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每往辽东运一石粮,耗费却高达七石。
而另一方面,官府手里虽粮多,但对仓粮的管理朝廷也极为严格,任何仓库开仓放粮,没有上面层层审批,是坚决禁止的,谁敢私开仓放粮,那就是重罪,轻则丢官免职,重者掉脑袋。
“今夏黄河水灾,水淹河两岸四十余郡,受灾百姓多达百万之众。如今青黄不接,百姓成饥民,苦等朝廷批复,还不知道等到猴年马月。饥民们都嗷嗷待哺,等不等,再等就要成变民,先不要管其它的,先开仓放粮安抚灾民要紧。否则,我们今日剿了裴长才,明日又来个石子河,后来又来个秦君弘,这贼是剿不尽的,而这些贼匪原本皆是我朝良民百姓。”
罗贵也不由的点头。
虽然这段时间,他们东征西讨,在齐郡始终没能聚集起像样规模的贼匪,可是越剿匪越多。
今天这里平灭一伙,明天那里又举起一堆。
为了填饱肚子,无数的饥民已经扛着锄头拿着柴刀反了,他们去攻打县城,抢夺乡村,就为了一口吃的。
张须陀来章丘坐镇,也是因为越来越多的流民向着章丘这边靠拢,因为这里有长白山,饥民们还是希望这里能有个庇护之所。
“放粮吧。”
一直没吭声的杜如晦也道,“所有章丘转运仓还有义仓,都打开放粮。不过放粮前得做好预案,以防到时发生混乱,还请通守和县尉多派兵员把守仓库,让人维持秩序。”
“这是自然,我让郡兵把守各仓,杜县尉派乡团维持秩序。”
杜如晦又道,“光是开仓放粮还不够,我觉得可以趁此机会赈灾同时,把这些灾民组织起来修城墙、道路、桥梁,疏浚河流渠道,也算是以工代赈。”
放粮施粥,然后让灾民做事,这比起单纯的放粮确实好多了。
“杜县尉不愧为干吏啊。”张须陀夸赞道。
“其实这也不全是我想出来的,之前士诚还在章丘的时候,我与他经常聊一些县务,其中就有聊到关于赈灾的办法,这以工代赈还是士诚提醒我的。”
在灾时,以工代赈,不但能够借机兴修水利,修葺城墙道路,而且还有一大好处,那就是能够把那些不稳定的青壮灾民,先组织起来。而有了官府的组织,也能大大减少出现骚乱暴动的可能,这也算是釜底抽薪之计了。
“好,就按杜县令的计划去做,至于私开粮仓若有什么后果,都由我张须陀一力承担。”
“若真有事,我也愿一起承担。”杜如晦表示,他会给祖父去信,把这里的情况详细说明,让他帮忙去与朝中相关衙门通气商议,希望早点能拿到正式开仓许可。
开仓赈灾的事情商议的差不多了,几人一起喝茶。
“这马上就要进入九月了,辽东也差不多要天冷了,这征辽怎么还没有成功?”杜如晦担忧的道。
“是啊,马上九月了。”张须陀叹声。
九月,意味着辽东开始变冷,要不了多久更会开始下雪,到时辽东就很难继续展开军事行动了。
而天一冷,这几百万运送粮草辎重的民夫,也会更加艰难。甚至再冷点,河北的运河也将冰封停航,到时粮草辎重的输运更加成问题。
仗打到现在,也没有听到什么真正的捷报,只怕今年这场庞大的东征怕是要虎头蛇尾了。
一次失败的东征,不知道耗费了多少民力。
“也不知道士诚在辽东怎么样了,此刻,不知道是不是在平壤城下呢。”罗爹担忧起远在海外的儿子罗成。
都说儿行千里母担忧,可当父亲的一样担忧。虽然之前他也恼罗成在外面跟那阎家娘子犯的错事,可时间一久,他还是挂念起儿子来。
算算时间,那阎家娘子的肚子怕也得有七八个月了,怕是快要生了。
“哎!”
