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这个安排,让一众胡酋们有点伤自尊。
始毕可汗出列。
始毕可汗说来也算是杨广的亲戚,当年始毕之父启民可汗在突厥五汗争夺战中败北,后投奔隋朝,被隋朝安置在阴山之南,杨坚还下嫁宗室女给他,后来那位公主没多久病死,杨坚还又下嫁了一位宗室女给他。
后来那位宗室出嫁时被赐义成公主封号,启民可汗死后,按突厥人习俗传统,继位的始毕可汗便收继可敦义成公主为妻,继续尊她为突厥可敦。
义成公主按辈份算是杨广的堂妹,因此始毕可汗也能称的上是杨广的堂妹夫了。
经过启民、始毕父子两代努力,到现在,始毕可汗已经把东部草原各部都征服,算是成为金山以东广大突厥草原上的霸主,当年五汗争霸中的失败者,如今却成为各部霸主。
多年休养生息,特别是拥有了漠南的肥美草场后,东部突厥发展迅速,到如今已经是拥有控弦之士四十万,而契丹、奚、室韦等东边诸部,还有北方的铁勒诸部,都臣服于他。
“伟大的圣可汗陛下,为何不用我们骠悍忠诚的突厥骑兵?是陛下瞧不起我们突厥勇士吗?”始毕高声说道,“我阿史那咄吉请求为陛下出战,愿率本部三万勇士攻打北方扶余城,如果陛下许可,我还可以再从草原诸部调来十万精骑。”
“陛下!”
一名内侍带着激动神色捧着一本折子上前。
“何事?”
“陛下,辽东刚发回来的捷报,大捷。左五军大将罗成,进军平壤途中,把新城破了。”
“什么?”杨广声音陡然提高了八度。
新城之坚,可是很有名的,能排在辽东诸城中险要前三,论规模仅次辽东城。他刚才,还计划用两个军,七万人围攻新城,可现在就攻下了?
内侍奉上捷报奏章。
“罗成将军将玄菟诸城交接给李景、罗艺,把钱粮人口交接给李渊后,便率本部东进。数日前,他路经新城,便兵临城下,一面派兵扫荡新城周边,一面又下书劝降守将杨万春。杨万春犹豫不决,罗成便派兵攻城,一场大战之后,高句丽死伤一万余人,杨万春山穷水尽,不敢再抗拒天威,于是只得请降。”
杨广接过奏章仔细看起来,奏章是罗成的意思魏征润笔,因此写的还是十分不错的,信里,罗成把攻打新城的经过详细说明了,然后最后又简略提了几笔杨万春的附加条件。
罗成说自己本来要守在新城下,等侯皇帝旨意,可奈何军情紧急,要赶往鸭绿江集结,于是只能把后续事务交给受降使宇文士及,还说让宇文士及去玄菟找李渊一起主持此事。
放下奏折。
杨广哈哈大笑。
“襄阳侯罗成真乃朕之福将,去平壤的半路上,还顺便就把新城给拿下了。如今新城守将杨万春已降,左六右六两军可以北攻扶余、金山诸城了。”
杨广笑着对始毕可汗阿史那咄吉道,“爱卿啊,朕也知道你忠心可嘉,但是我大隋兵强马壮,风行天下,无往不利,征讨一个区区高句丽自然是手到擒来,就不劳突厥勇士们了。”
“哈哈哈!”
第354章 五贵
“有功当赏,诸位爱卿,你们以为罗成之功,该当何赏?”
