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大猛士-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不是张须陀!”
  李密挑开了贾务本的头盔之后,愤怒的咆哮!
  “搜,搜遍每一寸地方,也要抓到张须陀!”


第653章 威震中原
  代海寺前。
  李密骑马缓缓从俘虏到的官军前走过。
  “魏公,还是没能找到张须陀。”
  李密冷哼一声。
  他已经知道,那个身着张须陀衣甲拄着战旗,至死都不曾倒下的高瘦老将,是荥阳郡丞,张须陀的左膀右臂,他的老兄弟。
  斩杀一个郡丞,不错的收获,可却无法平息他的怒火。
  此战,他大败张须陀,阵斩官军五千余,俘虏四千余。
  可以说,几乎全歼了张须陀军,但也只是几乎。起码张须陀到现在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这些俘虏怎么处置?全杀了?”吴国公朱粲问。
  李密目光扫过那些俘虏。
  他们曾经力战不退,直至张须陀战死,他们也全都力尽被俘。
  可到现在,这些人依然没有谁肯归降。
  “解开他们的手脚,再给他们饭汤,估计他们此时也都累了。”李密说出让人意外的话来。
  “大帅?这些狗官军,杀了我们一万多兄弟,还给他们汤饭?”
  可李密懒得理会朱粲。
  这些府兵很勇敢,李密是亲自领会过的,尤其是他们战场上的斗志极强,哪怕被围攻到那般地步,依然不降。
  但凡今天他麾下的兵马,能有一半他们的斗志,也不会打这么久,损失这么大。
  李密等这四千余俘虏都吃饱了后,才过来劝降。
  其实他劝降的话也很简单,没有威吓,没有逼迫。他只是告诉这些鬼门关走了一趟的人,如今天下,皇帝昏庸,一味好大喜功,不体恤民众,暴隋无道,天下百姓苦其久矣。
  他李密不是叛乱,而是起义。
  是要率领天下百姓,推翻暴隋,解救天下苍生,还天下太平,让百姓安稳。
  继续跟着昏君有什么意义呢?
  如今全天下都起来反昏君暴隋,大家难道还要替他们卖命?
  可就算为昏君卖命,昏君会感谢大家吗?
  “你们千里迢迢去雁门救驾,杨广可有过半点感谢?据我所知,他不但没有赏赐去勤王的将士,反而把要赏的将士杀了一万多。这就是杨广,一个昏君,一个暴君,他不值得你们护卫。”
  “我李密,也曾经是八柱国家之后,自幼读圣人之书,本来也是公侯贵族,名门大阀,可谓是一世富贵,享之不尽。可我为何却执意要反?不为个人,只为重还天下太平。”
  李密的口才很好,没说什么太多空话套话。
  他直接的告诉这些百姓,若是大家加入他一起推翻暴隋,建立新朝,那么每个人都是开国功臣。
  只要加入他的,首先就能均田。
  每人一百亩地,若是家中还有家人的,只要成丁,就一人百亩。未成丁的中男,也给五十亩。甚至是妻子,也给五十亩地。
  说到做到,绝不减扣。
  另外,每个加入他的,都将获得府兵身份。
  这意味着他们不但能分到田地,而且这田地还将是不需要缴租纳调的军田。
  府兵制推行以来,魏周隋几朝,想当兵可不容易,当兵有着许许多多实实在在的好处,不仅能分到足额的田,还能够拥有一条不错的出路。
  在这个时候当府兵,就如同明清时代的读书人一样,府兵有机会通过战争得功授官,明就如明清的读书人通过科举就能够出仕为官。
  这是一条普通人改变命运的道理,甚至可能是唯一的道路,毕竟这个时候虽有科举,可其实也跟普通人还没什么关系。
  正常年月,一般人是当不上府兵的。
  可现在,加入李密的魏军,他们就是府兵,就能授田分地。
  “很快,我们就能攻破洛阳,横扫河南,到时诸位的家乡也都能恢复太平,恢复宁静,你们也很快就能在家乡分到田地了。”
  加入魏军,一切既往不咎。
  而拒绝,则是死。
  李密又对他们发誓,承诺这些都是真的。
  不少府兵动心了。
  虽然他们已经是朝廷府兵了,可一来朝廷现在动乱不安,说不定哪天就真没了。再一个,他们多数人,其实都是近年新点的府兵,这些新府兵跟旧府兵不同,最大区别就是点了府兵后,没分到足额的田地,多数人只分了二三十亩地,可依然要自备武器。
  再一个,如今的府兵太危险了。
  绝大多数人在沉默,在犹豫。
  也有一小部份人在骂李密。
  这些人多是张须陀的老部下。
  李密冷冷的挥手。
  于是便有人过来,把他们全都拖了出去,一刀一个的当着俘虏们的面斩杀。
  足杀了一百余个。
  “你们别和他们一样,好好考虑一下吧,你们不仅要考虑自己,你们还有家人,还有妻女父母,为他们考虑考虑。何必为暴隋陪葬呢!”
