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姻,于是形成关陇贵族集团。
  只是后来贺拔岳突然战死,宇文泰趁机站出来带领大家继续走下去对抗关东。
  再后来皇帝跑来关中,宇文泰为了能够跟皇帝争夺,于是完善府兵制度,设置八柱国,十二大将军。
  这个制度的根本就是鲜卑人的部落议事制度,相当于八王议政。本来皇帝说了算,结果就成了八柱国联盟议会制,宇文泰自己是大首辅,自然实权在握,架空了皇帝。
  在当时,西魏是军政合一,八柱国和十二大将军都是出将入相,不光是军队的统帅,同时也是国家的领导核心,甚至他们的兵都算是他们的私兵。
  正因此,这二十大家族就成为关中地区的西魏国的显赫核心家族,西魏和北周都是由这些家族建立的。
  在西魏北周时代,这些顶级关陇贵族可不仅仅是朝廷重臣这么简单,他们其实就是这个国家的主人,相当于是公司的大股东,董事会成员。
  宇文家不论是立元氏为傀儡时的西魏,还是自己出来当皇帝的北周,其实依然还只是带头大哥而已。
  周宣帝的各种折腾,甚至暗中推行的各种政策,其实也是在一直中央集权,皇家收威,最终结果,身为周宣帝岳父的杨坚,十二大将军杨忠的儿子成为关陇集团大部份支持的新首领。
  因为周宣帝乱搞,所以这次的权力交接是很平稳过渡的,哪怕同是宣帝岳父的尉迟迥起兵三十万,但还是无法逆势而上。
  于谨、李穆这些大柱国都纷纷支持杨坚,最终杨氏篡夺北周天下,而且过渡非常快和平稳。
  杨坚夺北周,紧接着灭西梁、南陈,最终一统天下。
  大隋建立之后,便更改制度,恢复汉魏制度,复古周礼,设三省六部。虽军事上依然保留府兵制,但此时的府兵已经改变制度,不再设有柱国。
  十二大将军改为十二卫四府,大将军也不再有直接统兵大权,至于柱国更只成为勋官虚衔。
  通过种种手段,杨坚把过去关陇贵族手里的核心大权,迅速的收回了不少。
  他做到了当年宇文泰他们想做却没做到的事情。
  杨坚坐天下二十余年,一直压制着关陇集团,各种手段打压,到了杨广继位时,其实最初的八柱国十二大将军家族,已经多半没落。
  杨广继位后,更是趁机大肆提拔江南和关东士族。曾经在东西魏争霸中站错位的五姓七家,也终又抬头挺胸,不过在皇帝面前依然还是很老实。
  杨广很满意这些关东和江南士族,裴蕴、虞世基、裴世矩,都是他们的代表。
  而他苏威,算是关陇贵族中关中士族代表了,宇文述,算是关陇军事贵族在朝的代表。
  可宇文述家族以前根本不入流,现在却成顶级代表,反倒是如李虎李弼李穆于翼这些八柱国家后代,如今却被压的起不了身,于仲文上次更是被皇帝借机砍了脑袋。
  李穆家也被皇帝借爵位继承一案,搞死了几个嫡系子孙,让个昏庸无能的九子李浑继位家主之位,袭得国公爵位。
  这样下去,其实用不了多少年,估计曾经的八柱国家十二大将军家族,就要被搞的差不多,再无法左右朝堂。
  这次杨玄感叛乱,让皇帝又可以趁机把杨素的弘农杨氏家族连根拔起了。说不得,可能还要借机牵连,再把如京兆韦氏等几家拔起。
  现在的朝中,隐隐便形成了三大集团。
  关陇军事贵族自然还在其中,但力量已经大不如从前,无法再垄断朝局,左右天下。以五姓七家为首的关东士族,这几年劲头强盛,当初北周灭齐,站在齐国那边的五姓为首的关东士族自然是遭受全面打压,在北魏时兴起的四姓势力大衰,这两年算是重新恢复了许多。
  再然后便是江南士族,江南士族最早自然是在衣冠南渡时的那些北方现下士族与吴地本土士族,不过侯景之乱时,王谢顾朱等大士族几乎毁尽,如今也唯萧、沈几支。
  不过现在看来,山东豪强已经隐隐兴起,以罗成为代表的这支势力窜起很快,他们与现有三大集团比起来,没有多少根基,缺少资历和声望,就如罗成一样。
  可正是因此,苏威觉得这才是山东豪强们兴起的根本,因为皇帝就喜欢用这种。当初用关东士族来打压关陇集团,又用江南士族来牵制关东士族。
  现在无疑是想用山东豪强新打造一个豪强集团,用以彻底取代关陇军事贵族们,毕竟皇帝虽出身于关陇军事集团,但却比谁都忌惮惧怕着这个集团。皇帝兴建东都,迁都洛阳,把天下中心东移,也是在进一步的减弱北陇集团对朝廷的影响力。
  皇帝总是喜欢这样干,不过相比起文帝来,无疑更加激进,也更加草率了一些。
  杨玄感的叛乱,其实就是最好的证明。
  罗成入朝之后,会担任何职呢?