三人突然一起叹息了一声,大家对视,都只感觉满满的无奈。
第397章 罗艺大破新城,李世民初显威
“这便是三娘?”
新城下隋军大营,左武侯大将军、右六军大将、燕郡太守、燕国公罗艺身披御赐铜甲,手按着玉具剑,目光在那个英气逼人的年轻人身上打量。
李三娘一身银甲,外面罩一件银袍,手持一杆银槊,佩一把银剑。她一手捧着银盔站在那里,笔挺飒爽。
连罗艺见了都不由的心里赞叹了一声。
巾帼不让须眉。
“末将李秀宁拜见大将军。”
李秀宁冷面带霜,不苛言笑,可越是如此,罗艺反而越欣赏这姑娘。其实关陇贵族多是军事起家,哪怕是当初的那些陇右豪门也多文武兼修,因此这些贵族之家的子弟个个都十分勇武。就算是贵族之家的女子,好多也是能骑的了快马,开的了角弓的。
不过这些年,天下承平,贵族家也渐染上了向文的流俗,好多贵族子弟都慢慢的学文了,更别说那些女子们了。
而李渊的这位嫡女,居然能够顶盔持槊,那真是不一般。
“秀宁,这名字不错。不知贤侄女,现在所任何职啊?”
“御营左一军中厢亲卫团副将。”
罗艺点了点头,目光往旁边看去,一眼便看到了脸色不怎么好看的李建成。
“李公子也在啊,不知担任何职?”
“暂任记室参军之职。”
罗艺呵呵一笑,李三娘都是亲卫团副将,这李大郎却是个记室参军,有些意思。
“亲卫团一营副校李世民拜见罗大将军。”
李建成旁边一个英气少年大声见礼,罗艺见这少年年纪不大,但声音洪亮,尤其是那双眼睛很亮。
“你定是唐国公的二公子了,想不到也这么英气逼人啊,今年怕还没十六吧?”
“回大将,我今年十五岁。”
十五岁,就已经出任营副校尉,不得不说,很有几分武家将门子弟的风范。
“我考考你,你说此次我们两军围攻新城,陛下限期一月破城,你可有什么好的破城之法?”罗艺问李世民。
李世民也不客气,直接便道,“其实在职下看来,要破新城易如反掌。新城现在顶多就剩下四五千守军,虽凭借山城之险要,负隅顽抗,但是毕竟也是久疲之军,围城这么久,他们也是身心俱疲。”
“年轻人可别学着说大话哦?具体有什么计划说来听听?”
“当初罗大将军破武厉逻城之时,据说是听了襄阳侯的计策,在城下修了一条鱼梁大道?”
“没错。”
李世民笑道,“如今我们也可以依样画葫芦,在新城下也修一条鱼梁大道。新城城周十余里,守军却只几千,就算加上城中万把青壮也依然是城大兵少。而之前的长期围城,新城外围的防御工事已经被扫除的差不多了,因此我们现在面对的不过是困城自守的几千疲军,直接征召一批俘虏和一批民工过来,以弓箭掩护他们填土堆一条鱼梁大道,直上城墙,到时破城便轻而易举。”
罗艺听了直点头,这李二郎想不到这么年轻,可脑子却很活,居然能够说出这么有效果的办法来。
其实这鱼梁道不过是攻城之法里很普通的一种,一般情况下是并不实用的,除非城中敌人已经只能困守而不能出击,且兵少的情况下,这才有机会让你从容堆一座通上城的土山。
但现在新城的情况,确实适合修鱼梁道。
“可惜新城是山城,否则鱼梁道配合地道,一明一暗,更加稳妥。”李世民道。
“唐国公啊,你家这二郎真正了得啊,才十五岁,居然有此等见地谋略,了不得。”
李渊也有些得意,这个老二虽然比起老大小了好几岁,但论聪明确实要胜过老大建成几分,只是之前眼疾,让他担忧了好久。
