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孤独罗一人在北齐孤孤单单又无产业,贫苦的都不能养活自己。
是独孤永业看他可怜,于是为他置办了田宅。
北齐灭亡后,杨坚之妻孤独伽罗找到了这位兄长,赠给他丰厚的礼物。独孤伽罗还找到独孤永业,十分感谢他。
后来隋朝建立,杨坚还让这位妻兄独孤罗继承了独孤信的赵国公爵位,担任高官显职,官至凉州刺史,太子卫率。
而独孤永业家也因此跟皇后一家关系亲密。
永业在北周大象二年死后,子须达继承应国公爵位。他生了不少个儿子,独孤流云的父亲便是第三子,早年从军,多立军功,因此在杨玄感叛乱时,已经位于虎贲郎将。可惜与杨玄感作战中战死。
他父亲娶的妻子是郑州崔氏,是家主崔君肃的妹妹。
独孤流云父亲虽战死,但家里产业还是很厚的,在河南河北有田地数千亩,庄园十几处,另有不少的商铺宅院作坊等。
他之前答应为清河崔氏带乡勇,不过是借着练练兵。
他手下的十三骑虎斑突骑重骑兵,便都是他父亲的义儿,其实也算是部曲家兵。
其实以独孤流云的家族地位,他完全可以进京入宫当个亲卫,只是他更渴望能上战场立功。
他母亲却因为他父亲战死,所以并不希望他去当将军,只是希望他读书走文官路线。这次来剿匪,他都是偷偷知会了清河崔家后没告诉母亲就来了。
“我父亲曾经统领五百虎斑突骑,杀入杨玄感叛军阵中,可惜其它军将懦弱不能跟进,导致我父被围力战而亡。我愿意投罗帅麾下,重建虎斑突骑,在辽东建功立业。”
“有志气。”罗成夸赞这个年轻人。此人既然这般有勇力,又有志气,还是自己的妾侍姑表弟,那用他也合情合理。
尤其他还是独孤氏子弟,独孤氏虽然在大业朝没几个出名的,可外戚势力不弱。
“好,那我就将你拔到士信麾下。”
“士信,回头到了辽东你给子项拔二百精锐重骑兵,然后再于轻骑中选拔三百彪悍勇武者,让子项重建五百虎斑突骑重骑兵团。”
独孤流云没想到罗成居然如此信任于他,他刚来,就让他建立一个五百骑的虎斑重骑团,尤其是拔给二百精锐重骑。
“罗帅,流云并不负罗帅信任,一定练出一支精锐虎斑突骑。”
“哈哈,我就喜欢听这样的话,我就暂授你为虎斑突骑团偏将,你所需要的重骑团马匹和装备,我都会给你弄来,你只要给我好好的操练他们,到时给我一支精锐虎斑突骑就好。”
战果丰盛,俘获了太多人,缴获的物资也不少。
张金称无恶不作,四处劫掠抢夺,在高鸡泊中积储了许多钱粮物资,这次却是被罗成一锅端掉了。
王子明带着一众参军,正兴奋的登记核对,然后统计造册。
“能带走的全都带走,不能带走的交给清河郡和平原郡,至于高鸡泊里的营寨屋舍,全一把火烧了。”
罗成对一名年轻义儿摇头,“不用铠甲,战事已经结束了,穿普通的军袍便好,给李帅的礼物备好了吗?”
