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玄感听皇帝这么轻飘飘几句话就把他的弹劾处置了,不由的大失所望,这是真正的失望。本来还想借这机会,把罗成弹劾下去。
不说因此就让他获罪,可起码不让他再留在河南。
陪皇帝巡视了黎阳仓,又在涿郡城中见了不少地方士族名望后,皇帝车驾再次启程,继续北上。
而礼部尚书、楚国公杨玄感则留了下来,他留下来担任督运粮草要职,并兼任了汲郡太守一职,获得了对黎阳仓所在的汲郡地方衙门,以及卫府以和仓镇兵的指挥权。
站在运河边上,目送着皇帝的车驾渐行渐远,杨玄感的嘴边泛起一丝细微的笑意。
一切都按照他与李密所计划的那样进行着,别以为他出任这督运粮草一职是皇帝一人决定的,其实这个决定,是李密和杨玄感计划了许久,通过他们的人脉关系,各方打通,最后才让皇帝有了这个决定的。
皇帝的决断,其实也是综合各种情况而做出的一个决断罢了,而他们早就为皇帝做出这个决定,做足了各种功课,推动了这个进程,最终达成了这个结果。
杨玄感心里不由的感叹,李密果然还是了得。当初他说要留在黎阳督运粮草才好举事,还让他故意向裴世矩、苏威、裴蕴等表态说要去辽东统兵为将,让他们帮忙说话。苏威他们确实帮杨玄感说了话,皇帝知道了杨玄感想统兵的想法,可最后却让杨玄感留在黎阳。
但其实,这不过是李密早就预料到的了,他把杨广的性格看的死死的,直接让苏威等人帮着谋督运粮草的差事,最后肯定不行。但如果反着来,说要去辽东统兵,再然后旁边安排人轻轻敲边鼓,提出让杨玄感督运粮草。
则在这两个选择中,皇帝肯定会让杨玄感留在黎阳督运粮草。
现在一步步的已经达成了。
只是可惜,弹劾罗成却没成功。
回到郡衙。
一身青袍的李密笑着进来,“恭喜楚公,离成功又近一步。”
“还是法主你算无遗策啊。”
李密摇头,“但千算万算都没算好罗成,这是一个意外。从几年前开始,这个意外就一直缠着我们,若不是罗成这个意外,现在河南十二郡,应当是已经遍布各路义军,只等我们在黎阳仓树起大旗,到时各种义军就能群起响应,可现在,河南却没有一支听命于我们的像样力量。”
杨玄感笑了笑,“这个罗成确实让人意外,不过这大势之下,他一个小卒又能如何,通道还能螳臂挡车不成?虽然这次弹劾失败,可也在皇帝那里种了根刺。等到这三月一到,罗成也一样得滚出河南,统兵去辽东。”
李密道,“不过楚公弹劾罗成也不全是无用,我已经收集了罗成不少过界逾线之处,正让人四处传播。等到我们举事时,也该发酵的差不多了,到时侯我们正好可以先以罗成造反,我们调兵平乱为由举事。”
就算造反,也得师出有名的。
而最开始,李密觉得并不适合直接打出造反的旗号来。如果是打着平乱的旗号,则可以先渡过最初的那个危险关头,也能够裹挟更多的人进来,到时就算他们知道真相了,可也已经上了贼船下不去了。
“昏君已经走了,你之前安排的那件事情差不多可以进行了。”杨玄感道。
“请楚公放心,我早已经安排好了,等昏君再走远点,就可以发动了。到时先破平原郡,然后西进,楚公便可以借机征召汲郡兵马起来,把指挥权牢牢拿到手,并趁机安插好我们的人手。”
