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许久不见,他发现儿子好像更成熟了些,脸上皮肤粗糙黝黑了点,一只眼睛蒙着眼罩,一看到那个眼罩他不由的心里一痛,可儿子另一只眼睛里,却透着一股成熟。
“此话何讲?”
“父亲,难道你还不清楚眼下的情况?王世充先前率大军与李密决战于虎牢,结果却三战三败,如今退入洛阳城,龟缩不敢出。樊子盖率兵入河东剿贼,贼是剿了,可他在那里大开杀戒,杀人数万,弄的河东、河内几郡人心惶惶。”
樊子盖在洛阳北剿贼,发狠大开杀戒,大搞株连,结果一下子杀了几万,虽然叛军形势被他遏制,可一把年纪的樊子盖在回洛阳的路上也病亡。他一死,部下撤回洛阳,而河东河内上党诸郡的叛军立马就死灰复燃,甚至比上次还来的猛烈。
李世民又道,“李密如今在河南无人可挡,已经兵进东都洛阳的北苑之中,兵围洛阳城下了。而朝廷虽新设山东道,可来护儿这个山东威武军节度使却一直还在江都,张须陀这个副使又一直在齐郡后方养伤,山东道现在以节度长史罗贵统领,麾下虽几万人马,但也不过都是群乡勇民兵,能够勉力维持住运河以东不受叛军攻陷,都已经难得了。”
“罗成派你来江都,所为何事?”李渊问,儿子说的那些,他当然很清楚,只是他虽说是淮南安抚使,可自己的麻烦也不少。
孟让在淮西纵横,兵锋甚劲。
此外又还有左才相和李子通二贼为乱淮南,李渊几次征讨,都是作战不力。孟让、左才相、李子通都是拥兵不下十万之众,而他李渊手下就那么几万人,还得驻防于淮河边,防止李密南下,又得驻兵于江都外围,防止有贼匪做乱威胁江都,惊扰圣驾。
李子通原本是投于左才相的,是他麾下一员大将,能征善战,结果被左才相猜忌,最后被逼带人马出走自立。
所以现在的淮南,李渊能够维持住局面,不让叛军打到东边来,都不错了。
“罗成让我来问你,想不想当宰相。”李世民道。
李渊讶然。
“当宰相?何出此言?”
“罗成说,如今天子被虞裴四奸蒙蔽,导致如今国家动荡不安,百姓水深火热,他欲拔乱反正,只要父亲愿意,他会助你拜相,到时父亲居于朝堂之上,辅佐君王,他和嗣业等忠贞之臣居于外,扫荡叛乱,安稳边疆,则可重让天下迈入盛世,恢复开皇景象。”
李渊握着钓竿,沉吟了许久。
“看来罗成虽过在关外,可对于朝中的事情,还是很关注的。估计他消息灵敏,已经听到一些风声,这是想先下手为强了。”李渊道。
“什么风声?”李世民不解的问。
于是李渊便告诉儿子,说裴虞四相,最近正谋划着要把宇文述重新调回朝中来,等宇文述回朝,下一步就是要着手对付罗成,要削罗家叔侄之兵权。
“到时,屈突通会接任安东节度使之职,而王仁恭的雁门都督府会和罗嗣业的定襄道合二为一,由王仁恭出任新的定襄道节度使。来护儿,也会去山东就任山东节度使之职。”
李世民没有想到,他们居然还有这样的谋划,这些是罗成不曾告诉过他的。
“那父亲呢,可有变动?”
“嗯,我们家与罗家如今的关系,岂会不受牵连,我得到消息,他们拟将我调去陇右任节度使。”
“陇右?那里不是由赵才担任节度使吗,而且陇右现在好像有许多羌人叛乱?”
“赵才已经死了,在征讨羌人叛军的时候中伏而死,不过朝廷为了安稳军心,却只对外说是病死。现在那边的羌人叛乱的厉害,而且吐谷浑已经复国了,朝廷已经无力镇压青海,所以打算放弃青海,调裴仁基回河南任河南安抚使,而王世充接替病死的樊子盖任东都守。”
去陇右,那就是贬离。
李渊不想去。
他望向儿子,“罗成可有什么计划?”
