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而这纥升骨城,其实便是在后世辽宁恒仁附近的五女山,从这里开始,高句丽逐渐扩张,慢慢形成了以恒仁集安为中心的高句丽王国。
  再后来向鸭绿江发展,最后历经七百余年,才有了如今地广数千里的高句丽王国版图。
  虽说纥升骨城只是高句丽早期王城,规模小,但毕竟这里是他们的龙兴之地,所以这里山城坚险,扼守着浑河上游地区。
  同时这里也是通往高句丽第二个王城国内城的重要通道,而国内城是高句丽人迁都平壤前的重要中心,就算到了现在,依然是一座周长十余里的顶级山城,山城雄伟坚固,兵强马壮,囤积着大量粮草。
  国内城便是在后世集安附近,也就是在鸭绿江上游西岸。
  罗成指了指纥升骨城和国内城,又指了指鸭绿江。
  “按陛下旨意,前往平壤的九军各出一道,最后在鸭绿江西岸集结,然后一同南下直攻平壤。计划要求我们在五月底前抵达鸭绿江,从我们现在所处位置,抵到集结位置,直线距离不过二百余里,但是没有直接的路,我们必须要绕个大弯,从这里先经过纥升骨城,然后再经国内城、丸都城,然后抵达鸭绿水边,再顺河而下,这个弯挺大,起码有六百余里。”
  此时已经是五月初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罗成的左五军必须孤军穿越这六百余里,尤其是还得经过三大城池群。
  特别是国内城到现在都还是高句丽三京之一的陪都,这趟肯定不好走。
  “那大将之意是我们悄悄的经过?”
  罗成微微一笑,“不,我们要高调路过,还要作出顺路扫荡攻城的态势,最好是虚张声势,多打旗帜,嗯,把左三左四两军的旗号也给我做几面,咱们就当是三军路过。”


第357章 肉食者鄙
  中午。
  罗成让杀猪宰羊为新受降使阎毗和亚将宋老生接风,另外各厢各团将士也都分到了些肉食。
  阎毗一路上啃了好几天干粮,现在吃起热乎的肉饭,却还挑起毛病来。
  “这明明就是牛肉,这行军路上,牛也是能够驮拉辎重粮草的,你为何要杀牛?”
  “因为牛多。”罗成一句话把老阎噎住了。
  “胡说!”
  罗成只得放下刀叉,“是真的多,多的都已经有些影响我们的行军速度了。当日自玄菟城出发时,我军带了许多粮草辎重,也携带了许多坐骑挽马走骡,另外呢,还赶了不少的活牛活羊随军,本来以为这路上肯定难以补充粮草,所以能多带就多带。”
  结果嘛,新城下,罗成不过是诈了一诈,就把杨万春诈的受不了,又是陪钱又是送牲畜美人,还送了许多粮食来。
  更不提,嗣业赵贵他们扫荡周边,又得了许多牲畜粮食。
  于是乎,左五军超载了,不说粮食太多,就是牲畜都太多了。
  而行军路上,这一群群的牲畜其实也挺麻烦的,哪有那么多草料喂他们,这季节路上倒有草吃,可那么多人马,也就晚上时能赶着去吃点,但也不能放太晚,毕竟第二天还要赶路。
  所以这些牲畜日渐消瘦。
  于是乎,罗成便下令,一路上每天都宰杀牲畜实用,反倒是之前准备的肉松炒面全都留着不用,而得到易储存的麦谷等也都先留着。
  “你们天天吃肉?”阎毗还以为是他们来了才吃肉呢。
  “嗯,确实天天吃肉,没办法,我们也不想天天吃肉的,肉吃多了也腻,可没办法啊。总不能天天赶着这么大群的牛羊吧,又没那么多草料喂,天天掉膘也是心疼啊。”
  这话气人啊。
  宋老生憋的很辛苦,才没说出一声握草来。
  想他们之前驻扎在辽河西岸时,靠着跟罗成合作卖酒才赚了些外块,偶像也能杀猪宰羊改善下伙食,但也是兵多肉少。再看人家罗成,这行军途中,居然还天天吃肉,还说什么嫌肉腻。
  一边的慕容长生道,“我们现在每天边吃边腌,吃一半腌一半,可还是有点太慢了,那些携带的牲畜都没怎么见少。”
  阎毗不说话,低下头,猛的吃肉。
  本来还想借此狠批罗成几句,谁料到人家都吃不完。
  宋老生只得咳嗽两声,“这是好事啊,咱们左五军不缺粮,不缺粮。”
  “我们现在确实是不缺粮,不过顺便扫荡扫荡周边还是需要的,就算扫荡得到的牲畜粮食太多,我们用不了,但也并不全是无用嘛,最起码,总好过留给高句丽人嘛。另外,我呢有一个打算,我计划把一些腌制好的肉食存起来。”
  “存?”