  终于。
  许多人被说动。
  他们表示愿意归附。
  李密十分高兴,为了表示对这些人的信任,他直接把他们编到自己的嫡系魏武卒中,有人带头,接下来便有更多人选择跟随。
  李密一下子新得了近四千府兵,这些人在张须陀麾下,四处剿匪,作战经验丰富。
  而现在,全都投了他。
  再加上李密战后从其它人马中挑选了一批敢战者补充到魏武卒。
  他的魏武卒于是一下子扩增到了一万,连他的骠骑内营都增加到了五千之众。
  第二天。
  李密便又派兵重新进占荥阳城、虎牢关、兴洛仓城等,兵马再次逼近到洛阳外围的偃师城下。
  而且经此一战,李密在叛军中名声大振。
  张须陀在河南镇守多年,其威名远扬,如今却死在了李密之手。
  虽然战后一直没有搜到张须陀,不过李密还是对外宣称已经找到张须陀的尸首。
  但暗地里,李密依然还是派出轻骑,四处搜查张须陀。
  生要见人,死要见尸。
  新胜之后的李密野心勃勃,虽然没有急着马上进攻洛阳,可却已经开始借机整合各路反军,除了自己嫡系的魏武卒和骠骑内营一万五千人,李密还让王伯当整编两万人为中军。又将其它诸部整合成前后左右四军,每军各两万人,每军设左右大将军,各统一师万人。
  他亲率内军驻守虎牢关,派王伯当统前军驻守兴洛仓,然后派出前后左右四军,分路数路,开始攻略河南道东部各郡。


第654章 蒙蔽圣听
  大业十一年的冬天,很冷。
  中原连降大雪。
  到处都是一片银装素裹,可这雪依然阻止不了李密的攻势。
  荥阳、许昌、淮阳、谯郡、梁郡、东郡、济阴、东平,叛军势如破竹,一路向东横扫,各郡县要么望风而降,要么寡不敌众。
  西起荥阳,东抵鲁郡,南抵彭城,北抵黄河,八个郡只有数个县还在苦守支撑。
  李密一时风光无限。
  东都洛阳城里,皇帝还蒙在鼓里,不知道李密早占了兴洛仓打到洛水河边了,李密西线不动,亲守西线,却派大军横扫东线。
  而洛阳城里的那个奸臣,便也把头埋起来,就当是不知道还想着法子蒙骗皇帝。萧瑀因为说了几句实话,结果就被裴蕴等进谗言让皇帝给贬出京去,贬到了陇右。
  这下,皇帝更不知道外面的情况了。
  洛阳城里,今年的朝集使额外的少。
  多道地方官员要么忙着平乱,要么就被叛军阻拦了道路。
  于是裴蕴干脆建议皇帝,因为今年发生过雁门之围,所以今年就不必让各道郡的官员们入京朝集,让他们安心镇抚地方。
  皇帝没多想,于是同意了。
  “始毕现在如何了?”