杨玄感点头,“法主你办事,我向来放心,现在万事俱备,就待东风了。”
第443章 久别重逢
“杨玄感已经留在黎阳负责督运东征粮草,而且还兼了汲郡太守一职。”
“在黎阳发现李密,但现在已往平原郡去了。”
“发现大股贼匪正往平原郡汇集,他们似乎想要攻打平原郡城。”
正月底。
章丘长白山下的大营里,罗成正在听着从河北赶回来的张亮汇报。张亮年前就过了黄河北上,负责盯着杨玄感等人,功夫不负有心人,盯了一个多月,终于让他打探到了一个重要的情况。
张亮的那支情报队伍刚组建,不论是人手还是经验都不足。但好在罗成给他指点了一条大路,那就是只管盯着杨玄感、李密、王伯当、王薄这几个人。只要能找到这个人,然后盯着他们,再从他们的行踪,从他们见的人等线索中,找出有价值的情报来。
张亮办起来很用心,他这人本来就好交朋友,为人爽快讲义气,因此当他换了一个身份,伪装成是一个南阳来的游侠,然后还特别的豪爽大方,总是挥金如土,他很快就交到了很多新朋友。
不管什么三教九流,还是贩走走卒,甚至是青楼楚馆里的歌妓舞女,他都能结识上。
效果也还是很明显的,张亮盯着杨玄感,然后找到了李密,再盯着李密,又找到了王伯当和王薄。再通过王伯当他们,又找到了几支反军。
罗成点了点头。
平原郡与齐郡就隔了一条黄河,上次东征,罗成率军北上,正是过黄河经鹿角关进入平原郡,然后还在平原郡内的豆子岗里打了几仗,把当时盘踞在豆子岗里的刘霸道打的如丧家之犬。
还在那里赚了一大笔。
“平原与渤海郡间有几百里的豆子岗,向来就是贼匪聚集之地。据说上次刘霸道败了之后,很快被官府砍了脑袋,但其部下李德逸和格谦却都带着残部逃散,很快又再聚起不少人马,再后来又有数股势力进入了豆子岗,使得现在的豆子岗更是鱼龙混杂。李密王伯当他们在豆子岗,看来也是想图谋这些人马。”
“大帅,还有一个消息,我在平原郡打探情报的时候,发现一个事。就是你还记得窦建德高士达他们吗?”
“当然记得。”
“高士达和窦建德他们以前都是咱们军的,可后来在通定城,孙安祖和高士达当了逃兵,窦建德去追,却又放跑了他们,大帅最后便都让他们滚蛋了。这次我在平原郡发现,原来高士达他们回到河北家乡后,很快就因为逃兵身份而杀官落草了,高士达就跑到豆子岗落草,而孙安祖去了高鸡泊,两人这两年都拉起了几千人马的队伍,就在不久前,窦建德带着刘黑闼、王伏宝也跑到豆子岗投孙安祖落草了。”
罗成听到这个消息只是哦了一声,这几个河北好汉的命运,还是在随着历史的惯性前进,并没什么改变。
“其实窦建德等人还是挺有本事的,只可惜走上了歧路。”
张亮有些为窦建德他们可惜,当初他们还在辽河西岸之时,他是营校尉,窦建德他们是队头,虽然他不是他们的直属上司,可也是亲眼看着这些家伙一起征战厮杀流血的。
“对了,现在高士达是窦建德的老大了,窦建德投奔高士达,高士达让他做了司兵,负责练兵打仗。窦建德来之前,高士达拉着几千人马,但在豆子岗诸多贼匪中也是偏弱一支。可自窦建德投他负责练兵打仗后,短短时间,已经打赢了好几仗,吞并了附近好几支贼匪,现在实力大进。”
罗成突然问张亮一个问题。
“可查到李密王伯当是否有和高士达与窦建德联系?”
