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嗯,肯定是个男孩子的。”
  “你不去陪着大娘子?”
  “我听说这孩子调皮,所以特意来看看,等他生下来,我一定要先打他两巴掌。”
  产婆看着罗成,有些无奈,接生这么多个,还是头次碰到这样的情况呢。
  “好了,公爷,不能耽误的。”
  罗成道,“我就在这握着三娘的手陪着她。”
  “公爷,没这样的。”
  “让五郎留下吧。”李秀宁道。
  或许是罗成在给了三娘动力,又或者是老山参的功效,李秀宁用了近一个时辰后,终于成功产下一个男孩子,而单彬彬则比她还早了小时时辰同样产下一个男孩子。
  “嘉文、哲威,好名字。”
  老爹看着罗成抱来的两个大孙子,非常高兴,不论嫡出庶出他都喜欢。


第518章 纳叛
  秋日里红叶越发的鲜艳,蓬莱码头,却越发的热闹起来。
  再次东征令下,东莱又一次作为水师大本营,无数的水手、府兵、粮草都在往这边集结。
  而因为旅顺已经成为大隋的一个新占之郡,旅顺和建安驻扎的一万隋军,也都完全依赖着从东莱港运去补给。
  “现在开始集结,但估计正式出征得等到明年三月之后,甚至是四五月的时候。”
  老爹跟儿子走在蓬莱港的码头上,看着无数的人流。
  “年年征东,到现在已经不知道征东到底为什么了。”老爹感叹着。
  罗成没说话。
  最初,征东的计划是没有错的,毕竟高句丽的威胁是实打实的,大隋不打高句丽,早晚高句丽就要来袭大隋。错只能说错在一开始的战略上有些差错,第一次出兵太多,或者说指挥方面没能统一。
  然后第二次东征就有些勉强了,中原动荡不安,皇帝却急着二征。这二征终于遇到大叛乱,结果叛乱虽然很快平定,但皇帝马上三征,皇帝的目光只是盯着辽东,却不知道形势早已变化。
  高句丽固然是一次比一次虚弱,可中原也一天比一天不安稳啊。
  “父亲什么时候进京?”
  罗贵摇头,“嗣业都已经成婚了,我还进京做什么。”
  嗣业是在八月的时候完婚的,皇帝对出云公主确实是相当的宠爱,据说大婚当日,十里送嫁。
  皇帝不但给公主三千户的封邑,另外还拿出来一百万贯的钱帛等来作为婚礼以及赏赐所用,皇帝还直接把李敏和宇文娥英在洛阳的宅第产业都转赐给了嗣业。
  “现在你们兄弟六人,就剩下小六还没成亲了。”
  “爹,我之前跟世绩商议过,他也跟他父亲说过,徐伯父对于小六与徐家小娘的亲事是同意的。”
  “同意就好,徐家同意我自然更没意见,我就一条,早点办婚礼,早点成亲。”老爹对小六的事情比较操心,这小子虽然还才十七,可妻还没娶,屋里女人却不少,现在孩子都生了四五个了,大的都已经四岁,委实有些胡闹。“徐家知道小六有庶出子女的事吧?”
  “知道,他们没什么意见。”
  娶妻之前先纳妾,甚至是先生儿育女,在这个时代都算的上是极普通的事情,尤其是那些大户名门家,对此也没什么反对的,反正嫡庶有别,庶长也比不过嫡出。
  “连年征战,也不得停歇,哎。”
  老爹感叹着。
  罗成也只能苦笑,东征开始,他几乎常年在外打仗,每次回来也就是呆个一两天,上次甚至连一天都没呆过。
  眼下,刚从江南过来,又要去辽东了。
  好多将士们都希望能够放个假,让他们回家团聚一下,可旨意是让他们直接去辽东,罗成也没办法。
  “但愿这次杨玄感叛乱平定后,河南能够稍安稳一段时日吧。”
  第二天,罗成告别了妻妾儿子,再次出发。
  码头。
  李玄霸骑马赶来。
  “姐夫,等等我。”
  罗成看着玄霸,“你怎么来了,不是说好让你留在东莱照顾你姐吗?”