高鸡泊的剿匪已经结束,罗成准备前去拜访自己的老师河北安抚使李景。
李景的河北安抚使衙门设在魏郡的邺县。
邺县,以前也叫邺城,这座太行山东侧的城池,曾经也是数朝都城,邺城建城可以追溯到春秋齐桓公时期,如果再久远点的话可以到五帝时期,相传邺城是颛顼帝(黄帝之孙)孙女女修的儿子大邺的封地。
战国时期邺城归属魏国管辖,魏文侯定其为陪都,著名的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就发生在此。
三国时的曹魏在邺城建都,此后,后赵、冉魏、前燕、东魏、北齐,都先后在此建都,邺城可谓是河北中心。
北周灭齐,再隋代北周,后统一天下。
杨坚平定天下后,把北齐都城邺城还有南陈都城建康,都夷为平地,毁弃城池宫室。
邺城虽辉煌不再,可经过隋朝二十余年发展,当年的废墟上,又建起了很繁华雄伟的城池。
河北设立安抚使后,衙门便是设在邺县,邺县之所以能成为六朝都城,其实与这里的地理位置有关,这里是一块极佳的战略要地,控河北,俯河南,望河东,可谓是三地要害。
而涿郡虽然近年地位不但加强,可毕竟太偏北,而且朝廷在涿郡设了范阳府尹,所以安抚使衙门便设在靠南的魏郡邺县。
“万一李帅不答应怎么办?”阚棱问。
“不答应也迟了,我都已经让侯莫陈长史先把人带着北上了。”罗成哈哈大笑。
在他看来,此去邺城,不过是礼节,去了就是礼到,至于说人,李景肯定会答应他带走的。
第590章 挖墙角
师生两个对坐吃着早餐。
一碗宽面片煮成的不托,还有碗羊杂碎汤,很简单。李景身着紫袍,但吃着早餐却跟寻常的百姓老翁没什么区别,“要是能有几个胡麻煎饼才最有味道,尤其是大兴城里西域胡商们卖的那种胡麻煎饼,贼香。”
罗成呵呵笑道,“老师怕是更惦记着西域胡姬们的异域风情,喜欢她们的奔放热烈吧?”
“哈哈哈,西域胡姬奔放热烈没错,但她们的饼也好。以前波斯胡姬卖的三勒浆最有味道,不过自从你弄出来那个白酒后,现在论烈酒已经无人能出你家白酒之右了,倒是让当垆卖酒的西域胡姬少了许多生意呢。”
“中原战乱,西域胡商本就来的少了,许多长常住在中原的胡商,也都开始往回跑了。”罗成道。
李景感叹着,确实。
早年西突厥控制西域,后来文皇帝时好不容易才让突厥内乱,并击败西域,使得西域诸国以及更泰西的波斯、拂林等国的胡商前来中原通商。
而当今天子继位后,更是征灭吐谷浑,大破突厥,还灭了伊吾,使得高昌等国皆来朝贺,皇帝还在东都洛阳招待各方使节,让沿途客栈饭馆都不收胡商的钱,甚至把洛阳城里的枯树都缠上丝绸点缀,惊的那些胡人震惊无比。
都觉得中原人傻钱多,于是胡商不断涌来,甚至在洛阳和大兴城中的几个市场里,还有专门的胡市,全是胡商在那里交易买卖。
只是大业七年开始,胡商慢慢的来的少了,甚至不少以往常驻中原的胡商都开始往回跑。
“你给我出了个大难题啊,士诚。”
李景对罗成道,一下子就要从河北带走十几万人口,他这个安抚使都有些无奈。
罗成却不这么认为。
“我这是在帮老师你解决麻烦呢,近年来,几次东征,河北河南都为前冲,无数民夫和兵员从这里征发,甚至早几年前河北河南的百姓就因陛下的养马令而苦,更别说此前开挖运河、修东都洛阳,东莱造船等等。”
“河北百姓苦久矣,而前年黄河大水,去年两岸大旱,紧接着是蝗灾,黄河两岸四十余郡的百姓,又受这兵役瑶役和匪乱之苦。无数人都破家了!”
河北的武阳、清河等数个郡,人口极为密集,都是二三十万户人口,但地方却不大,虽说都是一马平川的平原,可依然人多地少。
再加上自修建东都后,大量贵族官员都开始在河南河北买地。土地兼并已经越来越严重,如清河郡这样的人口大郡,甚至已经有好几年都没有再均过田授过地了。
不管是十几岁的中男,还是已经成年的丁男,都无地可分。
甚至在一次次的水旱灾情后,不少本来还有点地的百姓,也只能把手里的那点地一次次出卖,最后沦为失地农民。
若是太平年间,无灾无荒的,一家人给地主佃地,再打打零工,日子还勉强过的去。可一遇灾荒,粮价大涨,地里绝收,则百姓根本无法生存。
为什么各地闹民乱,唯独河北河南闹的最厉害?
