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好像半个洛阳的勋贵都已经来投。
本来有些冷的造反大业,再次红红火火起来。
李子雄一上台,花了三天时间整顿荥阳关下的十万反军,倒也雷历风行,各军肃然。
于是,各地百姓豪强再次纷纷来投,短短几天,又来了几万人马。
三天后。
李子雄正式挥兵进攻虎牢关。
虎牢因为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是洛阳的东大门。
刘邦、项羽曾在此争夺关城,三国时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三英曾在此战吕布。
但凡能称为雄关要隘者,必然十分艰难难攻。
李子雄虽为老将,可时间仓促,也没其它选择,只能硬磕。
毕竟杨玄感直言要兵进洛阳,所以便只能强攻。
号角吹响。
李子雄亲自阵前,督促诸军轮流进攻。
叛军士气不错,当天强攻不止,猛攻整整十个时辰,各支叛军轮流上阵。
只不过攻了十个时辰,打到半夜,都未能取得半点进展,倒是叛军死伤无数,可李子雄根本不以为意。
慈不掌兵。
休息了两个时辰。
天亮之后,李子雄再次命令开始攻城。
这个时候,叛军的气势已经不强了,毕竟强攻一天,虽是轮流进攻,可死伤众多,叛军还是有些惧怕的。
这个时候,杨玄挺亲自请命率部攻城。
“好,请为二将军擂鼓助威!”
杨玄挺很猛,杨玄感兄弟七个,堂兄弟还有十多个,个个都猛,但论勇,自然是杨玄感,可论猛,却是杨玄挺。
他带着挑选出来的敢死队,每人喝了碗水酒壮胆,酒喝尽,摔破碗,然后提盾衔刀,开始冲向关城。
杨玄挺左手盾,口衔刀,奋力的底旁铺荨
眼看就要爬上城头,这时突然一支弩箭射来,杨玄挺举盾格档,奈何人在梯上,躲闪不便,尤其这还是张大绞弩,从一侧城头上侧击过来。
弩矢洞穿了皮盾,直透穿杨玄挺的胸腔。
悍猛无比的杨老二,惨叫一声,如断线风筝一般,自城上跳了下去。
第481章 楚帝
五月。
有落梅风。
此时正是梅雨季节,也是航海可以利用的信风出现之时。罗成兵马渡过庙岛群岛,通过渤海海峡,回到了东莱。
船只进港,兵分两路。
一路由他亲自统领,大军三万出东莱,向渤海齐郡进发。而另一路,由存孝率领的数千轻骑,沿济水和黄河间西进。
而在北方。
薛世雄统两万骁果军轻骑为前锋,昼夜兼程赶回关中,王仁恭率八千人为前锋,已经兵过临渝关。
李密却被卡在了河间郡。
在这里,清河郡丞杜如晦、平原郡丞杨善会还有来自河北各郡的府兵、郡兵,都在河间集结。
他们集结了约三万人马,拦住运河,设下重重栅营,阻拦住了李密的去路。
东都洛阳。
东都留守樊子盖再次征召了一支两万人的兵马,向虎牢关赶来。
而在西京大兴,西京留守、刑部尚书卫文升也征召了四万兵马,紧急向虎牢赶来。
路过华阴郡,卫文升下令停止进军。
杨玄感的父亲杨素死后便是葬在华阴,卫文升带兵挖开杨素的坟墓,把杨素已经下葬数年的尸骨给挖了出来,不但暴尸晒骨,还下令焚烧,烧完了后,把骨灰扬洒臭水沟中,并把杨氏家族墓地的祖坟全都铲平。
这一举动,看似有些荒谬。
可卫文升却是在破釜沉舟,告诉手下们,如今我们把杨玄感老子都挫骨扬灰了,把杨家先人们的坟都铲平了,所以大家也别想着其它小算盘。
别想着首鼠两端,别想着跟韦福嗣等人一样,出工不出力,各种骑墙摇摆。你们都把老杨家祖坟挖了,都有份把杨素挫骨扬灰了,所以你们也别想着以后投奔杨玄感了。
把老杨挫骨扬灰之后,卫文升还搞了个军前动员。
他设祭坛,祭祀先帝。
“臣刑部尚书、京兆内史、东都留守卫文升,冒昧的昭告于高祖文皇帝的神灵:自从皇家承受天命,到现在三十多年,武功文德,渐渐影响海外。杨玄感辜负圣恩,自作猪狗,蜂飞蚁聚,犯我王师。”
“臣下我两代受恩,一心侍奏奉国家,统领熊罴之众,志在剿灭逆党。如果社稷长久,应当让杨玄感这些丑类像冰块一样破碎,如果隋朝大势已去,就请让老臣先死吧!”
