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罗成却是不管他们高不高兴,很郑重的声明了这些少年他们必须接收,还告诉他们,一定要好好保护这群少年。
  章丘城外的这座大营不小。
  这里现在不仅是罗成的五千直属部队,还有齐郡的八百卫府常备兵,五百常备郡兵,另外章丘虽然只是个县,可因为这个县过去几年一直很突出,又是罗成的老家,因此这里还特有一千府兵的常备营和五百郡兵的常备营,甚至还有五百乡勇常备营,外加上单彬彬也拉了一支八百人的常备女兵,使得这连营很热闹。
  各营相加,人数高达九千余人。
  不过人马虽多,可各营都也是各按番号分隔。
  罗成先从直属营开始。
  两万五千左五军旧部,罗成只征召了五千人回来。
  现在这回来的五千弟兄,已经重新整编。
  设立了前锋斥候轻骑团,编五百轻骑。
  木牛流马重骑团,编五百骑。
  先锋破军轻骑团,编一千轻骑。
  神威陌刀重步团,编五百人。
  跳荡刀牌轻步团,编五百人。
  先登长矛轻步团,编一千人。
  神勇弓弩轻步团,编五百人,无畏辎重车兵团,编五百人。
  总共五千,骑兵两千,步兵三千。
  五千人共八个团,划分三个厢。
  紫面天王赵贵统领前厢,陌刀将罗嗣业统领中厢,猛虎罗存孝统领后厢。
  其余诸将,分任副将、都偏将、副将、营校尉等等,在辽东时,嗣业他们都是统兵万余人,现在却已经只统兵一二千,不过大家倒也没怎么在意。
  毕竟,他们除了统辖本部厢团,罗成还把河南诸郡的这共两万兵马,也一起授予番号,然后划分给嗣业等兄弟分管。
  作为精锐中的精锐,罗成的这五千人的军官配置是极豪华的,而五千兄弟们的装备也一样豪华。
  骑兵皆配双马,连步兵都全配了坐骑,此外,几乎每个士兵,都还另配有一匹驮马。更别说人人配甲,个个带弓了。
  罗成一营营巡过来,每过一营,这些老兄弟们全都披戴整齐,排着整齐的军阵接受巡视。
  出了老营,再到了郡营,郡府兵营和郡兵营就要差多了,虽然士气还不错,全都是青壮者,不过装备差远了,跟罗成以前在章丘时的郡营差不多,就算府兵,也只骑兵有马,步兵都是一伙十人才六匹驮骡。
  “王参军,尽快从东莱把武器运过来,我希望这些弟兄们能够尽快完成换装。”
  王子明连忙点头应下,“第一批武器已经在路上了,正顺着济水河运来。”
  “为防万一,赵都将,你带前厢两千人马,移驻渤海郡,务必保证东莱到齐郡沿途的安全,绝不可让贼人劫掠军械。”
  疤脸赵贵拍着胸膛道,“大帅你就放心吧,有两千老兄弟在,绝不会有意外的。”
  “我会把北海郡的八百常备府兵和五百郡兵划给你统辖。”罗成安排。
  张须陀已经返回荥阳去了,他将坐镇虎牢关,在那里组建他的三千直属部队,并分管河南西部诸郡。


第441章 弹劾
  河北。
  皇帝的车驾通过黄河,一路向北。
  因运河结冰,不能通航,皇帝这次北上没有乘坐龙舟,而是做着马车。不过这马车是特制的,拥有很多个车轮,上面的车厢更大,其实就是一座移动的宫殿。
  为了让皇帝的轮宫顺利通行,早在年前,沿途各郡县的官府都已经接到了旨令,紧急征召了许多百姓,突击修路,把路面拓宽填平。
  皇帝车队经过时,还特意又黄土垫道,洒水去尘。
  坐在轮宫里,外面春寒料峭,但里面却温暖如春。皇帝甚至仅着一件薄衫,不过皇帝倒没有搞什么车震马震。
  此时的皇帝虽在路上,却也没有停止过处理政务。
