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次东征,就算是结束了。至于已经运到辽东前线来的无数器械钱粮等,就拔给三郡守军。
“还没有南下平壤的罗成所部消息吗?”
皇帝突然问。
“暂时还没有。”
“来护儿和他的水师找到没?”
“也还没有回报。”
杨广恼怒的道,“来护儿向为朕所器重,可这次却深负朕的所望,若不是水师无能,只怕平壤已经攻下了,此次东征也不会败了。”
皇帝心里还在隐隐期待着屡立奇功的罗成,能带着他的一支兵马,再平壤再创奇迹。只不过,皇帝也只是心里想想,当八军溃败,水师也败了后,皇帝实在是不敢再怎么却指望罗成带着两万人能掀起多大的浪花来。
他甚至还在担心,若罗成找不到来护儿,只怕回来都难了。
“陛下,有紧急军情。”
“传。”
一名内侍带来一个惊人的消息,据刚刚从辽河东逃回来的一支败兵带回的消息,说左五军大将罗成带着他的两万人马南下攻打平壤,结果久攻不下,被乙支文德率八万大军合围于平壤城下,罗成率部血战十三天,最终全军覆没,罗成也兵败自刎而亡。
“左五军全军覆没?罗成自刎而亡?”
杨广惊的失声。
“陛下。”裴世矩连忙去扶要昏倒的皇帝。
第409章 忠武王
尽管皇帝下令封锁消息。
可是罗成兵败平壤,自刎身亡的消息还是如风一样的迅速传遍了辽河两岸。罗成战死的消息,比起整个东征失败带来的冲击还大。
所有听到消息的军民,无不震骇。
“战神一般的白虎罗成居然兵败自刎了?”
“罗成怎么可能败,自东征以来,罗成从没败过啊?”
“是啊,罗成战武厉逻,夺玄菟、破南苍、降新城,无往而不利,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啊?从来都只有高句丽人在他手下吃败仗的,就没见过哪个高句丽人让他吃过亏的。”
“可不,罗成在辽东打了多少胜仗了?前后得有十几个胜仗吧,夺下的城池都五六座,歼灭的高句丽军得有几万吧?”
“何止几万,若是把杀死的高句丽人也算上,总得有个十万。”
“天啊,十万啊,杀十万,那不成了人屠?”
“会不会说话,杀一人为贼,杀万人为雄,杀十万敌人,那就是雄中雄。”
大家无不叹息,如此战神般的罗成怎么就死了。
“好像襄阳侯今年才二十岁啊?”
“是啊,还未正式成丁呢,真是可惜啊。”
“都怪水师,若是水师能够支援一下,罗侯怎么可能死?”
“得怪八军,他们无能。”
“就是,若是九军让罗侯来指挥,肯定早就打下平壤了。”
杨广呆在轮宫里面怔怔出神,几个内侍站在一边,小声的把外面兵民们的各种议论报给皇帝听。
“来护儿,宇文述,这些草包,毁朕一尊战神。”
萧后端着碗刚炖好的参汤进来,“陛下,莫太伤神,喝碗参汤吧。”
“朕喝不下,梓童,罗成死了。”
“臣妾已经听说了。”
“罗成死了,罗成是朕的冠军侯,他死了。”杨广难受的无比。
罗成一死,皇帝的这次东征也就彻底的失败了,他本来还对罗成寄存了一点点的希望,现在希望彻底破灭了。
“陛下,罗成为国捐躯,节高义烈。”
“是啊,罗成虽年轻,可志气骁果,陪麾问罪,先登陷阵,节高义烈,身殒但功存。”
“诏裴蕴来,朕要拟旨,让他草诏。”
裴蕴作为皇帝御用笔杆,闻诏匆匆赶来。
“朕念,你写。”
“为追述他的功绩,表彰他的忠勇节烈,朕特旨追赠罗成从一品光禄大夫阶,追封辽王,谥曰忠武!”
