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13章 江淮之王
  江宁城。
  罗成出,叛军尽。
  七郡收复,降俘叛军十五万之众,更还有叛军家眷等不下三四十万。
  身为江东江西招讨抚慰大使,罗成不仅要平乱,还要抚慰地方,恢复战后秩序。
  如今摆在大家面前的第一件事情,就是这些降俘的叛军和其家眷如何处置。
  “尽杀之!”
  前来参会的江都郡丞王世充直接说了三个字。
  罗成白了他一眼。
  “王郡丞可知你这三个字是多少条人命?是五六十万条人命,一个字二十万人命啊,比起那些富豪一掷千金还要大手笔啊。”
  王世充扭了扭那肥胖的体,讨好的对罗成笑笑,“罗帅,既然这些人敢从贼附逆,那自然当杀一儆百,否则江南从此无宁日也。”
  “那也不能滥杀无辜,五十万人口,亏你说的出口。你知道生养一个人有多困难,让一个孩子长到成年又有多困难?生十个都未必能养活五个,活下来的五个里,可能还有一两个是残疾怪胎,不是傻子可能就是瞎子聋子瘸子什么的。”
  “不瘸不拐不瞎不聋的,也可能小时候玩水给淹死,或者走路摔死。又可能遇上饥荒饿死,再可能生病病死,碰发大水淹水或遇火灾烧死……可以说,能长到成丁,那都是九死一生,这是上天赐予的造化,多么的不容易,你随口就杀五十万?”
  “那大帅你以为该当如何处置?这些都是叛逆,是十恶之罪,罪在不赦的。”王世充被罗成说的没法了。
  他向来嘴利,倒是不怕罗成能说,关键是罗成那是大帅,他是属官,可不敢在罗成面前耍嘴皮子,就算说过了罗成,更是坏事。
  “要不这样,对于那些附逆从贼中的骨干,可以甄别一下,对他们严加惩戒,就发往辽东给驻守边军为屯田奴吧。至于其它那些被裹挟的,可以流放到辽东去实边屯田。而他们的家眷,可以留下赦免不株连,也可以选择随家人去辽东屯田。到那边,授给他们田地,让他们重新开新。”
  “这太便宜他们了吧?”
  “背井离乡,远走边塞,辽东苦寒之地,从头开始,还得随时面临着战争劫掠,如何能说的上是便宜呢?”
  江南七郡近五十万百姓涉及附逆谋乱,这个数目还是极大的,如果全迁去辽东,估计也太惊人了。哪怕就只迁那些叛军,那也是十五六万之众。
  但比起王世充一句全杀了,无疑这种办法更仁道也更实用,正好朝廷夺了辽四郡后,现在还空虚着呢。
  而对罗成来说,自然更有好处。
  现在存孝是旅顺太守,他是辽东太守,他可是很愿意发展下辽东,把那里当成一个根基之地的。
  辽东不是什么好地方,现在还跟高句丽是犬牙交错,那是个火药桶,随时可能还会有大战。但天下之大,想再找个地方发展,也不容易。
  毕竟中原之地,朝廷不会轻易给你机会。
  如果罗成愿意留在辽东镇守,朝廷那边也是很乐意的,再有罗艺帮忙推动,则许多事情罗成都可以去做。
  他现在有兵,但光有兵不行。
  辽东那四郡,现在什么都没有,就算驻军在外,也得完全依仗关内粮草军械补给,短时间还行,长时间朝廷也承受不了。
  到时唯一结果,则只能是缩减驻军,或干脆在那边设立军府,驻派府兵,闲时为农战时为农,以此削减军费开支。
  养一个战兵,至少得二十个农民耕种上缴租赋。
  而一个骑兵,得一百个农民耕种的租赋。
  这只是寻常算法,大概数目。
  真要维持一支精锐战兵,平时得多训练,装备要好,花费更高。如果在辽东一日不能灭高句丽,则战争随时会有,这开支更要增加。
  几十万的叛军及其家眷,罗成早就瞄上了。
  如果真能弄到辽东去,那可不得了。