  皇帝的御案前摆着一叠叠的奏章,不过这些奏章都是已经先经过了苏威等人看过的,几位皇帝宠臣把下面的奏折先预览一遍,把一些他们认为不应当打扰皇帝的折子给扣了下来。
  然后再呈奏皇帝面前,甚至这些折子在皇帝观看之前,他们还做了简单的处置方案供皇帝选择参考。
  正因此,皇帝杨广此时并不知道如今天下沸反,还以为只如苏威裴蕴等人所说的一样,各地虽有些骚乱,但只是骚乱而已,是一小部份人在做乱,但不算严重。
  虽说如张须陀这样地方一线的剿匪平乱官员也有如实上奏匪情,可他的奏章基本上都被苏威等人压下了。
  偶尔有几个不怕死的御史言官直言谏君,可皇帝却根本不信,反觉得他们是在夸大其辞,对他们的话不但没有听进去,还往往会严厉惩治他们。
  就比如此次皇帝离开东都洛阳时,便有一位侍郎在城门前拦住车驾,直言劝谏,皇帝不可再东征,还说如此东征,高句丽未亡,则大隋要先亡。
  这话惹的皇帝万分不快,结果那侍郎死谏不退,惹的杨广大怒,让人把他拖下去杖打。结果那侍郎人老,下手的人又狠,才打了十几杖就把人活活打死了。
  可杨广依然没有半点警醒,继续北上。
  翻开一本奏章,杨广噫了一声。
  这本奏章却是由礼部尚书杨玄感直奏的,杨玄感是杨素之子,当年他能夺嫡成功,甚至坐上皇帝宝座,杨素可以说居功至伟。
  杨素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出将入相。
  单论个人武艺,杨素一般,但若论指挥打仗,连他父亲杨坚当年都曾跟他说过,杨素统兵,可堪称大隋第一,位在诸将帅之上。
  确实,杨素多次持帅统兵征战,如灭陈之后的平江南之乱,再后来北上击突厥,再后来杨谅叛乱,杨素统兵征讨,每一次,杨素都没输过,而且好多时候,是以少败多。
  不光是平乱这种仗,就是与突厥铁骑硬拼,他都没输过。
  也正因杨素才能太高,所以杨广很忌惮他,好在杨素人聪明,知道他的心思后,痛快的病死了。
  杨玄感是杨素长子,小时有些痴,但长大后却也显露出不错的才情,虽然比不过其父的谋略智慧,但论勇武却还胜上几分,有小霸王,项羽再世之称。近两年,杨玄感表现很不错,不论是把他下放到地方任刺史太守,还是召回朝中到清水衙门坐冷板凳,他都没有怨言。
  这二次东征,百官都沉默,杨玄感却表现的很积极。
  是以杨广对他越发满意,这次北上,杨玄感随驾御前,杨广经常召他商议机要。
  杨玄感已经隐隐有大业第六贵的趋势了。
  只不过杨广看过杨玄感所奏之内容后,却皱眉了。
  杨玄感只奏了一件事,就是弹劾他如今最看重的年轻大将罗成。杨玄感说罗成居功自傲,嚣张跋扈。
  如今在河南任职,滥杀无辜,仅因几个年轻人冲撞了他,罗成便下令把这四人当街杀掉,还派人把四人家族抄家灭族。
  此外,罗成居然违背制度,不经兵部和卫府,私自征召其左五军旧部于章丘集结,还从河南诸郡征召了近两万府兵、郡兵,让他们日夜训练,枕戈待旦。
  杨玄感因此弹劾罗成居高自傲,嚣张跋扈,是要拥兵自重,甚至是想趁皇帝御驾亲征辽东之际,在河南谋反。
  “这个罗成。”
  杨广合上奏折,却没有在上面批复,而是把这道奏折扔到了脚下的一个箱子里,那个箱里已经有很多奏折,都是皇帝看过后不愿意回复的。
  扔进这口箱子,就表示留中不发,不做处置。
  要说罗成会谋反,杨广是不相信的。
  就算要谋反,那也得有足够的资本才行,得有资历、威望,比如说八柱国家这样的军阀,他们有几代的积累,朝野军中门生旧部无数,又广结联姻,他们造反才有可能。
  而罗成有什么?