裴蕴手都不由的抖了几下。
谥忠武,这可是武将最高谥号了,要知道汉以来,谥号体系十分完备,文官谥号最高是文正,武将谥号最高便是忠武,能获得忠武谥号的可没几个。
三国时诸葛亮便是忠武,诸葛亮辅助刘备成帝业,兢兢业业,文治武功,死后谥曰忠武侯。
从他开始,这个谥号便是武将生前梦寐以求,死后哀荣至极的标志。
诸葛亮之后,整个两晋时获这谥号的也才三人,最著名的是王猛,当时就有诗“关中良相唯王猛,天下苍生望谢安”,王猛辅佐苻坚扫平群雄,平定李俨、击破桓温、灭前燕,富国强兵,辅佐苻坚统一北方。被称作“功盖诸葛第一人”,获得这个谥号名至实归。
上次麦铁杖死,皇帝给他的谥号是武烈,离忠武可是差的远。
现在罗成一个二十岁的年轻人,论职不过四品的虎贲郎将,论爵不过襄阳侯,可皇帝却给他谥忠武,如何不惊人。
当然更惊的还是皇帝追封罗成为辽王。
自打皇帝改爵制以来,隋初的九等爵位只剩下王公侯三等,王爵不再分国王郡公,公也不再分国公郡公县公。
可罗成原本只是个侯,现在一下子追封为王,也太过惊人了,哪怕是死后哀荣,也有些过了。
“陛下,封王是否为过?”
“过嘛,朕不觉得。”
东征大败,杨广需要树立一个榜样,这个榜样最好的人选就是罗成,东征以来,罗成战无不胜,屡破敌城,最后死的悲壮,尤其他是自刎而死,不失忠节,更值得拿出来彰显。
至于封辽王谥忠武,杨广觉得给一个死人再大的荣耀其实都不过份,毕竟死者已死,这些哀荣罗成又不是真的得到,而且罗成这么年轻,连个儿子都没,这封王也无人继承。
本来皇帝还想给罗成赐国姓,列入皇室谱序的,后来想想罗成连后都没,也就罢了。
裴蕴拟好草诏,皇帝过目,然后让其交给苏威。
一把年纪的苏威看到这封诏书,也不由惊的两眼瞪大。
“追封国公都已是极至哀荣,怎么还封王了?裴大夫你怎么就没有劝谏皇帝呢,这样太出格了。”
裴蕴无奈苦笑,“我又岂是没劝谏过,可陛下现在一意要如此,我等为臣子者也无法啊。不过封王就封王吧,反正是封给死人的,也没什么。”
如果是给一个活人封王,还是异姓王,那确实是难以接受的。
可现在,就随皇帝任性一把吧,也算是安抚安抚皇帝东征失败后的创伤。
苏威拿来大印盖章,一边感叹着道,“这个罗成还真是可惜了,大好前途的。”
“罗成是挺可惜的,不过罗成一死,宇文述他们也倒霉了,本来皇帝都准备放他们出来了,可现在罗成一死,皇帝刚刚下旨,九军除罗成和辛世雄两员战死大将,其余七位大将皆削夺一切官职爵位,就连向来得皇帝宠信的来护儿也被削职夺爵了。还有久攻新城不下的郭衍,这次也被再次罢官夺爵了。”
苏威哼了一声,“这些无用的武夫,活该。”
内史省用过印后,皇帝的草诏便成了正式的诏书颁下。
二十岁的罗成于是被正式追赠光禄大夫、辽王,谥曰忠武,皇帝还下令在襄平城外筑起了罗忠武王庙,在那里建了一座十三层的忠武王塔,用以安葬罗成的衣冠。
宇文述等一干被免职为民的诸军大将,还都被皇帝下令在忠武王庙前为罗成跪拜哭祭。
罗艺也亲自前来送儿子一程,哭祭的众人之中,也唯有罗艺哭的最是真心难过。
第410章 死而复活
杨广为罗成在襄平城外举行了风光大葬,宇文述等跪祭,百官哭丧。
结束葬礼后,皇帝车驾启行返回,皇帝带着几十万军民连绵数百里,从襄平经怀远,又到卢河镇再回到柳城。
车驾刚到柳城郡城,结果便有前往大行城宣旨的使者有捷报送到。
“罗成踏破平壤,生擒高元?”
