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外。
在关陇河套之地,灵武人白瑜娑劫掠牧马,勾连突厥,号奴单于。
扶风人唐弼更是拥李弘为天子,自称唐王。扶风的一个和尚向海明更是自称弥勒降世,聚集上万的和尚尼姑,要建一个佛国,引无数信众相随。
延安刘伽论,自称皇王。
离石胡人刘苗王,自称天子。
鄱阳人操师乞,自称元兴王。
此外东海彭孝才,江淮左孝友,涿郡卢明月,虽还没称王,可实力也已经很强劲。
这些都是拥贼众过万者的大反王,那些什么万人规模以下的,还不在这名单之上。
“杀了个楚霸皇,又来个吴帝,杀了吴帝,又来这么多什么皇王、弥勒、天子,这世道真是乱了。”
罗艺感叹着,虽然皇帝已经任命了八大抚慰大使,让他们总督地方的剿匪平乱,可这匪现在是越剿越多。
好在,皇帝罢东征的诏令下达后,还是有些效果的,起码各地的百姓都很高兴,感觉又看到了一点活下去的希望。
可就是在这种时候,皇帝不想着休养生息,却还想着要折腾。
虽然不东征了,可皇帝却决定今年回关中大兴,要去祭祀太庙,宣告自己东征的胜利高句丽已臣服,顺便明年要北上塞北,去跟始毕可汗见见面。
“为何无人劝说陛下呢?”
一名属官对罗艺道。
“怎么没有劝说呢,瘐质昨天还劝说陛下,说三次征讨高句丽,民实劳弊,陛下宜镇抚关内,使百姓尽力农桑,三五年间,四海稍丰实,然后再巡省,于事为宜。”
这位有名的术士,这番话说的其实很有见地的,大隋当下的任务,确实就应当休养生息,劝桑课农,以恢复元气,重得民心。
可皇帝呢,对这样的金玉良言,根本就听不进去。
不但听不进去,还非常不高兴,他认为自己三征高句丽,那也是打趴了高句丽,绝了东北之边祸,是为后世子孙谋福利,是为华夏开疆土的行为,就跟他灭吐谷浑一样。
可他却没想过,虽然几年前大隋就灭掉了西北吐谷浑,设置了四郡,可这几年来,吐谷浑人可是一点不安稳,四处作乱造反,朝廷年年要派兵去平乱,四郡设立后朝廷不但没有收到半点实质好处,而且整个关陇地区都被四郡拖入泥潭之中。
无数的关陇府兵得轮番去打仗平乱,无数关陇百姓得支粮运输。
可皇帝却好像视而不见,只知道每次夸赞灭吐谷浑之功,夸赞设四郡之伟。
因此瘐质多说了几句实话后,惹皇帝大不快,瘐质见皇帝如此,也是心灰意冷,以生病为由请求回老家种地去,结果皇帝一看,他还跟我耍小性子?
然后也耍起脾气来,直接命人把人抓起来扔牢里去了。
也不知道瘐质是不是真病了,还是有人故意要阿谀皇帝,结果这位大师刚进大牢,一天都没挨过去,居然死了。
罗艺又看了一遍眼前的这份东西,最后还是在上面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然后呈奏上去了。
紫微宫。
罗艺的奏章杨广看过后,极为不满。
“朕不是已经授派八大慰抚使平叛剿匪了吗,一些跳梁小丑也敢称王称帝,可在我大隋百万府兵面前,不过朝露而已。”
就连杨玄感这样的顶级贵族造反,都被三月而平,刘元进夺七郡之地,也被罗成一战擒杀,所以杨广始终认为,就算现在下面确实有不少的贼匪做乱,但也不过是小问题。
“移驾回西京的准备如何了,渊太祚可有赶来?”