“再怎么比,也比不过你家的襄阳侯啊,襄阳侯才是真正厉害呢,此刻,说不定襄阳侯都攻入平壤,生擒了高元。”
“哈哈哈,我家士诚,如今不也是你之女婿嘛,一家人,都是自家人。”
新城下,李渊与罗艺两军汇合后,简单的军议过后,罗艺便同意李渊用李世民的计策,修一条鱼梁大道直上新城城墙,选的位置是新城比较平坦的一段,这段城墙下地势平坦,同时外面开阔,正适合隋军强大的弓弩发挥,有利于掩护俘虏和民夫们背土筑坡。
用了三天时间准备。
李渊和罗艺弄来了数万俘虏和民夫,又在攻城处立起了无数的投石车、弩车、箭塔,配合着一个又一个的隋军方阵的弓箭,立即对这段城墙形成了绝对的火力压制。
战鼓如雷。
无数的民夫和俘虏们在隋军的督促下,肩挑手推,把土方往城下运。
为了保证胜算,李渊甚至直接让人同时修筑三条鱼梁大道。
一天时间,隋军两军七万人马,射出了数百万支箭,那一面几里的城墙上下,都早被箭支插的密密麻麻。
死在隋军箭下的高句丽军、民,不下两千。
可高句丽人还得举着盾牌、锅盖来守,不守不行,鱼梁大道虽然修的慢,可却也在不断成型,若是他们不在城下放箭,那修的更快。
但就算付出了巨大伤亡,他们也没有阻拦得了隋军的鱼梁大道。
城上,杨万春面如死灰。
“想不到罗成走了,来了郭衍,这郭衍走了,又来了李渊罗艺,这下看来新城难守了。”
“可咱们守了这么久,这就样算了吗?”
杨万春咬牙切齿,“都是渊氏不肯救援,这么久的时间,也不肯发一兵一卒来。”
“现在他们想发也发不了,几十万隋军盯着这辽河一线的大小山城,日夜攻打呢,谁都出不了城。”
“那我们只能跑了,留的青山在,不怕没柴烧,早晚我们还会回来的。”杨万春观察了隋军一天,早已经判断出来,这次他是守不住了。
实际上打到现在,新城中能战的士兵只有三千人了,剩下虽还有万余兵马,但其实都不过是他征召城中青壮临时武装起来的,这些根本还不能算是兵。
夜幕降临,一天的攻城结束,隋军在西南城墙下点起无数篝火,把那段照的如白昼一样。而在新城的东北一角,杨万春却带着三千守军,趁着夜色悄然逃出城,为了能够多争取点时间,杨万春甚至连城中百姓都没有告之,更别说带他们逃。
等天亮之后,隋军再次对城上展开弓箭射击时,发现城上居然没有回应了。
当那些缩头缩脑的俘虏和民夫们运着土靠近城下时,居然一支箭也没射下来。
“怎么回事?”李世民皱眉,“难道高句丽人还要出城来毁鱼梁不成?”
旁边的罗艺却哈哈大笑,“不,杨万春已经逃了,传令,云梯架城,破城!”
第398章 拔矢啖睛独眼龙
当隋军先登将士们抬着云梯冲近城墙,没有遇到阻击。他们衔刀攀梯而上,没遇到阻击,他们登上城头,一跃而进,依然没有遇到阻击。
事实上,当天亮后,新城中的高句丽人便终于发现城主杨万春带着他的三千兵马悄悄跑了。
新城人懵了。
为了守卫新城,他们与隋军鏖战了几个月,前后死伤无数,可结果最后说要与城共存亡的杨城主居然跑了?
懵逼过后,就是恐慌。
新城的高句丽人清楚的记得,之前来攻城的隋军是多么的凶恶,那个罗成居然驱赶着上万的高句丽人来送死。
现在杨万春跑了,最后的三千兵也跑了,这新城就靠他们这城中几万百姓肯定守不住的。一旦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