卫文升这套搞的效果不错,西京来的将士们,无不流涕呜咽。
虎贲郎将张峻建议出潼关外,不用赶赴洛阳虎牢,而是往东南而行,经襄城往颍川,绕到叛军南面与虎牢关官兵夹击叛军。
卫文升觉得很有道理,于是率军四万,经弘农、襄城,直趋颍川,赶往许昌。路过弘农郡时,弘农太守杨智积,特征召一万兵马随行。杨智积也是隋朝宗室,对剿灭逆党十分用心。
荥阳。
杨玄挺自云梯上掉落,被众亲兵抢下,却是已经死透。
他们将杨玄挺的尸首送到杨玄感面前。
杨玄感没料到,出师未捷,这兄弟却先死了。
本来就强攻不下的叛军,气势更是一降到谷底。
李子雄也没料到这结果,本来是想用杨玄挺鼓舞士气,结果却反大降士气,还折了一员猛将。
“霸王,如今士气低糜,各路赶军正在赶来,我以为当务之急是要振兴士气。我建议,请霸王称帝建朝,分封百官,赏赐将士,这样也能大大提升士气。”
杨玄感听后有些犹豫不决。
他想问李密,可李密在河北,想问兄弟们,可老二刚死,其余兄弟则分兵四处。
最后,杨玄感还是有些心动了。
“也好,那就建国号大楚,年号建武,设三省六部,九寺五监十二卫。”
杨玄感让人匆匆准备称帝的东西,比如祭天的天坛,祭地的地坛等,可现在在荥阳关下,连城池都没一座。
这称帝也确实太草率了。
杨玄感顾不得这些了,没有宫室都城,那就搭个简单的木屋为殿。
诏令,追封父亲杨素为楚太祖,追封生母为太后,并追赚杨玄挺为卫王。
然后拜李密为尚书左仆射,封魏国公,拜李子雄为左卫大将军,封赵国公。
杨玄感一口气封了十八个兄弟为王,又封了三十多个跟随造反的将领为国公,封几十个郡公,一百多个县公,至于侯伯子男,更是封了得有上千个。
等这些封赏诏令刚发出,那边却又传来恶讯。
樊子盖从洛阳渡河到河内,然后到兵压他们北面。卫文升则向颍川许昌而来,明显是要来堵他们南边,再加上新得的消息,罗成已经在东莱登陆,正向西来。
这是要被四面合围了。
“赵国公,你以为朕如今该如何应对?”
刚刚诏告天下,自称楚帝的杨玄感也不由的有些慌。
“陛下,敌四面来围,我则当分兵拒守。只要能够挡住他们,那我这边一旦攻破荥阳,那便可直扑空虚之洛阳,这反而是好事。”
事到如今,李子雄也只能如此死猪不怕开水烫了。
“请陛下下旨,继续强攻虎牢关!”
