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信一封一封都看过,每封信内容不多,部份是亲人间的思念,剩下的也有萧瑀向皇后告之关陇的一些形势,还有一些他听闻的。
萧瑀也在信中不止一次的请皇后多劝谏皇帝,说如今天下乱成一锅粥,裴虞几人是有不可推卸的责任的。
这时杨广才想起来,之前皇后确实多次劝谏过他,可他每次都听不进去,甚至因此,使得他最近都减少了来皇宫的宫中。
看完这些信,皇帝对苏威的血书又信了大半。
萧瑀这个小舅子以前是在他身边长大的,出了名的耿直,虽然因此很不得他喜欢,但杨广却很相信萧瑀的品性。
“梓童,朕有好久没见到吉儿了,有些想她了,明天你让她进宫来。”
皇后一下子明白皇帝的意思,让她出面召公主入宫,而不是皇帝直接召入宫。
“好的。”
第二天。
出云公主带着儿子入宫见皇后,中途皇帝到来。
“不必行礼,坐。”
皇帝打量着女儿,已为人母的女儿似乎丰腴了点,“这孩子越看越像罗嗣业,他们罗家人都是眉如刀锋,鼻梁高挺,天庭饱满。”
“将来定又是一员骁勇善战上将军呢。”皇帝抱着外甥哈哈笑道。
“最近嗣业可有来信?”皇帝似不经意问道。
“有。”
“他来信都说了些什么?”
“驸马的来信,女儿看后总是很疑惑,因为与我在陛下身边听到的总是不一样。”
“比如?”皇帝问。
“比如说马邑大捷。”
“你把嗣业跟你说的,跟朕好好说说,朕想听听有什么不同。”
……
“陛下,虞世基、裴世矩和裴蕴都在欺君,苏相总算还有几分良知,把实情相告。”
皇帝长叹几声。
“朕都想不到,他们会如此期瞒于朕,他们可都是朕一手提拔起来的心腹重臣。”
“陛下既知真相,还请罢撤这些奸佞之臣。”
皇帝却道,“这事不简单,若操之不当,只怕会起大乱。”
“父皇,其实事情也没有那么复杂,三人虽为相,把持朝政,可骁果军却是忠于陛下的。此外,淮南安抚使李渊、山东节度使来护儿他们都是可信任的肱骨之臣。”
“只要陛下一道旨意,他们便能拔乱反正,清理君侧奸佞。”
“朕是担心骁果军中也有他们的人。”皇帝道。
被宰相欺瞒这么久,这不是简单的期瞒这么简单,也不仅仅是三人骗他,而是江都行宫朝廷的许许多多人都在一起期瞒于他。
皇帝担心牵一发而动全身。
“陛下,骁果军折冲郎将沈光向来忠心,而随驾的来护儿也很有威望,再加上江淮安抚使李渊、彭城都督陈棱都忠心耿耿,随时可护驾。而在外,又有安东道节度使罗成、定襄道节度使罗嗣业等在,陛下不必担忧几个奸佞之臣能翻起多大的乱子来。”
“儿臣请陛下赐一道旨意,儿臣愿替父皇去一趟骁果左一军大营见沈折冲,替父皇宣旨,令他率兵入宫护驾,然后再调李渊率江淮兵捉拿欺君奸臣,重还大隋一个朗朗乾坤。”
以前皇帝自己装睡,谁都叫不醒。现在皇帝终于醒来了,那么很多事情就容易多了。
第680章 连杀三相
“朕欲调罗成入朝,让他统领骁果四军,可否?”
御殿之上,皇帝问三位宰相。
“陛下,不可。”
裴蕴立即反对。
皇帝目光盯着裴蕴,炯炯有神。
裴蕴不由的大吃一惊,总感觉今天皇帝的目光似乎有些不太对劲。
“为何不可?”皇帝问。
“陛下,臣以为罗成久在边地,更熟悉边疆事务。如今陇右羌人做乱,不如调罗成入陇右平羌乱?”