殿上,百官两班站立,皇帝一身龙袍面带笑容坐在龙椅上,对于罗成,皇帝是真心非常满意。尤其是见过阎毗带回来的罗成画像后,皇帝更喜欢这个长的高大英武的年轻人。
年轻,有本事,还长的好看,谁都会喜欢。
再加上罗成又算是白丁出身,起自草莽,更让皇帝看重了。皇帝用人,其实也是有迹可寻的。自皇帝坐上大宝之后,当年为他出谋划策,夺嫡继位的那群人,出自关陇集团的杨素反而没有得到好下场,而宇文述因为听话,才算是得了重用。
而苏威这样的老臣,其实也根本不得皇帝的重用。
皇帝真正重用的是什么人,是关陇集团之外的那些人,比如重用江南士族,重用新兴的豪强地主,就是不怎么喜欢用那些豪门勋戚,盖因为这些豪门勋戚太让皇帝忌惮了。
来护儿、麦铁杖这样的将领,都是起自草莽,没有什么根基山头,所以极得皇帝重用。如李渊、李密、杨玄感这样的人,其实皇帝是一直提防着的。
如果你出自关陇豪门,就算有本事,皇帝也要压着用,而如果你是出自地方豪强或者是寒门草根,则皇帝用起来就是破格重用了,若是山东或江南的小士族,皇帝用的更放心。
罗成虽已经被他下旨同意为罗艺嗣子,可就算罗艺家那也算不得真正的关陇贵族,而且罗荣罗艺罗寿父子几个,也跟关陇豪门关系不密,如今罗家当家的罗艺,更是被关陇将门排挤。
以罗成的年纪,就算有本事,那么授个五品的鹰扬郎将其实都足够了。
可是,皇帝却有意几番破格提拔,于是不满二十的罗成,现在在都已经是四品虎牙郎将,更何况还破格的统领一军人马,要知道其它各军大将,最起码也是一卫的将军了。
“陛下,臣以为罗成不该赏,不但不该赏,还该罚。”
杨广抬头望去,却见说话之人是黄门侍郎裴世矩。
这人是杨广的外交大臣,外交策略的制定者,精通突厥与西域事务,这次东征高句丽也一样是他的建议,他现在还兼任了虎贲郎将以及御营一军大将之职。
还是五贵之一。
不论是身份还是皇帝的信任,都是极了得的。
他这一声,倒是让杨广有些意外了。
“裴爱卿,为何出此言。”
裴世矩站出来,高声道,“臣认为罗成谎报军功。”
这下就让杨广有点坐不住了。
“陛下,臣以为罗成根本没有攻下新城,如果他真攻下新城,那么为何现在在新城还在高句丽人手里?往简单点说,罗成不过是让杨万春诈降骗了,往重了说,便是罗成明知道杨万春诈降,却故作不知,谎报战功邀功请赏,其心可诛!”
大业朝,朝中五贵,是皇帝最信任的五位大臣,分别是纳言苏威、左卫大将军宇文述、黄门侍郎裴世矩、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
五人中,唯苏威算是名正言顺的三高官官,是当然首相。
而其余四人,虽无宰相之名却实际担任着宰相之事。
杨广当年初登大位,对前朝元老们进行了血腥清洗,然后一朝天子一朝臣,他继位之初用了六人为宰相,分别是尚书令杨素、内史令杨约、门下纳言杨书思、门下纳言杨达、内史令萧综、尚书右仆射苏威。
从这个名单就能看的出来,当时最得势的便是杨素家族,六个宰相里杨素家占了三个,杨约是杨素兄弟,杨书思是杨素的叔父。
当时杨广能称帝,杨素是起了关键作用的,所以他继位后,让杨素坐上了尚书令这个一般轻易不授的首相之位。
而萧综是杨广皇后的兄长,曾经也是当过西梁皇帝的。杨达则是皇族宗室,隋初四贵之一杨雄的弟弟。
最后一位苏威,在文帝时就拜相,权倾一时,不过几度起落。
这六大宰相有几大特点,首先就是关陇集团在里面占据了绝对的主体地位,其次便是杨素家族势力极大,他们叔侄三人,尽占三高官官之位,再一个就是皇亲国戚较多。