  不说四郡,光是个辽东郡,就有最肥沃的辽河平原,安置个四五十万百姓,还真没问题。而如果有四五十万百姓,那么就能拥有供军两三万的潜力。这还是寻常百姓的供军能力,如果是流放去边关的屯田罪民,租赋肯定能收更高,那么理论上供个五六万甚至是十万兵都有可能。
  这就是战争潜力,这就是霸业根基。
  “王郡丞,既然这边战事已定,我也不会久留。不日我就会返回东都,然后去辽东,这里的善后事宜,要尽快处置。”
  结束会议,罗成立即给罗艺去信。
  他说明了自己对那些叛军和他们家眷的处置意见,希望罗艺帮忙,能够推动促成这件事情。
  最后,他犹豫了会,还是在信尾写上,希望罗艺帮忙,能够让杜伏威出任丹阳郡丞,让辅公祏出任宣城郡丞。
  本来他是想安排还在养伤的程咬金和裴行俨两人留在江南的,甚至都想举荐二人出任太守,可这两个家伙一根筋,连太守居然都说不愿意当,更愿意跟着罗成去辽东,还说愿意去那边打高句丽人,不愿意在江南。
  无奈。
  罗成问了其它人,都不怎么愿意留下来,他们甚至奇怪罗成为什么要留两个兄弟在这边。
  这事情,目的比较隐晦。
  当然明面上的理由是因为这边叛乱刚定,人心未稳,所以留两员战将在这里看着,实际上则是罗成想在这里布两颗棋子,他比谁都清楚,就算这次江南叛乱两月而平,可这并不会解决什么根本性问题。
  杨广已经往那条孤家寡人的路上越走越远了,他不肯妥协,那么反他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尤其是那些之前一直被打压的贵族豪强们,以前是天下安稳他们不敢动,如今天下一乱,自然就要纷纷起来了。
  别人都不愿意留下,杜伏威最后却说愿意留下。
  这几年,杜大和辅三对罗成算是忠心耿耿,随他东征西讨,立功无数。但在罗家军中,他二人始终是统领步兵,而且现在罗家军中又来了秦琼单雄信裴行俨来整等这一大票猛人,杜伏威也知道自己与他们还是有些差距的,他也不愿意到时反落到他们下面。
  如今有机会独立一方,还是愿意试一试的,毕竟嗣业、存孝等也都已经单独出去了。
  不过两人资历比较差点,保举他们出任太守还是太难,所以只能退而求其次,让罗艺帮忙保他们为郡丞。
  放下笔。
  罗成心里感叹,也不知道自己这一步棋到底是对还是错呢。
  留下杜伏威这个历史上的江淮之王在江南,他不能再起来吗?如果真起来了,那将来还能受自己控制吗?


第514章 赖封不赏
  洛阳。
  罗成快马加鞭让人送的捷报一抵京,整个洛阳都沸腾了。
  “刘元进让罗成斩杀了?”
  “嗯,已经被罗成在江宁公开斩首以慑天下宵下反贼。”
  “江南七郡都收复了?”
  “全收复了,不到一月,就七郡全复。”
  “叛军呢?”
  “全干完了,斩杀了大约七八千吧,然后降俘了有约十五万多。”
  ……
  “这是罗成杀的第二个伪帝了吧?”
  “嗯,伪楚帝杨玄感、伪吴皇刘元进,之前还生擒了个高句丽王高元。”有人惊叹连连。
  “不止呢,你还没算之前罗成在平原郡也杀了八王十三公呢。”
  “你要这么算的话,那就不得了了,上次罗成平伪楚枭氏,可也杀了十几个王几十个公侯的呢。”
  ……
  话题没法接下去了。
  这罗成确实不愧杀神之称,不提那些什么乱七八糟的伪王,他都杀了两帝擒了一王,算是一人破灭三国啊。
  “天杀星下凡啊。”
  “何止啊,明明是白虎星下凡。”
  洛阳百姓津津乐道的是罗成如何能打,算他杀了几皇几帝擒了几王几公。
  但是在朝堂上,却在讨论的是另外的事情。
  首先,是如何安抚江南。
  降俘了十几万叛军,还有叛军几十万家眷,这要如何处置?