  “嗯。”
  “存哪?”这可是行军途中,总不能寄存在高句丽人这里吧。
  “就沿路存,把腌渍晒干的肉,和一些就地夺取未脱壳的粮食,分批的存放在沿途的一些隐秘的地方,比如山谷的洞中,或者干脆就挖个坑埋起来。”
  带着这些东西,还是很拖累行军速度的。
  可扔了嘛,确实又太可惜。
  再说了,罗成可是知道历史上这次进攻是失败了的,万一到时还得撤回来,路上若有粮食存储,也能救急不是。
  正所谓狡兔也有三窟嘛。
  宋老生当兵为将这么些年,还真没有遇到这样的情况,进军途中,转战千里,辎重粮草没有补给,居然还能多的用不完。
  “存起来也是好事。”他只能如此说了,实在找不到其它的话来说。
  天气渐热,出来时还穿着春装,如今白天行军时已经很热,所以罗成又把缴获来的布帛等让辎重营给将士们做成夏装。
  夺取缴获的布帛虽多,可这么一人几件衣服做下去,也是直接消化掉了。
  牛肉很好吃,羊肉汤也很美味,饱食之后,还能有一壶茶喝。
  阎毗一边喝着茶,也不由的暗暗感叹这个罗成真是个奇才,这行军打仗,日子过的还这么滋润。
  然后他听罗成和宋老生在那里嘀咕着,支起耳朵偷听了会,居然听到罗成竟然在行军中用粮食酿酒。
  他不由的怒了。
  “居然为了饱口腹之欲,用宝贵之军粮酿酒,罗成,你也太胆大妄为了。”
  罗成撇了撇嘴。
  “阎大使啊,东西可以乱吃,话可不能乱说啊。我这酿酒怎么是浪费军粮呢,刚才你也听到了,我们现在是军粮过剩啊,携带的都严重超载了,路上还储存了许多,但依然还有很多,所以我才会用些来酿酒,但酿的这些酒也并不都是用来满足口腹之欲的。”
  那边宋老生也道,“阎郎中或许有所不知,这白酒可是个好东西啊,不但能喝,还是处理伤口的好东西呢,用白酒清洗创口,能够大大降低伤口坏肿可能。再一个,有时天寒喝口白酒,那就能暖身。现在虽说已经入夏,可早晚还是很凉的,若是遇军队需过河涉水,那么喝口酒,就不怕湿身了。”
  阎毗半信半疑。
  “接下来估计得有一两场恶战。”罗成道。
  宋老生也点头,“新城一带的守军确实被罗成打残了,但不意味着纥升骨城和国内城等大城也是空虚。”
  两人聊的很投机。
  宋老生虽一把年纪了,但对于战略有自己的思路,而且很清晰。他并不讳直言的跟罗成说,其实征讨高句丽根本没有必要动员百万大军。
  在他看来,其实最好的策略,便是水陆不超过三十万人马。
  也不要想着一次成功,而是应当准备打一场长期战争。
  所以最好便是海路上弄个四五万人,也别直接什么攻击平壤,最好是沿海劫掠扫荡,搞破坏。就跟当年大隋征讨陈朝一样,之前也准备多年,军队驻于北岸,经常搞扫荡袭击,烧粮仓毁庄稼袭击村庄等,搞的他们疲惫不已。
  而在陆路,就是辽河方向,有个十几二十万人就足够了,兵分几路进击,打一处,就稳一处,这样搞个几年,高句丽人不败也要拖死了。
  “太急了一些。”
  罗成也点头,皇帝和段文振等将军们制定的计划很大胆,也并不是没有成功的可能性,但关键问题还是在于计划太过超前,实际的执行力很难达到。
  而这个计划环环相扣,一处执行不到位,可能就引起连环性的崩盘。
  就如罗成他们,这一路深入敌境千里,后面全是未攻夺的山城,这可不是出击塞北草原,这后面全是山城啊,一旦攻不下平壤,谁也不敢想象这百日粮尽后将怎么办。
  “大将,我有一句话就对你说,其实我们完全没必要这么赶着去鸭绿水,在后方诸城未下之前,我们或许应当走慢点。”


第358章 出师未捷身先死
  “陛下,大司马薨了。”
  深夜,一名内侍进入行宫后寝,向皇帝报告了一个坏消息。
  杨广摇了摇还有些昏的脑袋,“你说什么?”
