新的。
“都回家做好准备吧,让你们母亲和媳妇为你们缝好征衣,备好征粮。把马骡喂的壮实点,刀磨的锋利点。好好在家过完这个年,等年一过,我们便正式启程出发。”
“记得多带点钱在身上,如果能换成金银最好,在外面钱很重要,有时还能保命,切记。”罗成交待大家。
第235章 唐国公
荥阳。
历史上还有东虢、成皋、汜水、荥泽、武泰、河阴、广武等名。
所辖之地,在汜水虎牢关以东、嵩山以北、黄河以南。
在这片广阔的区域内,土地肥沃、物产丰饶、人杰地灵、山川秀美,既有荥阳关、虎牢关等险关要隘,又有广武山、鸿沟等名山沟川,历史悠久、文化灿烂。
历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东有鸿沟连接淮河、泗水,北依邙山毗邻黄河,南临索河连嵩山,西过虎牢关接洛阳、长安,地势险要,交通便利。
尤其是在大业天子营建东都洛阳之后,荥阳更是成为东都的东大门。
荥阳治所成皋,即虎牢。
太守府。
荥阳太守李渊正在喝茶,他身边站在一个英俊男子,面如冠玉,书生意气却披坚执锐。身上一件明光铠甲,腰间一把环首横刀,手中还执一杆丈八马槊。
站在那里显得卓而不群,英俊潇洒。
二十出头的这个丰神年轻人,却是李渊的长子建成,刚刚行加冠成人之礼。
李渊放下茶杯,对长子道,“又到打猎?跟郑家子弟一起吗?你虽说跟郑家结亲,可也不要整天跟着他们一起玩闹。”
李建成只是笑笑。
“笑什么?”
“爹,我并不是跟他们一起胡闹,父亲让我与郑家小娘结亲之意,我心里很清楚。这荥阳郑氏之名,于我们李家有帮助。尤其父亲在荥阳为官,更需借助这些地头蛇的力量。”
“大郎,你跟郑家子弟也多有接触,觉得荥阳郑氏如何?”李渊问。
李建成笑而不语,他站在父亲身侧,虽然才刚成丁,可却自有一股气势,这不是纨绔子弟的那种倚仗父辈之势,而是身为八柱国家之后,身为唐国公府嫡长子经过这多么年来努力学习生成的气势。
许多人都说,五姓七家,名满天下。说这荥阳郑氏,是当今五姓之首,关东领袖。说他们联姻满天下,如何掌握学术,如何在关东拥有巨大名望。
这些寻常百姓自然是津津乐道,可作为大兴城最顶级的关陇贵族核心,唐国公府的嫡长子又并不怎么把这些放在眼里。
再怎么说,关东五姓七家其实也不及关陇豪门。对于执掌天下的关陇贵族们来说,他们虽然也需要拉拢关东士族,不过是需要借他们的那点旧名望家声给自己锦上添花罢了。
关陇贵族们打造了西魏、北周、隋三个王朝,他们是马上打天下,这天下,又还有谁能用这些虚名吓到他们呢。
五姓七家若真的那么牛逼,也便不会只是居于乡野,而由他们掌握庙堂了。
李渊拿起一封书信,摇了摇头。
感慨着道,“我们与郑家的联姻,最在意最乐意这亲事的是郑家,而非我们。别看这些所谓五姓七家,嘴上喊的好听,好像瞧不起我们关陇贵族,说我们暴发户,哈哈哈,就算他们五姓七家有几百年的门望,可再往前,那不也都是一样的普通出身?所谓不愿与关陇联姻,其实不过是喊的高调,以自抬身价罢了。你看看如今,真要有机会与我们这些门阀联姻,他们其实是巴不得的,就如你与郑娘子的亲事,其实也是郑家主动来求的。”
“当初你姑母嫁给太原王氏家长嫡子,同样是他们一心求娶。”
“五姓七家现在都普遍的以家族庶女卖婚了,你以为他们还有什么事做不出来。”
所谓卖婚,算是如今关东士族比较普遍的现象,自北齐被灭后,关东士族便处于被打压的地位,为了能够维持家族地位,他们便开始各处联姻,甚至不惜把那些旁支或庶女,嫁给那些出身普通的官吏,甚至是一些富商大贾,名码标价,让对方出巨额的陪门财。
所谓陪门财,便是自诩门第高,嫁女给低于自己门第的人家,便要人家补他们钱财,其实就是一种变相的卖女儿,世人都称之为卖婚。
虽然嫡系的子女不会卖婚,可既然都卖了,那这也不过是留最后一道摭羞布而已。
李家与郑家联姻,不过是锦上添花的事情,李家八柱国家,唐国公府,还是皇亲国戚,关陇贵族顶级门阀,联不联郑家,其实都不会有太大变化。但是对于郑家来说,能够联姻李家,这却是对他们家族地位巨大的提升和保障。
若不是他李渊来这荥阳做太守,他根本不会考虑儿子跟郑家联姻。
“当年东西对立,西魏东魏,北周北齐,多少关东的士族,被我们关陇人砍杀,只是如今大业天子继位,杨氏忌惮扶立三朝的关陇贵族们,这才在暗暗打压我们,又大力扶持当年的江南士族和关东士族。”
“天下统一才多少年啊,那些士族的老家伙们,老的老,死的死,好像还真就不记得我们关陇贵族是如何崛起的,他们也不记得我们是靠的骑射夺的天下,忘记我们当年砍杀他们时的心狠手辣了。”
“现在这些人,真以为跟我们结个亲联个姻,甚至送几个女子入宫做了嫔妃,就以为自己又恢复百年之前的荣光了。”
关陇贵族们主要是由武川镇军头们为主,兼合流了当时关陇的豪强士族,这才缔造了后来的几个王朝兴盛。但在几十年前,他们这些人,那是要被关东士族狠狠鄙视瞧不起的。
所以时到今日,这些士族总还觉得高人一等,总把关陇贵族们当做是暴发户,可实际上他们一边心里鄙夷着他们是暴发户,一面却又要跪舔想得到地位。
就是这么贱。
郑家愿意舔他李渊,他自然也乐意。可若有人想利用他们李家,拿他们当枪使,那就是太过高看他们自己了。
“大郎,过些天我就要回京了。”
“回京朝集吗?”
“不,天子诏令,召我回京任卫尉卿一职。”
卫尉卿,卫尉寺主官,大隋九寺五监三台之一的卫尉寺长官,正三品。负责掌握掌仪仗帷幕供应、武器库藏等事务,管天下武库装备。
虽职权不算重,但却是京官,还是常参官,能够时常随侍皇帝左右,直言上奏。
“世民的眼睛还没好,大海寺高僧医治的效果还不错,总不能现在带他回去?”
李渊道,“我回京,你留下,你留下来照顾好世民,等他眼睛好了,你再带他回京。”
第236章 拜堂成亲
长白山下。
章丘城郊,六百鹰扬府卫士穿着母亲亲手缝制的征袍,挎刀持枪,正与亲人们告别。
一骑疾驰而至。
马上却是个绿袍小娘子,跨下枣红骏马,额高九尺,全身通红如火。
小娘子在马上遥遥能看到那支即将要出征的队伍,她目光在众人中寻找,寻找那个身影。
向来喜欢戎装劲服的单彬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