这个宰相班子有很严重的问题,杨素家族实力太强,而且宰相都是来自勋戚。所以杨广很快就逼死了杨素,贬掉杨约,而早就七十多岁的杨文思年纪老迈身体渐渐不行,在侄子杨素被逼死后,也很快忧惧成疾而去世。
大业三年,杨广又找了个理由,把苏威给罢免革职为民。
杨达身为宗室,人倒比较聪明,看形势不对,主动的转为武职,离开了中枢。
萧综则因为卷入贺若弼一案,又曾当过天子,因此被杨广找机会也罢免了,不久也死了。
搞倒了那批从龙功臣后,杨广便着手打造一个新的宰相班子。
他重新启用了老臣苏威,苏威几起几落,也是被折腾的没脾气,老实听话的多,于是坐上了纳言之位。
杨广不再把尚书令、内史令这两个三高官官之位轻易授人,而是授给了裴世矩黄门侍郎、虞世基内史侍郎之位,让两人以侍郎之职代行长官之职,又让裴蕴做了御史大夫,还从武将中选了宇文述进来,成为这个新宰相班子。
这个新班子比起之前那个,就要全面一些,也更听话,更受皇帝控制。
纳言苏威资历最老,在文帝时就两起两落,在杨广朝也同样已经两起两落,他是苏绰之子,同样是关陇豪门,只是苏威这人膝盖较软,虽然本事很强,就是没什么骨头,折腾几次后,便彻底顺着杨广的意思来了,用他做宰相比较方便。
而宇文述这人,当年杨广还是晋王之时,就是他的亲信了,虽然也是关陇集团,但宇文述家族以前不过是北周宇文氏的奴仆,他们本是匈奴人,后来做了鲜卑宇文家族的奴仆,经历一二百年,才终于混得了个出身,后跟着宇文泰建立西魏北周,也算是立下了汗马功劳,于是也成了关陇集团之一。
但相比八柱国家,宇文述家族以前在关陇集团中顶多算二流,连一流都摸不到边,更不说顶级的。因为宇文述这人一来是以前的亲信,二来又只是一介武夫,三来还听话,四来这人家族实力也不算强大,因此杨广也便拉他做了个军方代表。
至于裴世矩,他是出生北齐的山东士族,算是山东士族在朝的代表,他是边疆问题和民族问题的专家,是杨广的外交大臣。
虞世基则出身陈朝,曾经是江南最有名的才子,大书法家虞世南就是他的弟弟,虞世基一样精通书法,工于草隶,陈朝时期就被称为南金之贵。杨广选他为相,一来是因为他出身江南,算是作为朝中安抚江南的典型代表,二人虞世基确实是个很厉害的笔头,因此杨广看重他的文才,用他做自己的秘书。
至于裴蕴,出身河东名门裴氏,但其祖辈在南梁南陈任职,其父在陈朝当将军。后来裴蕴父亲被北周俘虏,于是留在北周当官,隋代周,其父也就成了隋朝官员。而裴蕴在陈朝当官,暗暗与其父联系,主动充当了隋朝的内奸间谍,提供给隋朝大量情报。
隋灭陈后,他也就入隋做官。
杨广选他为相,一来看中他的行政能力,二来,这人最会琢磨皇帝心思。所以杨广特意用他做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这新五贵组成的宰相班子,代表面广,不管是关陇集团还是山东士族又或江南士族,都有。
再一个,除了苏威是名正言顺的纳言,其余四人都并不是正式的宰相,这利于皇帝控制。
最关键一个,这五人都不是硬骨头,对皇帝很遵从。
另一方面,这五人都是某个方面的专家,比如苏威精于行政,裴世矩精于外交边疆,虞世基长于秘书,宇文述是猛将,裴蕴精于律法行政。
只不过相比起原来的六个宰相,这个班子不论是资历还是威望都远远不如,再一个,这五人都是那种人品不太好的,比如宇文述极为贪财,最喜欢收有钱人做干儿子,废太子曾经庞幸的云妃之父云定兴,就被宇文述巴结为干兄弟,那位云定兴也是个拍马屁的高手。
杨勇一废,他亲自出手把亲外甥全毒死了,成功在杨广面前得到信任,如今居然也是右屯卫大将军。还有李珲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