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比如说在河北河南河东三道,河南道就完全没必要设立都督,而在河北道,可以在涿郡设都督,以统领涿郡、渔阳、北平、上谷四郡之军事。而河东道,可设立马邑都督,或雁门都督等。
这几位宰相都是反对设立节度使这样能够统辖十几二十郡的地方统兵大帅,认为将来可能尾大不掉。
甚至裴蕴直接进言,认为留守一职其实没有必要保留,可以一并废除。
“罗成,你认为呢?”
“陛下,臣以为,几位宰相之言老成持重,十分稳重。不过,国家决策也当顺时适势,过去征讨是由征军总管和大总管统领部队临时出征,事毕则解,所以卿相率兵御戎,戎平则师还,并无久镇。缘边之地,其在边疆,虽设军镇,可毕竟我朝府兵制度,府兵多在中原,边地兵少。
过去大隋实力强劲,无人敢犯边,而如今虽然大隋依然强大,但朝廷多年开疆拓土,如今东边已经深入到了辽东和朝鲜半岛,北边也已经控制着河套平原漠南之地,而在南边,大隋不但远及交趾,而且现在还要重入中南之地,在西边,平灭吐谷浑之后,朝廷在那里设有四郡,未来还打算进入西域。”
“陛下,东西南北各个方向,如今都已经扩张到极致,距离中原腹心,那都是数千里之遥。边关形势严峻,辽东还有高句丽,随时可能还有叛乱风险,所以必须驻大军镇守,一步步不断的威压才能把高句丽彻底吞并下来。”
“西北吐谷浑灭亡已数年,但到现在叛乱都还未停过,所以也一样得常驻军队稳固。”
……
第568章 赐号忠武军
罗成的意思就是,如今形势不一样了,以前的战争都是短期战争,征召兵马,大军开过去,打几仗结束,然后各回各家。
可如今不同了,要久镇边疆,要消化那些土地,不是一天两天能够行的,甚至得需要十年二十年的时间。
所以过去府兵制下的边疆军镇制,已经行不通了,毕竟军镇大的不过一两千,小的才五八百人,如何能够有效的防御作战,而要把边疆的军镇驻兵,甚至是边疆的后备力量动员起来,那些镇将则级别不够。
因此罗成才建议在新的形势之下,于边疆之地,设立节度使,在边疆增设镇、堡、戍,增派兵员,同时派兵军垦屯田,移民实边。节度使统边疆之地,能够更积极和更灵活有效的镇守边疆。
“陛下,如今的边疆形势,在吐谷浑、高句丽等平灭之后,大的国与国战争已经没了,取而代之的是小规模的持续性的叛乱之战。原来那种以几百人甚至一二千人为单位的镇戍部署,完全无法适应。”
“我们需要在边疆之地,建立驻有集中指挥的大军团军镇。而这样的大军镇,必须得是常备型的,如果还是由原来隶属于各卫府的府兵临时征调组成,则反应太慢。”
“一支军队拉起来,要从各地卫府征召府兵,要从京师各卫将领中选将,动员、训练、发兵,以及后勤的粮草征召转运等,这些都需要太多的时间,待这些做好,那些叛乱的敌人早就跑了,那些来劫掠的敌人也已经换了地方。”
虞世基反对。
“我大隋立国之根本便是府兵制,府兵闲时耕种,战时为兵,如果常年驻扎在边疆,那府兵岂会愿意?”
这是一个问题。
“陛下,我以为,征召府兵戍边,可以边耕边战,屯田戍边。对府兵,可以实行轮戍制或者是移驻制,既然府兵可以入京轮戍,那也一样可以到边疆轮戍。只要不是太频繁的轮戍就行,比如一次两年期,然后隔多少年再轮一次,在边轮戍期间,朝廷还可以给予他们的家人钱粮补贴,而府兵在边轮戍,耕种戍边,也可以将屯田所出除供军之外,余者分赏将士,或者给予其它赏赐。”
“哼,你说的倒是轻巧,可如果要给钱粮,你知道这会是多大的开支吗?”
