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们真不去?”
“我不去,伏宝你去吗?”
“姐夫不去,我也不去。”
刘黑闼犹豫了半天,最后还是决定出去闯一闯,呆在这豆子岗中,实在是没什么意思。
他带了大约二百来个愿意随他出支闯荡的兄弟一起去投李密。
只是让刘黑闼有些失望的是,李密见他来并没太高兴,看到他只带了二百人来,更是只是授了他一个偏将之职,让他统带五百人马。
“我要见魏公,我当年在齐国公麾下,在辽东征战时就已经是二百人长了,如何为何还只授偏将之职?”
中军一名校尉冷声道,“罗成麾下二百人长,如今魏公授你五百人偏将,对你算是够重用了,走吧,魏国公岂是你想见就能见的。”
第474章 辽东撤退
辽东。
辽东城已经重新改回旧名襄平,只是这御驾亲征攻破辽东第一重城的胜利喜悦没持续多久。
“陛下,杨玄感在黎阳起兵叛乱!”
刚听到这个消息时,杨广不相信。他以前忌惮杨素,还逼死了杨素,后来又打压了弘农杨家,但这几年,他觉得杨家老一辈都死了,小辈的杨玄感当家,杨玄感和他的兄弟们被他训的还是很服帖的。
要不然,这次他也不会让杨玄感坐镇黎阳督运粮草。
本来自认为早就驯服的杨玄感居然反了,还是在这种关键时候背后插他刀子,这种巨大的反差,让杨广差点没晕过去。
“陛下,杨玄感黎阳做乱,附逆者顷刻间达一二十万,如今河北一片混乱。杨玄感亲率十万往攻洛阳,李密率五万北上涿郡,王薄率五万南下齐郡。”
“陛下,杨贼其心可诛,他派李密北上,这是要断我们归路啊。”王仁恭提醒皇帝。
王仁恭是次东征之时,表现的十分突出,得杨广极为看重的一员大将。王仁恭以军功起家,最早是秦王杨俊的属下,后来随杨素征讨,因功晋升,再后来一直担任吕州刺史、卫州刺史、汲郡太守、信都太守等职;
两次东征,他都随驾。
他一眼就看出了杨玄感派李密北上的杀招所在。
虽然此次东征,没有上次聚兵多。可在辽东,也依然还聚集了四十万兵马,更别说大量的民夫,这么多兵马的粮食,都得靠关内转运过来,尤其是依靠着运河这条生命线。
现在杨玄感在黎阳做乱,不说直接威胁东都洛阳,而且必然切断运河粮草供给。而这李密再率兵北上,这分明就是奔着涿郡去的,到时攻下涿郡,把临渝关一堵,他们就回不去了。
“陛下,斛斯政跑了,叛逃高句丽了。”
偏偏在这个时候,又一个坏消息到了。
兵部侍郎斛斯政向来得杨广信任,虽然段文振再三提醒皇帝,这个人用不得。但皇帝还是用了他,现在他跑了。
还跑到高句丽人那边去了。
“斛斯政本来就与杨玄感交好,他定是早已得到消息,所以叛逃高句丽。”
王仁恭大叫一声不好。
“陛下,斛斯政叛逃到高句丽人那边去,定会将我们这边的虚实如实告诉高句丽人,甚至说不定,斛斯政早就已经与高句丽人暗通好了。如今杨玄感一反,李密北上,就怕高句丽人也要反攻了。”
杨广有些慌了。
手握四十万大军在辽东,但运河一断粮,他们就难以坚持,而高句丽人若是再配合着李密夹击,则可能再次大败。
“陛下,臣建议,在李密还未攻下涿郡、临渝关之前,立即撤回关中,先平内乱,再征外敌。”
屈突通也奏请皇帝先回涿郡。
“可眼下平辽正是关键之时,朕刚刚攻下辽东,罗成也刚拿下卑沙,如今眼看着就能继续东进,围攻国内,一举灭亡高句丽!”
“陛下,平辽不急于此一时。若中原乱,则天下危矣!”
