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有好处。
李渊叹息一声。
“其实我现在也是心灰意冷了,京中也怕不安宁啊。若是可以,我更愿意去地方上,不管是关中还是河东,都可以的。”
罗成呵呵一笑,你个老家伙倒还挺会谋算,去河东或关中?那岂不是跟历史上一样,一个不好,最后还要让你拣桃子了。
这样的事情,罗成可不愿意。
“外舅你糊涂了,你知道现在陛下对旧阀豪门十分猜忌,现在又有这个李氏当有天下的谣言,便对李姓贵族越发敏感。这个时候外舅你主动请求回京,任一闲职,就呆在陛下眼皮底下,陛下还能放心。你现在说要去地方上,你去地方,最起码也是个太守,而又想去关中或河东这样的要地,你说陛下岂能放心?”
“万一陛下以为你有什么其它心思,又或者有那奸邪小人在陛下那里说你几句话坏,只怕你连个解释的机会都没有,就落的跟李浑一样下场了。所以,还是安心的在京呆几年,憋屈也没办法啊。”
李渊一惊。
这一下子就惊出一身冷汗来,罗成说的没错啊,眼下这种时候,万一谁进个谗言,以皇帝那种猜忌的性格,只怕真的就死无葬身之地了。
“爱教了,多谢士诚你提醒。”
“外舅啊,我纳了三娘,三娘又刚给我生了儿子,咱们两家自然是一荣俱荣的,我又岂会害你呢。让你回京,并不是我真的贪图你的这个太守之位,你是我外舅,你来做这太守,对我总是更有好处的,只是现在朝中局势不明,你留在外有些不安全,我也是为你考虑的啊。”
李渊长叹一声,“是我一时糊涂了。”
“士诚啊,我老了,也不求什么仕途上进了,只是建成世民他们年纪还轻。我回京混吃等死没关系,可他们这么年轻,总不能跟着我回京混日子。咱们也是一家人,就不说两家话,自家人总还要帮自家人的,你就帮个忙,把建成他们三兄弟都安排到你这边,也给他们点机会。”
罗成摆手,“一家人确实不说两家话,只是大郎二郎他们怕是不太服气我的。我之前跟大郎在通定时也算是搭档过,可他却跟我闹的不太愉快的,就算到了现在,见我这个妹夫也没啥好脸色,刚才我进来,甚至都不冷不热的,留下来,只怕他也不见得高兴。”
“还有二郎,我觉得他也是个心气高的。”
“也不知道哪里学来的臭脾气,我也是疏于管教了,不管越是如此,越应当交给你帮忙调教一下。就他们现在这臭脾气,回京后,我也怕他们惹事。尤其是老三,更加胡闹,我让他们跟着你,你好好调整调整。”
当天晚上。
李渊把三个儿子叫进自己的书房。
“为父已经决定了,过些天就回京。”
“回京?”李世民惊讶,“三征令已经下了,这个时候父亲怎么要回京。”
“我已经向陛下请辞,入京后或许会当鸿胪寺卿吧。”
“鸿胪寺卿?”李建成惊讶的道,“那不过是个闲职啊,父亲,是不是因为今天罗成说了什么,难道是他逼你离开?”
“不是逼我离开,而是他让我明白,我若继续留在这个位置上,就太危险了。你们也应当知道,李浑李敏被诛,就因为一句李氏当有天下的谣言。”
“父亲,李敏叔侄不是因为谋反才被诛的吗?”
李渊冷笑几声,“若说其它人谋反,我相信,可李浑和李敏会谋反?那是天大的笑话,李浑和李敏都是那种只知玩乐的家伙,他们又不是杨玄感,他们绝不会造反的。”
“可不是说审问证据如山?”