末了,李子雄又建议皇帝把魏国公、左仆射李密召回来。
“若令魏国公率军守黄河,比去攻夺涿郡更好。”
事实上,大家都知道北上攻夺涿郡,封堵临渝关的计划已经失败了,因为王仁恭都已经率八千骑抵达了涿郡了。
再北上,也来不及了。
“好,朕这就去信魏国公。”
河间郡,李密率军发动了几次进攻,可官军的营栅却一道又一道,突破一道后面还有一道,他手下五万人马本也是些乌合,虽然到河间时已经聚众号称十万,但量变没能引起质变。面对官军的重重营栅策略,李密也无能为力。
等见到荥阳来的使者,听说杨玄感都称帝了,李密大惊失色。
“今败矣!”
“昔陈胜自欲称王,张耳谏;魏武将求九锡,荀彧止。今兵起以来,虽复频捷,至于郡县,未有从者;东都守御尚强,天下救兵益至,楚公当挺身力战,早定关中,乃亟欲自尊,何示人不广也!”
李密一声长叹,心如死灰。
官军四面围堵过来,这个时候不想着攻城破池早做突围,却在荥阳关下搭起草台班子建国称帝,称孤道寡起来了,这不是找死求亡是什么?
“撤!”
李密不甘心的挥手,“回河南!”
第482章 真英雄,自风流
齐郡。
邹平。
王薄率领着数万人马,再次回到了家乡,只是曾经的家青阳山庄,如今早变成了长白军府的军屯,昔日的家丁佃民也都成了军田佃客。
青阳山庄的庄园院落,更是早变成了府兵驻营。
再回来,没有衣锦还乡的荣耀,甚至都没有乡人的欢迎,入目的只有一片萧瑟。
五月时节,地里庄稼长的正好,可田野间看不到一个人。
大家都逃走了,路经村庄的时候,偶尔有那么一两个老病的走不动路就呆在家等死的人,表情麻木的坐在门槛上,看着他率军路过。
以前的邹平不是这样的,以前的这些村庄也不是这样的,甚至以前这些村民看到他王庄主也不是这样的。
青阳山庄也空无一人。
庄中本来驻了一营府兵,可此时空无一人。
坐在熟悉的院子里,坐在那棵熟悉的大槐树下,王薄突然有种迷茫的感觉。
当年他遇见王伯当,听信了他描绘的那些话,觉得昏君无道,理应起而推之。可这几年,他东奔西走,到处起兵,那把刀不知道沾染了多少鲜血,换来的是什么,是自己当年想要的吗?
“报,圣旨到。”
王薄愣了下,圣旨怎么传到他这来了。
“是楚公,他已经在荥阳称帝登基了。”来人解释了一句。
“哦。”王薄应了声,但不知为何,却没有什么激动,心里甚至有点平静无波。
宣旨官捧着一张很普通的卷轴宣布,王薄觉得那应当是一个画轴,真正的圣旨用的可都是黄绫绢,都是特制的,而且每一道圣旨用的绢都是特一无二的。圣旨书写时,也都有独特的记号,比如上面的各种纹路,与圣旨的字的位置,都有独特的标识。
真假圣旨,一眼就能分别。
不过他转而又想到,大楚国连都城都没一座,不有圣旨也很正常,估计连御玺也还没刻好吧。
楚帝派人来封王薄为齐国公、使持节青齐十三州都督诸军事兼齐州刺史,还授他为左武卫大将军,连他那几个儿子都各个封了郡公之爵,包括那个当初托罗成隐藏起来的才几岁的孩子,也封了个东莱郡公爵位。
王薄一家,一个国公,八个郡公。
可他没有丝毫高兴的。
也兴奋不起来。
曾经被王伯当说动之时,固然有一腔理想,但骨子里也未必就没有想着再建新朝之后的封公封侯吧。
如今封了,还是国公,几个儿子都封郡公了,却没什么可激动的。或许,是这些来的太随便了,便也显不出珍贵吧。
“齐公,这是你的封赐诏书,因时间仓促,所有官印和国公之印等,都没来的及刻,齐公回头可以自己刻印。”
王薄呵呵一笑,笑的有些苦涩。
“告诉我,现在荥阳那边情况如何了?”
“挺好的,虎牢关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