“可宇文述、杨义臣他们已经率六军东进。”
“可马上传召他们收兵撤回。”
无疑,在这些臣子眼里,征辽与平乱,还是中原重要一些。
“朕已攻下辽东,下一步就能破国内,然后横招辽东,征辽朝鲜!”杨广的眼里,满是痛苦之色,他力排众议,非要二征高句丽为何?
不就是因为上次东征,虽败,可也已经把高句丽人打的元气大伤,所以他才拼着众人反对,也要进行危险的二征,就是不想给高句丽人喘息之机,不想第一次的四十万将士白白牺牲,想要一劳永逸。
可这该死的杨玄感!
“若朕只派一支兵马返回镇守涿郡呢?”杨广问。
“陛下,就算涿郡不失,可运河也断了,粮草无法继续运过来,辽东几十万大军拿什么支撑呢?若这个时候高句丽再反攻,我数十万辽东大军,有全军覆没之险啊,请陛下三思!”
“罢罢罢!”
喊出这三个字的时候,杨广真感觉万念俱灰。
一切一切的努力,都已经化为了泡影。
“诏令。”
“授李景为涿郡太守,火速率本部人马回镇涿郡。”
“令罗艺为辽东太守,镇守襄平,调李渊为新城太守,镇守新城,授王仁恭为辽西太守,镇守怀远。屈突通为柳城太守,镇守柳城。”
“急召宇文述、杨义臣率六军撤回。”
“诏罗成率水师回河南平乱。”
一连数道诏令下达,也意味着二次东征结束了。
鸭绿江口。
罗成率军四万乘船抵达鸭绿江口,皇帝的诏令还没来,但罗成已经知道了杨玄感叛乱的消息,消息是由张亮派人送来的。
看完密信,罗成轻叹一声。
“该来的还是来了。”
前方鸭绿江口不远的西岸就是大行城,上次他攻占过,后来这里还收纳了几万八军败兵。此时,这座城池已经再次驻扎着高句丽人,因为高建武在国内城称王,所以对下游江口的大行城、泊钓城都加驻了兵马。
短短半年多时间,大行城甚至还加固了。
大行城驻军三万。
扼守着江口。
“大帅,何事?”
来护儿见罗成迟迟不下达进攻的命令,过来询问。
“中原出事了,杨玄感在黎阳发动叛乱,现在率兵往攻洛阳,李密率兵往攻涿郡,王薄率兵攻齐郡。”
来护儿大吃一惊。
“杨玄感居然叛乱了!”
“嗯,叛乱了。”来护儿摇头叹气,当年他可是隋着杨素东征西讨过的,跟楚国公府那是有不少香火情的,谁能想到,杨素才死几年而已,现在杨玄感居然叛乱了,还是在这种东征的关键时候。
“准备撤退吧!”
刚赶来的周法尚担忧的问,“陛下未有旨意下达,我们无旨而撤军,可行?”
“平乱要紧,内乱不平,军心不稳,这仗还如何打?而且,皇帝一接到这消息,肯定也只能撤军,到时陆路各军撤了,咱们水师孤军攻打国内城吗?”
不管诸将的担忧,罗成一声令下,全军撤返中原!
第475章 战荥阳
东都洛阳两支兵马出京平乱,一支入河内增援临清关,一支进荥阳增援虎牢关。
荥阳、虎牢关。
这座洛阳的东大门,此时由河南抚慰大使裴仁基以及河南讨捕大使荥阳太守张须陀镇守。
河南郡丞裴弘策率东都八千兵马来援。
“杨逆到哪了?”
裴弘策一进虎牢关,便马上问。
“数日前,杨贼攻不破临清关,便调头回汲郡,在南边渡黄河入东郡,如今正往虎牢关而来。”
裴弘策一听就不太乐意了。
“两位也都是名动一时的百战之将,俱有虎贲之称,为何却在此坐看杨贼肆虐,何不率兵进剿?”