“建成啊,你也这么大年纪了,你看看罗成,比你年轻多了,可他多了得,你呢,还这么幼稚,皇帝说他们谋反,自然就能弄出如山的谋反铁证来。”
“我今天找你们兄弟三个来呢,是要跟你们说,我已经跟罗成说好了,我单独回京,你们三兄弟留下来,到时跟着罗成,他会给你安排,跟着他好好学一学,不要光学了那些纨绔的臭脾气,却没学到半点真本事。”
一直没吭声的李世民道,“我不去。”
“这事没的商量,我都已经跟罗成商量好了,你们三兄弟从明天开始,就到他那里去报到,好好跟他学习,要认真谦虚,别还总自视甚高,跟罗成相比,你们还什么都不是。”
“好了,你们回去早点休息吧。”
第522章 割据辽东
辽东城被皇帝亲率骁果攻破之后,复名襄平。
辽东,在战国时代属于燕地,史记匈奴列传记载,燕亦筑长城,自造阳至襄平。
站在这座刚刚修复不久的雄城上,魏征为罗成介绍道,“战国之时,燕国的燕昭王姬平置辽东郡,郡治襄平,便是此城。西晋时改为辽东国,后复郡,十六国后燕末被高句丽占有,直到如今,终于再为我汉家光复。”
秦统一天下后,设辽东郡,当时设县十八。
“这是一片沃土啊,你看这可是最肥沃的辽河平原,只要疏通一下河道,开挖渠道,那便能灌溉这辽河两岸无数的平原沃土,使之成为一座大粮仓。”罗成也感叹着道。
魏征这时有意无意的对罗成讲起一场大战。
“那是在三国之时,襄平遭遇的一场史无前例的惨烈大战,由司马懿率领的曹魏大军,长趋四千里,远赴辽东,征讨当时叛逆背反,自立为王的辽东太守公孙渊。”
“我好像也读过这段历史,不过记的不太清楚,跟我讲讲。”
襄平之战在三国史上,也是一场极有名的战役。
当时司马懿挥师远征,以四万之兵,趋四千里,却一役彻底铲除了公孙家的势力,使曹魏永久解决了后顾之患,完全了北方的统一。
在这一战上,司马懿的用兵,不论是战略还是战术,都堪称古代军事战争史上的远征战役典范。
“当时的辽东公孙氏,是由公孙渊在位,公孙渊是辽东公孙氏政权四代君主中最有野心的一位。公孙渊即位之时,所面临的天下局势是魏国与吴蜀联盟的南北对峙,虽然中原的魏国是辽东名义上的宗主国,可公孙氏一直控制着辽东脱身其外。”
“历三朝之后,前人积累的国力,和当时南北对峙的僵局正好为公孙渊的野心提供了施展的空间,他试图左右逢源,以便在三国间渔利,恰好东吴的孙权也想在曹魏背后插刀,利用公孙家的辽东对其形成威胁。”
也正因此,公孙渊即位后,辽东和东吴之间就接触频繁,眉来眼去,曹魏当然不愿意看到辽东脱离自己,并成为威胁,可当时魏国主要集力都还集中在祁山和淮南战场,也无余力处理辽东。
直到后来公渊氏彻底背反,魏明帝才不得不决心先灭掉公氏孙。
魏明帝选了司马懿统兵四万远征,司马懿用兵如神,他避实击虚,既示弱以稳敌之心,以便合围,又血战以折其锐,并收歼敌之功。
罗成知道襄平之战,还是因为读过毛主席评注的资治通鉴,这一战是他圈点最多的三国时期战役,也是实现统一的一次重要战役,此役过后,东北边塞再次安定,重纳入中华版图。
直到南北朝时代,鲜卑慕容氏最后失陷给高句丽一直到如今。
不论是当年的公孙氏,还是后来的慕容氏,他们都曾经长期割据辽东,只不过最强盛时期也只能偏居一隅而已。
而在经过高句丽人二百余年的统治后,整个辽东更是大变了样,想要在这里建立统治不容易,如果罗成这样的大将,想要割据辽东,则更难。