  苏威轻轻笑了起来。
  他老了,朝中二十余年,三起三落了,好多事情也看淡了,更看透了当今天子的性格。这是一个想到什么,就要做什么,谁也劝不住的皇帝,他会只听他想听的话,做他想做的事情,至于其它,是绝不会去管的。
  “年轻人还真是运气好啊,恰逢天子偏偏又需要这样一个人,真是上辈子烧多了高香啊。”苏威感叹着。


第490章 功高难赏
  “朕该如何封赏罗成呢?”
  皇帝一面喝着萧后煲的海参鲍鱼汤一面问。
  海参和鲍鱼都是旅顺太守罗嗣业进贡的,这位年轻的旅顺太守眼下正在涿郡蓟城,皇帝想要好好的考虑一下这位出云公主驸马的候选人。
  初次见面之下,皇帝还是很满意的。罗嗣业很年轻,长的也高大,人冷峻了一点,但谈吐不错,以前只听说罗成兄弟几个打小在齐郡章丘乡下长大,没读过多少书,打小随父亲打铁种地,本还以为多少会有些粗鲁,一见之下才知,其实罗嗣业挺不错的。
  一问之下才知,罗嗣业其实识不少字,也是读过孝经论语等几本圣贤书的,字也写的还不错,筋骨有力,笔力遒劲。
  问了些打仗的事,行军布阵罗嗣业很老道。再问了点如何治理旅顺的方略,也都还回答的不错。
  兄弟罗嗣业有如此优秀,那么罗成估计就更优秀了。
  “陛下想怎么封呢?”
  “有功不封,将士寒心,可功高也难赏。”杨广叹道,罗成上次因为一个假死,搞的他追封为忠武辽王,后来死而复活,也只能封了齐国公之爵。
  现在罗成不说二次征辽歼六万高句丽军,夺建安、卑沙二城,这回平乱,又立大功,降俘十余万叛军,还亲自斩杀了杨玄感。
  这不封赏就说不过去了。
  “陛下何不晋罗成开府仪同三司散阶,这也是升赏。”皇后道。
  开府仪同三司,这和光禄大夫一样,都是从一品阶,但是排在光禄大夫之前,算是散阶最高一级了。
  不过这个也仅是散阶而已,并不是真正能开幕府,也享受不到同司徒等三公一样的待遇。
  “光授开府仪同三司,不够。”
  皇后想了想,“那陛下就把杨氏家族的财产都封赏给他。”
  “这倒是可行。”
  杨素两朝为相,杨素的叔父和兄弟也都曾经为相,家族富庶无比,把杨家产业赐给罗成,倒不失是个好办法。
  “朕觉得,干脆把杨逆的楚国公爵位也给罗成。”
  楚国公和齐国公都是国公,没有什么高下之分,但另一方面来讲呢,隋朝的爵位制度,其实也是按东周列国大小实力来排序的。
  比如当初杨坚给五个儿子封王,长子杨勇封太子,次子杨广封的就是晋王,然后第三子封的是秦王,第四子封的是蜀王,第五子封的是汉王。
  晋和秦明显就是大国,蜀和汉则要小些。
  杨广有三个儿子,长子杨昭封太子,前两年死了,还剩下两个儿子,一个封齐王一个封赵王,太子的三个儿子,则分别封代王、越王、燕王。
  齐赵明显在代赵燕之前。
  当年杨素早先是封越国公,后来进位楚国公。
  明显楚国公又是排在越国公之前。
  周朝之时,楚国虽向来被称为蛮楚,但却是最早称王的国家,然后才是齐魏秦等国。
  这么说来,齐国公改封楚国公,也确实算是升。
  “那陛下打算召罗成入朝之后,所授何职呢?”
