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537章 软禁
燕国公府。
罗艺正在书房里教长卿写字,结果管家进来。
“公爷,外面来了队宫里人,说奉旨而来。”
宫里来的是个宦官,见到罗艺时并没有表现的如何热诚,这让他稍稍意外。
大隋之初,朝廷除门下、内史、尚书三省外,还有秘书和内侍这两个内省,秘书省是管图书收藏、修史、天文历法这一块的,比较清闲的衙门。而内侍省,则是内廷的侍奉机关。
国初,由宦官担任,置四品上的内侍两人为高官,次官为内常侍,统领的是尚食、掖庭等六局。
到了大业朝,皇帝改内侍省为长秋监,有长秋令和少令、丞等,改用士人担任,宦官则几乎都只是低级役使人员,宦官便只是皇帝杂役,不算朝官,地位大降。
可不管怎么说,宦官毕竟是皇帝身边人,有些宦官还是比较受重和的。那些能够见到外朝官的宦官们也聪明,一般都会偷偷结好外臣。
但现在这个来的宦官看着五十余岁年纪,白面无须,明显是个老练人,但却对他不言不语。
都说宦官们是皇帝的贴身人,所以宦官们的态度,有时也反映着皇帝对臣子的态度。
罗艺心里有不太好的感觉。
“陛下听闻燕国公病重,所以特派老奴带了御医过来诊治,还特别吩咐,接下来燕国公就不必费心朝事,兵部之事也暂先交由杨义臣大将军先代管。燕国公也不必每日去内省,不必上朝,只安心在家静养,若朝中有军国要事,陛下会派人过来询问意见的。”
说完,他一招手。
顿时有小宦官们送上大把的补品,另外还有两个皇帝派来的御医。
“这些都是陛下特意吩咐选的上好补品,这两位御医从今天起呢,也暂时就留住在燕国公府,细心照料燕国公身体。”
罗艺虽说久在边关,常年统兵,可也不是傻子。
几乎是立即明白过来皇帝的真实意思了。
让他不必上朝,还把兵部交给了杨义臣,甚至都不让他出门了。
他哪来的什么病?就算有病,也没病到快死的地步,哪用的着这样。
那位宦官说完,又道,“近来天下不太平,这洛阳也有些不宁,所以陛下特意拔了二百禁卫,为燕国公站岗护卫。”
这算是软禁了。
出了什么事情?
肯定是出了重大的事情,要不然,皇帝不可能突然对他下手。
只是罗艺一时间,根本想不到出究竟出了什么事情。
若真如李浑叔侄一样,那结果肯定不是这样,定是直接拿人下狱,然后查抄封门。现在只是以其它借口,将他软禁在家,暂停职务,这就未免让人摸不着头脑了。
“最近身体确实不适,没想到陛下如此关怀,实在是受宠若惊。有一事还想劳烦公公,不知道可否帮我通知出云公主驸马一声,让他来陪我聊会天?”
罗艺试探着道。
“这个恐怕不太方便呢。”
“为何?”
罗艺一边说,一边从书案上取来镇纸,“这是西域玉石打造成的珏镇纸,一个玩物,送给公公。”
那宦官眼力不错,一眼看出这个玉镇纸价值不菲,只能能值百贯以上。
当下不动声色的收下。
然后悄声道,“我只能告诉燕国公,罗驸马今日也突然病了,如今已经不能再在御营视事,回驸马府养病了。”
“病的重吗?”
“不轻,连府门都出不去呢。”
说完,那宦官就不肯再说什么了,拱手告辞。
罗艺坐在书房想了许久,越想越不太对劲。
连罗嗣业都被软禁了,看来不只是冲着他罗艺来的,难不成罗成出事了?
出什么事能让皇帝如此?
如果只是打败仗,皇帝不可能这般。
再联想之前皇帝下达的罢征令,难道说罗成这小子在辽东抗旨,不按旨解散兵马?