罗成不理会裴蕴,直接对皇帝进言。
“陛下,辽东之地,我大隋前后三征,耗费了百万之兵,几百万之民夫,以及无数钱粮才拿下,难道就要随便的再浪费?如果不常驻一支边军,那么臣敢说,朝鲜道的五郡不但可能永远都不能收回来,而且辽东四郡,都有可能重新被侵。我们不能等失去之后,再来叹惜。”
这句话倒是打动了皇帝。
“罗成,你可有相应的计划?”
“回陛下,臣以为,边关之地,必须设立能统一指挥的军团,这军团未必是统领一整道,但只需统领边地就行。如辽东朝鲜两道,这里是新收复之地,所以当驻一支重兵,可以把现在辽东的五万一千府兵,皆划到一起,不过是在把现留守衙门改为节度使衙门而已。”
“而如中南之地、岭南之地、河套之地、青海之地,这些边地,都可以设立军度使,屯驻一支重兵。比如中南之地,现在还未收复,所以可以将整个中南四郡,皆设为节度使辖下,驻派两到三万兵马。”
“而岭南可以在交趾九真日南三郡,设立一个节度使,在此驻两三万兵马。”
“青海四郡可直接设一个节度使,统两三万兵马常充。”
……
“那照你这么说,这岭南道最南的三个郡设节度使,这节度使和岭南的安抚使谁大?”
一直不吭声的罗艺道,“那倒也简单,可以把岭南分成两道。”
萧瑀则道,“对辽东、中南、青海这样的用兵之地,可以干脆与其它道区分开来,这些道可以设节度使,节度使在安抚使之上,或者干脆只设安抚使,至于观察使,他行使的是监察之职,不冲突。”
杨广则在考虑,如果这一步放开,那会不会影响到他的统治。
“陛下,对河北河东这样的地方,则可以设立使持节都督,统领一郡或几郡之地,但他需受安抚使节制。”
皇帝思虑良久。
“我觉得这个倒是可行,辽东道和朝鲜道可合为安东道,设节度使和观察使、安抚使,安抚使管行政钱财,观察使管监察司法,节度使则位在安抚与观察之上,掌总军旅。”
“岭南道,可拆出一个安南道,以郁林、宁越、交趾、九真、日南五郡列入辖下。设安南节度使和观察使、安抚使。”
“中南道四郡之地,以及牂柯郡、明阳郡编为云南道,设云南节度使、安抚使、观察使。”
“以青海四郡,以及伊吾郡,设立青海道,设青海节度使、安抚使、观察使。”
“以灵武、五原、榆林、定襄四郡,设立漠南道,设漠南节度使、安抚使、观察使。”
四边之地,设立五道,各设节度使。
皇帝还特别给四道的驻军赐下军号。
安东道的驻军,赐军号忠武,估计名字是因为统帅罗成曾经被他授过忠武的谥号吧。
“安东道,赐军号忠武,节度使罗成!驻军五万一!”
“安南道,赐军号静海,节度使罗艺!驻军两万四!”
“青海道,赐军号昭武,节度使裴仁基!驻军两万四!”
“漠南道,赐军号振武,节度使云定兴!驻军两万四!”
“云南道,赐军号镇南,节度使宇文述!驻军两万四!”
边疆五镇,总驻兵十四万七千兵马。
罗成的安东道忠武军,兵力最为雄厚,独拥五万一千兵马。
而在这五镇之外,皇帝还决定在河东设立雁门都督,统马邑、雁门、楼烦三郡边兵,驻兵一万二。
在河北设北平都督,统北平、渔阳、安乐三郡边兵,驻兵一万二。
另外岭南、剑南、陇右等边地,也设立了几位总督。
于是天下二百一十七郡,共划分为两京三府十三道。
总授两守三尹五节度使八都督十三安抚、观察使,二百一十七太守。
萧瑀的妻子是狐孤太后的侄女,李渊则是孤独太后的姐妹,因此他跟李渊也是亲戚,他向皇帝举荐李渊接任裴仁基离去后的江淮空缺。皇帝考虑了会,最后看了看罗成,“罗卿?”