皇帝在下达罢东征令之后,已经给称降的渊太祚封朝鲜王,并下旨让他前来洛阳朝见。他还打算要带渊太祚和吐谷浑的慕容顺,还有西突厥处罗可汗,东突厥始毕可汗,以及契丹汗大贺咄罗等一起祭祀太庙。
“陛下,事情有变。”
“有变,有什么变?”杨广一听就恼了,他十分看重此事,之前兵民不肯再征,他无奈之下接受高句丽请降,在皇帝看来,高句丽是真降,因为他们不降就得玩完,所以他认为,自己一道诏令,渊氏肯定就得前来朝拜。
毕竟这位刚弑君的高句丽权臣,若是不能得到他杨广的册封认可,他这个朝鲜王就做不稳。
“回陛下,渊氏说天寒路远,再加上年老体弱,所以无法亲来洛阳拜见,因此他派使臣代他前来朝贺。”
杨广的脸色迅速的变化,变的极为难看。
渊太祚居然敢不来。
当年他北巡突厥,接见始毕的时候,曾经就让奚、契丹、室韦、靺鞨、高句丽等诸尊长们前来拜见,高句丽王高元不肯前来。
于是杨广就以他不臣为由,开始准备东征。
想不到渊太祚居然也敢不来。
“陛下,许国公求见,说有紧急军情禀报。”
“宣。”
杨广冷冷的吐出一个字。
宇文述大步进来。
“陛下,大事不好,罗成在辽东叛乱了!”
皇帝一听,心里咯噔一下。
“不可能,罗成怎么可能背叛朕?”
“陛下,此事千真万确!”
第536章 玄武门兵变
“陛下,罗成抗旨不遵,拒绝解散兵马,非如此,还公然逆旨而行,集结五郡八万兵马围攻安市城。”
宇文述跟着皇帝多年,最是了解皇帝的心思。
经历了杨玄感的叛乱,又有李氏当有天下这句譏语,现在皇帝疑神疑鬼,充满犯忌之心。向来得皇帝信任的术士瘐质,只因皇帝不听谏要回老家,结果就被皇帝扔进了大狱。
罗成几次三番打他宇文家的脸面,宇文述岂是那般大度之人,不是不报,只不过时机未到。他向来信奉一句话,不出手则已,一出手就要人命。他就如那阴暗角落里的毒蛇一般,现在,他认为时机到了。
公然抗旨不遵,拒绝解散兵马,足够了。
“当真?”皇帝冷声问道。
“千真万确。”
杨广不说话了,他就那样坐在那里,外表看似平静,可宇文述知道,皇帝越是如此,越说明他心中已经震怒到了极点。
他心里暗暗得意,罗成啊罗成,你不是嚣张跋扈们,也终于有落到我手里的时候。
“陛下,停止东征令已下达,陛下也让关外六郡只保留两万六千兵马驻守,可现在罗成公然抗旨不遵,拒绝遣散其余的八万之兵。”
往小了说是抗旨,往大了说那就是拥兵自重,图谋不轨。
是心怀反逆,当诛。
“陛下之前连下十八道诏令,催罗成进军安市,可罗成一直不肯奉诏,各种理由推辞,又是要分田又是要秋种筑城等等,如今陛下下诏停止东征,罗成却反而在这个时候抗旨出兵,还调集五郡八万之兵,老臣严重怀疑,罗成这是要举兵叛乱。”
“陛下,不可不防啊,万万不可再出一个杨玄感。”
杨玄感三个字一出,杨广心里一惊。
对啊。
他之前那般信任杨玄感,不但授他礼部尚书,还让他参预朝政,甚至都准备让他加参知政事衔了,二次东征还让他担任督运粮草的重责,可结果呢,他说反就反,害他灭高句丽功亏一篑。
“立即给罗成下旨,令其停止攻打安市,让他马上依旨遣散六郡八万之兵回中原。”
宇文述马上道,“陛下,罗成已经抗旨了,再下旨只怕也未必会听。臣以为,王仁恭、屈突通二将忠心耿耿,可先传诏二将,让二人想办法先控制罗成,再当众宣诏解除罗成之帅位,收其帅印,最后是立即将他押回京师。”