“计划自然是有的。”李世民答道。
……
江都,骁果军江北大营。
一名年轻的骁果军将领骑马出营,半路上,一骑拦下他。
“是折冲郎将沈将军吗?我奉出云公主之令,特在此恭候将军多时了,可否请将军移步,耽误你一点时间?”
沈光年纪不大,还不到三十,但在骁果军中却十分有名,如今更是新建的骁果四军中的左一军折冲郎将。
他父亲本是陈朝的吏部侍郎,隋灭陈后,全家迁入西京。后其父为杨勇的属官,再后来杨勇废,又成为杨谅的属官,可因为杨谅谋反,沈父受到牵连,被除职为民。
因此沈光少年时家境十分贫穷,父亲和兄长都只能替人抄书为业。可沈光却跟父兄们不一样,他放荡不羁,喜欢结交豪侠之人,而且本人也骁勇敏捷,且擅赛马,外号肉飞仙。
慢慢的,他成为长安城中游侠浪荡子的首领,得到拥戴和依附,也有许多商贾势家送他钱财,日子倒也不错。
可他一心想建功立业,所以后来征辽的时候,便报名参军。并且在皇帝攻辽东城时,表现的极为出色,被皇帝所看中,因此破格授予了朝请大夫之职,虽然跟罗成无法比,但也算是一飞冲天。
此后两次征辽,再加上雁门围城时都是表现极佳,因此再次征建骁果军,他也得以成为新建四军中的一军之主将。
可今年,他也才不过二十八岁。
皇帝对他十分欣赏,如今在江都,经常召他陪同侍卫,甚至经常把自己吃的和用的都赏赐给他,算是现在少数能见到皇帝的人之一。
沈光看着他,“既然公主召见,自然是有时间的,还请带路。”
身为禁军大将,本来是不应当跟宗室以及大臣结交的,平时沈光连虞世基等宰相的拉拢都不怎么理会,可对方是出云公主,这个时候来找他,他还是决定见一见。
因为出云公主不仅是皇帝最宠爱的公主,而且她的丈夫还是罗嗣业。
第677章 困龙觉醒
淮南,江都宫。
皇帝问裴蕴,“近来各地盗贼情况如何?”
裴蕴紫袍玉带,他暗暗打量皇帝说此话时的神情,见皇帝脸色如常,眼中也没有什么异常之色,他以谨慎的态度在脑中迅速的思考了一下。
脸上却依然不动声色。
“陛下,各地盗贼正在不断减少,各道安抚使们成效不错。”
皇帝听了这话点了点头,此时的皇帝一顶束发金冠,却也难掩那梳理的一丝不苟的头发中掺杂了不少银发的事实。皇帝的胡须依然修剪的很精致,可面庞却有些浮肿。尤其是那双眼睛,有着深深的眼袋。
皇帝的小腹也已经凸起,皇帝胖了不少。
“李密还没有擒住吗?”皇帝又问。
“李贼相当的狡猾,总是东躲西藏,始终不肯与王世充正面交锋。不过近来他的羽翼贼党,已经先后被剿灭多支,运河以东之贼,业已全部剿灭。”
“李密此贼,朕当年刚即位之时他曾是殿中侍卫,当时朕就觉得此人獐头鼠目,脑生反骨。传令河南,务必早日擒拿李密,将他送到江都来,朕要将他千刀万剐。”
皇帝挺着肚子,在园林里散步。
走了一段路后,皇帝又问起北边的突厥。
“突厥上次兵败后败退,如今已经退往漠北,现如今整个阴山以南,甚至是越过阴山直到大漠边上,已经没有突厥人可立足的地方了。”裴世矩也趁机向皇帝说起眼下‘突厥形势’来。
“据最新的消息传回,始毕败回漠北之后,便一撅不振,年后不久就已经病死了。如今漠北草原上,始毕的二弟俟利佛设和三弟咄苾争夺汗位,铁勒人也趁机叛乱,可谓是一片混乱。”裴世矩把这些谎话张嘴就来。