  罗成上奏说要将这些人流放到辽东去实边。
  但朝中有人反对,反对最激烈的就是宇文述,他认为这些人都是叛逆,如今辽东都还未平定呢,你把这几十万叛逆弄辽东去,这辽东岂不成了叛逆窝?
  再一个,弄这么多人过去,得耗费许多人力物力吧,得给他们分田授地吧,等等等等,总之就是太划不来,直接杀了干净。
  反正大隋最不缺的就是人了,如今大隋到处都是人口,地狭人广,人多的没处安放了,杀掉一点也好。
  不过除了罗艺亲自站出来支持罗成外,还有位宰相也公然支持罗成,就是裴世矩。
  裴世矩上次被免了兵部尚书后,依然当他的黄门侍郎去了。他是外交方面的专家,征辽就是他力主的,他很赞成罗成的提议。
  他认为,现在朝廷在辽东设了四郡,但四郡只有城池只有驻军,却没有百姓,不能自给自足,不能供军,长期以往,会有很大压力。
  如果把叛军送去辽东种地供军,是个不错的方案。
  杨广想了许久,他对于叛乱现在是零容忍态度,尤其是居然敢称皇称帝的人。
  “对于那些附逆谋乱之骨干,绝不可轻饶,应当加以甄别出来,然后处死。至于其它附逆者和他们的家眷,朕看可以按罗成的建议,全都抄没家产,然后流放到辽东之去。到那边后,也不能直接授田分地,而是应当让他们成为军屯的屯民,负责为军队屯田满十年,方可给予自由身份,授田分地。”
  皇帝一句话,这个事情算是就这样决定下来了。
  “陛下,罗成率军两月平定江南叛乱,如今两万五千左五军将士,以及江淮征召的两万五江淮水手,也请至尊颁下赏赐,然后好班师。”
  满殿大臣都在等这事呢。
  可杨广却皱眉了。
  无他,罗成出征之前,皇帝可是承诺过,平定叛乱之后,对有功将士重重有赏。
  可是现在,罗成两个月就平定了叛乱,而且平的干净彻底,光是俘虏就抓了十五万多,还不说斩杀的叛军首级有八千多。
  这可都是实打实的数字,若按皇帝之前开出的赏格,那可是非常不得了的赏赐了。
  可是现在皇帝却不愿意兑现了。
  杨广不吭声。
  宇文述便马上跳出来。
  “陛下,臣以为为奖励将士们的功勋,可重开勋官赏赐,授给有功将士们相应勋官。”
  之前,皇帝把勋官跟散阶合并了,只剩下散官没了勋官,现在宇文述为了帮皇帝免掉那大笔赏赐,居然又提出重设勋官。
  可皇帝之前又有旨,授了勋官的也不再是正途,一般情况下没资格出任官职,这就是坑爹了。
  如此一来,这勋官除了是个荣耀称号,还有什么作用呢?
  还是宇文述想的周到。
  他早就想到如果光授个勋官名号,那平叛将士肯定不服。于是他就提出来,按勋官授一份勋官永业田。
  就是你得什么勋官,对应授一份勋田给你。
  比如之前没撤之前,勋官是十一转。
  最低为都督,视为正七品,也就是说相当于是正七品的荣誉称号,能享受一些七品规格的礼遇,但无俸无禄的。现在宇文述说,给授一转的有功将士赐一块勋田,就赐五十亩。
  勋官越高,授勋田越多,最高的上柱国,就授最高三十顷。
  当然,中原地狭人多,也没这么多田可授啊。所以宇文述又想出一个折衷方案,把勋田划到辽东辽西去,那边地广人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