  虽然罗家一门两国公,可罗家毕竟没什么底蕴,光靠两个武夫可是成不了事的。再说,罗成窜起的快,在上次征辽时才露头,二十岁的年轻人,有什么资历威望?
  “这杨玄感,比起他父亲杨素可是差太远了,见不得罗成这样的年轻人爬的快站的高啊,过于妒忌了。”
  “不过罗成也确实还太年轻了些,虽征辽立了大功,可不懂得收敛低调。这又是杀人,又是抄家的,岂不知会让人弹劾他?”
  杨广自言自语了几句,便也没当回事。
  毕竟罗成不可能谋反,那么所谓杀几个人,那都是小事而已。现在皇帝喜欢罗成还来不及,所以他就算做点什么出格的事情都算不得什么。
  再拿起一封奏折。
  又是弹劾罗成的,他特意看了下上奏者名字,居然是宇文述。
  宇文老狗弹劾罗成也是差不多内容,只不过又加了一条罪行,就是罗成在河南大肆结交地方豪强,还任人唯亲,大肆给亲朋故旧们破格授予官职。
  比如房玄龄杜如晦等都被授予太守,秦琼授予都尉,翟让授予郡丞等,而这些人本来是完全不够资格这般提升的。
  拿着这封奏折,杨广沉思了许久,最后还是把那宇文老狗的这封奏折也扔进了脚下箱子。


第442章 黎阳
  御驾入黎阳。
  黎阳在黄河北岸,河北运河永济渠在黎阳境内穿过,而黄河又是其东南面郡界,兼之距离洛阳很近,与南运河通济渠也近。
  所以朝廷在黎阳设立了黎阳仓,为六大转运仓之一,依靠着黄河、永济渠两条黄金水道,自决定东征以来,就成为东征粮草的最大粮草转运基地。
  黎阳收,固九州。
  黎阳仓西濒永济渠,东临黄河,水运极为便利。
  从河北地区征收来的租米,都先集中于此,然后再由永济渠或黄河转运往洛阳、大兴。而朝廷征讨高句丽时,又由江淮运来粮米,先储存在此,然后运往涿郡、辽东,这是河北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级大粮仓,存粮数百万石。
  杨广到了黎阳后,也特意亲自前去仓城查看存粮。
  看着一仓仓满满的百万石粮食,杨广很满意。有这么多粮食,东征就不怕缺粮了。
  “杨卿。”
  杨广在众官之中召来杨玄感,“朕知道你几次三番请求随驾东征,想要效仿你父亲统兵征战。不过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粮草辎重是胜利的保障,朕现特授你为汲郡太守,驻于黎阳负责二次征辽的粮草督运。”
  杨玄感长的极为魁梧,尤其是有一副极漂亮的大胡子,跟李景能有的一拼。闻听,心里大喜,面上却表现出很失望的样子。
  “陛下,臣愿意为陛下冲锋陷阵,而不愿留在这后方督运粮草。”
  “杨卿啊,督运粮草责任重大,你先后在地方任过郢州刺史、宋州刺史等职,表现都十分好,后入朝,在鸿胪寺、少府等任职也表现极佳,朕让你在黎阳督运粮草,是倚重你的才能。”
  此时还未解冻,运河不能行船,所以黎阳仓的粮草,还得等到开春运河解冻之后,才能大规模从运河北上,另外,朝廷还向江淮等地征召粮草,到时通过通济渠北上运来黎阳仓,也需要有人主持。
  杨广还是比较看重杨玄感的才能的。
  “臣遵旨。”杨玄感一副不情不愿的样子接旨。
  “杨卿啊,你的那道奏折朕看过了,不过朕觉得有些话过重了些。罗成不比杨卿你,名门世家出身,家教良好,他毕竟还年轻,一时有些骄傲,也是正常。朕已经下旨训斥罗成了。”
  杨玄感听皇帝这么轻飘飘几句话就把他的弹劾处置了,不由的大失所望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