  皇帝这天突然问道。
  裴蕴低着头,“如今寒冬,突厥人肯定在猫冬呢。”
  “始毕还在漠南吗?”皇帝又问。
  到了此时,皇帝都还并不知道代北的捷报,根本不知道罗成率四镇兵在马邑歼灭突厥军,阵斩始毕可汗。
  虞世基见皇帝一直追问,便打着含糊道,“如今天寒,北方大雪,道路不畅,塞外的消息也多有阻塞。”
  “朕最近怎么没见罗成的奏章,他上次是什么时候回辽东的,现在辽东可还安稳?”
  裴蕴、虞世基、苏威、裴世矩四个宰相你一言我一语,不断的转移话题。
  很快,皇帝也就转移了注意力,对他来说,突厥人现在就是他心头的一根刺,一提起就会痛,所以能不提就不提。
  他还以为,上次他离开后,罗成与嗣业几将把突厥军赶出长城后就没后续了。
  “如今北地寒冷,朕先前授罗嗣业为定襄道节度使,可塞外苦寒,无所依据,若突厥人袭击,只怕麻烦。”皇帝想了想,“不如把罗嗣业调回朝中,撤消定襄道。”
  上次大战,罗嗣业的表现下分忠勇,虽后来抗旨北上,皇帝也没太记着。现在眼看着又要过年,马上就是大业十二年。
  新的一年,皇帝也希望能够重新振作。
  他计划新年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重建骁果军。
  如今骁果军只剩下了五万人,勉强凑了两军。
  皇帝计划把罗嗣业调回来,重归骁果军,再然后招募人手,以现在的骁果军余部为底子,重建六军。
  虞世基一听皇帝居然要调罗嗣业回来,有点慌。
  “陛下,臣以为,突厥狼子野心,必须得加强防范。定襄道设立十分有必要,至于说担心长城外无险可据,臣以为可以将马邑郡直接划给定襄道,并把范阳府军都关以西部分也划给定襄道。”
  “或者,也可以将马邑之北划出来设立一个云中郡,将范阳军都关之东划出来设一个涿郡,以隶属于定襄道。”
  杨广摇头。
  “无须这般麻烦吧?”
  “陛下,非常有必要。之前突厥南下,便是因为我们之前一直疏忽了防备,所以必须加强防备,而罗嗣业将军是陛下女婿,忠勇有加,更应当留在塞北镇守。”
  杨广听了,又觉得也有些道理。
  万一突厥人南下,到时怎么办?
  “好吧,那就将马邑之北析出云内郡,以范阳之东析出涿郡,并隶属于定襄道,由宣武军节度使罗嗣业镇守。让罗嗣业将节度使衙门移到外长城内的云内城来,免的受突厥袭击。还有,让兵部和十二卫选设兵马,给罗嗣业充实满两万四的兵额。”
  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蛇,现在皇帝也是怕了突厥人了。
  四人眼神悄悄的交流了一下。
  总算拦住了罗嗣业回京,否则他一回来,岂不什么事情都知道了?他们现在一点也不想让皇帝知道马邑大捷。
  罗成和王仁恭等边帅的奏章,全都被他们拦截下来了。
  马邑大捷后,罗成关于突厥人的处置方案,裴世矩四相商议过后,觉得倒也是不错的处理方案,于是便全都同意了,但就是没告诉皇帝。
  他们也没回复罗成,更没有给打胜仗的四镇军将们什么赏赐,就当没这回事一样。
  “陛下,还有一事要奏报陛下,之前罗成率军勤王,执意要往攻漠南汗庭,而副使段达则坚持认为应当先往雁门救驾,两人争执,然后罗成就请节斩了段达。”
  “之前我们一直不敢告诉陛下,如今还请陛下处置。”
  皇帝猛的愣住。
  “罗成把段达斩了?还是上次勤王时的事情,这都两个月了,你们才来告诉朕?”
  皇帝脸色很不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