“臣等商议过后,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正好可以分化离间突厥人,臣请求陛下赐俟利佛设为处罗可汗,同时封阿史那思摩为突厥叶护,封始毕之子什钵苾为突利小可汗,并册封铁勒薛延陀俟斤乙失钵为真珠毗咖可汗,许他建立铁勒汗国。”
裴世矩告诉皇帝,现在咄苾在漠北势大,所以咱们要离强合弱,先册封俟利佛设,然后让他继娶义成公主为可敦,这样便能够让俟利弗设兄弟两个互斗,再让乙失钵的铁勒人搅局,如此这团水越浑,则大隋的北疆越安宁。
这些,其实就是罗成在斩杀始毕可汗,全歼他的南下军团后,对突厥人的处置结果,他完完本本的上奏给了朝廷,裴世矩等人当时以皇帝的名义回复同意,但实际上一直没告诉过皇帝。
今天,找个机会把这些才说出来,却又当成是他们的功劳。
皇帝却还听的很有精神。
“好,很好,如此一来,漠南之地,尽复为我大隋所有。”
而这个时候裴蕴便又趁机进言。
“如今突厥远走漠北,内斗不断,臣以为漠南之地,可以重新规设。现有漠南、定襄两节度和雁门一都督府,臣以为,可以将雁门、定襄合为一道,由老帅王仁恭统领。”
杨广扭头问一直没说话的苏威。
“纳言,你以为呢?”
苏威一直打瞌睡似的,眼睛半睁半闭,皇帝不问他他就一声不吭。听到皇帝问他了,他才道,“雁门都督府和定襄节度使府合二为一,可以。”
“那朕把嗣业重新召回来统领骁果军如何?”
虞世基忙道,“陛下,近日陇右道不宁,节度使赵才又突然病逝,不少羌人趁机作乱,所以臣以为,可以派骁敢能战的嗣业将军接替赵才担任陇右节度使,镇压陇右羌乱。”
皇帝皱眉。
“赵才死了?”
“赵帅年纪大了,早年戎武半生,受了不少伤。”虞世基这样说,并没如实告诉皇帝,赵才这位皇帝的潜邸旧臣,其实是死于率兵平羌人叛乱之中。
“给赵才家里多赏赐些钱帛。”皇帝交待。
皇帝感叹了几句。
“如今突厥既然已远走漠北,又内乱不止,中原的贼匪也都平定的差不多了,朕觉得,可以再征高句丽,你们以为如何?”
皇帝的这句话,让四位胆大包天的宰相都有些架不住。
这个时候,皇帝怎么还想着东征呢?
“陛下,高句丽已被渊太祚弑君篡位,如今也已归附我大隋,无须征讨。”
可东征始终是皇帝的一块心病,之前答应渊氏归附,那不过是因为当时还没条件。可现在既然内乱平定,外敌又除,这正是灭掉渊氏的好时机。
“渊氏的归附,不能相信。我大隋的兵马,一日不能尽掌辽东之山河关津,一日便不能称之为已征服辽东。必须将土地、人口、城池皆纳入我大隋,方称的上是征服。”
四位宰相面面相觑,也不知道要用什么理由来搪塞皇帝了。
倒还是苏威开口了。
“陛下,辽东有罗成一人足矣。”
“别跟朕提罗成,朕之前自雁门归京,下旨让罗成来见朕,为何不来?什么边地军务繁重,能有多繁重?早之前还跟朕说有三年便能平辽,可到现在却还一直没半点动静,朕觉得罗成是有些得意骄傲了。”
“陛下,中原的贼匪还未靖平。”苏威只得道。
皇帝盯着他,“什么意思?”
苏威目光闪烁,声音有些沙哑的道,“臣不主管这方面,具体的情况不太清楚,可也知道贼匪未平,洛阳边上有李密、河北有窦建德、王须拔、卢明月,河东有魏刀儿、敬般陀、柴保昌,淮西又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