  “暂时还没想好,朕有意想让罗成统领骁果军,不过又觉得以他之才,如果只留在京中还是太浪费才能了。”
  其实皇帝心里已经有了初步的想法,他是想如今杨玄感叛乱已平,接下来可以准备三征高句丽了,不过两征之后,杨广对于再次御架亲征兴趣不大了。毕竟上次,他已经在辽东城下,用一场大捷宣告了自己的武功,所以三征,他打算选一员上将为帅统兵征辽。
  这个人选,他有三个人选,一是李景,二是杨义臣,三就是罗成。这三位大将,李景资历最老,也很能打。杨义臣是当年反对杨家代周的尉迟迵的族人,不过当年杨义臣父亲是反对叔父尉迟迵的,最后还在与叛军交战中战死。
  所以杨坚收小尉迟在宫中抚养,后来还赐姓杨,列入族谱,辈份是杨广的族弟。虽说本姓尉迟,但杨义臣毕竟打小在宫里长大,跟杨广也比较亲近,杨广还是比较信任他的。
  罗成最能打,但太年轻,杨广也不完全放心把整个东征交给他,怕有人不服。
  “朕想召罗艺入京,授他兵部尚书,加参加政事衔,让他拜相参政。”
  萧后有些惊讶,想不到皇帝居然要召罗艺入朝为相。
  “罗艺为相,罗成就不能再统骁果吧?”
  再宠信的皇帝,也不会这样安排的。
  “嗯,如果召罗艺入朝为相,那朕打算让罗成去接任辽东太守,兼知辽西辽东诸军事,让他统领辽东局势。”
  “这是要让罗成挂帅征讨高句丽?”
  “也还没决定,三征之前,先让罗成统领着,真要三征,到时朕再看看是否让他挂帅。”
  没有三征前,那辽东也就是保持战略防御形态,一旦三征,就是要加派军队出关,是主动进攻形态,形势还是有所不一样的。
  “对了,吉儿有没有跟你说,那天她躲在帘后偷看罗嗣业之后感觉如何?”
  “问了,那丫头说还行。”
  “哈哈哈,能让这丫头说还行,那就真不错了。薛万彻呢?她之前也是见过的,没说哪个好点?”
  “吉儿说两人一个呆一个木,说罗嗣业要木一点,像个木头人,但那薛万彻则更呆傻一些,是个呆头鹅。”
  “那她喜欢木头人还是呆头鹅?”
  “臣妾看她是更喜欢那罗木头人多一些的。”
  两人于是都大笑起来,“朕也更喜欢罗嗣业一点,既然如此,那这次就几件好事放一起宣布了,朕下旨赐婚,召罗嗣业为驸马都尉,再授他骁果军左折冲郎将之职,再赐他个爵位吧。”
  想了想,“先赐个侯爵吧,赐爵襄阳侯。”
  襄阳侯这是罗荣罗艺罗成都封过的爵,算是罗家传承,现在封给罗嗣业了。
  “至于旅顺太守一职,就授给罗存孝吧,听说也是个猛将,这次降王薄败王勇,也算了得,当赏,再赐爵北海侯。”
  心情很好的杨广难得大方一回,给罗嗣业和罗存孝都授了侯爵。


第491章 蛟龙入海,虎进洛阳
  桐柏山。
  淮源。
  这里据说是淮水之源,李密自南阳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