“罗成回师再战,灭乙支家康五万军,再占平壤?”
这什么跟什么?
杨广都有些糊涂了,可是细看,确实是那位派出去大行城传诏官员的信,那送信之人也是之前同去的。
“罗大将已经带着一万二千左五军的将士们,乘坐水师的船只班师返程了,微臣奉命先行一步来报捷。”
“你亲眼见到了罗成?”杨广问,他的眼神闪闪有光。
那小吏平时哪有机会如此近距离面见皇帝,被皇帝的眼神吓的头都不敢抬,整个人几乎是趴伏在地上的。
“微臣是贝江口外的白翎岛上见到罗大将的,当时他踏破平壤生擒高元之后,毁掉平壤城后弃城南下,刚在贝江口与乙支文德之子乙支家康率领的五万高句丽军大战一场后撤回江口海上的白翎岛休整……”
那人开始说的还结结巴巴,一会倒也流畅起来。
他毕竟是去过平壤也见过罗成的,对于罗成带领左五军在平壤的战斗经历了解更清楚一些,此时娓娓道来,比起那使者的捷报上的三言两语要清楚的多。
“再讲一遍,讲详细一点,从罗成率兵迫降新城后东进开始,把每个细节都讲清楚。”杨广兴奋的胸膛起伏剧烈。
那使者于是咽了咽口水,继续讲。
其实他讲的好多内容,都不是自己亲自经历亲眼所见,更多的还是在白翎岛上时,听罗成左五军的那些将士们所说,其中有些内容自然是有些夸大其辞添油加醋之处,不过大致上却也是符合事实的。
什么国内城吓的高句丽守军不敢出城,什么鸭绿江边分粮给八军,又是与于仲文等商议后,单独一军行动。
然后是攻夺大行城,萨水突袭高建武,之后又是回马一枪飞夺平壤,生擒高元,再就是拆毁平壤,然后又是在贝江口筑土城,与水师四万辅兵全歼乙支家康五万兵马,一路追击杀回平壤,尽俘十万平壤高句丽人。
一桩桩一件件。
在那小吏绘声绘色的讲述下,杨广听的激情澎湃,好像自己也成了左五军的一员,跟随着罗成千里进军,孤军深入,左攻右杀,无人可挡。
那破敌国擒贼王的奇迹功勋,是那般的让人向往。
再对比下其它诸军,除了李景、罗艺的战绩不错,其它哪个不是一踏糊涂,个个损兵折将。可罗成呢,三万人马,打了这么久,转战千里,攻城灭敌无数,结果现在还带回来一万二,而在大行城,还有一万三。
这么说来,左五军打了这么多仗后,依然还有两万五千人,总共折损不过七八千人而已。就算那小吏告诉他其实罗成的左五军共四万人,除原本三万三千余人外,还有近七千人是在新城玄菟补充的部落番兵。可就算如此,也十分了得啊。
“啪!”
杨广忍不住一巴掌重重的拍在了自己的大腿上,十分响亮。
“痛快!”
那边裴蕴却忍不住有点挤眉弄眼,这刚给罗成追封辽王,还谥号忠武,转眼间罗成不但没死,还硬是破国敌国擒敌国王,转战千里,灭敌无数,左五军还剩两万五?
这下就有点尴尬了。
襄平城外的忠武王庙,那十三层的衣冠塔,这?
杨广似乎也终于意思到了这回事情,也不由的尴尬了。
人家罗成还没死,这边就比搞了葬礼,确实不太合适啊。
“立即派人去襄平,把罗成的衣冠冢改了。至于忠武王庙,改名白虎战神庙。”
罗成还没死,这谥号自然无从说起。
“陛下,这辽王追封?”
杨广皱起眉头,人死了,追封为王杨广倒没舍不得,而且东征大败,确实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