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把东西都记到军中账上,回头发卖了,钱帛用来给咱们军中的义儿侍从们发津贴。”
“那美人呢,这王世充可是十分豪爽,一送就送了十八个美人,全是二八佳人,我看都还是处子之身呢。”
“十八个,这是想我精尽人亡吗,军营之中不适合留女子,这样,等到了辽东,我把她们分送给单二哥他们去吧。”
“得给老程和元庆一人两个,也安慰安慰下这两个家伙。”侯莫陈乂笑着道。
“给他们,也用不了现在。”王子明笑言。
船帆远去。
王世充脸上的笑容已经完全收了起来,他转身道,“去江宁。”
一到江宁,王世充便召集了鱼俱罗、吐万绪、杜伏威、辅公祏、赵元楷等一大票军政要员们。
然后他当即宣布,要谨遵圣旨,严格甄别叛逆骨干。
这一甄别,就立即自十五万叛军中甄别出了五万余人,另外还牵连出上千家七郡地方豪强大户。
一时间,人心惶惶。
这时,王世充又宣布,可以赎罪。
所谓赎罪,自然就是出钱。
那些被牵连的上千豪强大户,其实多只是跟有些叛军有点亲戚关系而已,绝大多数都是无妄之灾,可王世充不管,要赎罪,出钱。
甚至还明码标价,自称童叟无欺。
给了钱,就可赎罪脱身,不给,就是叛逆骨干,就得处死。
最后,无数七郡豪强大户被王世充敲诈的破产,但最后依然凑不足够的钱来赎罪。
鱼俱罗和吐万绪等出来劝说,可王世充根本不管,只说奉有皇帝旨意。
于是,最终折腾了大半个月,王世充家无数,搜刮了无数钱财,最后依然还杀了三万余人。
本来按罗成跟他交待的,就算要杀点骨干,可最多也就杀个百来人或者再多点,可王世充却一下子杀了三万余。
七郡杀三万余,还抄没千余家。
最后,王世充才算放过其它人,让他们移民辽东,可王世充却极狠,每个人除了身上穿着的能带走,其余的一针一线都不许带走。
十几万叛军,还有三四十万的叛军家眷,都被王世充勒令迁移辽东。
不管家中贫富,一上了他的迁移民单,那么一切家产都充公,只能孤身上路。
他派兵押送上路,路上每天只提供一点粮食,至于其它的,生死由命。
这样一搞,本来被罗成一击即平的江南叛乱,立马又沸腾起来了。
无数的江南百姓都愤恨难平,他们拒绝听从官府的安排,拒绝交出自己代代积累的财富,拒绝背井离乡要饭一样的去辽东。
他们逃亡,他们杀官,他们劫掠。
虽然暂时还没有再出现如刘元进这样自称天子的人物,可是江南各郡,却已经到处都是逃亡的百姓,无数山林水泽,都有聚集的逃民们。
而就在这种时候,皇帝居然还又下达一道诏令到江南。
“三征高句丽!”