“还有,罗艺如今在京,也当防他几分,陛下可先将罗艺控制起来,以防万一。”
“另外,罗嗣业如今为左折冲郎将,统领御营一军,也须立即收其兵权。”
杨广阴沉着脸。
他还在考虑。
如果真如宇文述说的这样做,那只怕这个事情就无转还余地了,就算罗成不是真谋反,经此一事,以后也用不得了。
牵一发而动全身。
“陛下,以防万一啊。”
宇文述这句以防万一,让杨广最后下了决心,是啊,以防万一,万一罗成要跟杨玄感一样呢。
“好,此事就交由卿去办。”
“臣遵旨,定不辱命。”
宇文述兴匆匆的退去。
一出皇宫,宇文述就捧着皇帝诏令赶到了北苑。
玄武门外,左折冲郎将罗嗣业今日当值,他在门外骁果军营里观看军士操阅。
左骁卫大将军宇文述突然带着一大票军将赶到。
“皇帝诏令到,骁果左一军诸将接旨。”
听说皇帝旨意,罗嗣业赶紧召集诸将校们迎旨。
宇文述捧着圣旨站到上首,笑眯眯的打量着罗嗣业,这位罗家老三,号称烈虎,也确实勇烈,一把陌刀那是罕有敌手。
他出任骁果左一军的郎将以来,整肃军纪,操练骁果,十分见效。左一军在骁果六军之中,脱颖而出。
“罗嗣业。”
宇文述大叫一声。
嗣业有些疑惑的望向宇文述。
“想不到这个时候了你居然还能如此淡定,佩服。”
“嗣业不知道大将军说的是何意思?”
“哈哈哈,无妨,本帅今天既然来了,你再淡定也无用。来人,将罗嗣业抓起来。”
嗣业双眼一瞪,宇文述带来的士兵都不敢上前。
“大将军,这里是骁果左一军,这里是北苑御营,你就算是大将军,也休得胡来。”
宇文述扬了扬手里的圣旨。
“这是皇帝的旨意。”
“陛下旨意,拿出来看看。”
宇文述见骁果左一军诸将也都盯着他,心里暗哼了一声,然后才将旨意打开宣读。
但是这诏令里并没有说要抓起罗嗣业来,只说解除罗嗣业左折冲郎将之职而已。
“宇文述,你假传圣旨?”嗣业怒目而视。
宇文述有些脸色难看,“罗嗣业,现在请你交出兵符将印,然后离开这里,从现在开始,这里改由本帅亲自统领。”
有一些将领忍不住问,“大将军,为何如此?”
“这是陛下的旨意,难道你们要抗旨不遵?”
诸将当然不敢抗旨。
嗣业交出了自己的兵符将印,虽心中万分不满,可此时有圣旨在,他也无法反抗。
他核验过那圣旨,虽然是没有经过三省的中旨,但这种中旨确实是宫里传出来的。
“护送罗驸马回去,切记保护好他的安全,不得出任何差错。”
几名骁果军将领都不放心,“我等护送将军回去。”
“放肆!”
宇文述恼怒的喝道,“谁敢擅离职守?”
罗成笑着安抚众手下,“无妨,虽然我现在不是左折冲郎将了,但我依然也还有亲卫部曲,我就不相信,在这天子脚下,煌煌帝都,谁还敢对我下黑手。”
“就算真有人胆大包天,可也得问过我手中陌刀同不同意!”
宇文述呵呵笑道,“驸马何必如此惊慌呢,不会有谁对你下什么黑手的,不过呢,我劝你还是直接回府,这些天呢也暂时不要外出,更不要跟别人联络,否则若是引起不必要的误会,后果可是会很麻烦的。”
“我会求见陛下,问一个结果。”
“你可以求见,但陛下未必会见。”宇文述得意洋洋道。
第537章 软禁
燕国公府。
罗艺正在书房里教长卿写字,结果管家进来。
“公爷,外面来了队宫里人,说奉旨而来。”
宫里来的是个宦官,见到罗艺时并没有表现的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