“暂时还不知。”
“你再辛苦过一趟,去见一下窦建德,看看李密有没有联系他们。若是有,问下他是否愿意告诉我们。你跟窦建德说,他曾经是我部下,随我一起征战。所以只要他肯,那我这里就随时欢迎他,也让他不用担心当过反贼的事,我可以帮他搞定。”
河北,平原郡,豆子岗。
窦建德带着两千人马返回,身后是大车大车的财帛粮食,后面还跟着一队队的人口。
高士达笑着迎接出来,“又是大捷,司兵果然了得。”
“幸不辱命,鲁有德居然敢劫我们的粮食,自然不能放过他们。”窦建德笑着道,“这次收获不错,不但把被抢的粮食都夺回来了,我们还趁其不备突袭鲁有德的老巢,将他的巢穴攻破,反夺了许多粮草器械马匹,鲁有德已经被杀,我烧了他的寨子,把他寨里几千人也都带回来了。”
“好好好,太好了。”高士达满面红光。
“高公,我打算从鲁有德的这些人里,挑出五百青壮来编入战营。”
高士达犹豫了一下,“现在战营都有两千五百人了,还要再加五百吗?”
“高公,战营才两千五百兄弟,放眼整个豆子岗,咱们都还是弱的,更别说,朝廷随便一郡兵马都有成千上万,咱们若不增加实力,只怕下场就跟鲁有德一个样了。”
“也是,既然我已经委你为司兵了,那这统兵打仗的事情都是交给你的,你说再增五百,就增五百。”
等高士达笑着去查看钱帛去了,刘黑闼哼一声,“大哥,这姓高的已经忘本了,如今不但不喊你大哥,连一声兄弟都不喊了,张嘴闭嘴窦司兵,他还真把自己当成东海公了。”
窦建德没有说话,“好了,回去休息吧,这一趟出去,弟兄们也都累了,先解散休息三天,然后再集合训练。”
窦建德与兄弟们分开,回到自己的小院里先洗了个澡,然后换了身衣物。
走出浴室,来到书房,却一下子愣住。
“窦兄弟,别急着摸刀啊,老朋友见面,不应当是高兴嘛。”
窦建德这才发现,原来那个坐在自己书房里的人,居然是张亮。
“张校尉,你怎么在这?”
“自然是特意来会一下你这个老朋友的,怎么样,在这里还不错吧?”
窦建德轻笑了下,走到张亮前面坐下。
“一言难尽!”
第444章 无间道
“你现在应当是卫府校尉了吧,六品?”
“鹰击郎将,从五。”
窦建德叹声气,“真让人羡慕。”
“其实当初你若是不走,现在也起码是个六品步兵校尉了。”
“是啊。”
窦建德身子后仰,靠在椅背了,整个人陷入了沉思。可惜没有后悔药,一步错,步步错。
“听说你们凯旋,我也为你们高兴,当初听说罗帅战死消息时,我还难过了许久,与黑闼、伏宝他们大醉一场。”
“哈哈哈,哪有那么容易死,我们转战千里,杀进杀出,无人可挡。”张亮笑道,“马上就要二次东征了,罗帅也接到圣旨,被授为水师总管,将在三月统领十万东莱水师渡海攻高句丽,大帅让我来问你一句,还愿意随他再战高句丽吗?”
窦建德愣住。
“不可能吧?”
“有什么不可能的,我前段时间来平原郡走了一趟,听说了你们几兄弟的事情,回去时跟大帅说了一嘴。大帅也说你们几个可惜了,还说只要你们愿意,随时可以回去。至于其它的,你们都不用操心,大帅自然会帮你们搞定。”
窦建德脸上闪过多种表情,这一刻,他十分复杂,既有对罗成的感激,也有回不去的无奈。
可是最后,他还是摇了摇头。
“回不去了,不可能再回去的,若是早个半年,我肯定会回去的,但现在,我只能谢过大帅的好意了。”
“为何?这是一个多好的重新再来的机会?”
“你知道我为何会来豆子岗落草吗?因为官军杀了我全家,我的妻子我的儿子我的女儿,全都被杀了,才三岁的孩子都没放过。”
沉默。
良久张亮才道,“你可以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