裴仁基便解释说,“杨逆兵众,且直奔东都而来,所以我与张大使相商后,认为,可以在此以逸待劳,坐等他送上门来。我们也好趁机抓紧时间,征召各郡兵马集结于荥阳,与杨逆到时决战,一战灭之。”
这本来是挺稳的一个决策,可从洛阳来的裴弘策却嘲讽二人胆怯。
他虽只是一个郡丞,可毕竟是奉洛阳留守的越王杨侗和樊子盖的命令来的,是东都援军主将。
“二位既然不敢出战,那便为某守好虎牢关,待某明日出关去东郡剿灭杨逆此贼!”
张须陀被裴弘策一通损贬,但还保持着冷静。
“裴将军切莫轻敌,杨逆士气正盛,须得小心。”
可裴弘策哪听的进去,他认为既然杨玄感在临清关前都打不过,那更不是自己对手,毕竟临清关兵力更弱。
待裴弘策大摇大晃出去后,裴仁基笑着对张须陀道,“没见过如此狂妄之辈。”
“毕竟文臣统兵,有时也能理解的。”张须陀叹道,他跟裴仁基都是武家出身,以军功起家,同裴弘策这样的文官还是有区别的。
“那就不管他?”
“让他去试试杨玄感虚实也好,咱们的任务还是得守着虎牢关,毕竟事起仓促,一时间我们手头也没多少兵。”
若是一般贼匪,张须陀肯定就出兵去围剿了,可毕竟对方是杨玄感,张须陀最担心的不是杨玄感有多少人,而是不知道会有多少人响应他。
一旦荥阳有失,这洛阳可就危险了,不管怎么样,他张须陀都不能放杨玄感杀到洛阳城下去。
稳妥起见,也就只能先在这里等着了。
第二日一早。
裴弘策果然就率他自己的八千东都兵出关往东郡而去。
八千东都兵刚到达运河边上,便遇到了杨玄感的前锋。
杨玄感之弟杨玄挺亲率两千轻骑为前锋,虽然只两千骑,可这却是一支精锐。不是仓促间召集的那些乌合之众。
两军在运河边上的荥泽县边相遇。
两军不期而遇。
一边是东都洛阳军八千人马,三千精骑五千步卒,装备精良,而且有许多东都的勋戚贵族子弟随军,而另一边的杨玄挺只两千人。
他们的装备看起来显得有些五花八门,皆因这两千人来自府兵、贼匪、郡兵等几个系统,所以装备并不一样。
如此一来,两军区别就十分明显。
还未开站,东都兵就已经在嘲讽杨玄挺的破烂。
甚至不少军官们也跟杨玄挺相熟,毕竟以前都是顶级勋贵子弟,他们公然嘲讽杨玄挺。
可杨玄挺任由他们如何嘲讽,却并不回应。
“准备!”
杨玄挺冷声喝令,率先挥起自己的马槊。
毫无半点花招,见面就是硬刚。
杨玄挺策马在前,一骑当千。
那两千看似杂乱的叛军骑兵,也紧随其后杀出。
两军对垒,硬战。
交战不到半个时辰,让人不可思议的事情发生了。
八千洛阳兵居然众不敌寡,渐渐的溃了。
先是步兵溃败,然后骑兵跟着也乱了,最后乱成了一锅粥。
这八千洛阳兵,虽是裴弘策统领,可下面的军官多是那些勋戚贵族子弟,一个个都牛逼轰轰的,打起仗来,根本不听命令,只管打自己的。
结果便是八千人毫无指挥,更无默契,而杨玄挺这两千人却都遵从他的指挥。
裴弘策大败。
退入荥泽县城之中。
坐下来喝了几杯茶水,总算解了口渴,裴弘策还十分不甘心失败。
总结了下失败的经验后,他认为是那些勋戚子弟坏事,然后把这些人召起来痛骂一顿后,下令重新整备,出城再战。
这一次他下令,没他的命令,谁也不得乱来,他要堂堂正正的击败杨玄挺。
裴弘策率着还有些心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