魏征是提醒罗成,割据有风险,称王需谨慎。
此时已经是十月下旬了。
罗成回到辽东也已经有一个多月,李渊请辞的奏折呈到皇帝面前后,最终还是通过了,李渊如愿以偿回了京,不过没有当上鸿胪寺卿,而是做了殿内少监。
新城郡太守空缺,最后还是由侯莫陈乂接任了。
一切都如罗成期待的那样。
在第一场霜降之前,从中原陆陆续续一共流放过来约十万人口,其中青壮约三万左右,另外辽东还有约二十来万的俘虏。
驻军方面,辽东郡现在驻军三万六,旅顺郡驻军一万二,建安郡驻兵一万二,新城郡驻兵两万四,另外柳城和辽西各驻军一万二。
关外六郡,共驻军十万零四千人马。
其中战兵六万,辅兵四万余。
赶在霜降前,罗成各郡巡视督促,总算是把冬小麦抢种下去。
按照他在旅顺的安排,罗成把各郡的地都分了下去,每个驻守士兵都分到一百亩的永业田,另外的田则作为军屯,以及公廨田、职分田等。
现在各郡都面临同样的问题,人少地多。
于是虽然粗粗分了下去,但也只能粗耕,简单翻耕一下,然后把种子撒下去,没功夫没人手精耕细作,甚至水渠等也只能种下去后再来修。
这样种产量肯定低,只能是广种薄收,但也没办法,总比荒着好。
不过总的来说,士兵们分到那么多田地,哪怕暂时还不会有收获,可也军心安稳不少。
连那些流放来的罪民,以及那些俘虏,现在相当于是佃户,佃种士兵们的永业田,佃种公廨田、职分田,五成的租虽不少,可他们现在还不是良民身份,不需要交正租纳调,如果没其它征派,倒也还是能够生活下去的。
辽东的隋军都在忙着种田耕地,高句丽人现在退居辽东山中的城堡里,双方井水不犯河水,倒算是比较安宁。
不过谁都知道这种安宁持续不了多久。
“要下雪了。”
“嗯,要不了多久,辽河也会结冰的。”
“各郡的驻军以及流民的屯堡,都修好了地龙火炕没,还要多储存一些柴火,否则这大雪一下,千里冰封,这辽东的寒冷可是会冻死人的。”
“请大帅放心,最近天天在抓这个呢。我还是比较担心高句丽人,怕他们会在这个时候出动。”
“我们不去打他们就好了,他们敢来打我们?再说就算来也不怕,反正我们的士兵和百姓都呆在城池和屯堡里面,我唯一担心的,还是这粮食问题啊。这马上就不会有粮食再供应了。辽河以西的两郡还好,他们本来就存粮较多,离关内也近,可我们这辽东四郡,就得全靠自己了,眼下还没下雪,我觉得咱们应当想办法再搞点粮食。”罗成道。
“怎么搞?”
“趁着下雪之前,把安市城打下来如何,那里据说可是储存了不少粮食。”罗成笑着道。
第523章 十八道金牌
辽东边塞。
秋高马肥,正是用兵的好时节。
数骑奔驰而来。
“无令不得入城。”守门的军士拦住李世民。
“我要见罗帅。”
“可有传召?”守门军士依然是那副冷面。
李世民恼怒,“你叫什么名字?”
一名年轻将领走过来,“在下玄甲骑偏将段志玄,不知有什么可帮到李兄的?”
李世民指着拦在他前面的几个士兵,“我要见罗帅。”
段志玄笑笑,“李兄勿恼,他们也是职责所在,要不你在这里先等会,我入城去通传大帅一声?”
伸手不打笑脸人,李世民也知道铁甲重骑的这些个统领偏将那都是罗成的心腹,当下也只得压着怒火点头。
辽东城,牙城。
罗成正在跟魏征下棋,听段志玄禀报后只是笑了笑,“我这几个小舅子终于还是坐不住了。”
魏征一边盯着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