越想,罗艺觉得这种可能性越大。
如果是这样,那么这事还真是麻烦了。
“这个老五。”罗艺叹惜一声。
他带着孩子出了书房,在府里转了一圈,发现前后门和侧门外都已经由禁军把守,连府中奴仆出入,都要经过他们的严格搜查。
甚至连府墙外,都有听到有禁卫说话的声音。
整个燕国公府已经被围起来了。
“长卿,叫你祖母和母亲来厅中喝茶。”
罗艺想了想,让长卿去喊妻子崔氏和媳妇阎氏前来。
崔氏远远的就对罗艺道,“这外面怎么回事,怎么来了那么多禁卫把门,连府里下人出去买菜都不成了,罗艺,你究竟干了什么?”
罗艺对崔氏的跋扈早就习以为常了,此时也没空跟她吵。
“少说两句。”
阎氏则比较规矩的跟罗艺与崔氏行了礼,崔氏对阎氏这个媳妇还不错,毕竟她自己无出,多年来又心狠把罗艺与其它女人生的孩子都弄死了,现在一把年纪了,也孤单寂寞。
阎氏和她的孩子入府来,倒也让她难得的享受到了一点天伦之乐。
尤其是阎氏比较懂礼数,长卿这孩子又十分聪明,更得她意。
罗艺把自己的猜测简单的说了一下。
那边崔氏几乎跳脚,“那个罗成,怎么如此不懂事,抗旨可是要杀头的,他自己不要命,还要牵连到我们。”
罗艺不理她,对阎氏道,“你看能不能想办法跟你父亲阎侍郎联系上,让他打听下外面究竟发生了什么,若是能让他给罗成去封信,最好。”
“媳妇明白,回去就写。”
崔氏还在那啰嗦,罗艺对她道,“现在是说这些的时候吗,有这精力,你不如也想办法跟你家联系下,崔尚书也是你们本家,让你兄弟跟崔尚书探探情况,崔尚书的女儿是士诚的妾侍,咱们也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这个时候他会帮忙的。”
“这挨千刀的。”崔氏骂骂咧咧的去给兄弟写信。
阎氏行礼后也走了。
罗艺有些头痛的坐在那里。
罗成啊罗成,你这究竟是要干什么呢?
就算你要做什么,也要先跟这边商量一下啊,现在弄的这般措手不及。
在心里,罗艺还是比较相信罗成不是那种乱来的人,毕竟也没理由拥兵叛乱割据辽东吧?
第538章 天使李世民
国内城。
“大王,罗成的使团已经到了城外。”
“多少人,带队的是谁?”
“约二百轻骑,为首之人据说叫李世民,好像是罗成妾侍的兄弟,很年轻,不满二十。”
渊太祚听闻松了口气。
罗成大败儿子,又攻破安市之后没有继续率军东进,反而是主动派出了使者前来,这是好事。
虽然眼下天气越发寒冷,眼看着第一场雪就要降下,到时冰河封冻,山川积雪,可谁也不敢保证罗成那个家伙会怎么样,这几年他在辽东,简直成了高句丽人的恶饿。
当初他可是在大年初一越过辽河,突袭玄菟城的,谁能保证他不会再来一次呢。
只要隋人肯谈,就不怕。
哪怕他们现在新败,谈起来会吃亏,可总比那个杀神直接杀过来的好。
不过让一个十几岁的娃娃来当谈判使节,这他有些看不懂。
“开城门,请隋使入城。”
“大王,那李世民傲慢的很,十分无礼,居然说要大王亲自出城前去迎接他。”
渊太祚眼中闪过不快,十几岁的娃娃,果然不懂事。
“算了,迎接就迎接,本王就算折点脸面,也没什么,只要这次能够与隋达成和议,就行。”
现在渊太祚也不在意自己的那张老脸了,老脸能值几个钱几个兵?那罗成惹不起啊,他向隋帝请降,隋帝都同意了,已经下旨罢兵,可这罗成却偏偏抗旨继续出兵。
还一下子就打的他心肝胆颤。
虽说交给儿子的五万兵马,还有他在辽东召集的三万军,其中大半都是原王室禁卫,这些人现在确实人心不稳,战意不高,但一战就折了差不多六万,八万大军只回去两万,这个损失渊家也承受不起啊。
更别说,被寄以厚望的安市城也这么快陷落,城中几万人更是一个也没逃出来。
如今整个渊氏朝鲜,能够集结起来的老兵不超过十万,就算再征召些预备的兵马,也顶多凑个二十万。
但这战斗力已经无法跟几年前刚开战时相比了,更别说如当年隋军初次来犯时,一下子歼灭他们几十万人的辉煌战绩了。
“这个罗成,难道是上天派来折磨我的?”