“臣以为王世充在江南平叛有功,可授江南安抚使。”
杨广没料到罗成不说李渊,却说王世充,笑了笑,“李渊是你外舅,你也不必如此避嫌,其实满朝的公卿,不都是联结有姻。”
话虽如此,皇帝还是对罗成的避嫌很满意,然后宣布授李渊江淮安抚使,授王世充江南安抚使。
“臣举荐封伦出任安东安抚使,举荐李百药任安东观察使!”虞世基举荐了两个人去安东,而罗成知道,这两人都是虞世基的人,都曾在他手下担任过内史舍人,这是要给他掺沙子了。
“罗成,你觉得如何?”皇帝问。
“臣不敢置议,此事但由皇帝裁决。”
皇帝微微一笑,“封得彝和李百药二人都很有才情,皆为干吏,朕都许了!”
第569章 封疆大吏
大业十年正月。
皇帝下诏,在郡之上增设道一级,将天下划分为两京三府十三道,每道设安抚使统行政财税,设观察使掌监察司法。又在边疆五道设立节度使位于安抚之上,统兵镇边,同时派出府兵常驻轮戍。而在其它边道,还设立了八个都督兼太守以统边兵。
“恭喜楚公!”
王世充一大早就跑来楚国公府,胖熊般的身子扭动着。
“也要恭喜王安抚使。”
王世充一脸殷切,“那都是楚国公提携,否则我也未必有机会,不论如何,世充定不会忘记这个恩情。”
罗成看着这个家伙,其实他并不是真心愿意推荐他为江南安抚使的,只不过他清楚皇帝也已经有此意,他不过顺水推舟罢了。他举荐不举荐都一样。
江南道可是一个大道啊,若只论地盘大小,估计能称第一。这次朝廷划分的道,都是以山川形势为主要依据,比如这江南道,便是把整个长江以南都几乎纳入其中。
从遥远的东海之滨的吴郡、丹阳,再到西南夜郎郡,其地盘之广,堪称此时天下第一。整个江南郡把江西、湖南、浙江、福建四省全包括进去,另外安徽、江苏、湖北三省的长江以南部分,还有贵州的北部,都在其中。
与岭南道合起来,便是半壁江山。
不过此时天下重心在北方,南方之地,也就是沿江一线算是开化一些,如福建、贵州此时都还十分偏远落后,浙江江西湖南的南部山区,也多是土蛮居住。对朝廷来说,地方广算不得什么,得人口、土地、经济发展,才行,因此巨大的江南之地,就整合为一道。
此时江南发展最好的地方,也就是长江中下游南岸的那几个郡而已,不过王世充这次也确实算是火箭升迁。
他原本只是江都郡丞,上次升任通守,这次直接飞升安抚使,从这可以看出这个家伙拍马屁的本事,另外他带兵也确实有一手,尤其是够狠,杀起民军来,那毫不手软,甚至还采用诱降的办法,诱降再杀。
无比的言而无信,这种人,罗成不敢深交,但也不打算去阻拦他,几句话打发了王世充。
罗成自己如愿以偿的坐上了节度使之位,辽东和朝鲜两道合二为一,他掌十一郡之地,统五万之兵,虽然朝鲜那五郡暂时还未拿下,但未来肯定是要拿下的。
唯一不足之处,就是兵马还太少了一点。
不过可以发展郡兵弥补一下,只是现在大问题是人口不足。
刚才王世充过来,罗成也只跟他谈了一件事情,就是希望王世充能够把江南那些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