  “我姐好着呢,我要跟姐夫去辽东,姐夫你看我这一年,按你给的药方天天调理身体,又每天早上跑步,还在铁作坊拉风箱抡铁锤抡了快一年了,你看我如今身体多结实。”
  说着,玄霸还拿出一把锤子来。
  “这锤子跟姐夫你的一样重,你看我舞的很顺手。”
  罗成看着这小子,这一年的功夫,确实大变了样。
  之前他身子弱,罗成倒是知道个土方给他,然后又让他多锻炼身体,这小子很听罗成的话,每天跑步,还真去了铁作坊里学打铁,从拉风箱开始,到后面抡大锤。
  每天还拿不少名贵药材药浴,到了夏天时,又在海里游泳。
  练来练去,这小子硬生生的从一个病秧子大变了样,如今个头长高了不少,身子更结实了许多,手臂上居然都是肌肉。
  一把铁锤挥地来呼呼有风。
  “你姐知道你要来吗?”
  “知道,三姐说让我跟着你就行。”
  “好吧,那你就加入我的白马义从,跟在我身边好了。”
  “谢谢姐夫。”玄霸十分欣喜。
  在东莱港,罗成一行换乘了东莱的大战船,其中不少能乘八百人的五牙大战舰,还有能乘五百人的黄龙战舰,这些都是楼船,其实并不太利于海上航行,好在他们只是沿海岸航行,并不进行深海航行,此时季节也没有什么大风暴。
  除了这些大楼船,还有不少适合海上做战的艨艟以及斗舰还有一些行动迅速的快艇等。
  这些船只都很新,是近年专为东征打造。
  船员水手,则基本上都是来自江淮等地的青壮,这些人多是沿江沿海居住的渔民船员们,善于操舟。
  船队除了运送罗成的两万五千人外,后面还跟着一支不小的船队,其中部份船上装着往旅顺、建安补给的物资,还有部份船则是装着流放往辽东的罪民,这些多是上次杨玄感之乱时从贼的,此时被陆续从东莱流放到辽东去。
  多达近十万人被处以流放辽东之罪,离开东莱港后,途经的庙岛群岛上,就已经陆续有人被放到沿途岛上。
  早几年还比较荒凉的群岛诸岛上,现在居然到处都是人,这些流民,只能在岛上垦荒、打渔,以及做些为路过船只修补、补给等事。
  “士诚,后面船上有个熟人,王薄也在。”
  秦琼过来跟他道。
  “他没死?”罗成有些意外,毕竟他可是伪楚的齐国公,算是重要骨干头目了。结果秦琼说因为王薄投降较早,又是直接率部下五万人一起投降,所以这次他运气较好,没被处死,只是被抄没所有家财,然后全族一起被流放辽东。
  “把他叫过来吧。”
  再次相见,王薄已经苍老许多,整个人须发半白。
  罗成给他倒了杯酒。
  王薄一饮而尽,满是苦涩。
  “此去辽东有什么打算?”罗成问。
  “能有什么打算,流放辽东,监视垦荒。”
  “不如你来我军中吧,随我征讨高句丽,也算将功赎罪。”
  王薄惊讶的说不出话来。
  “如果你不愿意就算了。”
  王薄怔怔出神许久,方道,“我愿意。”


第519章 裂土封疆
  旅顺。
  大连港。
  旅顺太守罗存孝带一众将校前来迎接。
  “我听说你居然把王薄收编了?”
  “嗯,不但收编了王薄,我还要从那些流放的叛军中招募那些精锐能战者编入军中。”
  “你胆子也太大了吧,这些人可是叛军,他们本来要被处死,是你一力保下来,才让他们改为流放辽东。你现在又马上要收编他们入麾下,你就不怕有人弹劾你?”