“陇右羌乱?怕不止是陇右羌乱吧,裴卿为何不告诉朕,青海的吐谷浑人已经复国,为何不告诉朕,如此重要的军国大事,你们居然敢背着朕就擅自做主,下令裴仁基放弃青海道呢?你们为何不告诉朕,为何要调裴仁基去河南?”
一个又一个的为什么,直逼的裴蕴额头冒汗,后背湿冷。
“怎么,说不出来了吗?”
而后皇帝从御案上扔下一本折子,“好好看一看,然后告诉朕,这上面所说的究竟是不是真的。”
裴蕴捡起来打开,一眼望去,差点晕了过去。
上面所写的,都是他们一直在向皇帝隐瞒的东西。都是不想让皇帝知晓的各种叛乱军情,边关形势等等。
可现在,皇帝的这本折子上写的明明白白,一点不差。
“陛下。”
裴蕴知道这个事情瞒不住了,约终究是包不住火。
“不想解释一二吗?”
“臣等只是想替陛下分忧,不想让这些事情扰到陛下。”
“好一个替朕分忧!”
杨广气的胡子都立起来。
“折冲郎将沈光何在!”皇帝大喝一声。
顿时一员身披明光铠甲佩带尚方剑的年轻大将进来。
“臣光拜见陛下。”
“将欺君瞒上,蒙蔽圣听的这三个奸佞之臣拿下。”
沈光昨天就被皇帝秘密召见,得授机宜,手握密旨,因此早就已经做好了准备。此时,外面都是沈光的左一军驻防。
裴世矩和虞世基几乎是晕坐在地,他们几个并非出身关陇贵族门阀,都是出自关东或是江南的士族豪强,全凭着皇帝的信任,才能直入中枢,以参知政事衔执掌朝廷军国大权。
但毕竟没有什么根基底蕴。
其实若说三人谋反做乱也是冤枉他们,只能说面对当下乱局,三人根本没有什么好的手段解决,于是只能蒙蔽皇帝,带着皇帝跑到江南来躲避。
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而已。
造反,根本不可能造反,他们的权力全是皇帝给的,本身又没多少根基,如何造反?
其实他们真是为皇帝好,毕竟这乱局实在是难以解决。
可杨广怎么可能接受这样的解释,你们为朕好,为朕好到把朕完全蒙在鼓里?
那朕这个天子,还算什么?岂不是你们的傀儡?
裴蕴、裴世矩、虞世基三人被直接削夺官爵,然后直接在殿外杖杀,皇帝是真的气极,一点情面都不给这三个曾经的心腹。
以前那么信任他们,如今却这般欺瞒于他,岂能容忍。
苏威倒算是逃过一劫,之前他那番话才让皇帝终于从梦中惊醒。如今,皇帝念及这位老臣的好,虽然还是不满他也一起骗了他这么久,可毕竟他最后还是说了实话。
于是杨广下旨,将苏威改授为安东道节度判官,节度判官的品级不高,但负责一镇的文书事务,权责还是很大的。
这道旨意,也算是对苏威的一点恩赏宽恕。
骁果卫士的军杖噼里啪啦的落在三个奸相的屁股上背上,打的三人是血浸衣衫。
没一会,笔杆子最厉害的裴蕴便直接没了气,而书法最好的虞世基也惨叫连连昏死过去,至于裴世矩这位外交专家,也是有一下没一下的哼着。
四十杖打完。
侍卫报说裴蕴和虞世基都没气了,裴世矩还有一口气。
“没死?那就继续!”
杨广咬着牙道,一点生机都不给裴世矩。
于是又是一顿棍杖下去,裴世矩也死了。
杀了三个奸相,杨广又下旨追查三人的党羽。
一时之间,朝中扯出数百官吏,毕竟三人掌握中枢这么多年,多少人攀附。
一连几天,江都一片混乱,人心惶惶。
好在有沈光和司马德堪统领骁果军在江都城,而李渊又率兵在外拱卫,倒也很快平息下来。
三日后。
江都城中李渊的御赐宅第前。
一队人马到来。
“内史舍人携陛下的制文来了,请唐国公接旨。”
李渊这些天都在江都,听了连忙出来迎接。
前来宣读旨意的是内史舍人李桐客,还有一位宫内中使。
皇帝下旨诏封李渊为黄门侍郎加参知政事衔,正式拜相。
“恭喜唐国公!”