如上两次一样,皇帝再次征召天下府兵,并从江淮征召水手船员从征。
同样的,江淮的百姓,也接到了交粮和运粮的任务。
这简直就是火上浇油。
本来经过刘元进叛乱,再加上王世充的‘安抚’,江南各郡现在已经是水深火热了,皇帝还要征兵派夫,谁受的了。
于是逃亡更多,从贼叛乱者也更多了。
王世充敲诈搜刮了大量钱财,每天派船只一船船的往洛阳运送,大部份送给皇帝,一部份送给公卿贵族们,当然,他也给自己留下许多。
江南已经一片沸腾,可东都洛阳的皇帝根本不知情。
原本说要迁往辽东的四五十万百姓,王世充折腾许久,连一个都没能送过长江去。
就在九月底。
罗成率领一军将士抵达东莱港。
一进港,便听到一个消息。
东莱太守周法尚病危,听闻罗成抵达,请罗成过去相见。
罗成赶到太守府中,周法尚只剩下了最后一口气,他拉着罗成的手道,“吾再临沧海,却未能利涉,时不与我,将辞人世,立志不果,命也如何。请大帅暂接东莱郡,待陛下旨意。”
说完,这位五十八岁的名将,眼中带着无限的遗憾辞别了人世。
一生征战百千回,最终却死在三征开始之前,始终未能灭亡高句丽,一雪辽东之耻。
在东莱任主簿的老爹告诉罗成,周法尚听闻三征令起,积极备战,谁知转眼就没了。
大隋又倒下一根顶梁柱。
来护儿此时还在洛阳,罗成现在也管不到河南的事情,只能让老爹先帮着打理下,然后他写了封奏章,奏明东莱太守周法尚病逝,让皇帝派大将来接任太守之职并水师总管之职。
不出意外,肯定还是来护儿前来接任。
不过他也给罗艺去了封信,让他看有没有机会,把老爹这个主簿扶上东莱郡丞的位置,这样一来,来护儿统兵出征后,老爹这个郡丞二把手,依然可以顺势接管东莱郡。
皇帝已经下旨三征高句丽,但现在已经有九月,辽东开始降温。所以今年是没法打了,只能是开始动员,估计也要等到明年正月再正式出兵。
在此之前,罗成这个辽东太守,兼知辽东辽西诸军事的大将,便算是辽东战区的最高指挥了。
在大军出征前,会不会就先爆发几场局部战役,这却是谁也无法预料的。
但罗成只能说,杨广这个时候还敢马上发三征高句丽旨意,这胆子还真不是一般的大,这天下都乱成什么样了,也不说休息休息,哪怕休养个三五年再打也好啊,可他却马不停蹄的,相隔半年,居然再次诏令征辽。
第517章 嫡庶
“你把阎氏接进家门了?”
东莱郡,蓬莱城中,罗家。
大妇单彬彬的腹部已经高高隆起,她已经有了近十个月的身孕。怀孕后的女人情绪总是容易起伏,上次丈夫回来在家过个年,总算是没辜负公婆的关心,她这个大妇是终于怀上了,但罗成在家没呆多久,便又二次东征去了。
上次回来平叛,更是只回家看了一眼,连一晚上都没住就又走,这一走就是小半年。
如今总算丈夫又回来了,可他居然说又要走。
单彬彬确实有些忍不住了,直接拿阎氏发飚说事。
罗成看她气鼓鼓的样子,觉得还挺可爱的。过去拥住她在怀,一手抚摸着那高高隆起的肚子,“孩子在肚子里闹腾不?”
“闹腾的很,整天拳打脚踢的,不对,别转移话题,说阎氏呢。”
“喜欢拳打脚踢好,肯定是个儿子,将来也要当大将军的。”女人都喜欢儿子,尤其是对于单彬彬来说,更希望能得个嫡长子。
不过她也不是那么好糊弄的,“你当然喜欢儿子了,都已经有个儿子了。说吧,阎氏怎么回事?”
“其实你也不用担心她,是叔父安排的。你也知道,叔父无子,之前奏请陛下把我过继到他名下,如今正好阎氏生了个儿子,所以叔父就说不让她回来扰你,而是把她接到燕国公府去,那孩子呢就算是燕国公府的了。”
“那阎氏倒是好命,这么一来,岂不成了燕国公府当家的孙媳妇了?”
“燕国公府哪轮的到她当家呢,崔氏厉害着呢。”
“厉害更好,恶人就得恶人磨。”单彬彬还是有些不太高兴,丈夫已经过继到燕国公府名下,虽如今丈夫有个楚国公爵位了,但将来自己长子可以继承这楚国公爵位,次子可以继承燕国公爵位啊,凭什么让那阎氏也做大,还让她孩子继承爵位?