  罗成拍了拍兄弟的肩膀。
  “老四啊,你也不看看如今是什么情况了。虽然陛下已经下达了三征高句丽的圣旨,但我看,这三征只怕未必能成,你看看中原现在,虽说杨玄感和刘元进都平定了,但地方并未安宁,相反,越发动乱的厉害。”
  皇帝说三征,但如果天下不从,皇帝也没法。
  而他罗成在辽东,却可能要独自承受高句丽的压力,甚至可能最后皇帝中原派不来大军,反要他独自征战。
  “早做些打算为好。”
  “本来江都平乱之后,会有几十万人流放来辽东,可我得知,王世充在江南胡乱非为,现在整个江南之地都乱起来了,那几十万流民估计根本来不了几个。”
  整个辽东现在兵马不算少。
  旅顺有六千兵,建安有四千兵,另外在辽东有罗艺留下的一军,新城也有李渊率领的一军镇守,此外,屈突通镇守柳城,王仁恭镇守辽西。
  六郡加起来不止十万兵,但其中辽西和柳城两镇在辽河以西。
  李渊驻新城,统一军,宋老生驻建安,统四千,罗存孝驻旅顺统六千。
  罗成这个辽东辽西诸军事,节制六郡兵马,不过除了宋老生和罗存孝两军,估计其它几个都不太好节制。
  其实辽东辽西现在兵不算少,但问题在于补给完全依赖关内,地方根本无法自给。
  一旦中原动荡继续,那么这补给就怕会很困难,到时就算有十万兵,也撑不住,极可能到时就会撤调回部份军队。
  他现在收编叛军流放者,有两个打算,一个是尽可能的增强下自己的实力,二来也是借此安抚那些没流放者,毕竟许多流放者都是整家人流放,现在有人在军中当兵,总能拉近点关系,而不完全是对立。
  “存孝,现在旅顺有多少人口?”
  听到这事,老四摇了摇头。
  “哪有什么人口,也就是我们这六千驻军,然后就是还有大约三万高句丽俘虏了,另外约有几千的渔民商人,但他们只是来打渔做买卖的。”
  那三万俘虏是上次留下来修城筑堡的。
  罗成想了想,“之前流放过来的人呢?”
  “还在旅顺港口呢,来了几批,大约万把人,我还不知道如何安置呢,暂时让他们一起修城堡。”
  如今这个时候,已经是秋天了,这个时节还是可以种下冬小麦的。
  “我这次带来约两万流民,加上你这里的,也一共有三万流民三万高句丽俘虏,现在这季节,还能赶种冬麦,你得暂停修筑城池,得抢着把麦子种下,这样来年春天也有收获。”
  “咱们现在有粮食啊,一直从东莱运过来。”
  “再过不了多久,东莱港就要上冻了,到时就会停航。再说,那边送来的也只是军粮,这些俘虏和流民,他们的口粮怎么办,到冬天饿死吗。得做长远准备,现在就赶紧秋种。”
  “怎么种?”老四对这些不感兴趣,也不知道要怎么开始。
  罗成来时已经想过这方面的问题,心里有了计划。
  “这样,驻守旅顺的六千士兵,你给他们每人先分个一百亩地,那些流民和罪俘,按每丁也分一百亩。士兵的地,由军士们集体耕种收获,种子农具等都由你们旅顺衙门出,所收获的粮食,到时则一半分给士兵,一半归官府为军粮。”
  “那些流民和罪俘耕种的地,农具耕牛种子等则由衙门租给他们,所收获的粮食,则是种子农具耕牛等租两成,流民罪俘得三成,剩余五成也都归衙门。”
  这算是半军屯,军屯是由军人耕种,所得全归军营,但罗成为了能够发挥下大家的积极性,也给大家谋点好处,所以衙门最后只收一半。
  “那租庸这些要收吗?”
  “当然不用,这是军屯,军屯所得为边军所需。”
  “若是田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