因为这里人口最多最密集,百姓手里土地最少,所以一出乱子,便发生饥荒,百姓没饭吃,便只能造反或四处游荡。
“张金称平灭后,高鸡泊的这十余万百姓若交给河北地方,老师能消化的掉吗?你怎么安置他们?他们现在是一无所有,既无钱财粮食,也无房屋,现在虽然已经是春天,可离夏收还远着,如今正是青黄不接之时,到处缺粮,老师怎么办?”
“就算能撑到夏收,但以后呢?到处都是匪乱,一时半会是平定不了的,不可能让他们回原籍老家,回去也呆不住,还是会跑出来,到时便又成了河北动乱之源。”
李景无话可驳。
“你带去辽东,能安置的了吗?这么多人?”
“尽量安置吧,我比老师条件好的地方在于,辽东现在有许多空置的土地,原来高句丽那些地主豪强贵族,全被打倒,土地全都在节度使衙门,除了分授给府兵和他们的家眷,还剩下有许多土地,甚至还有大量未开垦的可供开垦之地,辽东需要的是人。”
只要把人带过去,罗成可以先搞军屯和民屯,集体垦荒屯田,而他这次出来时,也得到了皇帝的一道御旨。
边疆的五节度道,可以免除三年租调,而对于新垦荒之地,可免十年租调。
有这道旨意,罗成就可以放开手去垦荒屯田。
唯一的困难,就是启动的本钱,垦荒屯田也需要种子耕具等,好在灭了高句丽后,缴获大量土地外,也还有许多粮食牲畜等,并不是说一片蛮荒。
“这些流民跟我去辽东,到时我会设立屯庄,让他们一起垦荒屯田,种子农具牲畜,节度使衙门都会拔下,还会组织他们兴修水利,而所得之收成,他们可以留下三成自得,余下的才上缴节度使衙,而十年后,他们开垦出来的土地,到时都会分授给各个屯庄的屯民,并且一半将授为他们的永业田,一半为口分田,永业田可以传承给子孙。我相信,有这些作为激励,他们是愿意背井离乡,在辽东扎根安家的。”
李景有些担忧的道,“中原大乱,纷扰不息,辽东只怕也未必就能成为净土,你想安心屯垦,可哪有这么容易,渊氏还据有四郡之地,杨万春也据有一郡之地,他们可不会善罢甘休的。若战事重开,你能守的住辽东安宁吗?”
“守的住要守,守不住也要守,这安定太平也不是靠求来的,此次回辽东,我也边耕边战,定要将辽东全都重纳入我汉家疆域。”
李景为学生的这豪情而打动。
“好吧,你说服我了,人你都带走,不过其它的钱粮物资我就没法支援你了,如今处处不太平,安抚使衙门也是捉襟见肘。”
“能理解,粮食这些我暂时不缺,攻灭高鸡泊后,抄了张金称老巢,得了不少窝藏,够我们一路抵达辽东所用了。”
第591章 末世
除了罗成,没有人相信大隋帝国快完蛋了。
毕竟,在他们看来,大隋是汉末几百年来最强大的王朝,他们相信,隋朝能够如汉朝一样国祚绵长,就算要亡,那也起码是二三百年之后。
没人相信,隋朝会连西晋都不如。
西晋结束三国之乱,传四帝,国祚五十一年,虽昙花一现,可毕竟公认是司马炎的分封制度不行,导致西晋很快败亡。
西晋的大分封,使得中央朝廷无力。
但隋朝无分封,中央朝廷可是极为强大的,尤其是文皇帝二十二年打下的开皇盛世,国家富强,府兵强悍。
就算当今,虽有不少人诟病皇帝急功近利好大喜功,可皇帝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