“这个事情是叔父安排的,就算了,这样一来,叔父也算是后继有人,我们呢,继续过咱们的日子。彬彬,这孩子名字想好没?”
“孩子名当然是你这个当爹的取了。”
“那你看叫他嘉文如何?”
“两个字啊?”
“两字名也好啊,罗嘉文,我觉得挺好听的。”
“可你不是说孩子将来当大将军吗,这名字好文。”
“儒将,出将入相的大将军。”
单彬彬一下子就高兴了起来。
女人有的时候就是如此,虽然不高兴,但只要丈夫愿意哄她,便能很快忘记烦恼。
“李氏也快生了,如果她也生个儿子,那叫什么?”
“哲威,或绍武,这看如何?”
“你说好就好。”彬彬突然又有些不高兴起来,罗成一头雾水,搞不懂女人怎么说变脸就变脸。
“哎呀。”
“怎么了?”
“我好像破水了。”
单彬彬捂着小腹,惊呼。
“破水了?那估计是要生了,你先坐好,我马上去叫人。”
罗成连忙喊人,好在家里有两个即将临盆的孕妇,所有家里早就请好了稳婆,此时闻讯马上赶来。
稳婆经验丰富,一下子就看出是要生了。
“请楚国公先出去,在外面等着,要生了。”
罗家上下顿时忙碌起来,婆子丫环们都围了过来。
烧水的烧水,准备剪刀的准备剪刀。
“公爷,三娘子要生了。”
这边忙做一团,结果李三娘屋里的丫环赶过来,说李秀宁也发痛了。
这下倒是事出意外,让人措手不及。
“赶紧再去请接生婆。”
那边红线听到这消息,赶紧进屋告诉单彬彬。
“姐姐,那三娘也发痛了。”
正痛的满头汗的彬彬一听,立即道,“产婆,赶紧帮我接生,我一定要先生下来。”
产婆也算是接生无数,自然清楚大宅门里的这些事情,大妇和妾侍一起生孩子,尤其这还是楚国公府的头胎,如果正妻先生,那就是嫡长子,又嫡又长,自然是最好的。
若是让妾侍先生,那这长就让他抢去了。
“夫人请放心,我一定努力。”
“若是帮我先生,我赏你一万钱。”彬彬咬牙。
相比起大房这边的热闹,李三娘的院子明显要冷清一些,这也是大妇和妾侍的区别。
就连仆人也更愿意去大房那边帮忙。
罗成过来时,李秀宁正在咬牙发力,一头汗水。
“怎么样?”
“胎位不太正,一时不好生。”
另一个仆妇道,“好在咱们三娘身子骨结实,是练过武的,这生孩子有力气。”
“准备好了参汤吗?”
“没有,厨房只给正院那边准备了,没给我们院备。”一名丫环道。
“马上过去,就说我吩咐的,让他们到我书房去拿那支百年的老山参,立马炖汤,炖好了两边房里都送来。”
参汤最重要的还是能给产妇提精神,毕竟生孩子就是个大难关,这年头又没剖腹产,全靠顺产,危险性极大。
罗成要进去瞧,仆妇拦着。
“公爷,女人生孩子,没有男人进去的道理。”
可罗成懒得理会他,直接就闯了进去。
屋里,李秀宁正蹲坐在一个奇特的椅子上,下面还放了个木盆,这是产妇专门准备的生孩子工具,她们认为女人生孩子最好是蹲或坐着生,这样更好发力,很少让人躺在床上生的。
“公爷?”
李秀宁身着一件轻薄的长衫,蹲坐在那椅子上正累的浑发是汗,看到进来的罗成,惊讶不已。
“三娘,我已经给孩子取好名字了,就叫哲威,你看如何?”
“男孩名字。”李三娘握住罗成伸来的手。
“嗯,肯定是个男孩子的。”
“你不去陪着大娘子?”
“我听说这孩子调皮,所以特意来看看,等他生下来,我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