  “陛下,大司马薨了。”
  皇帝坐在那里,一声不吭。
  内侍还以为皇帝还没醒来,于是便又道,“兵部尚书、北平侯段文振刚刚去世了。”
  兵部尚书又称大司马,北平侯兵部尚书段文振还是左侯卫大将军、右五军大将,是这次负责攻打高句丽辽东城的三个军的主帅。
  可三军还未过河,主帅却亡了。
  “病逝?”皇帝终于发声了,可声音却冰冷无比。段文振年纪不老,但这两年身体一直不好,可皇帝也没料到,怎么说没就没了。
  “是的,突然病发,御医已经过去看过了,病发突然,御医也抢救不及。”
  “哎!”
  杨广一声长叹。
  大战刚起,这制订军略的统帅却病亡,这让杨广有种十分不好的预感。
  “下诏,追赠段文振光禄大夫、尚书右仆射,追封为赵国公,谥号襄!”
  “赐物一千段,粟麦两千石,威仪鼓吹,送至墓所。”
  内侍领旨退下。
  杨广坐在床上,久久无法入眠。
  段文振就这样死了,那谁来接任兵部尚书、右武侯将军、右五军大将之位呢?
  辽东城将由谁来主帅?
  现兵部侍郎为明雅,这只是一个比较平庸的官员,段文振卒,明雅肯定无法承担尚书重任。
  一夜未眠。
  第二日,皇帝下诏,为段文振缀朝三日。
  同时下诏,黄门侍郎裴世矩任兵部侍郎,燕国公罗艺晋右武侯大将军,裴世矩兼任右五军大将,负责统领右五左七右七三军攻打辽东城。
  杨广在宫中召见了段文振之子段纶。
  段纶此时为杨广的亲卫,他入宫拜见皇帝,奉上了父亲的遗表。
  “自年后,父亲身体一直不适,前几日忽然写下此表,谁知父亲竟然真的说走就走了。”
  杨广安慰了段纶几句,这个勋贵子弟平时以侠气闻名,十分勇武,向得他喜爱。
  接过遗表。
  “水潦方降,不可淹迟,唯愿严勒诸军,星驰速发,水陆俱前,出其不意,则平壤孤城,势可拔也。”
  段文振遗表中只说了三件事,一是说突厥人狼子野心,将来必为国家之患,说他们夷狄的本性,不讲亲情而且贪婪,弱小的时候就归附投诚,而一旦强大就会反咬一口,这是他们的本性,当年启民兵败,内附安置,还妻以公主,而如今始毕桀骜且强,应当及时遣送,将他们迁移回塞外,不可久居阴山之南。
  为防突厥,还要在边疆之地派兵镇守防卫,这才是长远之计。
  又说起征辽之役,说此时正当雨季,不可拖延,要想大军一劳永逸的灭掉高句丽,那么就不能跟高句丽人正面对垒,一座座山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