渊太祚叹声。
安市一丢,如今整个辽河一线,除了上游扶余川中的扶余大城,以及几十座小城,他们那条苦心经营的千里山城防线,已经崩溃了。
哪怕群山中还有大小二百余座堡垒山城,可没有大城的支撑,这个防御体系也已经处处都是漏洞,且十分脆弱了。
虽说他兵行险着,兵变杀了高建武,又除了乙支文德等一众保王党,可高句丽本来已经大伤的国力,在这次内乱中依然又损失不小,眼下杨万春那个独臂匹夫都还在平壤一带反他。
站在等身的大铜镜面前,渊太祚看着自己的镜像。
苍老,憔悴。
他是真的已经老了。
可惜长子这次大败,让他心中越发难安。
先失辽东城,再败于罗成,长子的威望根本立不起来,而次子建土更是几年前就被罗成生擒了。
“给我换身衣服。”
渊太祚看着身上的国王冠服,微皱了皱眉。
“大王?”
“就把之前隋朝官员前来册封时送来的那套紫袍玉带拿来,对了,把朝鲜王的金印紫绶也一起拿来。”
众人惊讶于大王居然要穿隋朝官袍去迎接那十几岁的罗成使者,但最后还是没吭声。
打了败仗,总是心里没底的。
重新换上一套崭新的大隋紫袍玉带,佩上金印紫绶,还特意把皇帝赐下的尚方玉具剑也带上,渊太祚才率人来到城门。
城门口。
李世民骑在马上,纹丝不动,任高句丽人如何劝说他入城,他都不理会。
他在城前只摞下了一句话,让降臣渊氏前来迎接。
“大王驾到!”
一名高句丽宦官高声喊道。
可李世民却依然坐在马上不动,丝毫没有上前拜见的意思。
渊太祚坐在一辆辇车上,车帘掀开,远远的能看到那名隋朝小将。
居然一只眼睛蒙着眼罩。
“这使者长的倒挺英俊,怎么却瞎了只眼?”
“回大王,这李世民是隋朝唐国公李渊之子,先前随李渊攻打驻守新城的杨万春,他率轻骑追杀兵败出逃的杨万春,被杨万春用弩射中了左眼。”
“这么说这李世民倒有些勇武?”
“他虽年轻,可却因败杨万春之功而被隋帝授封为鹰扬郎将。”
“看来之前小瞧他了。”渊太祚想了想,“报隋帝给我册封的官爵!”
“大隋国天子赐封开府仪同三司、朝鲜国王驾到!”
宦官高唱。
李世民依然不动。
宦官只得再唱。
李世民还是不动。
最后三唱。
李世民依然不动。
这时渊太祚只得派人上前。
“这位将军,我家大王乃是大隋天子钦赐的朝鲜国王,还有大隋一品官阶,你为何不上前迎接?”
李世民冷哼一声。
“渊太祚虽为吾皇所赐之国王,但却是藩属臣邦之王。吾虽只是五品郎将,但此来,却是代表着辽东辽西抚慰大使、楚国公罗成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