李桐客拱手。
李渊心中喜不自胜,表面上还极力镇定。之前儿子从关外辽东秘密回来,跟他说罗成要支持他入中枢为相时,他还不太相信。
可谁能料到,这短短时间,他居然就真的成了黄门侍郎呢,现在朝廷三省的长官内史令、纳言、尚书令都不实授,于是便以尚书左右仆射、内史侍郎、黄门侍郎加衔为宰相。
“臣渊,敢不奉王言制命!”李渊欣喜拱手拜谢君恩。
当天,皇帝连下数道制书。
分别拜授萧瑀为尚书左仆射加参知政事衔,拜原秘书监袁充为尚书右仆加参知政事衔。又拜李渊为黄门侍郎加参知政事衔,拜来护儿加内史侍郎加参知政事衔。
皇帝又想起头号心腹宇文述的好来,于是下旨授宇文述为兵部侍郎加参知政事衔。
紧接着,皇帝下旨授王世充为洛阳守,授裴仁基为河南安抚使,授张须陀为山东节度使,授罗嗣业为陇右节度使,授王仁恭为定襄道节度使。
李渊入相后,皇帝下旨以彭城太守陈棱接替淮南安抚使之职,而丹阳太守赵元楷升任江南安抚使,丹阳都尉杜伏威也因此升授丹阳太守。
罗成最终没有召入京,依然是安东道忠武军节度使,皇帝拜罗成为太子太师,增赐实食封通前共食邑三千户,并辽东赐田百顷,赏赐绢帛千匹。
“看来罗家的地位依旧稳固啊,一门三节度!”
第681章 忠武军兴兵
“皇帝居然又要启用宇文述,这还真是让人无语啊。”
关外,辽东城。
牙城,帅府,白虎堂。
罗成跟魏征在下棋,谈到江都的朝堂巨变,两人都很感慨。世人皆道是皇帝察觉奸佞,可魏征却是十分清楚,一切的根本原因不过是因为几个宰相要对罗成下手,这才逼的罗成先下手为强。
若不然,罗成也并不会出手。辽东都还未安稳,罗成哪顾的上中原呢。但既然别人打上门来了,那罗成肯定要还手的。
“我最佩服的还是节帅你居然连苏威都能驱使的动。”魏征叹道。
“我可没有那么大的本事,不过是派人给苏威送了封信,跟他陈明了一点厉害关系。他主动站出来,总好过等我发动之后的被动。而事实也证明,苏威确实不愧是五起五落的两朝宰相,了得。八十二岁的高龄了,都还能有这种壮士断腕的决心。”
魏征摇着头,将一枚棋子落下。
“我倒是觉得这老头眼光精明着,就算他现在跑不掉,可起码也给苏家留了翻身的机会,而现在的结果更是远出他的预料之外,他来辽东当节度判官,这可是极不错的结果,起码邳国公的爵位还在,官身还在。哪怕他这个年纪不可能再起复入朝,可给子孙后人留了条路。”
苏威虽老,可精明,这招壮士断腕着实令人惊叹。
但皇帝重新启用宇文述,无疑是个昏招,不说宇文家跟罗家的敌对关系,就说宇文述以前跟裴虞几人那都是一丘之狢,现在皇帝居然还要召他回来为相,这既是扇罗家的脸,同时也是置他于不利处境。
“无妨,反正这天下烂的,已经没有什么指望了。咱们还是安心种好咱们这一亩三分地,指望着这位皇帝能够中兴振作,那是做梦了。”
罗成对杨广根本不抱希望,哪怕现在杀了虞裴三人,也不能解决什么问题。其实那三人死的有点冤,一直以来,都是因为皇帝的处事风格,才造就了那三个奸佞